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我这个老腊肉走入大四,今年由我来为新生进行演讲。这里将我演讲的资源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title]小览[/title]
[title]致谢[/title]
在编写的过程中,多次参考了吴军先生的《硅谷来信》中的内容
[title]下载[/title]
演讲稿
PPT


在帮导师上传视频时,遇见了一个问题
为了让页面不那么空白,在放置 Video 标签时,我添加了 Poster 属性,从而使视频未播放时,可以正常的显示一张图片。一方面可以保持原有的体验不变(这里之前就是一张图片)。
但是当我真正放好了以后,发现一个问题,就是 Poster 无法完整的覆盖整个区域,大概就是填满我下方截图中所圈出的区域。两侧会有留白。而我的 CSS 是有边框的,所以会非常的丑。
一开始,我认为是 Poster 的比例问题,但是在我按照播放器的比例来切割 poster 尝试多次无果之后,我觉得问题不是出在这里。

问题出在哪里我目前还不清楚,无空深究,这里只把解决方案贴出,具体的原因待以后有空再来深究。
当前的方案是采用的 background 来实现的。
首先,删除 video 标签的 poster 属性,然后将其 preload 属性设置为 none,
接下来,添加 CSS 代码
video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url('video-image.jpg') 50% 50% / cover no-repeat ;
}实现后的效果如下

跳变的原因不明,后续研究。
[title]Todo[/title]
[title]拓展阅读[/title]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0826784/make-html5-video-poster-be-same-size-as-video-itself

由于需要统计某个网站中包含特定关键词的文章,该工作借助 google 搜索引擎的特殊语法来完成。
site: domain intitle:keywords
Code language: CSS (css)但是结果较多时,依次复制粘贴至 Numbers 中较为麻烦,便制作了该脚本,来快速导出搜索结果。
结果默认导出 title 和 link
使用时建议调整搜索设置,将搜索结果设置为100条,效果更好。

TS 文件是现在在移动端用的比较多的视频格式。
下午导师转发给我一个链接,希望我能把链接中的视频放在会议的官网。自然没有拒绝
晚上回来审查了下元素才发现原来是 ts 文件,以往没有处理 ts文件的经验,今天顺便记录下
TS 文件的命名很有规律,一般都是 xxx-01.ts 到 xxx-99.ts 具体的数目取决于视频的大小。你可以通过 Google Chrome 的开发者工具来看最终有多少个文件。
然后,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一键下载
wget -r http://www.example.com/filename-{1..99}.ts
这样我们就成功的下载了这个视频的所有分片。
部分视频网站可能会有一些检测的机制,可能会比较麻烦
下载完成后,我们就要来合并 TS 文件了。使用下面的命令,就可以合并文件了
echo 'filename-'{1..99}.ts | tr " " "\n" > tslist
while read line; do cat $line >> filename-all.ts; done < tslist通过上述的命令,我们可以把99个ts文件合并成为一个 filename-all.ts 文件,这个ts文件就可以借助播放器来直接播放了。
这里为了方便浏览和兼容,我将 ts 文件转为 mp4 格式,代码如下
ffmpeg -i source.ts -acodec copy -vcodec copy target.mp4
https://gistpages.com/posts/download-streaming-video-ts-files

var delay = 1000;function del() {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_canvas_frame').contentDocument.querySelector('.del_btn').click(); setTimeout("yes()", delay);}function yes() { document.querySelector('.qz_dialog_layer_btn').click(); setTimeout("del()", delay);}del();在 Chrome 的调试控制台内执行即可。

随着知识付费的崛起,各种知识付费产品也开始兴起。音频课程便是其中一例。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如何做好音频课程。
音频课程并不是简单的声音录音,大多进行了一定的后期处理,才能达到更好的让学员学习的目的。整个课程的制作下来,可以归结为三个部分:
音频课程由于不如现场讲授课程那样及时,听众会非常容易听出你的课程中的一些小的瑕疵,所以在课程的录制时,应尽可能的减少出错的可能,从而降低后期编辑的难度,也能使得声音整体更加自然和流畅。
在编写文案时,应该做到 逐字写稿,每个字都要写清楚。即使是课程中的语气词,如 啊、哦、嗯、呃等等,都要在文案中表明,从而让你的课程在录音时不会觉得太过于口语化。
在讲课前,将文案打印下来,多读几遍,以免出现不通顺的地方,导致在正式录制时浪费时间。同时,对于文稿中的特别的部分,加上一些阅读的标示,比如:这里重读、这里要叹气、这里语调激昂等等,这样可以让你在录制时更加注意,让你的课程更具魅力。
PS. 编写正式的文案之前,可以先列大纲,这里我推荐你使用幕布。写文案时也可以使用石墨来编写。通过在线工具来编写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下进行。
录音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环境、硬件、软件。对于看文章的大部分人来说,都不是专业的音频工作者。所以给出的建议也都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首先是环境:在录音时,尽可能选择比较安静的环境和时间,这样可以减少你后期处理的麻烦,比如在自家的书房,无人的办公室等。在录音前,记得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震动模式会在桌子上造成很大的噪音,不推荐),将一些社交 App 都退出掉,以免产生提醒。
在硬件上,如果你是 Mac ,可以直接使用 Mac 笔记本上自带的麦克风,如果你是 Windows ,建议你购买一个外接的麦克风(大部分 Windows 自带的麦克风录音效果不怎么理想),可以在淘宝搜索「电容麦」,价位大致在 120 ~ 220 元左右的即可。购买时注意接口类型,不要购买成手机用的麦克风。
除此之外,要记得给 麦克风 配上一个防喷罩,我们不是专业的歌手,没有办法很好的控制,配上一个防喷罩会让你在编辑时节省大量的时间。
在软件方面,我向你推荐 Adobe Audition ,你可以使用 Au 完成所有的录音、编辑、配音的工作,学会一个,就可以完成所有任务,性价比很高。关于 Au 的使用教程,我给你推荐两个
这两个课程都不错,付费的课程是针对电台制作的,如果不缺这十块钱,建议看付费课程。
在编辑音频时,主要做的事就以下三条
前两个在上面的两个课程中都有涉及,就不再细讲。
调整节奏主要是你自己在录制过程中可能不自然的就加快了语速,这个时候,你可以在语音之前加一个0.5秒的停顿,来使节奏放缓。
在选择音乐时,要根据你讲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不然就会给听众一个怪怪的感觉。
在播放音乐时,需要调整音乐的【音量】和【节奏】,不要让音乐盖过人声。
同时,可以借助 Au 的功能,对音乐执行「渐入」、「渐出」,来让音乐出现的更加平滑,不突兀。
借助多轨道来完成音频的处理
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不妨在留言中留下你的建议,我会添加到文章中,后续也会对文章进行更新。

下载

佐藤先生还强调,一定要用电脑来写”晨间日记”,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为了方便的缘故,后来才明白原来当我们用双手在早晨打电脑的同时,也同时开启了我们的左右脑。
感悟:双手同时进行的工作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开启左右脑的效果
“晨间日记”可分成二部分。一部分是书写过去发生事件的”过去日记”,和书写今日应做之事、及未来想执行事项的”未来日记”,这一切的开始,也同样始于这个”命运之日”!
发生的事件内容,和当下自己的感受,对日记来说,如同车子的双轮一般,缺一不可,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尽量将自己的情绪书写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假如两者缺一的话,便无法看到内心深处的自己,因此我们会很难从过去的经验或智慧当中获得宝贵的启示。能写多少、就写多少的话,只不过是一种像”日志”一样的流水帐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日记”。
假如只单纯写下自己情绪的话,回头看日记时,无法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产生那样子的情绪,也无法得知最重要的原因。根本搞不懂”为什么我自己会这么开心?”或者”为什么我自己会这么难过?”。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读者会提出以下的疑问:”能够了解有人只会在日记里写下发生的‘事件’,但是,有人会只在日记里写下’情绪’吗?”。因为通常写日记的时间是在当天晚上,所以写日记的时候,一定会受到当天情绪的影响。其实正确地来说,我们不能只在日记里面写自己的”情绪”,因为这样会变得不客观。如果只写情绪的话,日后将日记本拿出来看,一定会发现内容几乎都是跟着情绪在走的。
人类只要一变得情绪化,原本能够解决的问题,也变得无法解决了。”晨间日记”可以拉长我们跟前一天晚上的时间距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晨间日记”可以让我们更客观地去分析问题的本质,变成是一本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日记。只要我们能够以客观的态度来正视问题,不但能够客观地检视自己,更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事情。而这样子的改变,只要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或行为就可以了。这个”微小的变化”便是一切好事的开始。
隔天早晨再次做确认、提高执行力
世上成功的人常常在说的”运气”,其实是成功的必要元素。成功者懂得抓住突然出现的机会,以旁观者的立场来看,也许会觉得成功的人运气真好,事实上,这是因为成功者经常把自己的梦想放在心上,懂得适时地抓住每一个机会不让良机逃走。不是运气好的人抓住了机会,而是不懂得经常把梦想放在心上的人,让大好机会逃走了。梦想绝对不会背叛我们,只有我们会舍弃梦想而已。
实现梦想的行动或生活态度的时间,不能只是偶尔的”期待”,必须是长期的”期待”,而且是可以平稳、长期持续下去的”期待”。
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的经营者或有名的运动选手,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不可思议的经历,全是因为这种”平稳、长期期待”的心情在支持他们的。所以,早上很会赖床的人,在买一个巨大的闹钟之前,请先将满布在自己梦想周围的浓雾清除掉。接着,为了自己的梦想,请坚定地下定决心,开始书写可以让自己美梦成真的”晨间日记”。
走到浴室里,然后依序从脚底→会阴→生殖器→气海丹田→胸线→手心→喉咙→额头→百会(头顶)等顺序,为自己冲一个愉快的澡
音乐、香味、光线(尤其是太阳光)、淋浴等可以帮助大家早起的方法。这些不一定只能单一使用,综合使用的话,会让功效更加倍。
尤其是光线和淋浴的两种方法。光线可以让大脑的开关开启,冷水(热水)淋浴可以让身体的开关开启,分配担任不同的开启者角色。
在淋完浴之后,是写”晨间日记”的最佳时间。
利用早上的闲暇时间,跟自己对话,可以重新检视自己真正想走的道路、也可以重新再检视大局。虽然大家都觉得和别人的沟通能力很重要,但是和自己沟通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早上的一小段时间,假如可以拥有笑容满面和平静的”静”与”闲”,那么之后”动”与”忙”的时间,就会变得更灵活了。
以随笔作家闻名的山崎拓巳先生,问他在巴黎舞台相当活跃的朋友们:”什么时候做工作最好?”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告诉他:”早上是最好的。早上起床之后,还有点想睡的时候是最好的,因为这个时候是捕捉良好灵感的关键时间。”
山崎先生热情地建议大家:”这时如果可以把握右脑最活泼的早晨,可以借此为人生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保证让自己笑口常开。”他自己也是,假如你问他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他一定会回答:”把睡觉是发酵了一整晚的创意写下来。”
假如不能将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以及不断涌出的智慧记录下来,就这么让宝贵经验错过的话,可说是天底下最浪费的事了。假如没有写日记,就好像是将每天贵重的财产丢弃一样。
记录了自己的生活,假如不能够将以前的经验活用在未来的话,只会让日记变成一本只能满足自己的“日志”、“日报”而已。我想要一本真正可以派上用场的日记!想要实现自己梦想的人,一定发现到了写日记的优点,并且付诸行动地写下日记,所以才会有这股日记风潮。
有很多人都想要改变世界,但却很少人想要先改变自己。很多人都把自己的不顺遂归罪于外在的环境,却很少有人会去反省自己。所以,很多人就会去上课、看书,试图要求解决自己以外的外部问题。可是,假如我们不改变我们的梦想、工作、人际关系、爱情等本身的“本质”,一切是不可能变好的。为了让自己的人生可以走向更光明的道路,需要做改变的不是运气也不是社会,这些都只是其中的一小环而已。实现梦想的最关键元素就是“自己”。所有的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
写日记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在自己身上“挖宝”,而且是一个通往成功的跳板
日记是创作灵感的来源
人一过了三十岁之后,留下的只有习惯
“我是一个有梦想的人。而且,我的成功习惯可以帮助我实现梦想。所以,我不想把我伟大的精力花费在无谓的琐事上。我没有时间对小事犹豫。我想把自己全身上下的宝贵能量,用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上。”
有一句话叫做“束手无策”‘,指的是不管怎么样做,都找不到解决的方法,陷入一种极度低潮的状态。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在人生的路途上,一定都有束手无策、非常无助,甚至向现实投降的时候吧!不管怎么想、找谁商量,还是一点方法都没有。
在束手无策的时候,请拿起过去的日记来阅读吧!你一定会看到某一行文字,是可以帮助你突破现状的,这一行文字便可以引导你解决问题。
每个人都会听到一段话,对自己来说就是十分受用的。当自己遇到这种宝贵启示时,只要简单地将它记录下来,往后随时都可以翻阅。
在刚开始写“晨间日记”的前七天,请只写“好事”。尤其是头脑特别聪明的人,很容易看出自己的缺点及不足的地方,因此,往往会在日记里面写一大堆比较负面的内容。这样子的行为,完全都是因为我们在学生时期,老师常常叫我们把“还要努力”、“再加油、再加油”、“这样不行喔!”的字句挂在嘴边,把我们训练成一个很会反省的人,所以我们才会这么容易就陷在反省的泥沼中。假如我们只把焦点放在自己必须改善的地方,我们的心中永远都会缺乏成就感、同时心中也会充斥着“不满足”的感觉。像这样的不满足及失落感,在人类的潜意识里,会像雪一样,静静地堆积成高塔。
“晨间日记”变成习惯之后,当你感觉日记已经成为生活一部分的时候,再开始慢慢地反省自己就好了。即使如此,写了一个反省的地方之后,也要再写三个优点来鼓励自己。 为了要实现自己美梦而写的“晨间日记”,小心不要让他成为只收录“反省日记”的文集了。只有这一点,请大家要特别注意。
让书写“晨间日记”变成习惯,总会遇到三个“考验期”。分别是“三天”、“三月”、“三年”这三大考验期。
首先是还很兴奋的前三天。这跟飞机刚开始启动喷射引擎,在暖身的动作一样。假如没有办法度过这三天的考验期,就真的会变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了。
第四天时,开始走出跑得。接着,机体开始会慢慢地小幅摇动,大概三个月左右便可以水平飞行。经过三年之后,就进入了稳定飞行的境界。能够持续写上三天之后,接着就是要克服三个月的考验期了。
因此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以下三大原则和七大作战守则。请大家务必要以此做参考。
三分钟就可以了,如同之前所说的,只要分类书写以及做适当的暖身,只要花上三分钟就可以写完“晨间日记”。所有重要的事情,只要花三分钟就可以书写完了。
假如想写的内容太多,可能会超过三分钟的话,只要在自己时间较充裕的时候,再把内容补起来就可以了。
等到写日记变成习惯之后,同样的事情可能要写上好几十次、好几百次,这样的动作是为了唤起身体的韵律感,这种韵律感是很重要的。
只要身体记住三分钟的韵律,之后要再多花几分钟都没关系了。不过,还是请大家记住一个大原则——“早上不要花费超过三分钟以上的时间。”
“先决定书写的地点”,也是为了让动作变成习惯的关键。早上起来,冲个澡之后,坐在椅子上,打开日记本。
每天持续做相同的动作,便是习惯化的第一步。
刚开始写晨间日记的时候,可能会有几天,是完全不知道要写什么内容的。这个时候,可以只写一个谢谢的谢字。
即使没有什么内容好写,早上起床,冲完澡之后,还是要坐在椅子上,将日记薄打开,让自己继续保持固定的行为模式是很重要的。
在写日记还没有变成习惯之前,记得只要写“快乐的事情”就可以了。这个世界上到处都充满了负面的新闻,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将自己的日记也变成一个黑暗世界。写一个自己在反复阅读日记时,可以让自己元气加分的日记吧!让人愈看愈觉得开心的日记,有加速度效果,让人即使想停都停不下来。“我今天获得了赞美”、“变得有自信了”、 ”心情真好”、 ”觉得好兴奋”、 ”存了钱”、 ”先生很优秀”、 ”我喜欢自己这一点”等等,多写一些光明面的句子吧!刚开始的前七天,请一定要让自己的日记变成一本开心的日记。
让写日记的动作,变得跟打开水龙头,自然就会有自来水流出一样,让写日记变成是
一个很自然的动作。
简单的 ONE、TWO 两个动作,是最容易变成习惯的。等到前两个步骤都顺利变成了习惯之后,就可以往 ONE、TWO、THREE 的三个动作迈进,渐渐地就可以变成一连串的习惯动作。
充分利用我们的反射条件。所以在写晨间日记之前,一定要订个开始的仪式。比方说,播放悦耳音乐之类。假如每天早上,在写晨间日记之前,都先播放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那么,日子久了以后,可能光只听到该曲子,我们的心里也准备好要写日记了。
我自己的做法是,当自己能够持续写一个星期的日记时,我就会犒赏自己,请自己去按摩。在这样的奖励下,我持续写了三个月之后,写晨间日记变成了我的习惯。到目前为止,已经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奖励自己的那一天,把自己想要的奖品写下来,更能达到奖励的效果!假如从七月七日开始写晨间日记的话,可以在隔年的七月七日那一天,写上自己想要的东西。
写日记的时候,不需要怀着悲天悯人的心情来写,因为晨间日记和夜晚日记不一样,晨间日记是一本会让人小鹿乱撞、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日记。
不管什么样的习惯,只要能够持续一千日以上的话,就可以完全变成习惯了。一千日大约是三年,在密宗里面的一千日也是代表一个重要的区隔时期。
建议大家可以在自己的记事薄上,记录当天为开始写晨间日记之后的第几天,例如第三十九天,或者第一百一十四天等等。
晨间日记是一本自己和自己沟通、为了自己而写的日记。可是,很不可思议的是,晨间日记也可以让我们变得更懂得去体谅别人,是一本可以帮助自己和别人得到幸福的真心日记。
因为晨间日记让我们凡事不为自己的利益,而是为自己重要的人而努力、为了让世界更好,而继续坚持善行。
不要每天让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把自己最重要的时间,留下来给自己最心爱的人吧!只要身旁的每个人都能获得幸福,大家一定能够笑颜常开。

为什么多任务并行会谋杀你的工作效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场景,或许是一个你非常熟悉的场景
下午两点要开会作报告,但是手上还有几封邮件没有回完,手上回着邮件,脑子里想着作报告,这时候午饭时间到了,不如先吃个午饭刷刷朋友圈,一边刷朋友圈一边想着邮件和报告还有一堆事情,感觉自己已经淹没在了未完成 list 里面,焦虑到没有胃口吃午饭。
看起来和你的生活非常的相似,对么?
为什么我们尝试去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却一事无成?看起来的高效率反而让我们的效率愈加低下。
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工作,都会让我们受到影响,占用我们的注意力资源(将注意力视为资源的说法,我初次听到是吴修铭先生的《注意力商人》,做运营、媒体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种注意力资源的占用,会导致我们产生注意力的残留(当你从一项未完成的任务切换到新任务是,大脑中有一部分资源,仍然在处理旧任务),这种注意力的残留会导致我们对新任务的投入程度的降低,同时,还会让我们造成「多目标焦虑」,对我们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和 GTD 的思想不谋而合),使我们无法在新任务上有较好的表现。
连续多次在不同的任务之间进行切换,会让我们不断的降低效率,加重我们的焦虑感。
如何拯救我们的效率?
看了上面的内容,我想你肯定是会选择单个任务不断的进行,而不是选择多任务进行。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加强我们对于单任务的集中,来更好的提升效率。
明白了如何解救,接下来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去实践它!Just Do It!
继续阅读

输入框样式的输入框是我们在做项目时经常会使用到的。除了引用一些第三方的库来实现这样的样式,我们还可以通过代码来实现这样的效果。

具体的代码如下
func setBottomBorder(textField:UITextField){
let border = CALayer()
let width = CGFloat(1.0)
border.borderColor = UIColor.white.cgColor
border.frame = CGRect(x: 0, y: textField.frame.size.height - width, width: textField.frame.size.width, height: textField.frame.size.height)
border.borderWidth = width
textField.layer.addSublayer(border)
textField.layer.masksToBounds = true
}调用时,使用
@IBOutlet weak var firstPagePhone: UITextField!
setBottomBorder(textField: firstPage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