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的码农生活环境这么恶劣么……..
阿里的码农生活环境这么恶劣么……..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心中的读书笔记都是基于书摘的,但是最近偶有思辨,觉得似乎需要改变下读书习惯。
书摘不是不好,书摘很好,但是书摘总体来说,还是表层阅读,表层阅读对我们能够产生的影响还是要少一些的。相比于追求表层阅读的书摘,不妨写成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读完书,看着书籍的目录,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心得。如果觉得一开始写不好,不妨对着目录绘制思维导图,强迫自己去回想、记忆书中的内容。
如果无法做好这件事,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你并没有把这本书读透,而是只做到了读过。对于一些工具书来说,读过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一些经典的著作来说,还是要读过后有印象、能回想、有思考,才是最好。
我是一个反复的人,至少在博客上是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多次打开博客、关闭博客、再次打开博客。我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重建博客的。
回顾我写博客的历史
从高中开始写,一直写到了现在,也算是写了有7年了。这七年间,我的博客风格变化多端,域名也从最早的 xqgz.info 到了现在一直在用的 ixiqin.com
从一开始,我的博客中充斥着转载来的文章。那个时候的我,将博客作为自己的收集篮,有什么东西都先收集起来。
后来,我的博客中充斥着各种自己的开发记录。在那个时间段,我做大量的开发实践、并将其写成博客。为了让自己的博客看起来更加专注,我甚至注册了多个域名,以求每个域名放不同的内容,显得更加精专。显而易见。
现在,我的博客更像我的日记本了,我会在博客中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再只专注于技术,而是选择更加优秀的全方面的发展。
这大概也是一个人的自我迭代吧。
在QQ上,当我们要创建一个群时,我们要创建群,而在微信,钉钉上,我们要发起群聊
这背后隐含着产品用途的逻辑
QQ群是兴趣群,我们要以一个兴趣为核心,建立讨论区,开始讨论,在这个阶段,我们不知道会有谁和我一起交流,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够找到我。所以,我一个人也可以一个群,我需要一个群号。
微信群是交流群,我们有了事情,随时可以发起群聊,我们交流往往是有目的的,比如三方会谈某件事情。在讨论的开始,我们便知道会有谁和我一起交流,即时后面有新的人被拉入,我知道我们的目标还没有变。我们因为某件事情而聚在一起,当事情解决,这个群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钉钉群是工作群,我们因为工作中某件具体的事情而聚在一起,拥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钉钉群也只能发起,而不能创建。
随着工作的高效需求,在未来,针对事件的交流群可能会更加受欢迎、我们需要更加有效的交流。
这两天犯了错:“当你有一把锤子,什么东西看起来都像个钉子”
由于是一个程序员,所以遇见问题时,总会考虑如何通过编程的手段来处理。
最近解决的一个问题,明明可以用第三方的 ifttt 来解决,之前却想着自己写代码搞软件写爬虫来解决它,实战太蠢了。
此事需日常警醒自己:
没有,mooc 对于真正的弱势群体来说,还是没有覆盖到的。对于他们来说,九年义务教育效果好很多。
原因:
有空再补充
我也有一张大王卡。因为以微信作为主要的即时沟通工具,微信会消耗大量的流量,同时也依赖于微信获取一些消息(太久不看新闻了),所以买了一张大王卡。
前几天朋友圈中有人也买了一张大王卡,想要去注册微信,却发现账户已经被注册了,在朋友圈求方案。我给出了方案,用手机号强制找回。
如果你只是需要一个新的微信,有比大王卡更合适的选择-阿里小号,一年20元,电话/短信都可以通过 App 进行管理,要省很多事。而且一个用户可以开两个小号,满足你大多数需求。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需求,去试试阿里小号吧
一直以来,我的时间被微信、QQ 切割的支离破碎,后来,我开始在我的所有的终端上尽可能的减少交流的工具。目前只保留了微信(用于和家里人的沟通)和钉钉(和合作伙伴)。此外,我安装了 QQ 邮箱的手机客户端(可以免特殊通道接受 gmail 邮件),可以更加方便的使用邮件来交流。
随着邮件的使用逐渐增多,我也有一些自己在接受邮件时的一些心得,在这里分享于你,帮助你更好的发送/接受邮件。
在有一段时间,我在不停的追求身份认同感,我参与不同的活动,以其获得对应的身份。
一直以来,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我需要这样一份身份认同感?
今天想了想,明白了。因为过去的我太过弱小,需要这样的一个身份,来强调我的能力。但是,身份不意味着能力,有了身份并不代表你拥有这样的能力。
现在的我为什么开始不再追求这些名呢?因为我开始明白,追求自身的强大才是目标,身份这种认同感其实并不重要,特别是在我还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的适合。
我默默的去掉了我在知乎上的描述,只保留了“独立开发者”、“独立撰稿人”。删去了网易的经历。
在那样一个身份下,他们所希望关注的是“来自网易的我”,而不是真实的我,至少是我认为的那个真实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