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课程笔记

《改变你的服装,改变你的生活》书摘

《改变你的服装,改变你的生活》书摘

乔治·布雷西亚

  • “它表明了什么?” 这是我的经典问题。我希望当你穿上每一件衣服时,都问问自己。
  • 如果你恨不得把自己的映像撕得粉碎,你要记住,你不是为了看见完美的自己,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你的目标是追求和谐,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和谐。你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缺陷,随着你知道如何凸显自己的优势和掩盖自己的缺陷,这种认识最终会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 宽松下垂的衣服(而非优雅、飘逸的衣服)会让人联想到这么一个问题:“她在隐藏什么?”太小的衣服会显胖,传达出你可能不完全了解自己身材的信息。
  • 苹果型以及大码。那些苹果型身材和大码身材的女性一定,一定,一定要穿能够收腰的衣服。系个腰带,把衣服扎在裤子里,或者选择线条比较明朗的衣服,能够自然地塑造腰线。
  • 卷曲的头发可能让你看起来友善、有亲和力。我非常喜欢头发天然卷曲的女孩,她们天生基础很好。如果你渴望性感、美丽,那就选择烫发。长发很漂亮,但是需要用很多精力来打理。丸子头看起来青春靓丽,但是有时让人联想到图书馆问讯处的工作人员。
  • 10分的衣服符合你的身形,能够突出你身上的优势,同时隐藏你的问题区域。10分的衣服包括一种或者多种颜色,这些颜色让你看起来气色好、健康,而且突出你的眼睛,也适合头发的颜色;10分的衣服总是处在最好的状态,面料看起来崭新、清新;10分的衣服是让你获得最多称赞的衣服。(注意那些称赞,那些称赞是人们如何看待你的衣服最直接的线索之一,它们是视觉定位仪,告诉你何时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何时在朝着错误的方向走。)
  • 你要一件一件地筛选衣橱里的衣服,从牛仔裤到T恤衫,从裙子到帽子,从鞋子到腰带、包和首饰。所有身上的衣物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所以,从哪里开始根本不重要,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随便你。如果你已经按季节将衣服进行了分类,你可以只筛选当季的衣服,剩下的衣服下次再筛选。我推荐你采用这种方法,这样,你的时尚清单才不会像搁在一边的破布袋子,一整季都被遗忘,而你也不会失去清理衣橱产生的动力和紧迫感。
  • 如果你已经按季节将衣服进行了分类,你可以只筛选当季的衣服,剩下的衣服下次再筛选。我推荐你采用这种方法,这样,你的时尚清单才不会像搁在一边的破布袋子,一整季都被遗忘,
  • 1.衣服要合身。这一条很基本,也很重要。如果一件衣服不合身,要么就扔了,要么拿去改一改,我是说如果值得修改的话。
  • 你应该喜欢自己的身体,以及穿在身上的衣服,这是让自己看起来漂亮的最好方法。撇开每月心情的起起伏伏,衣橱里那些需要增肥或者需要减肥才能穿的衣服只会给你的生活和心理帮倒忙。
  • 2.衣服要凸显你的特点。衣服仅仅合身远远不够,还必须(我一直强调这一点)对你的身体和脸有一点好处。首先,颜色是不是合适?是不是突出你的眼睛?
  • 如果你的风格在过去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都没有改变过,那你就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生活,也就是我所谓的生命阶段评估。
  • 褶裥裤,尤其是便装裤子,全都应该从这个世界消失!至少,只有最苗条、最时尚的男性才可以穿。

《张亮的运营思维课》课程笔记

关于训练营的部分

我目前在做的业务中,也的确没有这些东西。目前的打卡基本上没有什么内容,这里提到的值得我学习。

关于自然联想

对于业务的拆解能力十分重要,无论你是产品、研发、还是运营,都弥足珍贵。

关于批评性思维


关于以点带面

一张数据流向图

关于向上管理

对应面试的辅助

关于复盘

那么,怎么复盘呢?

第一,你需要有一条时间轴,记录从这个工作开始到结束的全部时间节点。 换言之,你需要把每一件与复盘相关的工作记录下来,几月几日,完成了什么工作,提交给了谁,对方反馈了什么要求,后续你的计划是什么,甚至上线后你做了什么调整。

第二,你需要记录上线后的数据表现。

上线当天数据、一天后、两天后……,都要清晰记录。

第三,你需要对着这些数据和你的时间轴做出假设。

在这个节点上,我能否选择另外的方法,有哪几种方法可供挑选?假设我做了,会发生什么。

第四,你需要在下一次的操作中来验证这些假设,并同上次一样记录和总结。

这才是完整的复盘。

在复盘中,切忌下面3件事儿:

1、某些节点上存在问题,但不是我的问题,是别人的问题。 你应该思考,怎样才能从你的角度出来,推进这个问题不再发生,不管是你的责任还是别人的责任。

2、因为偷懒,所以快速下一个粗糙的结论。 我见过有复盘说「这次营销效果不好,是因为用户变聪明了」,但实际上深入询问发现并非如此,当数据和结论无法对应,多半是因为偷懒了。

3、有总结,无假设;或者,有假设,无验证。 有总结,就应当有假设,有假设,就必须要验证。否则复盘就只是写报告,毫无价值,不如不做。

关于课程

上述内容摘自张亮的《张亮的运营思维课》,他也是《从零开始做运营》的作者。如果你对课程感兴趣,可以扫下面的码了解详情。

《高效信息管理术》书摘

输入成本定律:信息输入对成本高度敏感,成本与信息捕获概率呈严格负相关。

在大多部分领域,你需要从完全看不清局势,到能感知到事情的变化,最后能够推动事情发生,而这个过程往往离不开「敏感度」的刻意提升,只有感知到,才有后续变化发生的可能性。

我们得劝自己接受,甚至适度追求信息源中有相当的一部分内容是被压缩过,而且是高比例的压缩形式,在考虑投入产出比的基础上,接受一定程度的信息损耗是必要且值得的。

让每一个工具完成它们最擅长的事情,而不是 ALL IN ONE

HCSTM 模型

  • 高亮 – Hightlight
  • 评论 – Comment
  • 总结 – Sumup
  • 贴标签 – Tag
  • 移动到笔记本 – Move

3-2-1 训练法

随便找一本书,倒计时 3 分钟开始阅读,然后合上书,找一张纸,画一张思维导图把刚才你读到的关键点依靠回忆记录下来。接下来重新阅读刚才阅读的同样的内容,区别是倒计时 2 分钟,也就是你需要用 2 分钟完成刚才 3 分钟读完的信息,再补充刚才的导图的内容。接下来用 1 分钟再次重复这个流程。

邱岳的产品手记学习笔记 三

06 | 产品案例分析 · The Guardian的文本之美

  • 卡片本身是一个消化能力较强的设计形式,它可以将不同类型的信息比较整齐地排布在一起。
  • 特质化卡片的设计优点是:虽然信息的类型各异,却能够被卡片系统地整合起来,既规范美观,又不影响内容的形式的丰富性。

07 | 关于需求变更(上):需求背后的需求

  • 需求变更多半其实是指“实现变更”
  • 挖掘“一匹更快的马”背后真实的用户动机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不要停留在用户自己提出的所谓需求上,这些需求只是真正需求的一个线索。
  • 所谓“5 问法”,就是针对一个问题,连续以“为什么”来自问,连问 5 次,从而追究其根本原因,找到用户背后真正的动机。
  • 在方案交到开发阶段之前,把它挂起来先打个遍体鳞伤,否则开发到一半再变更,就只能把产品经理挂起来打个遍体鳞伤了。

08 | 关于需求变更(下) : 化变更于无形

  • 最好的变更发生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在产品经理脑子里,变更发生多少次都没关系,基本是无害的,所以刚才说要尽可能给产品经理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让他先自己跟自己打一架,把方案尽可能想完整。
  • 第二好的时机是在需求文档结束,工程师接手前,这是的修改可能会造成需求分析延期,但因为需求分析主要是通过脑子完成,所以这里返工的伤害并不大,需求评审也是这个作用。

优秀评论

  • 需求评审一定要细致
  • 二是产品迭代一定要迅速。

09 | 产品案例分析:Hopper的“人工智能”

  • 场景是需求的灵魂,我们需要让产品和功能贴着需求与场景长出来。
  • 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在我们向技术去索要人情味之前,我们可能更多地需要向产品、向用户的场景去要一些人情味,这就是 Hopper 带给产品人最大的启发。

10 | 产品被抄袭了,怎么办?

  1. 摆正心态,泰然处之:被抄说明你一定做对了一些什么,不论是交互还是流程,亦或是视觉设计,运营机制等等。如果业内同行开始抄你的特性,至少说明了他们对方向的认可。
  2. 别担心,抄不走的是气质:能抄走的是“ What ”和“ How ”,抄不走的是背后的 “ Why ”和产品的气质。我们产品的每个特性背后都应该有深入的思考,产品的气质应该是一以贯之的。
  3. 不要将产品的护城河建在脸上:就要清楚自己的相对优势和可能的成功路径,一腔热血“打造好用的产品”未必能成功,所谓“不要将护城河建在脸上”,意思是说不要将产品的外表作为护城河,因为外表太容易被抄走了。
  4. 做有积累效应的事情:产品设计中一定要考虑数据的积累和用户的卷入,要设计出一套机制:让用户使用产品越多,产品对用户的价值就越大,或者使用产品的用户越多,产品的价值就越大(也被称作网络效应)。
  5. 有条不紊,不要情绪化处理:你需要找到靠谱的律师,先做好一些准备,比如整理和收集侵权的证据,去做相关的公正,以及准备相关的资质等。随后最好可以和对方直接对话沟通,消除不必要的误会,或许很多事情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最后如果确实不得已要开战,除了法律武器之外,也应当恰当地利用好公关渠道发声,利用舆论向抄袭者施加压力。同时别忘了很多平台方有仲裁机制,比如 App Store 和一些流行的安卓市场,或者电商网站等,都可以直接发邮件要求下架抄袭者。

如果一个产品只有基于规模优势才能长起来,那它本就应该交给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去做,或者能用极快的速度在大公司反应过来之前利用巧劲儿建立规模优势或其他的壁垒。不要明知道在规模上打不过还要去硬拼,历史上基本没有靠正面硬干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故事。

面对抄袭,一定不要慌,也不要绝望,抄袭者总是追随者,只要我们能思考和找到我们的相对优势,在产品内设计有积累效应的产品形态和机制,保持我们自己的节奏,被抄袭没有什么可怕的。

11 | 如何借鉴灵感?

  • 连 Facebook 都在内部新增了一条备忘,嘱咐员工:“不要骄傲到不屑于抄袭(Dont be too proud to copy)”
  • 每个产品都有其核心业务或核心机制,越是核心的东西,越是具备别人有独特创意的地方,我们对待这一部分的借鉴,就应该越加谨慎和克制。
  • 我们一定不能用别人的工具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应该研究别人的工具,体会到它的精妙之处,变成自己的工具,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 我们在做产品设计时,也应当去寻找跨越行业或领域去寻找灵感,最基本也要做到从别的领域应用中找灵感。

12 | 产品案例分析:LabRdr的设计实验

  • 选择向用户请求推送的时机十分重要d。我们首先需要让用户了解到:推送是可以带来直接价值的。这时一定要说清楚,应用会在什么样的时机推送什么样的内容,对用户有什么样的好处。
  • 产品和用户的每一次互动。其实都是一次交易。不论是购买一个产品,还是使用一个功能,我们需要用户付出他的时间、精力或者其他资源。这时候,我们就必须要说清产品究竟可以给他带来什么价值,只有当这个价值高于用户对于自己所付出资源的成本预期时,交易才会顺利地进行。

《编译原理》1.1 习题

1.1.1 编译器和解释器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编译器会将高级语言处理成机器语言后执行。而解释器则不做处理,分步执行。

1.1.2 编译器相对于解释器的优点是什么?

编译器处理成机器语言后执行效率更高。

1.1.3 在一个语言处理系统中,编译器产生汇编语言而不是机器语言的好处是什么?

汇编语言便于调试

补充:调试和输出

1.1.4 把一种高级语言翻译到另外一种高级语言的编译器称为源到源的翻译器,编译器使用 C 语言作为目标语言有什么好处?

C语言接近系统底层,同时又便于看懂,方便调试。

1.1.5 描述一下汇编器所要完成的一些任务。

将外部的文件和源码文件连接起来。

邱岳的产品手记学习笔记:二

03 | 产品案例分析·Trigraphy的设计哲学

  • 如何保持对用户的反馈,让用户对系统有掌控感: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当给予用户一些主动的反馈,比如 Loading、Toast ,都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给予用户反馈。提升用户体验。
  • 通过一个动效将两个页面的元素平滑地连接在一起,就避免了生硬的切换:目前这一点小程序是做的比较不好的,我基本上都是使用系统自带的加载。这里面存在优化的空间,不过可能会带来的是代码复杂度的提升。
  • 平时在设计用户体验的时候,产品经理需要去注意区分不同级别的用户,不同的用户对 App 流程和功能的了解是不一样的产品设计最好可以帮助那些第一次使用这个 App 的用户设计一个门槛非常低,可以直接上手的功能通路。产品设计的确应该更友好,不过通过“随机”我觉得不现实,这里更应该借助的是游戏化的设计思路,用游戏的引导风格, 来帮助用户更好的使用。

有价值的评论

  • 第一点其实是苹果设计原则中推荐的,就像很多苹果自带应用,启动页就是一个标题栏加空白页,结果就是给用户感觉是秒开。
  • 关于交互可以看看「UI Movement」,非常赞

04 | 如何当好AI时代的产品经理?

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

盖亚斯
  • 台大李宏毅教授的深度学习教程

05 | 如何当好AI时代的产品经理?(实践篇)

  • 产品经理应当把大颗粒的整体性领域算法拆成小颗粒的算法单元,并在此基础上寻找产品化可能。产品经理应当更小粒度地看待每个具体算法过程和环节,并评估是否有能够被产品化的成果
  • 工程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快速提高产品的价值分值,一是通过规则在算法的基础上对输入和输出数据做筛选和过滤(很多时候体现为大量的正则表达式);二是通过工程帮助算法做降维,比如做人脸识别,我们不用把摄像头拍下的整张图片送进神经网络,而是通过工程的方法把图片中的脸截出来并且特征化之后再往算法里送;三是协助算法的训练,比如做手写数字识别,样本量不够的情况下,可以用工程的方法添加旋转和噪点,生成一些新的训练数据。
  • 算法有可能会错判和漏判,这都是产品经理需要理解和考虑的场景,并且要去通过产品设计去消化它。比如反欺诈要准备申诉的流程和入口,垃圾邮件可能需要提醒机制和独立的文件夹等等。
邱岳的产品手记

邱岳的产品手记学习笔记:一

Day:2019-03-14

开篇词 | 产品经理的世界没有对错

产品经理行走江湖不看招式也不看颜值,产品,才应该是他唯一的名片

邱岳

这段话直接点出了产品何以晋升,唯有不断的优化自己的产品,让自己的产品能够被社会、行业认可,才能成名。

相比之下,做技术就简单很多,因为你只要技术足够?,不一定需要搞定什么特别大的场景,写一些深度的技术文章,一样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01 | 验证码是个好设计吗?

心得:

  1. 不要将责任推给用户。说起来,这个还颇有体会,我的一个朋友在搞的项目,就出现了将责任推给用户的问题。但是,这个也有个问题,如果一味的追求不将责任推给用户,在国内的这个环境下,可能会出现问题。举个例子来说,目前国内的要求是,任何站点都需要提供短信验证码来验证实人身份,如果你考虑为了不把责任推给用户,选择自己想办法绕过去,后续真的出了问题,可能责任就需要你自己来承担了。
  2. 方案选择的平衡因为资源永远有限,我们需要把它更多投入到我们的竞争优势
  3. 验证码的进化。我们所采用的方案,应该是具备进化属性的,因为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我们所得到的东西是不同的,前期由于条件限制所无法实现的东西,后续我们还是可以实现。举个例子,对于应用上线初期, 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需要设置很多东西,但实际上,当应用运转一段时间后,这些属性是不需要设置的,只要从历史的数据中学习而来即可。

02 | 产品经理工具指南

这里有一些工具是我自己在用的,比如

  • Scanner Pro
  • Sketch
  • Axure
  • MindNode
  • XMind

我没有在用的

  • Keynote
  • OmniGraffle
  • POP
  • MindManager
  • StarUML
  • Visio
  • LucidChart
  • Process On
加入和我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