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客相比于互联网上的众多博客来说,其实没什么特别的,甚至我的博客其实还不如很多技术的博客,能够专注在某一个技术领域上。
我的博客则显得随性许多,当我最近在研究某个技术的时候,我就会开始快速的、集中式的撰写我在相关领域踩过的坑、我自己的心得总结(比如之前有段时间频繁的写 VSCode,主要其实是因为当时我在研究 VSCode 插件)。当我最近在生活中有了新的东西,我也会集中的写一些内容(比如之前买了车,连续更新了不少关于车的内容)。
但实话说,我的博客可能比很多人的博客的流量要好很多了,每天基本上可以保证 100UV(相关数据可以看 博客 2023 年广告招商 中的数据)。
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何其荣幸能让大家来看我的博客呢?
如果有原因,我想可能便是坚持。
虽然我的博客文章可能比较零散,风格也没有那么集中,但长时间的写作,让我的博客累计了不少的读者,大家或是在网站中直接查看我的博客,或是通过 RSS 阅读我的文章,已经习惯了我的文章更新。
时间,让我成为了大家那个能一直更新的朋友,你知道,来到这里,总是可以看到我写的文章,我最近的变化。
对于我来说,写作不为别人读,更多的是为了让我自己可以更好的梳理我内心的所思所想。甚至我现在还有写日记的习惯,便是为了能够让自己每天记录下自己纷乱的思绪。我能做的,便是一直写下去,不停的写下去,直到我写不动了,不愿意再写了,不能再写了。便停下自己的脚步。
我的 Day One 持续写作时间已经突破了 1000 天。
在查看一些技术文章的时候,看到一个不错的技术文章的范式,记录一下,这样后续我的技术文章也可以写的更有价值一些,而不仅仅是一个笔记。
以下内容为对应的范式和我的批注。
结构
简要的 Intro:介绍你在做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tl;dr :总有人不想看长文,对他们友好一些
目标 + 结果:明确目标既可以帮你明确写作的目标,也可以框定问题的范围
Shortcuts taken
:可以快速带走的 intro,也可以理解为是 tldr 的内容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结果
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有很多的新问题,可以记录下来,以后慢慢研究
我写了快 10 年的博客,近 1000 篇,勉强算得上是个老人了,今天看到 Pin 的文章提到《只要用得習慣的都是好工具?》 ,刚好聊聊我自己的看法。
我从一开始使用 WordPress 写博客,再到后面折腾 Ghost、Typecho、EMlog、B3log、Hexo、Hugo 等一系列博客程序,一直到后来坚持在 WordPress 这个平台上持续写作。确实是有我自己的考量的。
对于我来说,确实不太需要工具来帮助我更好的产生一篇博客 —— 因为我满脑子都是灵感。但另一方面,我也认可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 就像我为什么现在坚持使用 WordPress 。
WordPress 作为动态程序,可以让我无时无刻的在任何一台电脑上写作 —— 我不只在 macOS 上写博客,还会在手机上写。而这些是 Hexo、Hugo 之类的产品无法做到的。
动态博客的 WordPress 释放了我写作的生产力,让我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灵感、记下灵感,并转变成文章。
另一方面,WordPress 的丰富的插件系统,也让我能够更好的写作:如果你细心,可能会注意到,今年我的博客几乎都有了题图 —— 主要得益于一个 WordPress 插件 Instant Images ,让我可以直接在 WordPress 中搜索无版权图片作为头图。再配合上 USS Upyun 这个插件,来将我的图片放在对象存储上。
当贴图变得简单了以后,自然也就愿意在文章当中给我的读者以更加丰富的形式。
你说工具不重要么?我不这么觉得。
当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的时候,工具或许是不重要,因为反正你没明确方向,效率并不重要。但当你明确了你想要什么的时候,工具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这本书我看了觉得还行,但确实也没什么可写的,所以就把我觉得还行的片段摘抄出来。贴在下方。
写作并不是专属于某一类天才的精英式活动。写作是一种交流、是自我发现、是创造、是灵性活动和自我表达。写作是我们用来寻找和练习理解内心声音的基本方法。很显然,写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冲动。你究竟为什么要将自己排除在这种写作实践之外呢?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回报就越多。写作对我们有很多帮助。 1.只有说出我们的经历,我们才能更充分地理解它。 2.用语言描述我们想要创造的未来,这样它就不会让人感觉模糊,而是开始变得可以实现。 3.在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在和我们想要创造的未来之间建立一座桥梁(神经通路)。 4.用过去的经历来治愈我们和培养我们的韧性。 5.从正确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挑战。 6.为老问题找到全新的解决方案。 7.建立我们的自信。 8.增强我们的工作记忆能力和整体认知能力。 9.培养更多的满足感和感恩之心。 10.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清晰的思路。 11.提高我们对恋爱关系的满意度。 12.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帮助我们睡得更好。 13.对抗和抑制焦虑、压力和抑郁。 14.把我们周围善意的和批评的声音过滤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理解自己的想法。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你可以仅仅因为想写就去写——你觉得自己被一种力量推着去写作,即使你没有出版的愿望。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汇来准确定义我们的经历,将有助于我们避免过度夸大或低估一种经历。我们使用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问题,并诚实地去评估问题,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可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然而,这不是说任何文字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它们必须是正确的词语才行。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一种经历:你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一个特定的话题,直到你最终想出它。当你终于能用恰当的语言来形容你的感受或经历的事情时,你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如释重负的解脱感。 马克·吐温(Mark Twain)曾说:“用得正确的词语与差不多正确的词语之间的分别,等于闪电与萤火虫之间的分别。”这就是写作带给我们的启示——找到正确的词语。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这个术语,我能给出的最简单的定义是:表达性写作就是在纸上分享你对某一主题最深刻的想法和感受的行为。表达性写作涵盖了从散文到诗歌,到意识流,到情感词的罗列,再到关于某一主题的一系列想法等不同形式。这种类型的写作可以帮助你疗伤,并以一种新的方式了解自己。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当我们深入研究生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时,我们就会发现写作是生活中最美好的礼物之一:写作实践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实践。当我们从写作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我们也就从生活困境中解脱出来了。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实际上,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象征着更重要的东西—— 一个自己可以自由地思考、梦想、反思和进行创造的空间,以及为这个世界奉献自己力量的空间。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我的建议是每天坚持20分钟的写作。如果你无法做到,那就试试10分钟。如果对你而言10分钟似乎也太长了,那就坚持5分钟。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安排写作的两个最佳时间就是在你起床的时候或上床睡觉的时候。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就像那天站在教室里的我一样:等待着某个人出现,告诉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为我们来回答人生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给我们提供一套让我们感到安全的规则。我们始终追求安全和保障,但是创新和创造力却往往发生在安全和保障的边界之外。写作本身邀请我们进入这个过程之中。它邀请我们坐在创造力之桌的旁边,来到我们自己的人生之桌的旁边。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我们试图将精力聚焦在一件事情上的行为揭示了我们一直以来都受到外部事物的侵扰,总是会分心。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如果你打算用任何一种方式让自己保持在当下,与自己内心的声音保持一致——这个过程就如同把事情写在纸上一样,你就是在逆流而上。我们的世界并不是以一种有利于精力聚焦的方式来设计的。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人生的意义往往始于问题,而不是答案。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从更好的问题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不断地推动我们去寻求答案。它们让我们在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循环中不停地运动。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CBT模型假设我们生活中的事件、思想和感觉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可以表述如下。 1.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事情。 2.我们对那些事情都会有想法。 3.我们对这些想法都有切身的感受。 4.这些感受导致我们以某种方式行事。 5.这些行为会导致某种结果。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先写下来,然后再编辑”的价值不仅在于你能在纸上写下更多的文字,还在于你会在写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你将会享受这样的兴奋感:充满好奇和偶然性,在桌子上有创意地摆弄一个东西而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你在第一次尝试时就不需要做到完美。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人类的精神不像人类的大脑那样追求生产力和效率。人类的精神渴望思想的深度,而不是宽度。人类的精神无法给出关于投资回报率的计算公式。人类的精神世界与思想贡献、文化遗产、影响力和价值有关。人类的精神更关注奉献而不是索取。人类的精神想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
[美] 艾莉森·凡伦《写作即疗愈》
作为一个创作者,我对于自己的要求不算高,但也不算低 —— 我希望我能持续有输出。
但我也深知,我是一个普通人,我无法让自己永远有的写,永远有的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给自己提供的解决办法是 —— 让自己沉浸在足够的信息当中。
我的逻辑是 —— 我写的文章大多并不是完全创新的(技术的除外),这些文章的灵感来自于我每天的所思所想,而所思所想来自于我的摄入。如果希望有足够的输出,足够的摄入是不可或缺的。
基于上述的逻辑,我得出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 尽可能多的订阅播客/Blog/微信公众号,收集到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从这些信息中筛选出我自己所需要的,并与其产生互动(比如诞生一个新的灵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能够有这么多的文章灵感、软件的灵感,都来自于我的这些海量的输入。
当然,这些海量的输入也为我带来一些不爽的点 —— 比如,信息量太大了,我往往是无法看完所有的信息(当然,我也不太强求自己能看完所有的信息),也在追寻更好的信息摄入的方法,希望自己可以更加轻松的处理这些信息。
我最近开始日更博客,开始逐渐捡起我的写作的习惯,并尝试以此维持生计。
不过,我自己写文章有个坏毛病,比较意识流,这使得我的文章当中会出现很多的错别字。由于心流作用的存在,写作时我自己无法发现这些问题。
所以,我会在写完文章后,将其复制到微信公众号后台,并使用微信公众号后台自带的语法检查工具,来完成中文的基本信息的检查,降低我的错误率。
当然,除了微信公众号,你还可以有很多选择,比如 飞书文档、石墨文档等。
只是我为了让自己能够用的更爽,自己做了个插件 —— https://wordpress.org/plugins/wpstoreapp-spellcheck/
我其实经常处于迷茫之中,我到底要不要把自己写的技术内容单列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站?
实际上我也曾这么干过,在 cnBlogs、CSDN 之类的平台,建立自己的「技术博客」,并将生活博客集中在这个网站上。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护成本的增加,最终又回到了现在的这个博客网站上。
停停走走,我也写了六年博客了。无论我在其他地方写了多少博客,最终都还是回到当前这个博客来继续写作。
罢了,以后便都只使用这个站点来进行写作,根据需要将内容分发到其他的站点。
既然做了决定,不免要洗脑自己:「这样是有好处的。」
好处是什么?
让博客变得更有「烟火气」: 烟火气对于急功近利的年轻人来说,是生活中没必要的补给,但对于随着时间不断成长的成年人来说,烟火气是我们信任和喜爱一个人的原因。我们会因为某一个内容进入到某个人的博客,但搜索的方式到来,会让我们来的快,走的也快。烟火气让读者与作者可以走的更近一些。从 A 与 B 的关系,变成了你和我的关系。让博客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当中提到「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对于我们来说,一个复杂、全面的博客,会让这个博客变得更有意思,不再是只有技术内容,而是拥有更加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读者们会更加了解我,更加明白我。
更多的好处?以后想到再补充吧。
博客写多了,难免会有一些时候遇到一些选题写了一半,临时有事,放下选题,先去干活。但久而久之,就累计了不少选题,一直放在草稿箱中。
长期以来,我的草稿箱中都有不少的文章,今天发现,我的草稿箱中有15篇文章,而其中最为古老的一篇,可以追溯到三年前,2017年。
毫无疑问,三年后,我的心境已与当时大相径庭。当年的心绪波动,如今已毫无感受。这些文章也很难再继续写下去。
既然如此,倒不妨放弃掉这些草稿,放这些草稿一条生路,也放自己一条生路,草稿箱中只留那些我短时间可以写完的文章(我觉得一个月的时间是一个不错的时间限制,毕竟一个月,已经是30天,720 小时,43200分钟)。如果我无法在这个时间段内写完这篇文章,想来当时的 Context 已然消失不见,那就直接删除草稿,把时间留给下一篇文章吧!
怎么写出好的内容,是撰写原创文章的关键所在。之前介绍的那些经验和技巧大多都是技术性的,比较易于操作,但是,创作一篇好文章,就应该考虑一下写作的高级技巧,讲求更高层次的写作经验。高级的文章写作技巧到底是什么呢?我不想照搬西方的那些理论,我想有一点自己的思考,就是按照东方的哲学思想来指导写作。
写文章和做人是一个道理,讲究德才兼备,不仅仅要有“才”,更重要的是“德”,以德为先。一个人可能很有才华,但如果缺少德行,依旧难以成为一个好作者。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作者呢,下面是我悟出来的一些道理。
1. 利他
东方哲学“仁道”的本质是关爱他人,推崇亲和力,反对利己主义。对写作而言,多为自己的读者着想,帮助读者解决问题,传输给读者有用的资讯和技巧,个性化地写作,必要的时候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这就是写作的利他主义。举个例子,例如网站全文RSS Feed输出问题。虽然全文RSS输出有可能会被一些第三方聚合网站利用,损害网站自身的流量,但为了自己的读者能更加方便地阅读文章,网站就必须坚持全文RSS输出,哪怕有各种牺牲和损失也在所不惜。你对读者好,关心读者,读者自然会关心你,这就是所谓的“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2.寡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有的人想出名,有的人想发财,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欲望都去追求。有些时候欲望还很可怕,一些人经不起诱惑,往往在冲动之下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因此,应该有意识地不让自己产生欲望。西方有一些博客(例如John Chow)专门介绍怎么通过博客赚钱,这在西方是一个好主意,但在东方却未必。因为宣传写文章发财出名这种思想,会引发他人的一些不可能实现的欲望,如果过分痴迷和执着,往往还会害了别人。如果写作少些功利性,那作者就可以更多地考虑长远目标,进而获取一些更好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利益。
3. 无为
无为的意思是说,做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无为的地方应该无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以道家的话来说,一个人有为还是无为的标准是“自然”。就文章写作来说,写什么样的内容就是一个选择。网站作者应该写自己擅长或喜欢的内容,不应该为了追求网站流量而写一些偏离自己网站主题的内容。对于各类“话题广告”或者各类“软文”,尽量不要写,虽然会损失一些金钱或流量,但这是值得的,只有做到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人和
注重“以和为贵”是儒家崇尚的一种德行,对人际关系乃至团队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人与人之间完全沟通和理解是不太可能的。“和”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原则,遵循了“和而不同”和“和而不流”这两个原理,包容不同的声音,和谐相处又不盲从。对网站而言,如果和其他网站发生矛盾和冲突,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也要包容对方的意见,做到“以和为贵”,努力平息相互之间的争论,而不应该写文章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攻击他人固然爽快,但却为此丧失了德行,可谓因小失大。
5. 中庸
中庸以“过犹不及”为核心,做人处事追求适量、守度、得当,既不过头,也无不及,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写文章也是一样,不要写一些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文章来吸引别人的眼球,更不要四处炫耀自己的成果,例如流量有多大、收入有多高等。正确的做法是,要坚持中庸之道,追求从容不迫、进退自如的人生境界。
6. 不争
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正因为你不争,所以天下才没有人能和你争,这才是竞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竞争大智慧。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和他人发生矛盾甚至冲突,有时还可能会遇到他人的诽谤污蔑和人身攻击。遇到这种冲突,不必回应、也不必解释,“宠辱不惊,褒贬由人”,那些因得宠而惊喜、失宠而惊恐的,全是名利之心在作怪。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7. 虚心
“虚其心”指的是善于放下心事。整天心事重重不可能心想事成。虚心还是一种德行,体现为一种容人的度量。包容那些对你有成见的人,包容那些诽谤攻击你的人。尽管某些网站的作者曾经攻击或污蔑过你,你却可以宽容和原谅对方。你的心量越大,你容人的空间越大,你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也就越大。
总之,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章写作的智慧也是如此,我们不可能把这里面的所有智慧一一穷尽。比起当今互联网那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而言,这种东方的哲学智慧更能让网站作者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如果一个作者真能达到德才兼备这种水准,那么成功之路就不远了。
摘自:月光博客. 网站创富 从搭建 管理到营利 (图灵原创) . 人民邮电出版社. Kindle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