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书摘

中文版序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前言

金字塔原理不仅仅是一个指导写作的原理,更是指导组织思想的原理

虽然有很多关于如何写句子和段落的书,却几乎没有关于如何组织思想的书,而思想才是句子和段落要表达的内容!

虽然有很多关于如何写句子和段落的书,却几乎没有关于如何组织思想的书,而思想才是句子和段落要表达的内容!

第1篇 表达的逻辑

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因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概括总结得出,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也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

很像小时候上学的时候的议论文,总分总结构。

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因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概括总结得出,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也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

第1章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颇像思维导图 & 软件工程中的树结构

大脑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组中,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预先归纳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沟通内容,都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记忆。● 你应有意地将沟通内容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说话、培训、演讲、报告、述职和写文章、总结、申请、方案、计划等。

归类分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 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 找出逻辑关系。

这个思想在我们做思维导图也可以应用

● 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 找出逻辑关系。

所有的思维过程(如:思考、记忆、解决问题)显然都在使用这种分组和概括的方法,以将大脑中的信息组成一个由互相关联的金字塔组成的巨大的金字塔群。如果你需要与习惯用这种思维方式的人交流,你要做的就是确保你所说的内容符合其金字塔体系中的某一部分。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演讲者、培训讲师)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一句一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就会自动从中寻找共同点,将你所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你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表达你的思想,减少读者用在前两项活动上的时间,从而使读者能够用最少的脑力理解你表达的思想。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得出这个概括性的句子后,你思维的抽象程度就提高了一个层次,可以将得出概括性句子的段落看做只包含一个思想,而不是6个思想。通过这种有效的方法,你可以接着将3个段落(每个段落都包含一个抽象程度比单个句子高一个层次的单一思想)组织成一个章节。

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1.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可能有4种逻辑顺序:●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纵向关系

。一般的文章都是一维的(one-dimensional):一个句子接着一个句子,在纸面上基本呈现出纵向向下的结构。但是这种文字的纵向延伸却掩盖了一个事实,即思想是位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的。根据这一事实,大主题下的任何思想都同时与文章中的其他思想发生着纵向及横向的联系。

通过纵向联系,你可以引导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从而使读者带着极大兴趣了解你的思路进展。为什么可以肯定读者会感兴趣?因为这种纵向联系会迫使读者按照你的思路产生符合逻辑的反应。

要想吸引读者的全部注意力,作者就必须在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之前,避免引起读者的疑问;也必须在引起读者疑问之前,避免先给出对该问题的答案。例如,只要你发现某篇文章在提出主要观点之前先写出了题为“我们的假设”的章节,你就可以肯定,作者根本没有给读者提出疑问的机会,就先给出了对疑问的答案。这样,在作者与读者对话的相应阶段,就不得不重复传递(或重复阅读)以上信息。

序言的结构

除非引发这种疑问/回答式对话的话语与读者有相关性,否则这种疑问/回答式对话也很难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保证出现相关性的唯一办法,就是使这个句子直接回答你所发现的读者头脑中已存在的某一疑问。

自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的步骤:1.提出主题思想。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ref:scqa

这种方法迫使作者在写作构思时仅从头脑中获取与读者的疑问有关的信息。但是在具体操作中,这种方法能够迫使作者全面地考虑该疑问,而不是像表3-1中的例子那样只考虑了疑

自下而上法

自下而上思考: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3.得出结论。

第4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文章的序言必须用讲故事的形式,也就是说,序言必须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

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你应当通过向读者讲述一个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引起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每一个好的故事都有开头、中间和结尾,相当于引入某种“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提出解决方案

如果你确实想给读者讲一个“好故事”,你就应该给他们讲一个他们已经知道的“故事”,或者是他们应当知道的“故事”(如果读者具有这方面的背景知识)

如果你要写的文章针对的读者面很广,比如是准备发表在杂志上或者出版图书,那么你的任务更多的就是“培养”读者产生某种疑问,而不是“提醒”读者想起已有的某种疑问。

关键句要点必须表达文章的思想

你最好永远不要用“背景”或“介绍”作为某一章节的标题,因为这种标题所含的信息与其他标题所含的信息肯定不在同一个抽象层次上,或者说抽象的程度不同。而且,仅列出主语而不列出完整的思想,可能会存在一种危险,即关于该主语的思想无法形成明确的归纳或演绎逻辑论证关系。

序言需要2~3段,其结构如前面的图4-2所示。说明“背景”和“冲突”的文字可以长达3~4段,但是不能再长了

关键句的每一个要点,都应该按照与全文的序言相似(但简单得多)的背景—冲突—疑问结构逐个引出。也就是说,当读者对任何一个关键句要点提出疑问时,你应当告诉读者一个简单的“故事”,以保证读者与你站在同一位置上。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3个要素,即“背景”、“冲突”和“答案”

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演绎推理

我建议在关键句层次上尽量避免使用演绎法论述,尽量用归纳法取而代之。为什么?因为归纳法更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