「作假」的模范人物?

「作假」的模范人物?

今天回老房子,拍了张照片,是当地针对全国道德模范的一段 PR 话术,我觉得其中的数字很有意思,便拿出来聊一聊。

奇妙的数字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里面我认为有问题的数字是「观众高达上亿人次」,这个描述在人民网的介绍中并不存在,所以我认为是下面的宣传人士为了夸大宣传效果而估出来的数字。

在短短的一段话中,涉及到了几个数字,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算术来验证真伪。

19 年放映 13000 场电影:这个数字我认为是相对比较可信的。原因是,19年共计 6935 天(不含闰年),考虑到闰年,按 6939 天计算;假设一天放两场,就已经达到了 13878 场,这个数字总的来说,可以接受。毕竟全年无休,在很多岗位上都是这样的。

24 年放映 14万多场次:这个数字我认为也是比较可信的,24 年共计 8760 天(不含闰年),考虑到闰年,共计 8766 天。14 万 / 8766 天,平均下来每天 15 场,按照一组人能放两场(按照上面一组数据的推送得出)。其实他的团队也就 7 组人,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数字。

14万场覆盖 1 亿人次:这个数据我认为不可信,我们按照保守的 1 亿人次,14万场提升到 15 场,平均下来每场 666 人。而中国目前最大的电影院放映厅为「中国科技馆新馆影院IMAX影厅」,共计 632 个座位(信息来源:百度百科),不可能每一场都将人带到中国科技馆新馆影院 IMAX 影厅。可能有人会说,那农村就不能大家都来看么?当然可以,但这个数据是 平均下来每场 666 ,意味着有的场次可能远超 666 ,有的场次不如 666 人。这在当前的情况下,根本不足以实现。

此外,关于这个一亿人次,还有一些辅助信息,2013 年,郭年华女士所在的祥符区人口为 76 万人,假设该团队每年为该区内每个人播放一次电影,24 年共计覆盖 1824 万人次;这76万人每年都要看 6 部电影,才能填的上 1 亿人次的坑。而实际上,我们还需要扣除这 76 万人当中不适合看电影的,比如生病卧床的、年纪大的、年纪太小的、要上夜班的,这个数字远不止于此。

实际上,在我看来,14万场覆盖一千万人次或者两千万人次,我觉得都是相对比较靠谱的,因为这样你的场均就是 66 人或 100 人。66 人和 100 人的数字相对于现实场景的 50 ~ 80 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数字。

总结

从宣传的角度来看,数字更大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服度,为这些模范树立他人所不能为的事情的印象。不是一件坏事,但,数字再大,也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不然,对于模范的公信力,反而是一种伤害。

试问,你会相信一个作假的模范么?

参考文献

「作假」的模范人物?》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