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随笔

反思,是每一个人值得养成的习惯

我最近在工作中经常要指导一个同组的小伙伴工作。原因是,虽然年龄上他比我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似乎并没有养成反思、复盘的习惯,也并没有习惯去整理、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这让我们在合作过程中,令我十分痛苦,他的工作效率低的可怕。

但是,在我看来,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有这些反思、复盘,才能让我们知道自己哪些事情做错了、哪些事情做对了。

古人也有相同的看法,比如,李世民是这样说的: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

单纯有反思的意识并不足够,因为反思并不能凭空进行,我们的大脑并不值得我们信任,我们常常会忘记很多东西,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记录,通过记录,补全我们大脑的缺陷。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我在写自我量化指南的原因。


2020 年 4 月26 日更新:

知识这东西就得经常地核实和订正,尤其是那些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知识

卓克
v92f6

别让自己变得市侩

在 V2ex 上看到一个帖子,内容如下

0bcru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正是从这样的一个人,变成了如今市侩的模样,开始变得沉默,不再去提出自己的意见。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反感无休止的资源占用,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是不是我们没有给这样的意见一些容身之地,让他们要么是只能以这样消耗资源的方式存在,或者是以沉默的方式存在。

单屏幕工作法

今天在读《单核工作法》的适合,突然想起来,其实还可以有一个单屏幕工作法。

当我们只使用一个屏幕进行工作的时候,我们的主界面只有一个窗口,这样会让我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一个窗口中,从而降低我们的工作压力。让我们没有那么容易走神。

多个屏幕看似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工作,可以同时有多任务,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干扰,这些干扰反而会让我们降低成本。

“在面包中夹入馅料,除此之外一切皆为自由发挥。”这便是对三明治最好的诠释。

背景带给我们的影响

我目前在的组里有一个年轻的实习生,和我一样,都是程序员,目前在组里的工作,也是他负责了大量的开发的工作,而我更多的去做运营相关的动作。

在开发的时候,我发现了我们二者的不同。

在开发一个产品的时候,我的开发顺序是

先写后台功能-> 再写前台样式

而实习生则不同,他的顺序和我正好相反

先写前台样式->再写后台功能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按照一般的软件开发顺序而言,我的开发顺序其实是不正常的,而实习生的顺序才是正常的。

这个问题让我思考,到底为什么我要这么做?

后来想了想,这个可能是我的出身问题,我从运维工程师出身,后演变成后端程序员,也就是近两年才开始成为一个前端工程师,这种路径依赖,让我习惯性先写后端。

不过,这样也有这样的好处,就是我会先去校验核心功能是否可以完成,再去搞定具体的样式,从而避免了有可能出现的UI都写好了,最后功能无法实现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在做运营的时候,经常会陷入迷茫的状态。就是我脑海中的运营和开发的思维的冲突。

同事在分享:「运营要无能,产品经理要白痴」

给我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这种什么都不用做的工作好不好呢?当然好,但是,是不是我们在什么场景下都可以去做呢?

中国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似乎他们都在试图去想要做到无米之炊。这让我开始觉得这个事情不太对了。为什么你可以做无米之炊?这到底是你自己的能力,还是平台的能力?

要不要思考?但如果思考后条件不满足呢?

如果是平台的能力,这并不能算上是无米之炊,你在消费平台的资源。

头疼。头疼。

你为什么要当奋斗逼?

在绝大多数的人眼里,我都还算的上是一个很拼的人。

经常要做很多事情,有自己的成果,同时,还很年轻,可是,为什么,你还是这么拼?

有些时候, 我也在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么拼?回老家每天老婆孩子热炕头不好么?以我的收入,回到老家,每个月绝对可以过的非常自在。但是为什么要坚持呆在大城市,不停的逼着自己往前走呢?难以相信我自己是为什么?

我自己想一想,可能是

  1. 我有太多想要实现的东西:从小我就有不少的想法,「志向远大」,虽然现实不停的击倒我。但因为我自己不断有产品产出,也让我自己开始不断的相信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
  2. 在我看来,大城市的生活挺好的:大城市的美女挺多的,很养眼。但可能这个问题结婚以后就没有了。
  3. 我所在的行业只在大城市:互联网行业基本上还是在大城市,小城市回去可以很好的生活,但是很难有很好的发展。当然,我自己本身就具备了独立开发者的属性,所以还好。但不争的事实是我回去的话,一定会很无聊,大部分时候都呆在家里。
  4. 我父亲的影响:父亲已经去世了,但不得不说,他给我留下了很多很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他的精神。从物质上,他给我留了两套房产,这些东西,都可以被我的孩子所继承。可是,我又能给我的孩子留下什么呢?
  5. 同侪压力:peer pressure 对于我来说压力挺大,我不会不由自主的将自己与那些优秀的人对比,无论比我大,还是比我小。比我大的会想如何才能向他一样。比我小的会想现在的年轻人真厉害,要好好加油。

但是我想,总有一天,我会从深圳离开,因为对于我来说,不一定要呆在深圳,还有更多适合我的地方。

生命需要敬畏

昨天晚上回来的时候,在楼下看到了一只死去的猫咪,看起来不大,估计也就几个月大。

不知道为什么,死在这里,想来是自己跳出来?或者是被虐待了跑出来的?又或者是被虐待后遗弃在这里的?

为什么要做共读会?

最近一个月,我做了两场线上的共读会,一场是3 月 1 日开始的 7 天;一场是从今天开始的 7天。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你要做共读会?你明明是个程序员

对于我来说,做这个事情的理由还挺简单的:

  • 因为我想读这本书,所以我就搞一个共读会,拉人和我一起读,确保我能把这本书给读了。

本来其实也没有太多的目的,所以我不会太在意有多少人和我一起读,我更在意的是,我自己有没有读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