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0年01月

2020 年 1 月月度总结

TL;DR

一月注定不平凡。 2019nCoV 的肆虐,让这个开年,做到了最坏。应了那句话“2019 年是过去十年最坏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工作

腾讯工作

  • 日常工作,有不开心,有开心。
  • 有朋友来面同一个 Team 的工作,和他介绍了一下。

面试

本月受假期及 2019nCoV 影响,无面试。

学习

读书

  • Head First Go (英文原版)
  • 软件开发之殇

学习

  • 暂无

生活

  • 因为 2019nCoV 的问题,在老家待了很久,大概率体重回升了一部分。开年的减肥需要继续。
  • 因为滞留老家的原因,2020 年必须逼着自己把驾照拿了。不希望这样的事情重新发生。

Side Project

https://log.feishu.io/

财务

  • 这个月的总体支出超了。
    • 本月给朋友抹了帐,所以有一大笔的人情支出。当然,去除掉人情支出,总的支出也不少。话费在 12k 左右,需要做一下自己的支出分析,优化支出结构。

娱乐

电视剧 & 电影

  • Tidying.Up.with.Marie.Kondo
  • 百事通 Know it All Guide of XXX
  • 弱点 The Blind Side

播客

  • 无更新

影响力

  • 知乎粉丝达到了 1000 人。向正记录请教了知乎经验。
  • 写了一篇文章,莫名得到了微信的推荐,阅读量达到了 7W 多。

微信开放社区抓取工具 CHANGELOG

描述

这个连接是我自己用的工具的更新 CHANGELOG。如果想要试用,可以私聊我获取压缩包。

需求

  • 定时刷新
  • 气泡提醒
  • macOS 版本

CHANGELOG

0.0.0.4

  • U 抽象出新的函数,优化程序结构
  • U 更新了数据更新的机制,应用程序回归前台以后会自动刷新应用程序

0.0.0.3

  • 完成数据抓取的能力

运营笔记:产品推广流

以训练营产生内容,作为基础,承载后续的活动。

Hakcthon 、有奖征集、TaskCoding 作为转化,产生产品的增长

线下布道 & 线上的布道可以产生新的流程,引入到训练营中。

这样,所有的活动被串联,所有的内容也被串联,形成了流量的闭环。

如何通过 Github 找到一个人?

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找到一个人的联系方式。但是,并不是每一次我们都可以很好的拿到他的联系方式,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一些奇技淫巧来找到一个人的联系方式。

Requirements

  • Github 账号
  • 你要找的人的 GitHub 账号(需要其账号下有仓库)

原理

在我们使用 Git 进行版本控制时,一开始,我们会被要求设置一个 Git 的用户名和邮箱,就像下面这样。

后续,我们的每一个 Commit 都会基于我们填写的用户名和邮箱来进行存储。我们只需要查询一个人在 Github 的提交记录,就可以找到他填写在 Git 中的邮箱和名字,从而方便我们更进一步找到这个人。

实践

想要通过 Git 找到一个人的邮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 Github 提供的 GraphQL 来进行查询,简单方便。

访问Github 的 GraphQL API Explorer,点击右侧的 Sign in ,使用你的 Github 账号登陆,这样就可以调用 Github 的 API 了。

登陆后,你下方的 GraphQL 输入框就可以输入内容了。在其中输入如下代码

{
  repository(name: "grank", owner: "lctt") {
    ref(qualifiedName: "master") {
      target {
        ... on Commit {
          id
          history(first: 5) {
            edges {
              node {
                author {
                  name
                  email
                }
              }
            }
          }
        }
      }
    }
  }
}

并将 name 替换为你要查询的人的 repo 名,owner 改为你需要查询的人的名字,然后点击执行按钮。

右侧会出现你的执行结果,你会发现,其中出现我们想要的“邮箱”地址。

你会发现,这里其实有两种类型的邮箱,一种是我们常见的,自己用的各种免费邮箱,比如 @qq.com@gmail.com@foxmail.com 之类的;另一种是形如 27856297+dependabot-preview[bot]@users.noreply.github.com 这样的邮箱。

这两种邮箱的区别是,前者是我们自己通过 git 设置的邮箱,而后者则是我们通过 Github 网页、 API 操作产生的 commit 。你在查询的时候,要记得去找第一类邮箱来作为参考。

当然,不排除有开发者在看了本篇文章后,去用 private 邮箱修改自己本地的 Git ,那就没办法了。

找到这个邮箱以后怎么办呢?

  1. 直接发邮件联系
  2. 如果是 QQ 邮箱、 Foxmail ,可以试着直接用邮箱,或者邮箱里的 QQ 号加好友。
  3. 通过 Google 搜索这个邮箱,查找其他的关联信息。

小白读《原则》3

如果你以勤奋和有创造性的方式工作,你几乎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但你不可能同时得到所有东西。

联想到了“天才就是1%的天赋+99%的汗水”这句话。这句话很经典,如今可能仍然挂在各小学的墙上。当然, 还有人说,爱迪生还说了后半句“没有这 1%…”。

回到这句话,如果我们专注于勤奋,不去做“创造性”的工作和遵循创造性的工作方式,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自己的工作是否具备创造性?我们是否尝试让我们自己的工作更加可持续、可迭代?勤奋很重要,但思考同样,甚至更加重要。

此外,上面这段话,还可以联想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奋 = 学,创造性 = 思。思学结合,才是正途。

我认为所有的组织中基本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把工作视为一项使命的一部分,另一种是为薪水工作。我希望我周围的人都是和我有相同需求的人,即那些为了自己而把事情弄明白的人。我说话很坦诚,也希望我周围的人说话坦诚。我为追求我觉得最好的东西而奋斗,而我希望他们也一样。当我觉得谁做了什么蠢事时,我会直说,同时我也希望他们在我干了蠢事时直言相告。这样做将让我们所有人获益。在我看来,强大而富于创造力的人际关系就是这个样子的。以任何其他方式运行的组织都将是低效的、不符合伦理的。

让我回想起前段日子和公关团队、其他团队的同事一起吃饭。当公关团队的 Leader 问到“你们谁是真正喜欢自己在做的产品”时,全场六七个人竟然只有我说自己喜欢自己的产品时,我是非常惊讶的。我惊讶于他们都是“为薪水”工作的人,也让我不由得担心产品的发展。如果产品团队的人都是“为薪水”而工作,那产品能向上走多远,可想而知。

明智的人在经历各种沉浮时都始终盯紧稳健的基本面;而轻浮的人跟着感觉走,做出情绪化的反应,对于热门的东西一拥而上,不热的时候又马上放弃。

颇有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味道,关注基本面,知道因为什么而买,知道因为什么而卖。

这是一个可怕的、代价高昂的失误,而我不能做出太激烈的反应,比如把罗斯炒了以儆效尤,告诉大家我们不能容忍错误。因为错误总是免不了的,所以这么做只会促使其他人隐藏错误,而这将导致更大、代价更高的错误。

从那时起,任何时候出现任何性质的不良结果(如一项交易没有执行、我们支付的交易费显著高于预期等),交易员都会记录下来,然后我们采取补救行动。随着我们不断跟踪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交易执行机制不断完善。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而不暴露出来,从而导致更大的错误。

对于一个机构、组织、团队来说,如何合理、快速的让错误暴露出来,的确是个问题。

如果事情出了岔子,你必须写入日志,写明其严重程度,并写清楚谁为此负责。如果一个错误发生,记入日志,你就没事;如果没有记,你就会有大麻烦。通过这种方法,问题会被呈送到管理者面前,这比管理者不得不把问题找出来要好得多。错误日志(现在我们称其为问题日志)是我们的第一项管理工具。后来我明白了,管理工具在促使人们采用正确的行为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用一套程序确保问题会摆在桌面上,同时确保问题根源会得到剖析,这样才能实现持续的改进。

我自己能不能有一个错误日志呢?借助错误日志来三省吾身。说干就干,先在 Day one 里建立一个错误日志,并产生一个模板来反省自己。

模板内容:错误发生时间、地点、错误的严重程度、相关人员、错误原因、后续解决方案

Shortcuts + Day One 模板地址:https://www.icloud.com/shortcuts/6576ed99b8534ad2b2471fc58e3488da

1.把我们的真实想法摆在桌面上;2.存在经过深思熟虑的分歧,但人们愿意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更改观点;3.如果分歧依然存在,拥有一种大家一致同意的决策方式(如投票或者拥有清晰的权威),以便我们能够不带怨气地把分歧留在身后。

桥水的团队沟通原则,可以参考。

一个管理者能够实现的最大成功就是能够组织其他人在没有你的情况下把事情做好。次好的情况是你自己能把事情做好,最糟糕的是连你自己都做不好。

管理是一门非常重要,值得学习的技术和艺术。

我相信正确的人彼此合作并与计算机合作,才是成功的关键。

人解决创造性问题,机器解决执行问题。

My Principle

  • 自动化优先:我做事习惯自动化,每当做一件事时,就会思考如何将这件事自动化,从而降低我在这件事上投入的精力,比如今天文章中的 Shortcuts 的快捷方式,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借助 Shortcuts ,我可以快速完成一些重复性工作,解决我遇到的问题。

小白读《原则》2

书摘

想要追求卓越,你就必须挑战自己的极限,而挑战自己的极限可能会使你一蹶不振,这将造成很大的痛苦。你会觉得自己已经失败了,但这不一定是失败,除非你自己放弃。信不信由你,但之后你的痛苦将会逐渐消散,你在未来将会迎来很多其他机会,尽管当时的你也许看不清这些机会。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总结这些失败提供的教训,学会谦逊和极度开明的心态,从而增加你成功的概率,然后继续挑战自己的极限。

在我们眼前的事情,总是会被放大到最大,让我们以为我们所看到的事情,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可绝大多数事情都是这样的,当一切事物到了我们的眼前,就变得巨大无比,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其后的生活与事件。忘记了,我们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们并不是预测经济环境中发生的变化,然后根据这些预测调整投资组合,而是在变化发生时捕捉它们,不断调整我们的投资对象,以使投资始终集中在当时表现最好的市场上。

大环境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对于我们这些市场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能够抓住市场中的机会,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而这些机会,并非我们可以预测得到的,我们只能通过不断的提升自己,让自己去适应市场,适应机会,才能更好的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思考

从第二段书摘中,我其实在思考的是,如果我将这个选择换到自己的职业领域中,那我们应该如何预测职场的变化呢?显然我们无法预测,我们所能做的,无非是随着行业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跟随行业的变化而变化。

小白读《原则》

Note

每一天,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纷至沓来的、必须做出反应的各种情况。假如没有原则,我们将被迫针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以预料之事孤立地做出反应

昨天读错了,读的是 Super Thinking ,不过,看到原则中的这一句的时候,还是挺有感触的。如果说 Super Thining 讲的是 Mental Model ,将其带入到《原则》中来,他代表的便是 “原则”,指导生活的“原则”。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于此类“原则”也好,Mental Model 也罢,应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尽可能多的去收集这些原则,并去实践这些原则,从中筛选出适合我们自己的原则,抛去不适合我们的原则。

同时,我们也可以基于此,试着去描述自己的原则,将自己的原则分享出去,和别人交流自己的原则。

我犯下的代价惨痛的错误使我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从“我知道我是对的”变成了“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如何找到自己的原则?对需要有对的理由,错要有错的原因。当你明晰事件的前因后果,才能明白何为真正的原则,不然你所掌握的原则不过是在一个特定范围下的原则,而这个你不清楚的范围,才是最可怕的。你不知道原则适用在何处,不知道适用什么样的上下文,下一次的使用,可能会让你踏入深渊。

不仅是在市场上,而是在几乎所有方面。同时,与失败比起来,我对乏味和平庸的恐惧要严重得多。

对于很多人来说,平平淡淡过一生是 Best Choice ,如果你读到这里,建议先思考自己是一个追求卓越的人,还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

两种人生无所谓好与不好,重要的是,开心就好,适合就好。倘若你生性淡泊,那平平安安过一生很适合你。你必须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当政府决策者向你承诺他们不会允许货币贬值发生时,不要相信他们。他们越是坚决地做出这样的承诺,局势也许就越严重,因而货币贬值即将发生的概率也越大。

你最好弄明白其他时间、其他地点、其他人身上发生的事,因为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就不知道这些事情会不会发生在你身上,而且一旦发生在你身上,你将不知道如何应对。

所有行为(如宽松的货币和信贷)都会产生与该行为大致相称的后果(在这个例子中是更高的通胀率),这会引起一个大体相同的反向反应(货币和信贷的收紧),以及市场的反转。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达里奥的视频“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值得你花时间去看一看。

必须确保任何一次押注,甚至赌注组合,都不能使自己的损失超过可以接受的限度。

到底上多大的杠杆,是个问题。

在这方面有实践经验的人告诉我农业经营的过程,我把他们告诉我的东西组织成模型,然后使用这些模型考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同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

构建模型很重要,有了模型,下一次就可以富用模型。

换个角度来看, 有一本书叫做《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其实这里的清单,也是一种模型。不同的是,清单是一个线性的模型,而真实环境下的模型可能拥有十分复杂的条件和依赖关系。

以此进行下一步考虑,其实应该有一个工具可以辅助人们构建模型,利用模型。从这个角度来看, 人人都应该学习编程 —— Every one can code。

实际上,桥水基金也是大量的使用计算机来完成决策,如达里奥的原则一样,知行合一。

My Principle

  • 找到适合自己的规则,然后,按照规则玩:这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喜欢随便找一个规则,然后不停的试探规则的边界,试图突破边界去获取收益。与他们不同,我更喜欢在一开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规则,尽可能的大,然后给予这个边界,做自己想要做、应该做的事情。戴着镣铐跳舞,也是一种美。

SuperThinkg: The Big Book Of Mental Modles

《Super Thinking:The Big Book of Mental Models》

关于这本书

这本书来自数字游民部落的 Jarod 的 2019 年终总结。在年终总结中,他强烈的推荐了这本书,于是,便决定借此次读书会的机会,好好看看这本书。

图书的豆瓣: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1588377/

内容

什么是 Mental Models

Mental Models ,直译为心理模型。但在读完了前言后,我更认为这是一种套路。一种你可以去解决各种不同问题的套路。

在前言中,作者描述,何为 Mental Models 时,举了个例子,加减乘除是我们最熟悉的数学运算。如果我们面前有一个表格,有 51 行和 7 列,我们需要计算他的格子的总数。

当我们有了“乘法”这个 Mental Models 时,我们就可以直接计算所有的格子的总数。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这个 Metal Models 时,我们就只能去一个个的相加。

基于这样的认知,那么我认为,Mental Models 就是我们的“套路”,我们可以用“套路”去套路所有的东西。

基于这样的定义,读这一本书的时候,采用的方法也需要有所不同。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但是,我们在学套路的时候,不能太过于死板,应当思考,我如何去利用这些套路?我过去做的事情中,哪些如果有了这些套路会更好。

而不能生搬硬套,倘若生搬硬套,那有没有这本书其实差异并没有那么大。

Keywords

  • 临界质量Critical m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