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随笔

关于西藏的六个小心得

在一个人出行中我提到我当天要出行前往拉萨,中间因为高原反应,断更了好几天。

想来这是十分珍贵的一手经验,便决定写一篇文章,将自己与高反抗争的心得写出来。

1. 高原反应人人都会有

高原反应是平等的,无论你是男是女,是高是低,是胖是瘦,只要你是从低海拔上升到高海拔地区,都会有可能发生高原反应,不同的人区别仅仅是高反的强弱罢了

所以,来到西藏,做好有高原反应的准备就好了。如果有高原反应,那是常态。如果没有高原反应,那是你幸运。

2. 先到低海拔适应,再上高海拔挑战

一般来说,上到高原地区,建议先在低海拔地区适应,待身体没有特别的反应后,再不断提升自己的海拔,达到目标海拔。

我这次是出差,就因为项目方太坑,原计划应该是在 3500 米海拔的拉萨先休息几天,待适应后再前往 4300 米海拔的目的地 当雄。结果落地直接给我拉到当雄,也造成了我连续一周的不适。

如果你的行程是自己安排的,可以前往林芝(3100米)或拉萨(3500)米作为自己的第一站,待后续身体恢复正常了,再提升海拔。

3. 关注你的血氧饱和度

在低海拔地区,我们关注的大多是自己的心率,血压。来到西藏以后,我发现,血氧饱和度更加值得我们关注。

你可以买一个这样的指夹式的血氧饱和度检测仪,来监控自己的血氧(SpO2)那一项,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血氧值很低,就老老实实吸氧吧。

有些时候,我晚上头疼睡不着觉,就会出门呼吸一会新鲜空气,并检测血氧,从 49 提升到 80,就差不多可以回去睡觉了。

4.一个通风的房间很重要

在西藏,如果你可以选择,我强烈建议你选择一个通风的房间,通风甚至应当成为你选房间的首要条件。

一个通风的房间,可以确保你的房间内的空气氧含量在一定的水平上,而不至于因为氧气含量的不断下降,导致头痛不断的加剧。

我住的房间因为不通风,也导致了我前面睡的几天越睡越头痛,还是后来同住的人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开始出门到酒店大厅坐着,好转了一些。

5. 流鼻血是正常

在西藏,因为空气远比沿海、内地地区要干燥,所以流鼻血是常事,无需大惊小怪。

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多喝水确保自己的补水量足够,不会再次流鼻血

6. 高原肺水肿也是有症状的

我在高反的第四天去了医院,担心自己得了高原肺水肿。

不过到了医院以后,医生在对我进行了简单的问询后,告诉我,我并不需要拍片做检查,因为我没有出现咳嗽、没有持续的咳嗽的情况,所以不建议我做拍片,因为几率比较低,没必要浪费钱

对于你来说,如果你出现了咳嗽,甚至是持续咳嗽,就要考虑是不是去医院拍个片子看看有没有问题。

什么才是“自律使我自由”

“自律使我自由”源自康德的 “Freiheit als Autonomie”(自由即自律)。

这句话也被健身 App Keep 作为自己的 Slogan。

在我看来,“自律使我自由”其含义,是你在明确了边界以后的自由作画

我们所做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规则,当你明确了规则是什么以后,你就可以遵循这些规则,来做你任何想做的事情了

举个例子来说明,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正方形”,在你不知道如何定义正方形的时候,你只能模仿别人的正方形,照猫画虎,还要担心自己的绘画是错误的。

但是,当你明确了正方形的定义以后,你就知道了,你应该如何去绘制正方形,你就可以任意的绘制自己想要的正方形,无论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大小的。

这时,你因为明确了正方形的规则而获得了绘制正方形的自由

什么样的事情,适合作为副业来做?

星期一我发了一篇文章,讨论为什么公众号并不适合大多数程序员去花费精力。今天,我想聊一聊,到达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作为副业。

简单来说,主要有两点:

  1. 不是资本密集型的项目:这里项目需要堆大量的资金来确保项目的运转,如果作为副业,除非你已经富可敌国,不然绝大多数场景下,这个项目都不适合你个人来做。
  2. 不是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劳动密集型的项目,所需要的不过是堆人力罢了,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力、物力就能够做成的事情,显然不会成为一个好的壁垒,来阻止后来的人进入。因此,这个劳动密集型的事情不适合我们作为副业来做。

适合作为副业的项目,必须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可以以相对较小的投入,获得相对较大的回报,此外,还应该具备多次售卖的特性,一次售卖的东西,无法让你持续的获得回报,自然不合适。

朋友圈的该发与不该发

我的朋友圈是我的发声地,我经常会把我自己看书、突发的灵感、自己的感悟发在朋友圈。我希望让我朋友圈的人看到的更多是正能量的东西,而不是负能量的东西。

我的朋友圈也是我的禁地,我不在朋友圈发一些推广信息、转发信息,发布内容的时候都十分谨慎,不希望我所发送的内容让其他人感到不适。

因为在我看来,朋友圈是你一张最好的名片,你的朋友圈发布的内容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如果你希望你的朋友看到你自己的朋友圈以后对你还有一个好的看法,那么适当的经营你的朋友圈是必要的。

朋友圈就是你在互联网上最直接的门面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在移动端应用开发的课程中,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派系:

  • 实战派:实战派将就将一个 App 的整个思考的思路,完整的介绍给学习者,这种课程倾向于让学习者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完整的复现一个一模一样的应用出来,则说明课程学习已经到位。
  • 玩具派:玩具派则大多是虚构一个应用,简单的介绍一个场景,然后不断的去介绍如何去使用技术来完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在这样的课程中,如何去思考应用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技术。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前者会让学习者在一开始,就拥有完整的思考,可以直接复用前人的思考轨迹,去了解如何规划、设计、开发一个应用。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这种课程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毒药,它会给学习者带来强烈的烙印,使得学习者容易走不出作者本身的限制。相比之下,后者是明确了关注的是知识点,学习者会更容易走出去做自己的东西。

前者因为思考的过于充分,会让学习者习惯去跟随一个特定的路线去思考,养成思考的范式。后者则不介入到思考的过程,仅关注技术本身,将可能性留给学习者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齐白石老人的那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我的买书法

说了我的读书法,也来说一说我的买书法,将我目前的买书逻辑和所使用的平台介绍给大家。

看书多,难免就要买很多书,毕竟我们不可能每天都跑到书店去蹭书看。可是在大城市里,房价那么贵,我们不太可能买太多的书放在家里。因此,我也有自己的一套买书工作流,也介绍给大家。

就买书而言,我目前使用3个平台,分别是小木屋图书(借书)、Kindle(电子书)、多抓鱼(二手书)。

具体的流程如图:

借书

我现在看书最多的是纸质书,但是买纸质书是不可能的,一个是书太贵,另一个是书的存储成本太高,因此,我选择了租书。租书我选的小木屋图书的服务。这家的服务是一年支付 ¥365 元,可以无限制的借书,其中,每次只能借3本(称为一个书箱),把当前书箱还了以后,就可以再次借书了。

你可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获取30天的体验时间。如果你也喜欢看纸质书,不妨试试看。

买电子书

我一般会用租来的书完成第一遍阅读,将第二遍阅读交给电子书(电子书更加便于携带)在买书这个方面,我使用的是亚马逊的 Kindle 的服务。亚马逊毕竟做了这么多年,书的保有量还是最大的。

一般来说,我看的书都可以在 Kindle 平台上找到。所以还不错。

买二手书

Kindle 虽然做的是最大的,但目前仍有一些出版社不提供电子版的书,所以我还需要一个补充的渠道,来完成非电子书的购买。目前我使用的是多抓鱼。

多抓鱼作为一个二手书售卖平台,是我用的比较多的平台。他的书也比较多,而且有不同的版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版本,对我来说,因为只是做个笔记,所以一个比较旧的版本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样就完了么?

这样就完了么?当然不是,在前面我说过,大城市的仓储成本很高,对于多抓鱼买到的二手书,一般在用完后,我会在朋友圈发一下这本书,看看有没有谁需要的,将这本书送给我身边的朋友。

这样既降低了我的存储成本,另一个方面,也是一个不错的关系维护的手段。

我的读书法

我一直以来都是读书比较快的。正常情况下,一些偏向社科类的图书,大多可以两个小时内读完。

所以我可以在一个月读完不少书。很多人好奇,你读书好快,这样真的有意义么?

于是我决定写一篇文章来说明一下我自己的读书法。

三遍读书法

我给自己的读书方法命名为“三遍读书法”,意味着每一本书都需要读至少3遍。

第一遍:粗读

第一遍读书是粗读,时间大约是 2 – 5 小时,这一遍的目的是将这本书大体上浏览一遍,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对这本书有一个大致的心里预期。

这一遍追求的是对于这本书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此时应可以告诉别人,这是一本讲什么的书,这本书内容框架大概如何,这本书值不值得读

很多不值得读的书,会在第一遍被过滤掉。

第二遍重点读

读完了第一遍的时候,对于一本书会有了自己的初步认识,对于这本书所讨论的问题,也就会有了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带着这些看法和问题,进入到第二遍的阅读。第二遍的阅读时长不确定,看具体会有多少问题来决定。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带上问题,然后在书中寻找答案,找到针对同一个问题,作者的解决方案。

这一遍读完以后,我自己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所产生的效益已经达到了顶峰,再花费更多的时间细读,所产生的效益是很低的。

第三遍笔记读

第三遍读的重点是做笔记,这一遍主要是讲一些我认为不错的句子、语段抄出来,放在我自己的博客、笔记中,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遍是最轻松的,一般半个小时就足以把我希望记录的东西给抄录完成(我会使用 PDF版本来抄录,方便快速抄录,关于 PDF 的问题,可以看我今天的第二篇推送,我的买书法)。

为什么要读三遍?

三遍读书法有自己的含义

第一遍是为了筛选出值得花时间的书。现在出书不比以前,出一本书是十分容易的,因此,市面上的书籍也是良莠不齐,我们需要筛选一本书是否真的有价值,是否真的值得去花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去阅读。我们的一生太过短暂,别在这些不值得读二遍的书上花费太多时间。如果一本书不值得读,为他所花掉的2个小时,也不算太过浪费;倘若你为了一本烂书花费了一个月,那你怕是要痛哭流涕了。

第二遍是为了发挥书的最大效益。如果不带问题去读书,那这本书给你产生的印象有限,很容易忘记,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发现别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思考这个方案是否合理,能够帮助我多少?

第三遍是为了记录下值得记录的东西。我平时写文章,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因为这样可以让你的发言更具有可信度。如何获取这些经典?就源自第三遍的笔记读,通过笔记读,来让自己的知识库不断丰富。


One More Thing

买书我喜欢用 Kindle ,如果你还没买,推荐你买一个。
在大城市,Kindle 还是比较划算的,毕竟一平米 5W +

迷信权威的我们

咨询是一个十分不错的工作,你有充裕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所交往的人也都是一些业界名流,看起来非常的不错。

不过,咨询也是一个充斥着悖论的工作。我们太多的时候都太相信“经验”了,以至于在去找咨询的时候,我们都希望有提供咨询服务的人拥有足够的经验来为我们提供服务。

这使得这个行业有极强的两极分化的倾向存在。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事实上,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有经验的人么?其实倒也未必。

倘若是马云来提供咨询服务,我们暂且不说你能不能支付的起这个咨询费用,即使你能够支付的起这个咨询费,马云的管理经验也未必能够为你排忧解难。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极其类似的工种:医生。

过去,我们有什么小病小灾,都会到一些大的公司去挂专家号,希望专家来看,造成了大的医院人满为患,小的医院空空荡荡。

随着人们的意识的变化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现在的我们,在有了一些小病的时候,我们选择在社区医院救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或许,再过若干年,我们的咨询行业的基础设施完善了,或许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和社区医院一样的咨询从业者出现了。


One More Thing

咨询真的只有经验这一条路可走么?显然不是,也有一些从业者以行业分析和底层的剖析入门。举个例子,得到 App 中的主讲人张潇雨所主持的《商业经典案例课》就是其中翘楚。

感谢你的竞争对手

在创业的时候,我们经常希望我们所进入的行业是一片蓝海,没有人在意,没有人关注,只有我们自己真正看清了一个事情的商业价值。

但是,在真正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在一个领域内真的没有找到一个对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个事情的原因,是我们自己错了,还是这个世界错了?

  • 如果没有竞争对手,是不是意味着这个领域根本不值得去做?
  • 如果没有竞争对手,是不是你的思考还不够完善?
  • 如果没有竞争对手,是不是还不够成熟?

对手的存在是必要的,有了对手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在迷茫的时候相信,“这个事情是值得做的”。

有了对手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在初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教育用户,对手会和你一起教育用户。

说起来,美国两议员总是有反对的声音,有些明明看起来完全没有问题的提案,依然会被提出质疑。我曾不理解这样的行为。现在,我明白了。

对于一个良性的机制来说,即使是正确的一方,也需要有足够的反对者,来帮助正确的一方进行自查,如果反对方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反对意见,则说明正确的一方思考并不充分。如果反对方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反对意见,则能够增强正确一方的自信。


One More Thing

昨天提到了检视系统,有朋友问,能否不使用专门的日记软件来写日记?从而降低工具的多样性。

答案是肯定的

你可以使用任何带有标签系统的工具,来完成这个工作。你可以在每天的日记上加入几个标签,来辅助完成手动的回复。

比如,今天(2019 年 5 月 3 日)的标签有:

2019 年 5 月,5 月 23 日,星期五

当你在本月底做月底回顾时,就可以点一下 2019年5月 的标签,查看一下本月所有的日记;明年的 5月 23 日,点一下 5 月 23 日的标签,就可以看到今天的日记了。

面试无定法

昨天在一个群里,看到一个群友说,买了一本讲“面试之道”的书,看了没有用,我想来谈谈这个问题。

面试,或者说招聘,本质上是企业在筛选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来完成尽可能多的招聘任务,这样才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生产过程中。

这样,我们得到了第一个结论:在招聘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降低招聘者看到我们优势的成本。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提到过,目前外向者依然有优势,便是因为外向者往往会主动将自己的优点暴露在别人眼前,从而被别人所关注到。

面试既然是在筛选人才,那么就一定会结合企业自身的需求进行,实际上,每个企业都是充满多样性的,根据自己所做的业务,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区别,而这些区别,就是企业在招聘时的具体要求。

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第二个结论:招聘无定法,企业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对于不同的阶段、不同类型的人,所使用的招聘方法、招聘策略都是不同的,所以,指望一些模版化的内容,来解决这些不是模版化的需求,自然也就不太可能了。

你不可能指望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去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


One More Thing

虽然招聘无定法,但基础是相同的,你需要做的,是掌握行业内的基础知识,然后组合这些基础知识,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日更的意义与价值

刚刚在看 Louiscard 的博客时,看到了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

好久没有更新博客了,同时好久没有更新的应该不少。我为此感到不小的挫败感,得想些办法缓解。虽然我特别不主张无意义的日更,我觉得那纯粹是浪费时间和消耗自己的品牌,但在消解焦虑这一点上应该还是有作用的,于是这也是更新博客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关注了我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我现在是在日更。

那么,我的日更真的有价值么?

我想就这个话题来谈一谈。

在我看来,对我而言,日更主要为我带来了如下的价值和意义:

  1. 给我一个表达的渠道:我是一个表达欲望很强的人,不过我的工作(程序员)显然不是一个给我充分表达的岗位,我需要另外一个渠道去排解自己表达的欲望。公众号(博客)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
  2. 养成写作的习惯:写作和演讲一直都是我认为值得养成的习惯和锻炼的技能,而作为技能,必须时常练习。
  3. 提醒你的读者,你还活着:这一点和 app 的更新很类似,时常的更新,能够让你的读者能够经常看到你,想起你。这是一件好事。
  4. 刺激自己的灵感:我每天写的文章并非完全随机,大多是我在生活中看到、读到一些东西之后的感悟,在感悟之上,所诞生的内容和价值。对于我自己而言

我的更新看起来似乎毫无章法,我也不会去为了热点而写文章,不过,这个也是我有意而为之的。

  1. 筛选你的读者:个人品牌不是一个短期就能做好的事情,因此,需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上,短期的读者变化是不需要太过在意的,你需要做的,是在一个较长的维度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读者。
  2. 不去维护自己的人设:经常会有人因为维护自己的人设累的放弃了更新,我选择更新我自己舒适度最高的内容,从而来降低自己的更新的压力,不去维护自己的人设,这样才是一个持久做事的方案。

日更于我,便是这样一件事,与你呢?是否考虑开始更新呢?


One More Thing

为大家推荐一下 Louiscard 写的一篇关于 TimeTrack 的介绍的文章,如果你有兴趣使用 TimeTrack 来进行你的时间检视,你可以看看他的文章《这款帮你自我量化的工具,还能做更多》。

文章地址:http://louiscards.com/2018/02/26/my-guide-of-timetrack-io/

我的检视系统

我现在每个月都会写一次月度总结,月度总结是我一个月一次的自我总结、分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成长,发现自己过去的不足。

接下来,我为你介绍我的检视系统

时间维度的检视

从时间维度来看,我的检视主要有三个不同的维度,分别是年度检视月度检视周检视

年度检视

年度检视类似于大家做的年度计划,不同的是,我除了做年底计划以外,会建立年度总结,与年度计划相互呼应,来进行年度总结。

年度检视也是目前我的整个检视系统中,项目最多的一个环节,这个部分记录了我一年的宏愿,以及其执行情况。

月度检视

在进行年度检视的同时,我也在进行月度检视。因为我发现,如果不经常提醒一下自己,就会在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慢慢的放弃。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及最终导致年度的总结完成度极低,因此我进行月度总结,同时,月度总结会和年度总结会相互照应。我会将一年的计划平均拆分到每一个月,并在每个月来检视自己针对年计划的执行情况。

周检视

周检视是我从四月初开始进行的,因为我发现,月度总结虽然OK,但频次太低,我常常会忘记过去的一周里有哪些大事(多亏我现在还有记日记的习惯,以及 GTD 系统中的记录,会告诉我都做了什么)。

周检视和月度检视一样,都是一个更细致的检视提醒系统,帮助我在一个更加细致的时间段内不断朝着目标前进。

时间维度的改进

我目前还在筹划进行日度的检视,虽然每天我都会写日记,但是日记的格式与工作完全不相干,更多记录的是一些我自己的生活经历(因为我希望日后我想起来的时候,能够刚好的回想这一天)。

因此,我希望在一个更加细致的维度上去进行检视。不过目前还没有进行检视的原因是我认为这样的检视可能会过于消耗时间,可能是我还没有准备好一个足够好用的日度检视的模板吧。一个简洁的模板或许可以帮助我更好的进行每日检视。

类型方面的检视

从类型维度来看,目前我在进行的有四个维度的检视,分别是 时间检视财务检视学习检视工作检视

时间检视

时间检视是我自己一直在进行的“时间记录法”,这个方法源自《奇特的一生》,这本书记录了柳比歇夫一生丰富的成果。虽然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像柳比歇夫一样,但时间记录法依然给我带来了变化。

时间记录法让我能够更好的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规划和整理,让我明确自己的时间消耗,能够及时的对时间的消耗做出调整。

目前我在用的应用是 TimeTrack.io ,这个应用和之前的 atimelogger 同出一门,不同的是,TimeTrack.io 提供了更多的特性。目前时间方面的检视我是每天都在进行的。

财务检视

财务检视是目前而言,每一个人都应该进行的检视。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难免要与金钱打交道,既然无法避免,那不如主动管理。

财务管理我使用的是 MoneyWiz,我使用 MoneyWiz 记账,并在月底使用 MoneyWiz 的图表功能进行具体的检视。

学习检视

学习检视是我每个月进行的,对于自己的当月学习情况的检视,具体表现在我在当月读了多少本书、学习了多少课程。

工作检视

工作检视是我每周进行的,我会回顾一下,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到底的工作成果是怎样的。

类型维度的改进

类型的维度覆盖的并不全面,做不到 MECE 。后续需要随着我的检视的不断深入,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