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随笔

person stepping on blue stairs

人生有台阶

法不轻传为什么 2022 年了,依然让堂弟入 IT 的坑当中,我其实提到过,我希望堂弟能够走 IT 的路线,从而摆脱黄土朝天的现状和未来。

但说实话,如今我觉得,我可能过于高估了自己,以及低估了阶级之间的代差。

我父亲是从村里走出来的学生,到城里上学,并考入了公务员。而我如今能够成为一个软件工程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从小学习 IT。大伯则是一直留在村里,虽然中间做生意、搞绵羊养殖,但总的来说,都是做的和土地相关的事情,堂弟也从小耳濡目染,给大伯帮忙。

对于我来说,我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从而走出了自己的路。堂弟的起点更低,我的路线未必适合他。甚至我的选择可能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他需要走的,是曾经我父亲的路,从村里到城里,再从城里到更好的城市里去。

优秀的人当然可以跨越这个步步前进的设定,但终归只是少数人。

想起来之前知乎上的一个段子 —— 凭什么别人几代人的努力,被你努力一下自就给超越了?

a man and woman holding a skateboard

法不轻传

表弟跟我学了半年的编程了,进展不多,所以开始有些畏难心理。

作为堂兄,我是希望他能够有所成,奈何基础确实差距比较大,没有成果也实属正常。

回过头来思考这半年的问题,我觉得最大的点在于 —— 我没管住我自己。

教堂弟一个他自己可能并不是很喜欢的东西。喜欢是一切成就的源泉,只有喜欢,才能做到极致,但堂弟并不喜欢,所以在这个事情上投入难免不足。而投入不足,也就更难有所成就,形成了负向的飞轮。

而我在其中,则扮演了一个替他做决策的人,实际上,能够做决策的人只有他自己。他需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然后从这个喜欢出发,发展出自己的事业。

😮‍💨

love to learn pencil signage on wall near walking man

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用则罔

在论语当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句子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 · 为政》

我们从小就学习这句话,它也伴随我们走过了我们的学习生涯。但直到最近,我才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句话,并将其进一步拓展 —— 学而不用则罔

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我们学习的往往是理论知识,无需专门的去实践,所以就如同孔夫子所言,我们只需要学习并思考,便可将知识融入到我们脑海中,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而当我们走上社会之后,我们的学习则更加的功利 —— 你不太会去学习一些纯理论的,你所学习的东西,往往是需要解决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将「学而不思则罔」改一改,变成「学而不用则罔」。

学然后致用,才能让我们不至于迷失在不同的理论当中,相互冲突。实践不同的理论,并因此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orange camping tent near green trees

工程师,除了互联网,还有很多选择

2022 年景不好,看到不少裁员的,也看到不少人面对裁员显得悲观,甚至也看到有些人提到「如果不做成管理层,感觉这一生可以看到尽头」。

但工程师其实还有很多选择 — 这世界并不是只有互联网公司才需要工程师,任何一个和数字化强相关的企业,也都需要工程师。大部分时候,如果你放弃了高薪,你其实完全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轻松做到 Work Life Balance 的工作,他们可能偶尔加班,但绝对不卷。你每天可以接送孩子,周末可以出去玩,而不是每到周末就整个人被榨干,没有力气。

我们现在面临的社会是一个阶级逐渐固化的时代,你其实希望通过在互联网大厂实现的是阶级越迁。但时间窗口已经消失,已经不存在阶级越迁的可能性了,你还会选择继续在互联网大厂卷么?

既然上升无望,不如好好过你的生活,静待下一个周期。

man and woman sitting on bench

35 岁问题,只与你的竞争力有关

时常会在各种论坛看到一些关于 35 岁裁员的话题,大家都很恐慌自己会在 35 岁被裁员。

但说实话,这个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你是否 35 岁被裁员,只与你的竞争力有关

当然, 不同的人和环境竞争力和年龄的相关性是有区别的:

以绝大多数人感知到 35 岁裁员的消费互联网为例:消费互联网主要需要的是快速迭代的能力和对于用户行为、用户需求的感知,这里需要的更多是随机应变的能力,自然也就更多需要加班、卷。当然,你也可以通过一些别的手段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 比如质量、效果。并不是快就是绝对的好,快但是在错误的方向蒙眼狂奔,也是一种悲哀。

而对于传统的To B 的行业软件领域,虽然可能增长没有那么快,但由于需求明确、变化少,更多是自己在行业当中的经验的产品化,则不需要那么快的迭代速度 —— 毕竟你的用户不会迭代那么快。在这样的行业当中,你待的时间越久,积累的行业 Know How 越多,自然竞争力也就越强。

选择一个适合你的领域,提升自己在领域的竞争力,才是无惧 35 岁裁员的唯一手段。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3

学会用巧劲,做选择

如果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那便是判断力。有了判断力,做事便有了轻重缓急,有了不同的资源调配。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3

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不做选择,而是随大流,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这样带来的结果是终其一生,如浮萍跟随时代和他人的步伐,飘摇不定。

想要摆脱这种不确定性,拥抱确定性,则需要学会做出选择,做那些重要的事情,达成自己的目标。

MacBook Pro near white open book

技术文章格式

在查看一些技术文章的时候,看到一个不错的技术文章的范式,记录一下,这样后续我的技术文章也可以写的更有价值一些,而不仅仅是一个笔记。

以下内容为对应的范式和我的批注。

结构

  1. 简要的 Intro:介绍你在做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2. tl;dr :总有人不想看长文,对他们友好一些
  3. 目标 + 结果:明确目标既可以帮你明确写作的目标,也可以框定问题的范围
  4. Shortcuts taken :可以快速带走的 intro,也可以理解为是 tldr 的内容
  5.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6. 结果
  7. 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有很多的新问题,可以记录下来,以后慢慢研究
growth

下一轮增长在哪里?

回顾 2022 ,我们看到了经济的不断在下行(不只是国内的经济下行,国外的经济也没好到哪里去,美股也在跌)。

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其归因为疫情 —— 疫情的出现使得国际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开始出现了逆国际化的潮流,大家开始只为本国的产品消费。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关注到,这一次的下行,很有可能是创新的缺失 —— 任何创新都有其增值周期,上一次的创新的增长,来自于互联网。千禧年代,我们遭受了千年虫的冲击,但也带来了一波互联网发展。而这一波发展持续了 20 年,我们也得到了 20 年的高速增长。

如今互联网已经难以提供新的增长点了 —— 能够联网的已经都连的差不多了(物联网、车联网)、能够上网的人也都上的差不多了(现在的小朋友们可能都不一定会玩电脑,但一定会玩手机、iPad)。

互联网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增长点了。我们的经济,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萧条的时期。想要让我们的生活重回一个高速增长的时代,需要一个新的增长点。

我不知道这个增长点在哪里。不过,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积累那些能够跨越周期,穿越牛熊的能力 —— 写作、演讲、学习、创新的能力,永不过时。

病毒

该来的新冠阳性,还是来了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30
抗原阳性

终究,我还是感染了新冠病毒阳性。

前奏

我的感染并不是一个孤例,女朋友先我一步感染新冠病毒阳性,我感染时她已经阳性反应一天有余。不过也合理,毕竟我们的这种生活环境,无法做到绝对意义上的隔离,就算人隔离了,猫也会到处溜达,我的感染,不过是早晚问题。

回顾我们两个人的生活方式 —— 深居简出,一切采购物品全靠网购。我们的暴露点不多,仔细想想,大概率是我们下楼取快递时,快递点的工作人员未戴口罩,将病毒传递给了我们,导致我们最终感染新冠病毒。

预备

不过,既然已经感染,倒是也没有什么必要去追责,没有意义。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快速恢复。得益于山姆会员店和 JD 的 211 限时达,我成功的采购了一批必备物资

  • 足量的速食食品:方便面、牛肉卷、鸡蛋、番茄、橙子;
  • 足量的电解质水:买了两箱宝矿力

以及之前因为骨折,粒粒姐送给我的一瓶布洛芬(还有 400 多粒,救急了!)。

考虑到我之前已经完成了三针疫苗的接种,甚至我的第三针就是在 12 月初接种的,我应该是问题不大,准备好这些物资,就开始准备硬扛新冠病毒了。

病程

可能是得益于疫苗 / 病毒毒力下降 / 个人身体素质还凑合,我的新冠病程并不长,第一天头晕难受;第二天继续头晕睡了一天;第三天体温恢复正常,但嗓子开始吞刀片;第四天体温和嗓子差不多都恢复了;第五天就一切正常了。

不到一周,我的身体恢复的差不多,病程中是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愈后

虽然新冠病毒对我来说,并不是很痛的病,但说实话,依然令人担心。在新冠病毒感染康复之后,我的身体虽然几乎没有影响,但依然不敢运动(毕竟有心肌炎的各种先例),但也没感觉哪里有不舒服。

倒是后续我喝了一杯咖啡,才发现新冠病毒的厉害 —— 以往咖啡对我来说,几乎是没有太多的效果,我一天能喝个六七杯美式。然而康复之后,一杯美式,让我一个下午都心慌慌,不敢再喝咖啡。

直到康复后的两周,我才算是能够喝一些咖啡了。

总结

新冠病毒从我的个人体验来说,还可以接受(毕竟是已经毒性减缓了很多轮的奥密克戎了),但依然不是一个好受的病,不是简单的躺着休息就可以的。而更重要的是,奥密克戎将长存的事情,令我们每个人忧心忡忡。

今天的我可以抵抗奥密克戎,明天、明年、后年的我,是否还能抵抗的住新的变种?这是个问题。

cooked dish on gray bowl

广度优先探店和深度优先探店

来到天津以后,我和女朋友开始了新一轮的探店,之前熟悉的店铺已经没有了,只能逐渐去探索新的好吃的、好玩的。在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女朋友和我一个很大的不同:我们俩采用完全不同的算法来探店。

我用的是深度优先的算法来进行探店操作,具体的表现是我会在大众点评上发现一些看起来还不错的店铺,然后去试试看。如果发现这家店还不错,那么在下一次我想要外食的时候,就会继续选择这家店,直到我认为这家店中我感兴趣的东西已经的体验完了,则会结束对这家店的体验,转而体验下一家店。再次来这家店,可能就是日后和朋友一起去,不会再专门去体验。

女朋友则喜欢广度优先的算法来进行探店操作,具体的表现是我们会不断尝试新的店铺,期间如果发现了好吃的店铺,也不会再去,而是留着以后想去了再去。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深度优先可以让我深度的体验某一家店(特别是很多店铺如果不是在你的常驻地),广度优先的话,在你吃不了多少东西的前提下,你很有可能错过那些你感兴趣的菜。不过,广度优先对于一个全新的环境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比如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