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0年8月

2020 年 8 月月度总结

TL;DR

8月是疲惫且开心的一个月。疲惫是这个月在开发云线的小程序,还挺累的。再加上马上要离职,所以要准备很多东西,做 Portfolio、找社保缴费机构、准备出行方案、设计离职后的事情等等。

疲倦,但心情愉悦,因为也算是一个新的 Breaking Changes

月度总结

工作

这个月的工作基本上大部分的时候都在写小程序。在小程序很慢又投入了不少的精力。

生活

这个月初去了趟海南游玩,挺好的~以后可以借助随心飞,再多飞几次。

此外,月底租了一个理光 GR 3 ,之前被种的草,成功拔掉了。就当前而言,还是变焦的黑卡三更适合我。不过,我租的 GR 要到下个月中才到期,所以说不定还会有新的变化。

Side Project

写作

  • 本月的内容产出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个月写了 10 篇博客,平均下来每周有 2 篇,挺好的。希望以后还能保持这样的节奏,写出内心的感受。

财务状况

今年年收入预期 25 万,当前收入 21 万,还差 3 万的缺口,刚好剩下的四个月,可以看看怎么每个月赚到 8000块。

本月的开支还是比较大的,总体收入 47K,支出 28K。远超上个月。。。

本月支出的大头在 电子产品(配了个 NUC 10 代,7000 没了,买了个 iPad Mini ,3000 没了)

此外,本月的云服务支出也不少,主要是 Linux Foundation 支出,花了近 2000。其他支出基本处于正常水平。

这个月餐饮的支出不少,没少下馆子(也理所当然的胖了点,要减肥了亲!)

娱乐

  • 这个月入坑了《和平精英》,也玩出了一点感觉,还行。现在已经经常进前 5 了。也吃过几次鸡。

阅读

  • 轻断食(ing)
    • 健康教练告诉我,这个是伪科学,弃之不读了。。本月读书 0.

年度计划对标

课程学习

一年学习 54 门课程,本月进度 0 门;全年进度 1/54;

图书阅读

一年读书 54 本,本月进度 0 本;全年进度 7/54

电影观看

一年观看 54 部电影,本月进度 0 部;全年进度 8 /54

用人用心

随着业务的变化,我们会不断的引入新的人加入到项目中,以期获得更快的增长和变化。

但,你是否想过,你用一个人到底是希望他能给你什么?

正常情况下,我们用人有两种方式:

  • 用人用力:我们希望的是他为我们提供力气,帮助我们提供更多的燃料,帮助我们成功。
  • 用人用心:我们除了希望他能为我们提供力气以外,更希望他能够归心于团队。将团队视为一个集体,将自己视为集体中的人。

在使用时,因为我们选择的用人目的不同,我们所得到的也不同。

前者只关注 KPI ,目标达成,任务即完成,多余的事情不会做,也不想去做。

后者则在 KPI 之外,会有更多的思考,会基于对于业务、产品的价值和思考提出(或许)有价值的思考。

对于我们来说,显然,用人用心是最好的,我们希望用到的人都可以视团队为一体。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用人用心是一件非常耗费心力的事情,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和他构建起 Context ,共同思考,这样才真正做到用人用心。

用人用心不是仅仅你希望他用心,他就真的会用心,当你们没有共同的 Contex 的时候,所谓的用心,不过是表面功夫。你又何必强求?

内部项目开发有感

工作中需要交朋友么?

先说结论:工作中不需要刻意交朋友,但不建议保持生人勿进,对事不对人的心态。

突然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朋友(或者在我看来,有点割裂)。

他会先说,“接下来我说的事情,对事不对人”,然后,开始指责团队其他人的工作不力。此外,在一些时间卡点上,希望自己提交的反馈,能够马上修改。

但私下里,有积极的想要和团队里的前辈去沟通,讨论,学习经验。

这种“前倨后恭”的状态,让我感到不适应,便写这篇博客,谈一谈我对于职场中的朋友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们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不同。我们这一代人大多背景离乡,走到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去奋斗,打拼,努力的寻求落地生根。为了能够让自己落地,收入更高的企业自然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但,企业有一个问题,企业并非一个终身的职业,跳槽在如今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事情,这让不少人觉得“我就是来工作,创造价值的,不是来交朋友的”。

不可否认,你在企业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创造价值,自我成长。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你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年限是固定的。10年、20 年?一个企业的寿命终归是有限的,我们目前看到的那些比较知名的企业,不少的年龄不过 20 ~ 30 岁。

我们会发现,我们可能会比企业活的更长。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在工作中交到的朋友,比你在企业工作所产出的东西,更具有生命力。你们会在未来,以某种新身份相遇

如果你不在工作中表现出“生人勿进”,以相对比较平和的状态去做工作,可能可以获得更多的好评。而这些好评,会为你长期的生活,带来价值。

提及工作,难免提到体制内的工作。在我看来,如果企业是“先做工作,再交朋友”,那么体制内就是“先交朋友,再做工作”。体制内的一大特点就是很难被开除,也就意味着你大概率终生待在体制内,而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很难在体制内有跃迁,在这种情况下,你所工作的同事,可能会和他们工作一生,直到你死去。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个朋友,会比你工作能力更强,更有帮助。

交朋友,是体制工作的充要条件,是企业工作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趁着还能做选择,勇敢做选择

当朋友们得知我离职的消息后,都感叹:“年轻真好”。

当然,年轻确实不错,不过,为什么我们会感叹这样的生活?

因为生活给予我们太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离职,做想做的事情是一个更难以去选择的选项。

对于每个人来说,(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大胆的做出选择,去探寻自己想要探索的事情,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请通过 bestony@linux.com 联系我

black laptop computer

我获得了一个新的邮箱地址,就是下面的这个,你点击链接可以给我发邮件。

作为一个搞 Linux 的人,没有一个 Linux.com 的邮箱感觉有点说不过去,因此,从海南回来,我决定完成这个期待很久,但一直没做的事情了。

现在,你可以通过这个邮箱找到我,欢迎和我联系~

做事别后悔

man covering his face with both hands

我们的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做选择,有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也有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是错误的。由于我们个人的视野和局限,我们经常会遇见自己刚刚做了选择,却发现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到了这个时候,一些人就开始后悔,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另外一条路。然后终日生活在悔恨之中。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多余。

当我们做出了选择以后,对于我们来说,很少有能够修改我们选择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认清自己选择,认可自己的选择。如果你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有问题的,那这个时候最适合去分析自己的选择,为什么当时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非理性因素从中作怪?记录下这些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终,探寻自己的弱点。

倘若你把精力都花在了悔恨上,就浪费了一次回顾自己的机会。错误的机会难得,吸取教训,提升自己才是更好的选择。

此外,选择错误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足以影响我们的生活的选择不止有一个,他可能是上百个,上千个,蝴蝶效应会使得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反过来说,这些选择每一个都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其他的选择也同样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落子无悔,会让你过的更快乐。

平静的文字有力量

open white book

奶头乐时代,我们见过太多丰富的辞藻。这些看起来十分华丽的文字让我们疲惫。

看过了太多的华丽辞藻,偶尔看到一些平淡,真实的文字,反而让我们感受更加深刻,能够更加真实的体会到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朋友发文给我”看了你的文字,让我想流泪,特别激动。“

这样的称赞,让我感到振奋。另一方面,也更加让我感受到,在这个浮躁、华丽的时代,反倒是这些平淡如水的文字,让我们更加回味。

(当然,或许只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 Context ,所以才会流泪)

Be Generalist

我的定位变过很多次,从「全栈工程师」到「全流程工程师」到如今的「Generalist」,身份的认知一直在变化,其背后,隐含的是我能力和工作的调整,以及自己对于未来的预期。

1. 全栈工程师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关注的更多的是技术的实现和学习,追求的是技术的完美和完善

在这个阶段,我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看技术相关的书籍,花费精力去了解一些技术相关的书籍、视频,学习更多的技术。也得益于这个时期的积累,让我在走入社会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开发经验和积累,能够更快的进入到工作的状态中。

2. 全流程工程师时期

在我走入社会后,很快,我的状态和心态发生了变化。除了技术本身,我也开始关注技术之外的工作,包括产品、运营、推广、市场等等。这些工作在技术之外,但又和技术息息相关。

由于我自己的长期目标是追求打造自己的产品,因此,在这个阶段,我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去了解产品和运营相关的东西。毕竟,

在我看来,一个产品想要成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其中,重要性排序如下

1. 运气

2. 产品

3. 运营

4. 研发

而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当下比研发更加重要的。因此,这个时期,我会更加在乎的是如何将 产品运营 的能力进行补全,让我的研发可以更好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3. Generalist

Generalist,中文意义为通才、全才。

对于我来说,产品和运营的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接下来是进行不断的锤炼,让其可以不断的深造。在这种情况下,我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围绕着已经打造好的基础,去做更多的事情,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

接下来,我会依然看一些技术书籍(但更多是为了开拓眼界),用更少的时间在开发(提升效率,降低 block 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如何打造和运营产品,以及花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比如做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

总结

随着我对于世界、自己、关系的认识,我对于自身的定位在不断的调整。

回望初心,我的初心是什么?是希望自己能够名留青史。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为什么不从打造产品开始呢?

从长期目标,看能力储备

本文是我的「职业随想录」的第三篇,如果你想看到前两篇,可以直接访问「职业随想录」。

在前面两篇文章,谈了一下我接下来的职业思考和为什么会选择离职,现在来聊一聊关于「职业的选择」。

大学四年

我自己的大学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典型的 EE 专业(当年被招生办老师骗了,本来想去 CS,结果去了 EE)。

因为自己想要的就是 CS,且从高中开始,就开始对编程有所涉猎(虽然当时主要是写运维用的 Bash 脚本),到了大学以后,因为具备一点 WordPress 的改造能力,因此,走上了外包的道路,在大学期间,我零零散散花了近 40 万。

在大学期间,因为外包的缘故 + 自己研究技术,也倒腾了不少,还从 WordPress 转向 ThinkPHP(做更加定制化的需求),以及出于对技术的追求,学习并使用了 Laravel(到现在一些 Web 项目我依然会选择使用 Laravel,快糙猛就能上线)。

到了 2016 年,微信小程序横空出世,得益于大二时担任腾讯云校园大使的关系,我认识了不少人,其中就有极客学院的 ICE。当时我在研究小程序,并且写了一些 Demo 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ICE看到后,问我能不能写小程序,并问我是否有兴趣为极客学院出一门视频课程。

有了这个机会,我欣然答应,并在极客学院同学的帮助下,成功的制作出了我的第一门课程。

以及第二门、第三门、等等一系列的课程。

如今我敢于裸辞,也是因为从 2017 年至今的授课经验,让我已经可以轻松应对课程录制,并有一笔积蓄,足以养活我的基本生活。

小程序研发干了一年多以后,我开始向前端进行转向,从 Vue 入手,并成功的研发出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项目,比如 Logoly。

Vue 的入门,让我对于前端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也开始习惯使用 Vue 开发自己的项目。后来的 WXMarkdown 等应用,都是基于 Vue 来开发的。

长期目标如何引导选择?

想要做成一个产品,和绝大多数程序员想象的不同,依赖的东西包括:

  1. 运气
  2. 产品
  3. 运营
  4. 研发

这四样东西,有自己的顺序,运气最重要,产品其次,运营再次,而研发,是其中最不重要的

那么对于我的长期目标 —— 通过打造产品来构建资产,并养活自己来说。我最不需要的就是研发能力。更多需要的是运气、产品和运营。

  • 产品还好,可以通过不断的打磨自己的产品(比如 Logoly、WXMarkdown)来获得提升。
  • 运气则是可遇而不可求,不可强求。
  • 运营,就成为我最缺乏的技能

为了补全这个能力,我选择了如今的这份工作。庆幸的是,虽然我如今即将离开,但我依然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掌握了我想要的东西,补上了这一部分能力,让我能够对自己的产品做一些基本的运营,对我的长期目标,是一种增益。

创业追求全面,但创始人不应该是找到别人替代自己么?

是的,创业并不是创始人做所有的事情。创始人应该找到合适的人来替代自己,去做更应该做的事情。

但是,对于我来说,并没有把事情做大到世界五百强的诉求,我希望的仅仅是这些产品足以养活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我的产品可能只有我一个人,或者配合一个不超过 12 人的团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遇见的是我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自己来实现自己想要的。

而且,我的产品可能不会做非常大规模,足以养活我自己即可,那么所谓的高并发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需要做的仅仅是,用好我的设备的基本性能 & 做好备份。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目前掌握的开发技能已经满足了我的要求,因此,花一些时间去探索对于打造产品更有价值的事情,也就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了。

总结

什么适合你?什么值得你去做,别人很难给你答案。别人也不知道你的上下文,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做出选择,然后,执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