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随笔

You Need or You Want?

You Need or You Want?

由于常年有信息焦虑症,所以我订阅了大量的信息来源,各种 RSS、公众号。但真正我能看到的是有限的。

这个时候就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

我关注的这些内容,到底是我需要?还是我想要

理想情况下应该是我只看我需要的,并在我需要的基础之上,有 10% 左右的超额内容,这样确保自己既没有被海量的消息打爆,同时也没有陷入在信息茧房里。

不消费无用信息便是一个尝试

100 多个频道,得干掉一些。

不消费无用的信息

不消费无用的信息

今天注意到,我自己在消费 Youtube 上关于 Tesla Model 3 的视频信息。

但实际上,我不应该消费这个信息,因为我已经在今年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今年内大概率是不会需需要买车了。在买车应该是在 2-3 年后,有了自己的房子才会考虑买电动车。

此刻我对于 Tesla Model 3 的任何信息消费都是无意义的、超出我需要的,除了会增长我自己想要购买 Model 3 的欲望之外,不会有任何的变化。

但现实是我不可能在短时间再买车。

so, 答案就是,我不应该消费这些信息,直到我的又一次需要去购车时,再重新关注和了解这些信息。

嗯,应该取关一些公众号、Up 主,控制自己的信息摄入了。

如何自定义 Docked?

如何自定义 Docked?

我在之前的文章 使用 Docked Rails CLI 简化 Rails 的开发 中介绍了 Ruby on Rails 的 Docked 程序,并提供了一个我自己的定制版本。

这里来和大家说一下怎么自定义 Docked 镜像,从而构建一个适合你自己的镜像。

Fork Docked 项目

At first ,你需要 Fork Rails 官方的项目

https://github.com/rails/docked

Fork 项目到你自己的名下后,你可以修改一下他的名字,改成适合你自己习惯的名字(比如我就改成 Runs 了,Docked 对我来说太容易打成 Docker 了)。

修改 Dockerfile

Docked 最核心的其实就是 Dockerfile ,你可以修改你 Fork 来的项目,并在 Dockerfile 当中添加必要的依赖,引入新的资料等。

比如,https://github.com/bestony/runs/commit/d930a5d6fc389cb6fa8e9f7c41947d01b000da95这个 Commit 就是为了在 Dockerfile 当中添加 PGSQL 的配置,以实现在使用 rails new 命令时,可以选用 PGSQL as DB Backend。

修改 Ruby 版本

可参考:https://github.com/bestony/runs/commit/31fabe5f914d931834b0e12797b14d76bf56d162

修改 Node 版本

可参考:https://github.com/bestony/runs/commit/5969cc4ee5c0bf8503ebdab5664f365b6719843e

修改编译脚本,上传镜像

修改完成 Dockerfile 后,接下来你需要修改 Docker镜像产物,以便于你自己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直接使用你自己的 Docker 镜像。

修改 https://github.com/bestony/runs/blob/160fe165db7abecc3229be417b15473dcd3aec9f/.github/workflows/docker-publish.yml#L41 的 tags 为你自己的,格式为 ghcr.io/{你的 ID}/{你的仓库名}

修改好之后,只需要提交 Commit ,等待 Github Action 的自动构建即可。

修改 Readme

镜像构建结束,你只需要修改 Readme 中的安装配置命令,这样在后续使用时就不用自己再修改了。重点修改的内容包括 ailas、镜像名以及底部的启动命令。

总结

通过对 Docked 的简单修改,可以实现快速构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开发环境命令,帮你优化自己的工作流。

Gmail 的一个搜索小技巧

Gmail 的一个搜索小技巧

很久没有看 Gmail 了,堆积了一千多条消息。于是今天上午抽了半个小时,清理了一下邮箱。

RaiseByTurtles 中找到如何筛选出所有没有标签的邮件,我使用的是下面这个 Query

-has:userlabels -in:sent -in:chat -in:draft -in:inbox

通过这个 Query ,我就知道我其实还可以使用 - 的语法来在 Gmail 中搜索邮件(过去我几乎只用 is:unread [query] 来搜索所有包含某个关键词的我未读的邮件)。

在清理过程中,我就可以不断的在其中去叠加一些关键词,来实现,干掉那些已经失效的邮件,比如,通过下方的 Query 就可以实现屏蔽掉所有没有标签且不属于 Substack 和 zhubai 的邮件,从而避免误伤到我订阅的 Newsletter。

-has:userlabels -in:sent -in:chat -in:draft -in:inbox -substack -zhubai
什么样的照片有长期的留存价值?

什么样的照片有长期的留存价值?

这两天在梳理我的老照片,一边看一边删,也整理出了我眼中,有长期留存价值的照片。希望通过总结出规则,方便自己日常拍照、日常清理照片。

原则

  1. 有清晰人像的照片:我们的记忆是跟随人一起的,我们会记得某些人的某些时刻。因此值得长期留存的照片,一定是有清晰人像的照片。无论是正面出镜,还是背影出镜,能辨别出清晰人像的照片,才是有留存价值的。单纯的风景照片从长周期的记忆视角来看,不值一提。
  2. 有故事感的照片:虽然有清晰人像,但故事中有一定的冲突、故事感的照片,才值得我们留存。自拍符合清晰人像,但未必符合故事感。如果只是自己的脸,其实留存下来没有太大的意义(只能用来感慨自己的人生变化还是蛮大的,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朝气)。

定期清理照片

除了定下规则,也需要定期清理照片,这样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快速找到自己的照片。照片多并不一定是好事,有价值的照片多才是好事。

手机相机还是得好

翻自己的老照片,明显感觉到,手机拍照记录生活还是更主流。相机虽然也有,但更多是「作品」,而不是「生活」,生活还是得手机。

我喜欢的歌手

我喜欢的歌手

最近突然想起来,应该把我喜欢的歌手 Share 给大家,互相交换一下自己喜欢的歌手、歌曲,让那些好听的歌曲广为流传。

周杰伦

不用多解释,我们那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

赵英俊

赵英俊的歌我一致都很喜欢,他的歌曲风格独特又深入人心。

我喜欢的歌包括:

  • 《送你一朵小红花》
  • 《世界上不存在的歌》
  • 《悟空传》
  • 《万万》
  • 《不许离开我》
  • 《唐人街》
  • …几乎他的所有歌我都很喜欢

他的歌很多时候唱出了小人物的无奈,像我这样的小人物,难免会有一些「他唱出了我的感觉」,所以很习惯。

再加上他的编曲也都不错,人也很有才,所以很喜欢听他的歌。

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汪苏泷

汪苏泷的情歌很多,也很值得听。

海来阿木

海来阿木坦白来讲,之前我不是特别的熟悉,因为的确小众。不过听了以后,他的声音还挺有个性的,自带嘶哑的特效,唱起来情歌,自带的撕裂感。

我喜欢的歌包括:

  • 《不过人间》
  • 《你的万水千山》
  • 《别知己》
  • 《三生三幸》
  • 《阿果吉曲》
  • 《西楼儿女》

海来阿木算是宝藏歌手了,比较小众,但歌的确很好听。独特的声线值得一听。

李宗盛

我目前已经到了能听懂李宗盛的年纪了。所以,也推荐给大家。

此外,李宗盛之前和 New Balance 拍的一系列广告片也不错,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为什么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

为什么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

过去一直听孟岩讲「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没什么感觉,最近投资拼多多属实让我自己感受到了「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这句话。

投资的核心动作是低买高卖

在股票市场中,所有的盈利来源都可以归结为「低买高卖」,你在低价时购买了股票、基金,并在高价时卖出基金,获得其中的差价。

一种策略是简单的「追涨杀跌」,如果发现一个股票/基金开始出现涨势,就开始买入,并在买入后不久,进行售出。这种行为并非完全不可行,在高频交易和量化交易的过程中,基本上便是基于这样的逻辑进行,并通过机器逻辑来提升交易的频度和粒度,获取高额收益。

另一种策略便是我们所说的「投资」,找到你觉得价值和价格不匹配的股票,以低于市价的标准买入,并以高于市价的标准卖出,获得其中的价差。绝大多数的投资便是如此。

如今有了各种股票基金 App,投资动作变得越来越简单,你不再需要前往股票交易所现场购买,远程在家中,甚至坐在马桶上,都可以完成一次交易,「认知」体现在何处?

认知便是你知道这支股票的价值是多少。当你知道一个股票的价值,你便敢于在市场情绪崩溃的时刻激情买入;当你知道一个股票的价值,你便敢于在市场热捧之时,激情抛售。

我的收益不过是运气

我买入拼多多时,正值中美关系冰冻,拼多多股票跌至 70 美元。所以我买入了 20 股,把当时海外的空闲现金全部投入。后续随着中美关系解冻、拼多多的海外版 Temu 业绩不错,拼多多股票一直涨,直到最近的 145 美元。

从 70 买入开始,一直到 110 美元开始,我开始纪律性的卖出,110 美元卖一部分;120 美元卖出一部分;130 美元卖出一部分;目前手头还剩不多,定下的售出价格是 150 美元。虽然尚未达到 150 美元,但已经收回本,剩下的部分其实都是赚的。

在此刻,我深刻的感知到「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我不知道拼多多的价值是多少,所以我会在 110 卖出、120 卖出、130 卖出。如果我始终没卖,可能到了 150 美元卖出,不仅仅是收回本,而是翻倍的收益。

但另一个层面,上面的这些不过是马后炮,拼多多完全有可能从 110 美元跌回 70 美元,甚至跌回 40 美元,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我的认知并不能告诉我拼多多的价值到底是多少,只不过是纪律性的交易让我可以赚钱,本质上是幸运,而不是能力。

一如当下纠结的我,到底该不该卖拼多多?现在是否是已经超过了拼多多的股票价值?我是否应该继续持有还是卖出?我不知道。或许止盈是一个好的选择,既然认知不到位,就应该接受自己认知不到位带来的结果。也像我年初 200+ 卖掉的 NVDA,我的认知没办法想象到 NVDA 可以卖到 400+ ,所以自然无法享受到其从 200+ 涨到 400 + 的收益。

投资不过是认知的变现。

从童年找答案

从童年找答案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是一个胖子,不折不扣的胖子。身高 180 ,体重 110 Kg。我也试图减肥,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导致体重一直没有减下来。我也在想,到底是什么让我始终瘦不下来?

答案当然是:迈不开腿、管不住嘴。可真的这么简单嘛?

为什么迈不开腿?

因为内心有恐惧:

  1. 恐惧自己的体能不足,所以到健身房去根本做不了几个动作。
  2. 工具自己的能力不足,到健身房会被嘲笑。

但这些真的是问题么?或许是的,毕竟我还算的上是一个骄傲的人。但同时,这些想法也限制了我的发展和身体健康。

也许是因为在我看来,总有比健身更重要的事情,身体可以往后放一放。但,真的还能往后放一放么?

为什么管不住嘴?

相比于迈不开腿, 管不住嘴显然是让我持续胖下去更加重要的原因。但,为什么?为什么管不住嘴?为什么习惯性的吃多?

当我无意识的时候,我自然会继续吃多。但真的去思考为什么吃多的时候,我赫然发现,这问题原来是从童年带回来的回忆。

打小吃的就多

从小时后开始,我吃的就比较多。所以一直以来,给家里人养成的印象也是我比较能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家里人觉得我能多吃 — 给我安排更多吃的 — 激励家里人给我安排更多吃的 — 进一步多吃。

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我被要求吃的更多,而我为了让家里人更开心,所以也在不断的吃的更,久而久之,固化了我吃的多的风格。

但,这解释不了如今我已经离开了家乡,已经开始自己做饭吃饭,为什么还是吃这么多?

内心深处对于物资匮乏的恐惧

我家里并不算富裕,甚至从小我的外食之类的都是很少的。大部分时候我都是在家吃的,对于外面的好吃的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吃。

这样使我养成了一个坏习惯 — 每当有的机会去吃的时候,就会多吃。因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还能再吃到。这个坏习惯也加重了家里人对于我「吃的多」的刻板印象。

而且,这件事也影响我在其他方面的习惯。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住高档酒店,没有用完的洗漱用品一定会带走。一方面是我觉得不带走浪费。另一方面,的确这些高档酒店的洗漱用品我拿回家依然可以用。

虽然我的收入可能完全可以支付的起一块肥皂的钱,但习惯趋势我还是会把酒店的香皂带回家日常使用。我真的缺这块肥皂钱么?显然不是的。

想要改变,需要从心改变

我其实在朋友的减肥的服务中学了不少,包括理论也都看了,也都学了,但还是减不下来。真的是服务不行么?不是的。

从技能上,我已经掌握了先吃青菜蛋白质,再吃碳水;控制自己摄入食物的比重和顺序。但,习惯性的多吃,让我即使是已经在先吃碳水的情况下,依然大量的摄入了食物。

想要改变这些问题,需要解决我自己的心病、心理问题,最终才能得到解脱。

大力出奇迹,但不是 All in

大力出奇迹,但不是 All in

不少人对于大力出奇迹有一个错误的认知 —— 认为大力出奇迹便是 ALL In。但其实并不是,大力出奇迹更像共产主义的一个特色 —— 集中力量办大事

实际上,我并不鼓励任何形式的 ALL IN,如果你开始思考要不要 ALL IN 的时候,说明你的路子大概率已经走错了。正确的事情需要投入去做,但不需要 ALL In 的去做。

ALL In 是指你将所有事情都押宝在一件事上,这意味着你不成功便成仁。但当你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可能你已经没得选了,大概率面临的是失败,不然为何成功成了千古佳话。

大力出奇迹则是对看重的事情大力投入,而不是停留在推演、思考,主动投入资源去推进一件事的落成,才能帮助你把想要达成的目标给达成。

这两者是不同的,可别乱用。

小公司大多死在优先级不清晰

小公司大多死在优先级不清晰

引言

最近在和朋友在做一些项目的时候,很深刻的感受到了创业公司的一些问题。而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 —— 优先级分不清。

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大公司为什么能成为大公司?小公司为什么总是小公司?是不是有什么是小公司一直没做好的?

思考后我的答案是:小公司往往死于优先级不清晰

作为一个小公司来说,资源不多是正常的,但不是致命的,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就好。但如果你没有钱,却选择做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事情,或不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可能最终一定会面临一事无成,最终无法达成自己的预期。

背景信息

我们当时的目标是开发一个项目。一个项目中存在主流程和辅流程。我的观点是优先关注项目的主流程,而不是辅流程。而朋友则会关注一些偏表面的体验、颜色、或一些直线流程的产品功能。这里我们存在了优先级的冲突。当然,最终还是按照我的优先级来做事。

我的观点

在绝大多数的时候,大公司是那个资源更加充沛的角色,这使得大公司可以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试错可能机会。对于大公司来说,一个方向的试错,并不会导致大公司彻底死亡。同时,大公司的各种流程的积累,可以帮助大公司尽可能的做出最正确的决策(虽然这个「最」其实是在企业内的最,未必是产品的最)。

但对于小公司来说,由于资源的有限,可能一次失败面临的就是全盘皆输。因此,对于小公司来说,优先级的决策就变得弥足珍贵。对于小公司来说,如果领导者是一个聪明、经验丰富的人,还可以很好的评估项目和工作的优先级,带领大家穿越周期,最终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如果领导者不够聪明,或者精力不在做决策上,则大概率走向不好的结果。

分析和评论

不过,这个事情上来讲,也有一点悖论。对于小公司来说,决策会更加重要,但对于小公司来说,招募到一个可用之材也是更困难的事情 —— 因为人才会选择去一些胜率更高的大公司从业,获取更加明确的收益。小公司得到的人才可能往往不是那么的优秀,使的小公司的决策行为更加雪上加霜。

对于小公司来说,需要用更高的赔率去招募合适的人才,才能招到真正优秀的人来一起做事。

结论

大公司因为有标准的流程,即使决策者水平不高,依然可以借助流程提升决策的水平。但对于小公司来说,如果决策者水平不高,大概率会死在路上。好的决策,影响一切企业。


作为一个个人,如果你刚刚走进社会,有机会进入到大公司去感受到大公司的决策流程,那对于你整个从业经验来说都是会有很大帮助的。但如果你没有办法进入到大公司,那么一定要仔细遴选小公司,特别是与小公司的领导者沟通,了解小公司的人领导者是什么样的人,确认小公司的领导者是否是你认可的人。避免浪费自己的时间。

创业公司/小公司可能是每个人必经的道路。但是,我希望你能在这个路上少踩一些坑,走的更稳。

憨夺型投资者

憨夺型投资者

上周看了《憨夺型投资者》,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句话

情况好,赢得多;情况不好,输得少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个可能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建议。当然, 也是最难达成的投资建议之一。

赚大钱可遇不可求,但亏小钱确实是有可能做到的,比如:

  • 给自己的投资留足安全边际。
  • 在做事时,关注你自己的利基市场 Niche。
  • 在行业低谷期买入,等行业兴盛起来时赚钱。

用书中的原话是这样的:

这就是憨夺型投资模式的框架,具体如下:

  • 投资现有的业务
  • 收购变化缓慢的行业中经营模式简单的企业
  • 在不景气的行业里对经营不善的企业进行抄底投资
  • 投资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行业
  • 看准有利时机投大注
  • 注重套利
  • 买入以远低于内在价值折价出售的企业
  • 寻找风险低、不确定性高的业务
  • 模仿好过创新

以及,在这本书中了解到了凯利公式,有空要好好研究一下。

在我看来,在职做独立开发者也算是憨夺型投资者的一种方式,其中的成本是你自己的时间成本,但因为你有 Day Job,并不是全职投入,所以即使失败,也不至于输的很惨。你的优势,则是你的成本足够低。

领证,其实并不会有什么不同

领证,其实并不会有什么不同

晚上睡觉的时候,老婆问我:“领证了感觉好像也没啥变化?”

我回答:“是的,的确没有什么变化”。


老婆过去一直认为领证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从她的视角来看,领证让她觉得天津这个城市将会进一步给予她价值和存在感。

但在我看来,领证其实不会令我们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同。领证并不会改变我们之间相处的模式、领证也并不会改变我们的生活状态。今天晚上该吃小鸡炖蘑菇,依然还是小鸡炖蘑菇。

另一个视角来看,领证也带来了我们生活中的不同。我们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我们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身份:Some one‘s 老公 / 老婆。我们不再只为自己。我们可以成为彼此在医院需要签署病危通知书时的家属。

但无论如何,生活总是在向更好的方向演进下去。太阳照常升起,生活总是要日常的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