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评论

已经破产了的「罗伯特· 清琦」,还值得我们信赖么?

已经破产了的「罗伯特· 清琦」,还值得我们信赖么?

《富爸爸 · 穷爸爸》系列的图书是我很推荐给小朋友们买来看一看,建立最朴素的资产 · 负债概念的。

不过,一提到罗伯特·清琦,难免会有人说「这哥们都破产了」

我因为刚好也是比较认可罗伯特清琦的想法,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1. 我们因为什么来看一本书?

看一本书一定是因为这本书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因为这本书作者的价值。如果因为作者而看一本书,那你为何不直接去成为作者的粉丝,又何必费心劳力的看一本书?

看书必然是对这本书有所求, 只要这本书的核心逻辑和适应场景都没有发生改变,无论作者是死是活,还是作者成王败寇,都不重要,因为这本书本身有价值。

2. 罗伯特 ·清琦可信么?

维基百科中对于罗伯特·清崎有这样一段描述

虽然如此,清崎彻仍然坚持开设公司,经过九个月无工资收入,晚上睡在车子里的艰难日子后,他的创业理想终于成真,包括在中国委内瑞拉等地,收购或开设石油公司等。其中房地产收入丰硕,更令他明白到现金流对致富极为关键,亦成为他在“富爸爸”系列中,一再强调的致富方法。最后他在47岁时,与妻子金一同达成财务自由,两人更到斐济度假庆祝。

可以看到,这里有一个核心的关键描述,他在 47 岁达到财务自由。如果你的关注点是他是否财务自由,或者他能否帮助你达到财务自由,那么他曾经抵达过财务自由,很显然,可以为还没有成为财务自由的你的指路人。

3. 罗伯特·清崎的破产是怎么回事?

维基百科中有这样一段话

清崎于借由举办多次演讲,推广系列丛书中的现金流概念,赚取不少收益。其中部分演讲由旗下的环球富有有限公司(Rich Global LLC)与教育机构Learning Annex合作,然而事后却积欠Learning Annex费用未清偿。2012年,环球富有有限公司被Learning Annex控告没有依约支付分红,并因败诉而需要支付将近2400万美元赔偿金。尽管名下仍拥有许多资产可以偿付,清崎仍为环球富有有限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以规避赔偿金。[2]

罗伯特 · 清琦是否破产了?是的,他确实破产了。

但,他是因为经营不善破产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实际上,罗伯特清琦是为了规避赔偿金而主动申请的破产保护以此来少支付 2400 万美元的赔偿金。

4. 他都破产了,为什么你还是相信他。

在我看来,这种破产,更像是一种「不太合法」的避税手段,罗伯特·清琦通过将企业申请破产保护,从而规避掉了需要支付的账务。只要他提前通过一些手段将资产进行转移,就可以成功的将个人的身份和企业的身份隔离开,由企业来承担破产的后果,个人则赚的盆满钵满。

总结

罗伯特 · 清琦是好是坏很难判定,但《富爸爸 · 穷爸爸》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推荐给所有没有经过财商教育的人看。

「作假」的模范人物?

「作假」的模范人物?

今天回老房子,拍了张照片,是当地针对全国道德模范的一段 PR 话术,我觉得其中的数字很有意思,便拿出来聊一聊。

奇妙的数字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里面我认为有问题的数字是「观众高达上亿人次」,这个描述在人民网的介绍中并不存在,所以我认为是下面的宣传人士为了夸大宣传效果而估出来的数字。

在短短的一段话中,涉及到了几个数字,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算术来验证真伪。

19 年放映 13000 场电影:这个数字我认为是相对比较可信的。原因是,19年共计 6935 天(不含闰年),考虑到闰年,按 6939 天计算;假设一天放两场,就已经达到了 13878 场,这个数字总的来说,可以接受。毕竟全年无休,在很多岗位上都是这样的。

24 年放映 14万多场次:这个数字我认为也是比较可信的,24 年共计 8760 天(不含闰年),考虑到闰年,共计 8766 天。14 万 / 8766 天,平均下来每天 15 场,按照一组人能放两场(按照上面一组数据的推送得出)。其实他的团队也就 7 组人,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数字。

14万场覆盖 1 亿人次:这个数据我认为不可信,我们按照保守的 1 亿人次,14万场提升到 15 场,平均下来每场 666 人。而中国目前最大的电影院放映厅为「中国科技馆新馆影院IMAX影厅」,共计 632 个座位(信息来源:百度百科),不可能每一场都将人带到中国科技馆新馆影院 IMAX 影厅。可能有人会说,那农村就不能大家都来看么?当然可以,但这个数据是 平均下来每场 666 ,意味着有的场次可能远超 666 ,有的场次不如 666 人。这在当前的情况下,根本不足以实现。

此外,关于这个一亿人次,还有一些辅助信息,2013 年,郭年华女士所在的祥符区人口为 76 万人,假设该团队每年为该区内每个人播放一次电影,24 年共计覆盖 1824 万人次;这76万人每年都要看 6 部电影,才能填的上 1 亿人次的坑。而实际上,我们还需要扣除这 76 万人当中不适合看电影的,比如生病卧床的、年纪大的、年纪太小的、要上夜班的,这个数字远不止于此。

实际上,在我看来,14万场覆盖一千万人次或者两千万人次,我觉得都是相对比较靠谱的,因为这样你的场均就是 66 人或 100 人。66 人和 100 人的数字相对于现实场景的 50 ~ 80 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数字。

总结

从宣传的角度来看,数字更大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服度,为这些模范树立他人所不能为的事情的印象。不是一件坏事,但,数字再大,也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不然,对于模范的公信力,反而是一种伤害。

试问,你会相信一个作假的模范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