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随笔

40 questions of 2024

以下这些问题,来自 Obsidian CEO kepano 的 40-questions,略有删减。

你今年做了哪些之前从未做过的事?

  • 拔牙:今年趁着字节离职,把智齿给拔了。不过也只拔了两颗 hhh。主要是想起来太晚了,所以没薅到多少羊毛。
  • 办美国签证:同趁着字节离职,去办了个美签。之前虽然可能有资格,但不着急,所以也就一直没搞。反倒是字节,推了我一把,做了点之前没做过的事情。

你身边有人去世了吗?

  • 外婆去世了。😮‍💨

你去了哪些城市/州/国家?

  • 今年因为业务去了不少的地方:三亚、厦门、杭州、珠海、上海。

明年你想要获得哪些你今年没有的东西?

  • 没有啥特别想要的吧,因为现在欲望没有那么的强了。感觉很多东西有也行,没有也行。如果真说起来想要,可能是存钱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线 hhh

与去年的这个时候相比,你是:感到更快乐还是更悲伤了?变得更瘦还是更胖了?变得更富还是更穷了?

  • 更快乐,但也更胖了。
  • 大面上还是变得更富有了(毕竟过去这一年没有白卷。)

你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多的是什么?

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固定性的产出(作品级别的)。

你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少的是什么?

胶水工作,互联网闲逛。

你是如何度过节假日的?

看书、看新闻、看代码。

不过今年会开始泡澡,因为发现北方的洗浴中心是低配版的度假酒店

你是否有讨厌某个你去年此时不觉得讨厌的人呢?

没有,实际上,我大部分时候不讨厌任何人。

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今年比较喜欢欢乐喜剧人,或者说,今年开始看一些喜剧类的节目来下饭。

你生日那天做了什么?

在家呆了一天,啥都没干。

是什么让你保持理智?

  • 压力、理想和损失厌恶:我对于自己的目标有想法有追求,所以不敢「发疯」,这些沉没成本,让我始终保持理智。

你想念哪些人?

  • 父亲

今年你学到了什么宝贵的人生经验?

  • just keep shipping!

能够总结你这一年的一句话是什么?

  • 拥抱变化,走出新路径。
a computer screen with a bunch of text on it

又准备折腾博客了

我写博客经历过两个阶段 :

  1. 2012 ~ 2014 年:买虚拟主机、云主机,折腾性能和技术。在这个阶段,我的博客也经历过几轮变迁,也因为我自己没做好生产环境和测试环境的分离,导致数据丢了不少。目前的博客只能回溯到 2016 年便是因此。
  2. 2016 ~ 至今:不再折腾博客,开始专注于内容写作,并且保持每年都有更新,做一个活博客。

写了十年,我也算是没少搞和 WordPress 相关的事情,不过,时间久了,脑子里那些工程师的想法,难免重新冒出来 —— 我是不是应该自己写一个 Blog 系统。对于曾经的我来说,可能是不容易的,我并没有那么丰富的开发经验。但对于如今的我来说,确实是不那么困难的事情。

不过,写总是要有个目的和收益评估,不能「为了写而写」,而是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评估 ROI。

我为什么想写?

  • 觉得 WordPress 还是太臃肿,有不少我用不上的能力。
    • 那么我自己的 Blog 系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 Feature List。这样才能避免需求无限的膨胀。
  • 我的需求已经逐步稳定下来,不太需要新的主题/插件了。
    • 这些年的确主要是更新内容,博客的形式、内容啥的,基本上都是稳定不变了。

我为什么不能写?

  • 写 Blog 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收益。
    • 毕竟这玩意没办法卖,除非写的过程中有别的收益,可能还好,不然大概率亏本。

我如果要写一个 Blog 系统,我需要哪些 Feature?

  • 文章系统:包含标题、描述、内容、Slug、目录、标签几个核心属性和实体。
    • Slug 需要自动翻译:我特别依赖这个功能。懒得自己翻译 Slug
  • 支持图片自动上传 S3
    • 我现在的图片都是用的外链,这样服务器自身的压力没那么大。
  • 支持评论
    • 评论还需要能够自动发送邮件更新。
    • 评论要能实现反垃圾。
    • 历史的 600+ 评论可导入
  • 简洁稳定的主题设计
    • 坦白来讲,这几年我很少做主题方面的变更了,基本上就是在几个景点主题上来回切换。
  • 支持 RSS Feed 等能力
  • 支持在线编写(可能非必需,最近开始逐步用 Ulyssess 写作,其实对于网页写文章的诉求越来越小了,maybe Hexo 是可接受的方案。)
50342a0124d0cd161f80dfaee427b33d

人情往来的关键在「往来」

坦白来讲,我不是一个很擅长人情往来的人。

50342a0124d0cd161f80dfaee427b33d

这次来西安,看到了钟楼旁的大唐文创市集上的那句「我在乎的不是礼,而是往来」,让我意识到我对于人情往来的错误认识,也意识到自己过去的傲慢。

过去,我认为,礼嘛,人不到,但是礼到。没问题的,交给大伯帮我捎上礼就行。但其实,对方需要的是人到,反而不在乎这个礼。是的,谁又在乎这个礼呢?没有人在乎礼钱。

礼钱是个心意,多少随心。关键是,你心中是否有我?

我赠予你礼,你是否会回礼?你赠予我礼,我是否会回礼?有来有往,方成人情。

a computer screen with a drawing of two people talking to each other

Solution as a Service, not Software as a Service

在软件领域,我们有非常经典的 IaaS、PaaS、SaaS 模型,我们使用这个模型定义着我们的产品。

但另一方面,这个定义也局限了很多人的想法 —— SaaS just Software as a Service。

实际上,如果你是一个独立开发者 / 直面用户的岗位,你需要深刻的明白 —— SaaS 更大的价值不应该是 Software ,而应该是 Solution —— 用户从来不关心你是不是有 Software,用户只关心你的 Solution 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 Software 是在解决谁的问题 —— 不妨想想,是不是你没有找到你的Software 到底应该如何放在 Solution 当中 ,以及那个 Solution 对应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持续关注用户的问题,尝试提供靠谱的 Solution 去解决他的问题 —— 而不是关注你的 Software。除了你,没有人真正在意你的 Software。

white and red DB train subway

坐在高铁/飞机窗边位置上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坐高铁/飞机的时候,我总是习惯坐在靠走廊的位置。理由嘛,倒也简单 —— 我不想麻烦别人,毕竟坐在中间意味着你起身接水和上厕所需要麻烦坐在走廊位置上的人。

不过最近,我开始拥抱坐在高铁/飞机的中间,甚至靠窗位置上了。是什么推动了这样的变化 ?

是仔细分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后得出的结论:

  1. 虽然我大部分时候都坐在外面,但其实并不会经常去洗手间/接水,大部分时候,我都是从头坐到尾的。这导致虽然我为自己预定了外出的机会,但实际利用率并不高(1~4%)
  2. 坐在外面看似获得了更加轻松的外出的机会,但带来的问题是你会容易被过路的行人干扰到,反而不如坐在窗边更加的安稳。

上面的一切分析告诉我了一个答案 —— 我在为一个 1% 发生的事情,而让自己投入了 100% 的成本,从 ROI 的成本来看,划不来。

于是乎,开始拥抱坐在窗边,开始享受坐在窗边,即使依然会觉得起身会麻烦别人,但,坦然接受这种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多说一句,我其实平日里,比较讨厌持续做一件事 —— 我害怕被温水煮青蛙。实际上,如果我没有突然想开始分析自己,我可能继续会被温水煮青蛙,然后继续坐在靠走廊的位置上。

当你开始习惯一切可能成为「惯例」的事情时,你就离僵化不远了。

two person standing on gray tile paving

我的价值观

今天和朋友聊天时,突然意识到,我的很多价值观是隐藏在水下的,因此,单开此文,记录我的价值观,此文将会定期更新。

追求胜率而不是追求赔率

胜率是指你获得胜利的概率(如果你可以定义出胜利);而赔率则是你取的胜利后的获得收益的倍数。比如,买个股是一个胜率低但赔率高的事情;买大盘指数基金是一个胜率高但赔率低的事情。

在很多的决策中,我追求的都是胜率而非赔率:

  • 比如选择做通才而非专才;
  • 比如投资时高权重在相对稳健的资产中。

因为我认为,人这一生很短暂,也没有重来的机会(maybe 有),所以要追求胜率,因为可能一旦失败,就万劫不复。

追求生命层次的丰富性

我认为,生活本无意义,我们的行为为我们的生命增添色彩,且更多的色彩的生活更值得过,所以我追求生命层次的丰富性,我会去体验和追求不同的生活。

见面三分情

我和很多人合作过,基本上我会尽可能的追求与合作方线下协作。因为我奉行「见面三分情」,见面会让我们可以具像化的认知网线的另一端的那个人,我们会知道 TA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TA 会怎么和你交互。这一切信息,都会帮助你更有效的降低沟通的摩擦力。

orange mega blocks toy on white surface

恐惧即机会

最近因为身体原因,我停止了当前的工作,进入到病休的状态。

本来以为,自己进入病休状态后,会非常的快乐 & 开心(之前还想着是不是要出去旅个游)。

但当我真正闲下来的时候,我开始恐慌和焦虑,恐慌人生和事业

—— 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的下一站是什么?

—— 我的定位是什么?我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

工作的时候,因为有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我可以不需要思考人生,遵循着工作赋予我的惯性,一步一步的去做,它掩盖了这些问题,我开始无脑的工作。

而当时钟突然停摆,我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思考这些问题了 —— 好在,我意识到了,当我开始恐慌这些问题之时,便是我觉醒之日。

不要恐慌,拥抱自己的恐惧。

black SLR camera on and white e-book reader

将 epub 文件转换为可以直接 Copy 进入 Kindle 的 azw3 文件

最近重拾 Kindle 开始读书,少不了去 z-library 上下载外文图书 / 台版图书。不过由于 Kindle 退出中国,Send to Kindle 变得不是那么的方便(我已经绑定了美区,但推送略慢),急性子的我,决定继续使用 USB 传书的方式来进行。这也使得我从 z-library 上下载的 epub 图书没办法很好的查看(Kindle Send to Kindle 会自动转换 epub 文件,但直接复制 epub 文件没办法很好的产生效果)。

因此,我写了一个简单的脚本,来帮助我将下载下来的 epub 文件转换成 azw3 文件,随后我就可以将这些文件复制到我的 Kindle 当中,来继续查看。

具体的脚本如下

#!/bin/bash

for file in *.epub; do
  filename="${file%.*}"  # 去除 .epub 后缀
  /Applications/calibre.app/Contents/MacOS/ebook-convert "$file" "${filename}.azw3" --filter-css="font-family,font-size"
done

Code language: Bash (bash)

上面的脚本会调用 calibre 提供的 ebook-convert ,自动将当前路径下的所有 epub 文件转换成同名的 azw3 文件。同时,为了确保可以使用自定义字体,我还使用了 --filter-css 选项,来移除图书当中自己的字体设定,以便于我使用我习惯的字体查看。

a person taking a picture of a street with a cell phone

跳出兔子洞

作为一个互联网爱好者,每天上网不断的浏览内容是我的日常,从 Twitter 到 RSS,从飞书文档到微信公众号,我每天吸收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塑造了我,但这些信息也影响了我。

一个很显著的事情是我每天在信息获取的绝对时间是超过 2 小时的。这些信息不断的进入我的大脑,在我的大脑中流过,留下痕迹,并在日后我需要的时候出现。我的阅读习惯是广度优先+深度优先,广度优先会让我在研究每一个主题的时候,打开 N 篇相关文章,并行研究。而深度优先,则会让我在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时,打开所有的关联文章,查看关联文章的内容。这样的阅读习惯让我有超出常人的信息量,我也常笑称 —— 「我就是人肉大模型,你问我问题我未必能给你最权威的信息,但总是能给到一些信息,帮助你做决策」。

但对于我来说,如今高强度的上网已经是负担,我需要驯化自己 —— 让自己控制对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同一个主题的阅读,应该广度控制在 5 篇文章,深度控制在 2 层,这样我看的文章极限是 25 篇文章,结合我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速度,可以在比较短的内容内完成信息的获取和研究。

太过深的阅读习惯,会让我跳入兔子洞,并不断的深化,把时间消耗在其中,生活还有更多更美好的内容值得我去了解,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构建在互联网之上。

medical amputation training

工伤证挂帐看病的注意事项

什么要选择工伤证挂帐看病

工伤后续的恢复期相关的看病,是可以使用工伤证进行看病的。而使用了工伤证在对应的定点医院看病时,是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的,全部由工伤保险机构来承担。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15

具体的注意事项

  1. 使用工伤证进行就医时,你需要先向工伤负责的同学申请借出工伤证,这样才能拿到自己的工伤证进行就医。
  1. 工伤证就医时,是不能使用北京通、京医通等平台进行挂号的,因为这些平台并不支持工伤证录入的。所以你必须到医院的对应的窗口进行挂号操作。
  2. 工伤流程下,你所有的票据上都会有明确的工伤的标识。如果你看到你的票据上没有明确的,工伤相关的字样,那么你可能只是在使用你的普通社保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