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钟的原教旨主义者

番茄钟的原教旨主义者

最近重读《番茄工作法》和《番茄工作法图解》,有一种预感,大家可能都用错了。大部分人用番茄工作法关注的是 25 分钟工作 5 分钟休息。但在我看来,这个可能是整个番茄工作法中最不重要的了,不同的人不同。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你的工作时长和休息时长。倒是背后的几张表格可能更重要。

番茄工作法中,包括三张表:「今日待办」、「活动清单」、「记录表」

今日待办记录了今天要做的事情和突发的紧急事项,用于指导你在一天中的工作;活动清单则类似于 GTD 当中的 Inbox,收集了所有要做的事情;记录表则是存储了任务的元数据,可以用来对自己进行分析和指导。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工具都集中在如何做好定时器。对于记录表、今日待办和活动清单都没有做的特别好。 Session 算是比较好的,对于这些任务的数据有了展示。但在我看来,这个依然不够有效。主要是这里的数据其实是最基础的,对于形成反馈优化我们的时间和工作没有太多的帮助。

在我看来,番茄钟的基础是 25 + 5 的模式,来让你集中 & 放松。但想要保证 25 ,是需要「今日待办」中的「计划外和紧急活动」来保障的。不然待来的结果是要么 25 分钟费了,中间干别的了;要么是你 25 分钟倒是用好了,但计划外事项和紧急活动丢了。

至于活动清单,倒是相对简单一些,是 Inbox 以及进行任务的预估。Inbox 无需多说。任务的预估对于构建番茄钟的系统来说非常重要,你的精力是有限的,将精力用在有限的事情上需要你明确自己的精力状态和能做的事情,以及对要做的事情有明确的预估,才不会出现大面积 Delay 的情况。

记录表则用来追踪这些原始数据,并搭配着「今日待办」和「活动清单」一起来构建一个反馈系统,得出优化的结论。

上述的这些是现在的番茄钟工具大多没有关注到的。这些工具更加关注 25 分钟这个时间,但其实这是最没用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又回到了纸笔的方式来使用番茄钟。不过我的做法可能过于原教旨主义了。明明这些事情用工具可以更好的解决,但我确实找不到更好的工具了。所以回归纸笔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