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从 NESHouse 到商业版,我做对了什么和做错了什么?

复盘:从 NESHouse 到商业版,我做对了什么和做错了什么?

大家好,我是白宦成,在过去的这个春节里,Clubhouse 相信不少人都进去玩过,也体验过了。我也在这个春节中深入的体验了这个产品。

和大家不同的是,我除了体验,还做了一些事情,今天为大家复盘一下这次事件中我的得与失。

第一重思考:工程师脑中的 Clubhouse

当我知道 ClubHouse 的时候,找朋友要了个邀请码,就进去体验了一下。说实话,并没有什么太让我惊艳的功能,但马斯克的加入,让 Clubhouse 的使用体验极差,于是我便萌生了自己做一个出来的想法。于是,我便立了个 Flag ,要在 72 小时内复刻出来一个 Clubhouse。后面的事情,大家或多或少听到过,我在 55 小时内完成了开发,并被 CSDN 报道。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件事,体验到一个东西,觉得不够好,并想着做一个开源的版本出来,这是我的工程师脑给我带来的,他让我下意识选择了自己去实现一套类似工具的选择。

在这一重思考中,我总结出来了以下结论:

得:

  1. 我这次的行为,成功的一点是我不仅仅是憋在房间写代码,而是将写代码这件事直播出来,从一开始就吸引眼球,让别人从开始就在做传播
  2. 我这次的行为,开源和特定的风格帮了不少的忙,给我在后续做宣传的时候,自带了一些值得讨论的话题。
  3. 我这次的行为,联系了 CSDN 宣传,让我在研发完初期,快速获得关注,占领了最快完成的话语权,即使后续有了新的像素级抄袭的版本,媒体在宣传的时候,也会带上我,占了先机。

失:

  1. 我这次的时间搞得不太好,开发的第 30 ~ 48 小时几乎什么都没有做,一直在路上。下次如果能一直在一个地方,可能整个事情的运转效率会更高。
  2. 没有商业部署的意识,我在开源的版本中,选择了一个比较贵,但可以快速开发的技术方案,但是后续当我想直接从开源版进行商业化改造的时候,遇到了费用的问题,朋友提醒我,商业用户可能不太喜欢依赖过多的外部服务,最好换个方案。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在测试新的技术方案上。

第二重思考:商务脑中的 Clubhouse

当我完成了开源版以后,考虑到这个东西在国内一定会有他的市场,那么一定也会有一些企业想要去做相关的产品,因此,开发一个商业版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有了开源版在前面立着,别人相信我可以做出这样的东西,剩下只是把产品打造出来,然后卖给需要的企业即可。但,因为一些原因,实际上错过了最佳的销售期,项目虽然开发出来了,但客户也流失了。

在这一重思考中,我总结出了以下结论:

得:

  1. 在商业行动中,快真的很重要,如果你足够快,那就可以在市场还处在混沌期的时候,快速完成变现。
  2. 在进行整体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切换技术方案,以免造成较高的实现成本。

失:

  1. 家庭稳定很重要,我这次商业版开发速度比较缓慢一方面是商业版确实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价值。另外一个方面,我在家的几天,和我妈吵了几架,心神不宁,无法很好的编码。

第三重思考:生态脑中的 Clubhouse

当我完成了商业版的开发后,我又回过头来看 Clubhouse ,发现在 Clubhouse 生态中出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周边产品,比如专门为 Clubhouse 房间准备的提问工具:Ch.chat。这些工具不是完全复刻,而是围绕着生态提供价值,反而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如果再有机会,这个方向也会是我尝试的点。

在这一重思考中,我总结出以下结论:

得:

  1. 我们在思考产品的时候,不能只盯着产品本身,还要学着去思考,在这个产品的生态中,他的上游是什么、下游是什么,中间有什么是我可以做的?相比于像素级抄袭一个产品,去围绕着产品周围做生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这些以外,这几天国内还出现了一些 Clubhouse 的类型产品,我说一些我自己在开发过程中的一些观点,

  1. Clubhouse 类应用的成本极高,大量依赖服务商虽然可以快速开发,但意味着高成本。
  2. 在国内如果要做 Clubhouse 类应用,可能会面临两大难题,一个是高成本,另一个就是监管。前者 Clubhouse 有投资,后者 Clubhouse 不需要关注。但国内的同款都会需要做这些东西,成本不菲。
  3. 国内只能预期一些大厂的产品能够成功(他们烧得起这个钱),对于中小企业,做公有域的流量转化很难,但作为工具还不错。

一些相关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mUGGkxdTIngLzd9zX96AeA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