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有一点文不对题的感觉,虽然说是一本设计书,但最终还是变为了一个职场的书。如果你对职场不感兴趣的话,可以不用看这本书。

这本书有一点文不对题的感觉,虽然说是一本设计书,但最终还是变为了一个职场的书。如果你对职场不感兴趣的话,可以不用看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是以一个个访谈+具体的设计内容组合而成的,对于设计系的学生有帮助,对于我这种外行来说,没有太大的帮助。
这本书不仅仅适合与设计师,适合于一切想要自己独立做一些事情的人。
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开发并交付价值最大化的软件
首先,应该交付。完成交付以后,再考虑代码质量。
完成,完整,完善,完美
开发的顺序,一开始先完成,再完整,再完善,最后是完美。搞错了,就再也搞不出来了。
致力于编写容易理解的代码,专注于软件开发领域,努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创造价值是核心,代码质量不一定是。
做事情,不要急,但要快!
快!=急
选择高起点,并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对于随时发布,我个人觉得是过于随意,缺少严谨性,所以我是不推荐的。由随时发布而产生的间接负面影响,要远大于它的直接正面收获。看似非常快速的发布方式,实际上却让我们不停在原地打转。所以,我不推荐初学者一开始就钟情并习惯于这种发布方式,更不推荐高级资深开发同学固守这种发布方式。如果你当前已经是随时发布,请不要妥协。
随时发布容易成为救火队员。
对于我自己:
得到:
如何管理人群这里的描述,颇有一些“愚民政策”的意味。
怎么写出好的内容,是撰写原创文章的关键所在。之前介绍的那些经验和技巧大多都是技术性的,比较易于操作,但是,创作一篇好文章,就应该考虑一下写作的高级技巧,讲求更高层次的写作经验。高级的文章写作技巧到底是什么呢?我不想照搬西方的那些理论,我想有一点自己的思考,就是按照东方的哲学思想来指导写作。
写文章和做人是一个道理,讲究德才兼备,不仅仅要有“才”,更重要的是“德”,以德为先。一个人可能很有才华,但如果缺少德行,依旧难以成为一个好作者。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作者呢,下面是我悟出来的一些道理。
东方哲学“仁道”的本质是关爱他人,推崇亲和力,反对利己主义。对写作而言,多为自己的读者着想,帮助读者解决问题,传输给读者有用的资讯和技巧,个性化地写作,必要的时候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这就是写作的利他主义。举个例子,例如网站全文RSS Feed输出问题。虽然全文RSS输出有可能会被一些第三方聚合网站利用,损害网站自身的流量,但为了自己的读者能更加方便地阅读文章,网站就必须坚持全文RSS输出,哪怕有各种牺牲和损失也在所不惜。你对读者好,关心读者,读者自然会关心你,这就是所谓的“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有的人想出名,有的人想发财,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欲望都去追求。有些时候欲望还很可怕,一些人经不起诱惑,往往在冲动之下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因此,应该有意识地不让自己产生欲望。西方有一些博客(例如John Chow)专门介绍怎么通过博客赚钱,这在西方是一个好主意,但在东方却未必。因为宣传写文章发财出名这种思想,会引发他人的一些不可能实现的欲望,如果过分痴迷和执着,往往还会害了别人。如果写作少些功利性,那作者就可以更多地考虑长远目标,进而获取一些更好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利益。
无为的意思是说,做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无为的地方应该无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以道家的话来说,一个人有为还是无为的标准是“自然”。就文章写作来说,写什么样的内容就是一个选择。网站作者应该写自己擅长或喜欢的内容,不应该为了追求网站流量而写一些偏离自己网站主题的内容。对于各类“话题广告”或者各类“软文”,尽量不要写,虽然会损失一些金钱或流量,但这是值得的,只有做到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注重“以和为贵”是儒家崇尚的一种德行,对人际关系乃至团队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人与人之间完全沟通和理解是不太可能的。“和”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原则,遵循了“和而不同”和“和而不流”这两个原理,包容不同的声音,和谐相处又不盲从。对网站而言,如果和其他网站发生矛盾和冲突,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也要包容对方的意见,做到“以和为贵”,努力平息相互之间的争论,而不应该写文章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攻击他人固然爽快,但却为此丧失了德行,可谓因小失大。
中庸以“过犹不及”为核心,做人处事追求适量、守度、得当,既不过头,也无不及,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写文章也是一样,不要写一些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文章来吸引别人的眼球,更不要四处炫耀自己的成果,例如流量有多大、收入有多高等。正确的做法是,要坚持中庸之道,追求从容不迫、进退自如的人生境界。
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正因为你不争,所以天下才没有人能和你争,这才是竞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竞争大智慧。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和他人发生矛盾甚至冲突,有时还可能会遇到他人的诽谤污蔑和人身攻击。遇到这种冲突,不必回应、也不必解释,“宠辱不惊,褒贬由人”,那些因得宠而惊喜、失宠而惊恐的,全是名利之心在作怪。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虚其心”指的是善于放下心事。整天心事重重不可能心想事成。虚心还是一种德行,体现为一种容人的度量。包容那些对你有成见的人,包容那些诽谤攻击你的人。尽管某些网站的作者曾经攻击或污蔑过你,你却可以宽容和原谅对方。你的心量越大,你容人的空间越大,你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也就越大。
总之,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章写作的智慧也是如此,我们不可能把这里面的所有智慧一一穷尽。比起当今互联网那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而言,这种东方的哲学智慧更能让网站作者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如果一个作者真能达到德才兼备这种水准,那么成功之路就不远了。
摘自:月光博客. 网站创富 从搭建 管理到营利 (图灵原创) . 人民邮电出版社. Kindle 版本.
书名:《通往独立之路:摄影师生存指南》
作者:赵嘉
豆瓣地址: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4706904/
其实独立是要付出代价的,独立就相当于是自己去经营一个小公司,每天一睁眼就要想我的生活从哪里开始?这个月的开支怎么算,这都要做最简单的一个报表,你要知道收支怎么去平衡,之前我们也带过摄影师,说想当独立摄影师,好吧,我们给你上课。你要算这个月你的钱从哪儿来,谁欠你钱,都得算好了。其实很多摄影师账目上都是一塌糊涂,怎么去追债,公关摄影的时候你这个活应该怎么谈,版权应该怎么算。
独立就是建立自己的公司
不要去和其他摄影师打价格战。保持你的底价不能保证你一定可以活下去,但放弃你的底价一定会让你死得很惨。
总的来讲,一且你同意你的客户把你的照片定价很低,那再提高就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拿出你最好的作品,一开始确立一个适当的价格比事后慢慢提价靠谱得多,你要做的就是不断在作品上提高自己,让别人觉得花在你身上的钱值得。
从一开始就有不错的定价,会比提价更容易被人接受。
明确了客户都有哪些应用、需要什么权利,并且已经商定好了相关费用后就该商定一些其他的重要条款了,比如,他们是否还有其他相似类型的应用等
程序员领域也需要这样的东西,
通常一个15张到25张之间作品集就足以表现一名摄影师的风格。我们在写文章时经常都会提醒自己“有则多言、无则少言”,照片作品集也是这样。多放一些不同题材的照片,但一定确保是最好的,不能代表你水准的作品宁思舍弃掉也不要妥协
贵精而不贵多
重大体育突发事件,加上好图片是煤体采用的保证。
供需关系影响价格。稀缺性也会影响价格。
摄影师的基本功要扎实,学习能力要强,因为现在的技术更新速度快
摄影师不可能什么都会,样样都能拍好,所以职业摄影师一定在市场上垒高自己的竞争门槛
如果还要再给摄影师加分,那么就是看他的市场能力。摄影师有没有广泛的人脉,是否擅长与客户打交道、谈判。是否了解网络科技,甚至了解sEO(搜索引摩优化)让自己的作品更广泛的推广等。总之,专业能力是每个职业摄影师的饭碗。其他事情实在处理不了,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摄影师专业技术不行那就很危险。
每个摄影师应该找到一个自己熟或长的领,建立一个自已的个人网站,展示自已的代表作、最新的摄项目以及服务的客户案例,一方面,通过自己人脉或经纪人网络获得用户的盯单项目,同时整理自己的作品或平时专门针对图片库进行生产。这样既有图片库的“细水长流”,也有客户定制的“大项目
程序员不应当仅仅关注自己的职业技能,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其他技能。
“独立二字的意思,说得浅些,就是财务上的自立。”
财务独立了,才能把别的事情独立了。
程序员和摄影师其实有共通之处,都是 Maker ,创造产品,并将其售卖,不同的是,程序员售卖的是自己的程序、应用;而摄影师售卖的是照片。
这本书我没有花太多时间去细读,仅仅是关注了一下书其中关于营销、销售等部分的内容,重点是了解其他工种的工作模式。
书名:程序员的呐喊
作者:Steve Yegge
豆瓣连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84108/
首先,再垃圾的语言和技术也一样有机会赢,甚至赢面可能还会大一点,因为改正起来会更快。
营销才是关键,追求公平竟争只会导致你的语言无人问津
这两句话我个人深有感触,很多程序员只会写代码,不懂得营销。无论是工具、还是语言,都需要营销,才能获得更多的用户。
而我的少数派观点是,对任何人、团队或者公司来说,没有比一大坨代码更精粗的东西了。代码量太大会压项目和公司,而且代码到了一定规模后除了重写别无也法,任何聪明的团队都会尽一切努力免代码成山。不管有没有工具。
别让你自己陷入到一大坨代码中,保持尽可能的精简,这样才能尽可能的保证不出错。当你写5个字的时候,出错的概率很低;但当你要写5000个字时,难免有错别字。
如果你想要上进的话,唯一要做的就是持之以恒,不管你是想要提高自己的程水平,还是数学水平,或是想要健身,玩风答,甚至克服人类比害怕死亡更甚的第一恐惧:公开演讲。只要脚踏实地,就能循序渐进。我无法许诺你能从学习中获得任何快感。你会长更多东西,会对很多事情有独到的见解。甚至可能会有更好的工作,或是写出让你扬名立万的软件,或是让你的工作变得更有乐趣,但是你会没时向看电视,有才有得嘛。我们都必须选择怎么分配自己的时间,这是零和博弈
坚持让胜利成为可能。你不需要在一时超越别人,你需要一世超越别人。坚持很难,但值得。
这正是另一半讽刺的地方。程序员非常在意性能,他们愿意为此花费无数时间去摆弄算法和数据结构,压榨程序里的每个指令周期和字节,但却不愿意用这些时间去学习在新硬件上的新语言。哪怕这门新语言能让他在相同的时间里写出快1000倍的程序,或是只要千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写出性能相等的程序。
激进的学习新的工具、语言,让自己接触到最新的科技,掌握最新的工具,能力,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更好的优化自己的工具链。
决定是否继续学业其实有个简单到发指的判断标准,那就是:不劳无获,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要是你觉得很简单,那你肯定是在摸鱼,不去挑战自己做些过去做不到的新事物,你是不可能提高自己的。
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如果你不吃力,说明这些东西对你来说,已经不足以让你掌握更多新的东西了,你需要适当的换个方向。
下面我们用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本质上的分歧,保守派比自由派更看重这理念
– 软件在发布之前应该尽量修复所有bug
– 程序员应该回避错误
– 程序员学不会新语法
– 产品生产系统里绝不允许存在危险或有风险的后门。
– 假如一个组件的安全性存在任何疑虑,那它就不能发布上线——不管团队怎么哀求哭嚎说没它没法继续工作。
– 快比慢好。
– 代码必须通过编译器的安全检查数据– 必须遵循事先定义好的格式
– 公共接口必须严格建模。
尽可能的保证激进,这对于想要战胜同侪的你来说,很重要。
本质上,保守主义就是风险管理。
正视风险的存在,并看到风险背后的机遇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为躲避风吹雨打,人类会本能地寻找庇护所,庇护所越强大,我们就越有安全感。Java国有很多这样坚固的东西可以满足国民安全感。他们在惊叹宏伟架构的同时会觉得这样的设计“一定是非常了不起的“。当需要修改结构时,这种感觉尤为强烈。架构上的强度过于惊人,没人相信这样的结构会倾倒。
架构束缚了我们的创造力
还有一点需要格外小心的就是,任何语言都一样,你很容易碰到那种对语言环很熟悉,但是对品味以及计算本身等真正重要的东西却一无所知的人。
若是吃不准要找什么样的 Java 程序员,不妨考虑一下这些条件:会玩好几门语言,讨厌J2EE和EJB那类牌肿框架,还有用Emas编程。这些都是不错的指标。
这些人至少学习能力过关、也有足够的兴趣和爱好。
可惜,大多数自认为“会写程序”的程序员都会狼隘地给异己者贴上“错”的标签。这是人的本性,是我们最容易犯的误之一,我自己也不曾幸免。
与自己不同不意味着错。求同存异。
事实证明,编程和开车非常像,只要写几年代码,行了!自己就算是“会写程序”了,好像用微波炉加热玉米煎饼一样,大多数程序员这时都会陷入舒适区,再也走不出来,就像司机会尽量避开自己不熟悉的情况一样。要是有人给他们提点建议和意见,那这个人肯定是有毛病,要么就是搞不清楚状况
…
程序员和司机一样,总是自我安慰说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去学新技能也来得及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都明白,其实当需求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因此现实情况是这样的,早鸭子会和水保持距离,司机会绕开泥泞的路段,而程序员会在舒适区里,搭建围栏把自己保护起来,然后析椅世界和平。
改变应当是潜移默化的;前进也应当是。
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书,在理念上会让你对一些原本没有印象的东西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同时,作者对于程序员的看法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做一个更好的程序员,让自己努力成长。
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 失恋是一个重新接受和拥抱自己的旅程,就如同当初你接受你的伴侣那样,你们有过磨合、有过争吵。
– 在刚刚失恋这个节骨眼上,你有权放肆袒露你所有的软弱,“死撑着”既战胜不了自己,也感动不了别人。真实地面对自己的脆弱,承认它,接受它,最后才能用海纳百川的心境来接纳它。 人啊,如果在最脆弱的时候不宠爱自己,那么也难赢得别人的宠爱。
– 人啊,如果在最脆弱的时候不宠爱自己,那么也难赢得别人的宠爱。爱如同尊重,没有自爱自重,即没有赢得别人的爱和尊重的立场和条件。
– 冰激凌彻骨的冷意会像CPR的电流那样,激活你麻木的心脏;而薯片这种吃起来“咔嚓咔嚓”的小零嘴,能从听觉上刺激你的神经。
– 爱情如瀑布,它美妙绝伦,壮观无比,飞流直下激起万千水花飞溅,让观者不由得感叹其壮阔。而友情如溪流,它默默无声地流淌在山间林
– 感情不可持续或感情的优质性不可持续。
– 如果恋情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那么继续坚守一段千疮百孔的恋爱便成为无意义的举动。
– 千万不要轻易说出“分手”二字。同样的,分手了之后不要轻言复合。
– 1.分手主因是什么?有几点? 2.针对每一个主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具体实施策略是什么?成功率有多少? 3.你愿意实施,那么他愿意和你携手同行吗?他的意愿如你一般强烈和坚决吗?
– 一个充斥重重矛盾和原则问题的恋爱,绝对比不上一个充实的单身生活。
– 最值得复合的,其实是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自己,这样,你反而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和欣赏。
– 问问你的内心,你还信任他吗?你还尊重他吗?你还欣赏他吗?爱情里的底线有很多,但这三个是最容易拿出来权衡的。即使看到他的眼睛不再小鹿乱撞,如果这三个底线还在,那么大体上可以说,你还爱他。 除了这三条底线,你对于爱情还有什么其他要坚守的原则?他的所作所为或者你的所作所为,是否已经打破了这些原则?如果是,那么或许你已经“不再爱他”,只是单纯“不想失去他”。这段爱情,已经失去了爱,你这最后的挣扎,不是为了得到爱,只是想不那么痛罢了。
– 想想看他对你的不满,你改得掉吗?想想看你对他的失望,你能重燃对他的信任和坚持吗?想想看你心中扎满的刺,你拔得掉吗?爱情不是恩赐,绝不可能唾手可得,唾手可得的只可能是同情。
– 付出只是“有可能”兑换得到,而不是绝对。既然是一场“有可能”的兑奖游戏,那不如就潇洒一点地去面对“谢谢惠顾,下次好运”这张空头奖励吧!
– 小毛驴啊,没有什么好心有不甘的。纵使原地踏步了一万圈,一直吃不到眼前的萝卜,可你也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和不断进取的毅力。如果有一天,你放下吃到萝卜的执念,挣脱身上的桎梏,你坚忍的意志会引你在广阔的田间奔驰。
– 女性的欲望赤裸而直接,女人渴望被渴望,女人是极度自恋的生物。
– 男人喜欢听到“她选择了我”,女人喜欢听到“他想要我”。一个关于权衡,一个关于欲望。
– 失恋了,吵吵嚷嚷的朋友聚会就像精神的麻醉药,也许让你暂时感受不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但在所有人散去以后,夜晚的安静会让人抓狂。此时不如走到一个真正宁静的地方,没了白天喧闹的反差,晚上你反而不会那么想他。
– 会想念,是因为我们有感情和记忆。感情是想念的根,记忆是土壤。发疯般地想念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最羡慕的就是只有短暂记忆的鱼。感情是人最美好的特质,能爱、会痛,是一种珍贵的特质。可有时真的痛得受不了了,就宁可抹去所有的记忆,幻想自己是一台机器,只要轻轻按下“重置”按钮,就能从头来过。
– 每天早上睁眼和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当夜晚降临,一个人躺在偌大的床上,翻过身,好像就能看到那双曾经紧抱住自己的双手,感受到那温柔的体温,强装了一整天的坚强总会在入睡前土崩瓦解。
– 人为什么会内疚?如果做了一件别人都说是错误的事情,而自己没有觉得错,那你不会内疚,而会委屈。内疚和外界压力无关,纯属个人的内部矛盾。内疚是自我谴责,自我谴责比外在谴责更能磨灭自我肯定,没有什么比人从心底里发出的力量更有侵略性了。
– 只怪当时自己太年轻,以为扔掉的只是分手的前任,没发现那个爱哭爱笑的自己也一起丢了。一段恋情哪里会只有一个人参与呢,忘记恋情,否定恋情,不可避免地会连自己在恋爱中参与的那部分都一起抹去。
– 时间,它拥有抚平一切事物的能力,它会在不经意间愈合你的伤口。不管一切是否会变好,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一切都会过去。
– 世界之初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圆球人”。“圆球人”指的是一种男女两性的合体。“圆球人”除只有一个脑袋之外,其余的都是我们现代人的双份,比如四只耳朵、四只手、四只脚等,而他的脑袋是圆球形的,上面有两张脸。这种人的体力和精力都非常旺盛,因此自高自大,甚至图谋向诸神造反。于是宙斯和诸神便将圆球人劈为两半,并吩咐太阳神阿波罗将他们的头转向两侧,这样他们就会穷尽一生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 暧昧就像一个人一直站在跷跷板中间,战战兢兢地保持着平衡,并享受着刺激的欢愉。刚分手的你,向前一步就是前功尽弃,向后一步则是万丈深渊。这个平衡木,还是不要站上去为好,免得失去了平衡而两相怨恨。
– 这么早遇到你,却为时已晚。
– 1.能爱吗? 2.能恋爱吗? 3.恋爱中要的是什么? 4.恋爱中不要的是什么? 5.你现阶段容得下恋爱吗?
– 不断地和自己分手,不断地和别人分手;或者不断地和自己复合,不断地和别人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