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TO 类目主要会介绍一些我自己熟悉/经常使用的技术栈,并将这些技术栈的学习路径等,整理出来,提供给需要的人。
HOW-TO 子目录放置在“技术“目录目录下,所以内容大体上是和技术有关的。如果有一些别的内容,可能也会分享出来。
比如我自己倒腾的一些硬件产品之类的。

HOW-TO 类目主要会介绍一些我自己熟悉/经常使用的技术栈,并将这些技术栈的学习路径等,整理出来,提供给需要的人。
HOW-TO 子目录放置在“技术“目录目录下,所以内容大体上是和技术有关的。如果有一些别的内容,可能也会分享出来。
比如我自己倒腾的一些硬件产品之类的。

在进行应用开发的过程中,难免会遇见爬虫爬取数据的。正常情况下,爬虫的数据爬取不应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毕竟都是人写的代码,难免会出现 Bug ,在 Bug 的情况下,爬虫可能会对业务系统发起超出日常水平的请求,从而使业务系统开始出现故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爬虫进行屏蔽。
屏蔽爬虫,由内而外,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方式来屏蔽。
爬虫一般而言,都会有特殊的 User Agent ,比如 Baiduspider 就是百度的爬虫;Googlebot 就是 Google 的爬虫。
在第一阶段,你可以针对 User Agent 进行屏蔽,这部分只需要在 HTTP Server 层面加入相应的屏蔽代码即可。
以最常用的反向代理服务器 Nginx 为例,你可以在站点的配置文件中添加如下代码来屏蔽百度和 Google 的爬虫访问。
if ($http_user_agent ~* "Baiduspider|Googlebot")
{
return 403;
}
Code language: PHP (php)上述这段代码可以实现在 Nginx 检测到访问者的 User Agent 包含特定的字符的时候,返回 403 报错,拒绝访问服务。
除了针对 User Agent ,有些时候是特定的来源的 IP 疯狂的访问,那也可以考虑针对 IP 进行封禁。
考虑到这部分,最常见的是使用主机自带的防火墙机制,来屏蔽来自特定来源的 IP。以 Linux 为例,可以通过 iptables 来完成相应的功能。
在 Linux 下,输入如下命令,来添加 iptables 屏蔽
iptables -I INPUT -s 8.0.0.1 -j DROP
Code language: CSS (css)上述命令,就可以在 iptables 中添加针对 8.0.0.1 的请求,所有来自 8.0.0.1 的请求都会被抛弃。
在如今的业务模式下,大家大多使用的是云服务器。如果你使用的是云服务器,则可以在用户的请求到达主机之前,直接在云服务商的内部网关层面直接丢弃。
你只需要在现有的安全组规则中新增一条屏蔽特定来源 IP 的规则,就可以实现在安全组层面上屏蔽特定的 IP。

现在我们的业务大多会使用 CDN 来完成数据的分发。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获取到请求不是来自我们要屏蔽的 IP,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在 CDN 层面屏蔽掉爬虫的 IP。
现在的云服务商的 CDN 大多提供了 IP 白名单/黑名单的功能,你只需要将需要屏蔽的 IP 放在黑名单中,就可以实现在 CDN 层面屏蔽 IP。

屏蔽爬虫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不过最为常见的主要就是这四种。当你找到了爬虫的特征,便可以很轻松的屏蔽它。

我和我妈的关系一直都不太好。
她年少时便好强,一直到现在,始终好强,万事喜欢比一比。
我也好强,18岁前唯唯诺诺,18岁后独立便喜欢万事靠自己。
我们两个人一样好强,父亲去世后, 没有了中间的缓冲,我们争论的的时候,也会更加的激烈。由于身份的限制,我并不能说出一些很过分的话,我们的地位天然不对等,所以,基本上每次争论,我都会无奈的放弃。但放弃,并不意味着我会顺从她的选择。
在上一次争论中,她提出:既然你认为自己很能, 那你以后每个月给我打 5000 块钱。
今天,她很轻描淡写的说,你以后每个月给我打 4000 块钱,就当你交房贷了。我说,好
我可以理解,钱是她仅有的控制我的方法。当年,她也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来控制父亲。但,我和父亲不同的地方是我更加的自由,也比父亲更加的冷血。
我已经做好了每个月给她打 5000 的准备,她希望用这 5000 来控制我,我同样希望使用这 5000 来堵她的嘴。
对抗,自此正式开始。

TailwindCSS 是我目前比较喜欢使用的 CSS 框架,组件优先的设计思路可以让我更好的完成产品原型的建设。
而 TailWindCSS 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文档十分的依赖,你需要对比着文档来写样式,才能够写出自己想要的样式,比较麻烦。不过,最近写代码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很好的写出我们想要的样式。
这个办法就是,使用浏览器自带的 DevTools 中的「元素类」这个功能,来调试样式。

操作的路径也非常简单,打开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选择元素一栏,在其中找到你要调试的元素,并在右侧的属性列表中勾选开启元素类(.cls),你就可以在下方的样式元素类输入框中,输入关键词,来获取到当前页面支持的样式,从而可以查看不同的类会对组件产生的效果。

通过这样的技巧,你可以很轻松的完成样式的选择。在完成调试后,只要把你需要的样式写入到组件内,就可以将你调试好的样式固化到你的代码中,从而完成你的工作。
借助浏览器自带的元素类功能,你可以很轻松的完成基于 TaildwindCss 的样式编写。

这篇是 2021 年的第一篇月度总结,但写的很潦草,可能是因为整个一月份我都过的非常随意,每天醒了就上网,困了就睡觉。感觉这个状态有点问题。
下个月需要让自己忙起来。
本月没有太多显性的成长,不过本月去了一次上海,和即刻的产品经理 kyth 聊了一些,收获颇丰。
一切正常,没有变化。
对于顾问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自由。
财务情况在不断恶化,在思考解决之道。这个月出现了收支不平衡。本月收入 9K,但支出还是不低,达到了16K。
主要问题是本月出去旅游了几天,旅游还是有一些开销的,再加上给一些常用的 软件续费,所以开支不小。
这个月出去旅游了,前往杭州 & 横店,和很久没见过面的妙正灰一起吃饭聊天。
杭州还不错,去了很多次,没有惊喜,但也没有失望。不过说起来,杭州的路好像比我16年实习的时候体验的更好,五年过去了,路也越修越好了。
本月去上海,认识了 kyth、zac,有收获。
本月在自我实现方面,没有太多新的进展。有点乐不思蜀了。
本月公众号几乎达到了日更。之所以说是几乎,是中间有几天没有写。但总的来说,本月博客写的量还是不错的,写了32篇文章。

本月读书 5 本,具体信息如下:
本月学习了 0 门课程,无进展
本月看电影 7 部,影评如下:

这张图相信大家在互联网上或多或少都看过,说的很显示,如果你想要好且快的东西,那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如果你想要快且便宜的东西,那必然会变得丑一些。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一个打工人,相信我的读者们都能够想明白这个点。
不过,大家似乎在看待别人的产品,特别是一些大厂的产品时,并不能够认清这个事实。
产品方出于产品推广和运营的需要,必然会在产品推广和实际介绍的时候,宣称自己可以做任何东西。但作为真正使用的用户,你必须明确的知道,任何产品都具有自己的问题,没有一个产品可以满足你的所有诉求。
我们以互联网产业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来说,现在大型厂商一般都会推出自己的传统主机计算业务和 Serverless 云服务。
主机计算服务可以提供独立的主机给你使用,但相应带来的问题是你需要自己构建一整套基础环境,并进行基础的环境运维。
Serverless 服务则可以为你提供更高的弹性和更简单的环境配置,但相应的,也会带来更高的价格。 Serverless 服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同等业务量的售价是会更高的。
你们一定要清楚不同的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如果一个技术只有优势没有劣势,那他只能是个骗子了。
当你搞清楚技术的优势和劣势以后,反而你会对于技术的使用更加的得心应手。你不会在一个可能很大的项目中使用很低廉的技术方案。也不会在一个长期小而美的技术中,应用一整套互联网架构。
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你理解了优势和劣势,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案,才能够不给自己挖坑,不给自己的长期运转留问题。

在进行微信生态相关的开发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术语:openID。openID 在微信生态下几乎无处不在:
除了 openID 以外,在开发时,还会有另外一个术语:unionID,当你思考多个微信生态下的应用互相协作之时,就会遇到 unionID。
此外,我们自己开发的业务系统中,还会有一个自己业务系统中的 ID,那如何理解这三个 ID 呢?
一般来说,我们会在自己的业务系统中存储一份用户信息,在存储用户信息的时候,用户信息会在数据库中有一个名为 ID 的主键,后续我们在进行各项开发的时候,都会使用这个 ID 来指代对应的用户。从而在开发过程中,随时可以获取到用户的一些信息。
我们会在这个 ID 对应的数据库记录中存储一些用户的数据,比如用户名、用户的头像、用户的昵称、用户的备注等等。
openID 是微信应用中的唯一 ID, 这里的微信应用指的是微信生态下的应用,不仅仅是小程序,也表示公众号、小商店等应用。
每一个用户在访问了某一个小程序后,就会获得自己在这个小程序中的唯一 ID。这个唯一 ID 和两个因素有关:是哪个小程序?是哪个用户?
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因素,导致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的小程序中的 openID 不同,所以说,openID 是微信应用中的用户唯一 ID,也仅在这个场景中有用。你在小程序拿到一个用户的 openID,意味着它只能在这个小程序中用于定位某个用户,你把这个 openID 拿到另外一个小程序/公众号中去使用,就无法定位到当前的用户。
微信生态下除了小程序,还有订阅号、服务号。你肯定希望自己的订阅号、服务号、小程序可以共用一套用户系统,这样用户在进入这三处地方,就可以获得一致的体验,比如订阅号的用户在进入小程序后,可以看到自己在订阅号中做过的事情。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借助微信应用群中的用户唯一 ID —— unionID。
这里需要注意关键词「微信应用群」。你的公众号和你的小程序并不是天然成为一个微信应用群的。想要达成一个微信应用群,你需要在微信开放平台将你的公众号和小程序之间进行关联。在完成关联以后,微信就会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给予每次请求赋予一个 unionID 的属性。

具体的要求如下:
如果你希望你的业务可以实现,在 A 中的操作,可以在 B 中看到,那么你就需要借助于 unionID,将不同的用户关联起来,在数据库设计方面,你可以在用户表中设定几个属性: application_a_openid 、application_b_openid 和 unionid。

在执行查询的时候,判断是否存在对应 unionId 的用户,并进行关联。

微信开发生态中有不少的 ID,看似纷乱,但如果你可以把他们以某一个特定的场景来思考,就会更好理解。

在之前的小程序性能优化系列中,我给出了如何分析文件大小和压缩图片的方式。但在一个项目中,如果我们已经完成了相关的文件压缩以后,还有没有办法进一步压缩呢?
答案是有的,你除了可以压缩图片以外,还可以选择压缩项目中的代码。
而这些部分,你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完成代码的压缩,其中包括:
在一个普通的小程序项目中,你需要自行编辑相关的依赖。而如果你使用的是 wxa.js,则可以使用官方提供的插件,十分简单的在你的项目中加入相关特性。
wxa.js官方提供了两个插件 @wxa/plugin-uglifyjs 和 @wxa/plugin-minify-wxml, 只需要安装相关的插件,并在配置文件中引入,既可以在构建时加入代码压缩。
同时,为了方便,我们可以仅在进行生产环境构建的时候,从而实现开发的时候可以方便调试。
首先,执行命令安装插件
npm i -D @wxa/plugin-minify-wxml
npm i -D @wxa/plugin-uglifyjs
Code language: CSS (css)其次,在 wxa.config.js 中添加配置项目
const UglifyjsPlugin = require('@wxa/plugin-uglifyjs');
const MinifyWxmlPlugin = require('@wxa/plugin-minify-wxml');
const prod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其他配置代码
if (prod) {
module.exports.plugins.push(new UglifyjsPlugin());
module.exports.plugins.push(new MinifyWxmlPlugin());
}
Code language: JavaScript (javascript)这样,就可以限制在仅在编译生产环境代码时,对代码执行压缩。缩小项目体积。

小程序在开发过程中,如果可以在应用的某个地方加入版本号的显示,可以在后续 debug 的过程中,快速的定位代码的版本。但在过去的开发过程中,我大多是手动修改版本号,这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忘记修改版本号,或者代码中的版本号和实际在 git 中记录的版本号不同,给自己在后续排除错误的时候增加困难。
不过,如果你在使用 wxa.js 的话,可以借助于 wxa.js 的 replace 插件来简化这个过程,降低工作量。
npm 项目在其 package.json 中是有一个 version 字段的,我们可以借助 npm 自带的 version 功能,来实现版本的自增,并自动打上 git 的 tag,简化开发工作。
想要实现自动管理控制,你需要在你的 wxa 项目中安装其 replace 插件
npm i -S @wxa/plugin-replace
Code language: CSS (css)安装完成插件后,在wxa.config.js中引入 package.json,并添加一个replace 规则对象。
const ReplacePlugin = require('@wxa/plugin-replace');
const package = require("./package.json")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
// 一个规则对象,key 为目标字符串,value 为替换内容
new ReplacePlugin({
list: {
'VERSION': package.version
}
})
]
}
Code language: JavaScript (javascript)添加完成配置后,你就可以在你的小程序中的任何需要展示项目版本号的位置,新增一个 VERSION 字符串。后续在小程序开发过程中,这个版本号就会被替换为 package.json 中的版本号。
在后续开发时,当你完成了一个版本的开发时,就可以使用 npm version 命令来发布新的版本。
npm version 命令常用的版本变更命令包括:
npm version patch : 变更 patch 版本号,比如 1.0.0 变为 1.0.1npm version minor : 变更 minor 版本号,比如 1.0.0 变为 1.1.0npm version major : 变更 major 版本号,比如 1.0.0 变为 2.0.0执行了版本变更命令后,npm 会自动更新 package.json 中的版本号相关字段,并自动执行 commit & 执行 git tag 命令。
如果你需要自定义 git message ,可以在执行命令时,加入 -m 参数,npm 会自动把版本号传递给 %s 字符串从而实现自定义的版本变更,比如
npm version patch -m "Upgrade to %s for reasons"。
wxa.js 提供的 replace 插件,可以帮助我们在开发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文本替换来实现一些简化工作流的功能, 如果你在使用 wxa.js 开发,不妨试试这个小技巧。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找到了项目中的大文件是什么,而大多数时候,你会发现项目中的大文件都是图片,只要对图片压缩一下,就可以轻松获得空间的释放。
图片记录的信息包括颜色和坐标,而颜色会有很多是相同的。通过对于相同颜色可以进行合并处理。此外,图片压缩软件还会去除图片中的一些冗余信息,让空间只为必须的资源所用。
因此,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手段,来压缩项目中的图片,快速释放项目空间,为项目的代码留出空间。
其实互联网上一直都有不少的网站可以很好的完成对图片的压缩,比如 tinypng.org

但这些网站的问题是一方面需要依赖网络,另一方面是对于项目的图片有限制,比如 tinypng 一次只能压缩 20 张图片,在你实际进行压缩的时候,就会遭遇项目中的文件太多,无法一次性压缩完成。
因此,这篇文章中,我会用一款免费软件来完成压缩 —— 图压

图压支持 Windows 和 macOS 操作系统,你可以在你的日常开发环境中安装它,用来压缩项目中的图片。
你可以下载并安装图压,将项目中的图片文件拖入图压,就可以对图片进行压缩。

需要注意的是,图压默认并不会覆盖你的文件,而是在你的项目中生成原文件名-tuya的新图片,如果你需要覆盖图片,则需要点击下方的更多设置,在保存路径中,选择覆盖原文件。

就压缩效果而言,对于图片几乎可以实现 60% ~ 70% 左右的压缩,效果可以说是很不错了。对于一些图片特别多的项目,单纯图片压缩,就可以为项目节省 30% 左右的空间,还是非常可观的。
图压是一个很好用的图片压缩软件,你可以在开发的时候,借助图压对项目中的图片进行压缩,从而实现优化项目的体积,让小程序的打开更加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