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board 2529270 640

cin 如何设置小数点输出位数?

C 语言可以通过设置输出时的格式来进行样式控制,而 C++ 默认没有这样的方法,我们需要通过引入特别的库来实现 —— iomanip

#include<iostream>
#include<iomanip>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cout.setf(ios::fixed); // 设置余位补零
    int a;
    double PI;
    cin>>a;
    PI = 3.14159265358979323;
    cout<<setprecision(7)<< a*a*PI <<endl; // 设置小数点后输出 7 位
}

 

b29692084bbb

LinkShare – WordPress 的链接分享插件

[title]初衷[/title]
最近将云笔记由有道云笔记切换为了印象笔记(确实好用一些),所以整理了有道云笔记的资料。
发现自己在过去其实收藏了很多的资料,但是由于年久未看,所以也是囤积在了云笔记中。而自己的本心其实是想通过这些资料,来整理出自己的文章,最终无以成型。
再加上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在说当下的文章转载问题:当下的文章转载非常不规范,CC 协议不遵守,并且 CC 协议其实鼓励的是使用链接分享。
基于这样的考量,我想我需要的其实是类似于微博那样的简短的分享的功能。但是在 WordPress 中集成一个 微博的功能其实并不简单,而且我也希望即使我换主页,也能够很好的兼容,那么对于插件的要求就会很高,而我当下主要的工作还是考研,所以实在无力优化,所以便曲线救国,采用了分享链接的形式。
[title]使用思路[/title]
插件默认会在后台创建一个新的文件类型 LinkShare,同时,你可以在后台侧边栏和顶部的新建中看到分享,你可以通过这两处来创建新的分享。同时,还可以在侧边栏中的分享进行分享的管理
[title]Demo[/title]
https://www.ixiqin.com/links-share/
[title]使用说明[/title]

插件安装说明

  1. 安装插件
  2. 创建一个新的页面,在页面中添加如下短代码[ linkshare][ /linkshare]
  3. 保存页面,并在后台新建链接分享

链接分享说明

  1. 点击侧边栏中的分享或顶部新建中的分享,进入到新建分享的页面。
  2. 在该页面依次添加标题、链接、评论dhlji
  3. 填写完成后点击发布

[title]安装方式[/title]

  1. 【推荐】在 WordPress 后台的插件中心搜索关键词 Link Share 或搜索作者 Bestony 即可找到插件,点击安装即可。
  2. 前往 https://wordpress.org/plugins/link-share/ 下载 zip ,然后上传到后台插件中心即可。

[title]样式美化[/title]
短代码生成的是 ul 无序列表,该列表的结构如下

<ul class ="linkshare-list”>
    <li class=“linkshare-item”>
        <a class=“linkshare-link”>linktitle</a>
    <li>
</ul>

你只需要对应添加 linkshare-listlinkshare-itemlinkshare-link 的 css 样式即可
[title]Todo[/title]

  1. 加入标签
  2. 允许将分隔符切换为其他的符号

[title]更新日志[/title]
= 0.0.6 =
1. 将默认语言切换为英文,方便后续的国际化
2. 添加中文语言
= 0.0.4 =
1. 在输出端使用 esc_url 处理URL
= 0.0.3 =
1. 在输入端使用 esc_url 处理URL
= 0.0.2 =
1. 审查、处理 POST 请求
= 0.0.1 =
1. 完成短代码部分
2. 完成文章类型部分
3. 完成信息提交部分

whiteboard 849812 640

ASCIIFlow – 好玩的画图工具

// +----------+                     +-------------+
// |          |                     |             |
// |          |     Code Here       |             |
// |          +--------------------->             |
// |          |                     |             |
// |          |                     |             |
// |          |     XXXXXX          |             |
// |          |  XXXX     XXX       |             |
// |          | XX          XXX     |             |
// |          |XX             XXX   |             |
// |          |X                X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网站地址:http://asciiflow.com

在进行开发和流程讲解时,时序图是必不可少的组件,良好的时序图可以让读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读懂你的业务流程。

虽然,我们可以借助 Visio 和 Omni Graffle 等工具来绘制一个好看的流程图,但是图片只能够独立的存放在代码之外,所以在使用时,读者需要一边看图片,一边看代码,如果有多个时序图来说明产品的流程,找寻起来就更加麻烦。

ASCIIFlow 会生成如上所示的时序图,这样的好处是你可以将你的时序图放在你的代码中,只需要借助注释将其包含起来,即可以没有任何影响的插入流程。这时,读者在读代码前会自然而然的看到这里的时序图,也就可以更好的去了解下方代码的含义了。

bkqyj

75c1a34f3aa5

再谈在线教育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谈到了为什么做课程需要设计大纲,今天想再聊一聊在线教育的其他方面。
[title]好的课程设计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title]
在上一篇文章,我提到做课程时,需要安排好课程的每一个部分,做好大纲。这个大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课程本身产生一种架构感,能够及时的感知课程的体系,明确自己在整个体系中的哪个部分。
我们需要借助种种资料、介绍,让学生建立一个体系的框架,再通过后续的课程,将框架填充完全。这种模式会让学生学的更好,学的更懂。
目前国内的在线教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拿到了投资的大型在线教育机构,比如极客学院、慕课网等,这些机构由于本身有较大的盈利压力,且需要持久的做下去,在内容的把控上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另一类是各种厂商业务建设的教育服务,比如 LeanCloud 的视频公开课,由于课程本身服务于产品,所以缺失了整体的规划,知识点琐碎而零散。
对于在线教育机构来说,课程是他们的核心产品,所以会花费人力物力对每一个课程进行精心打磨。而对于厂商业务来说,课程只是一个附属产品,所以就会偏向让这部分内容自己野蛮成长。随着人们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习欲望不断加深,未来有设计的课程会更加的受到大家的欢迎。
小步快跑并不适合课程设计
[title]好的课后交流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title]
在线教育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被无限的弱化。师生之间的联系弱化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无从获得反馈。虽然很多在线课程机构都提供了对应的问答系统,但是由于时效性和交流的形式朴素,使得效果并不好,老师并不明白学生的确实情况。不过,这个本来也是传统教育的弊端,线下的交流受到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不过,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提升,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技术,录制视频。面部的表情展现会比冷清的文字展示更多的信息,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明确结果
[title]好的结果反馈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title]
在线教育还有一点就是各种状态的反馈不是实时的。不过这个是在线教育的优势,让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那么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个好的课程课后反馈群会是不错的选择。学生可以通过群里快速联系到老师,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老师也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给出一定的规划。不过总体来说,还要看课程的类型,并不是每个课程都适合的。
核心思想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64415/answer/201352092

tool 384740 640

大师与匠人

现代工业将任何工作都拆分成了流水线作业,再复杂的工作,也不过是不同的流程罢了。

大学要培养大师

大学的培养的目标是希望学生最终能够成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或者是具备科研实力的工程师。大师需要掌握非常多的技能,来应对繁重的科研任务。

企业需要匠人

企业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大师,大部分的企业都只需要匠人。匠人不需要很多的技能。匠人只需要在某一个方面能够达到精通,便能够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
 
对于大学生们来说,你们希望自己成为哪一种人?

QQ20170712 132134@2x

独辟蹊径的“蜗牛读书”

今天来聊聊网易的一个新的读书产品 — “蜗牛阅读”。

这并不是网易的第一款阅读产品,在之前,网易就做过一款阅读产品“网易云阅读”,不过网易云阅读却远没有他的孪生兄弟“网易云音乐”那么流行。

最近发现,网易推出其新的阅读产品,也就是蜗牛阅读。
对于蜗牛阅读,其他的不谈,我只想谈谈他的模式。
我们在移动端的阅读软件有很多种,但是支付模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如 Amazon Kindle、微信阅读的电子书软件,主要靠卖电子书的拷贝来赚取利润。书每多卖一份,就能多赚一份钱;另一种就是 蜗牛阅读,主要靠卖给用户时间来赚取利润。
蜗牛阅读的 Slogan 是“每天免费读书一小时”,这和蜗牛读书的付费模式相关。在蜗牛阅读中,书籍本身是免费的,无论你选择哪一本书看,都无需再支付书本的费用,你只需要根据你看书的时长来支付阅读时长费用,而且价格也不高,看一天书也只需要一块钱。除了按天的计费以外,蜗牛阅读每天还会送你一个小时的免费阅读时长,这个也就是其 Slogan 中免费读书一小时的含义。
这种模式很新,但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确实是非常划算的。因为我们大部分时候其实买了书未必会读,而蜗牛阅读中,书本是免费的,只有当你阅读时才会计费,这会让很多人尝试去读完这一个小时,因为一个小时并不长。不过,也要看到其反面,我们很多时候更愿意购买纸质书籍,所追求的除了读书的感觉,还有读书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会让我们能够坚持下去继续读书。

ibm logo

被忽视的蓝色巨人 IBM

今天聊的话题依旧和技术有关。做技术的,往往都很擅长使用搜索引擎来去查询资讯,借助搜索到的资料来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又有了 “面向 Google 编程” 和 “面向 StackOverFlow 编程”。不过,搜索引擎不一定就能够找到所有有价值的内容。我们且不说暗网(Dark Web),单纯是我们平时可以浏览到的网页,都未必每个都能被搜索到。
[title]为什么你搜索不到有价值的内容[/title]
搜索引擎的工作机理是基于蜘蛛机器人(Spider)的,蜘蛛机器人顺着你网站上一个又一个的链接,访问到一个又一个的页面,并将内容保存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进行分词处理,以便于你的搜索查询。但是,蜘蛛的工作也是依赖于网站的配置文件的,如果网站主在配置文件中写明了,那蜘蛛就不再爬取相关的内容。比如,下图中的淘宝网便是如此。
k0e9w
淘宝网当然有非常多的页面,但是在搜索引擎中,你却搜索不到任何关于商品的页面,这便是淘宝网所使用的 robots.txt 定义的。myicy
通过 Disallow ,淘宝网保护了自己网站下的详情页面,使得商户们只能针对淘宝自家的搜索工具来进行优化,并购买付费的推广,
[title]IBM 被隐藏起来的东西[/title]
IBM 作为知名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自然是有其自己的技术交流社区,那就是 IBM developerWorks
51cr2
在 developWorks 社区内沉淀了大量的优秀的文章,涵盖了语言、云计算、Linux、IOT、安全、移动开发等多个领域。对于大部分开发者来说,只要 IBM 曾经有人研究过这个方面,那么你就有可能在这里找到你所想要的东西。而且,由于这些文章大多出自 IBM 内部团队,所以质量也普遍较高。当你无法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时,不妨来这里看看。
 
当然,互联网上隐藏的东西并不少,同样的网站还有 Intel 的 DeveloperZone ,不妨去看看。

pen 631321 640

当我说“透过现象看本质”时,我在说什么?

我除了日常的工作学习以外,偶尔也会写一些商业性质的稿子。

在写稿子时,我常常使用一句话:透过现象看本质

今天来聊一聊我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我在写文章时有个习惯,便是从事实写起。这个习惯是自小写命题作文留下来的。除了从事实写起,小时候作文课留给我的也只剩下三段论了,好在现在的我明白三段论只是形式,也不拘泥于只写三段。唯独从事实写起这个习惯保留了下来。

在拿到一个约稿信息时,我都会先寻找和这个主题相关、目前还有一定热度的事件来进行描述。通过一件事情来引起读者的兴趣。随着事件的铺开,我会在事件的叙述中埋下几个炸弹:关键冲突点、容易引起人们共情心里的话。在叙述的最后,将这几个炸弹点出来,让读者明白这里是有问题的。

当问题被提出来之后,接下来就是将问题给解决掉。有问题自然有对策,这个时候,择选官方针对某个事件的处理意见,将其放在句首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往往,这些处理意见会按照重要程度来依次排列,以达到递进的感受。提出了解决方案后,接下来就是我几乎每次都要写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在写这句话时,到底想要实现什么样的效果?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一方面,这个是我自己的习惯用语,我习惯使用这句话来进行内容的过渡。从关注事件的本身,转移到事件背后的问题;另一方面,其实是我的一些小的技巧:通过这句话,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感觉“接下来我们要上干货了”,让读者将注意力拉回到文章本身。当完成了读者注意力拉回的操作,接下来就是加一些私货进来了 :)。
其实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有很多。日后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