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思考

woman spreading hair at during sunset

财富自由不重要,你想要什么才重要。

每个人都在向往着自由,但似乎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清楚「如果自由,你要去做什么」?

今天在群里看到大家在讨论主业和副业的话题,有个人提到:如果你的副业没有达到你主业的 20 倍,就不要放弃主业。不由得感叹,这个倍数通货膨胀的还挺快,前两年还是 3 倍,两年时间就到了 20 倍。

相比于一个明确的倍数,更重要的是想清楚你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有的人追求的是功名利禄,那对于他来说无论成就如何,都一定会在这个路上不断前进。而有的人追求的是田园风光,那对于他来说,收入的倍数毫无意义,重要的是他的收入能否覆盖你的支出。

当我们盲目的追求数字上的安全感的时候,很有可能是我们早已忘记了我们最初的梦想到底是什么。

red heart wall décor

羡慕那一颗柔软的心

总体来说,我还是比较羡慕那些拥有一颗柔软的心的。

作为一个纯纯的工科生,我的思维被理性所指导。有了情绪,也会下意识的交给理性和逻辑来拆解自己的情感,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并用理性的方式来处理它。

这样的思维方式让我在很多时候可以避免被情绪所操纵,但另一方面,也让我变得冷冰冰,没有什么“人情味”。

所以很多时候,我非常羡慕那些拥有一颗柔软的心的人。

但粒粒姐也提醒我,你羡慕他们那一颗柔软的心,但你可能不想羡慕他们在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心。我虽然不够柔软,但也活的自在。

有些内容,我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出来,认命了。

white and blue printer paper

技术嘛,能跑就行

我用 WordPress 写博客也很多年了,中间其实有不少的人劝过我:「PHP 不行了, WordPress 也不行了,换 Hexo 吧」、「PHP 已经找不到工作了,你别学了」。

但不得不说, WordPress 依然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我依靠他,写了超过 1000 篇博客;我依靠他,直抒胸臆。

搞技术的人比较容易极左,追求技术的新潮和先进性。写博客就要用最新最好的工具,写代码就要用最新最牛逼的语言。

但真实场景中你会发现,线上跑的应用往往是数年未曾变化的老产品,激进的迭代技术版本的往往是少见的。这难道是之前的工程师都是垃圾,不愿意升级么?也不尽然,很多时候是因为一个项目有这大量的历史债务,牵一发而动全身,技术变更产生的价值可能远不如产生的问题更多。

而更加重要的是,如果从 ROI 的视角来看,领导层面很有可能看不到技术变更的价值(需要你告诉你的领导),以及,很有可能重写的收益远高于重构的收益。

这也是我们看到大量的很 Fancy 的产品,依然在使用这些旧的技术的原因。这有什么问题么?没有的,技术终究是服务于业务的,在业务没有什么新的变化之前,这些老的技术跑着也挺好的。

如果你真的很想试试这些新的技术和方案,那就在新的项目中来落地吧!

condenser microphone with black background

听书无罪

我是一个不喜欢听书的人,我也没有用过听书类的产品。不过我算是得到这种线上电子课程的老韭菜了,买了不少的得到课程。

有的人说,这是「无法读书的时代」,我不这么觉得。我反而觉得,这是对于读书者最好的时代。

就像我常吐槽,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遇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应该是自己查找答案、读书找答案,而是选择去提问?

白宦成

无论是听书也好,得到课程也罢,甚至是播客节目,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他们帮助我快速的在一个领域找到关节点,提供一系列的导读图书,给我一些基本的信息,帮助我更好的从一个新的领域开始。对于想要学习的人来说,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快速提供一些关键信息,然后你可以基于这些关键信息按图索骥,去查找自己想要的知识,十分高效,何乐而不为?

如果说有罪的话,我认为有罪的是听书、有声课程的宣传口径,他们往往切中都市白领的焦虑,宣扬「只要你学习了我的课程,你便是学会了知识」,这种错误的宣传,让不少不具备判断力的人陷入了「感觉我学会」的陷阱。一学就会,一用就废

当你认清了这个事实之后,那么一切的内容都不过是你学习的工具罢了,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好用的工具呢?

Open LED signage

开源项目维护者为什么要支持新人?

对于绝大多数的开源项目来说,开源的那一刻起,是有预期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的。

其实背后的原因也不需要渲染的多么高大上,无非是人、影响力和永续发展。

开源项目的发展是需要工程师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参与的。开源项目当然可以只有一个在贡献。但随着开源项目的发展,作者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来自社区贡献者的参与,可以让作者/其他贡献者获得被认可的感觉。

对于开源项目作者/贡献者来说,更多的新人参与,意味着项目整体开发效率的提升。

影响力

对于开源项目来说,有人用可以说是价值的实现。一个优秀的开源项目不仅仅是得到了 GitHub 上的 Star、Fork ,更重要的是有用户。

影响力的建设不是通过写代码就能完成的,是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并不断的扩展一个开源项目的适用范围,扩大其影响力的。

对于开源项目作者/贡献者来说,更多的新人参与,意味着项目整体影响力的发展。

永续发展

几乎所有的项目/事情都会遇到一个问题 —— 如何永续发展。

想要永续发展,人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项目的主导者或许不再参与项目的贡献,但只要有新鲜血液进来,那么这个项目就可以持续发展。

对于开源项目作者/贡献者来说,更多的新人参与,意味着项目的生命周期得到了延长。

blue Work Harder neon signage

为什么你永远在加班?

在之前的文章《辛苦不是坏事,没成长才是》当中,我倡导大家不要关注辛苦本身,而是关注辛苦背后的成长。

而这一篇,我想聊聊为什么你永远在加班?

加班分为三种加班情况:

1. 企业氛围太差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很抗拒那种明明没有事干,但为了解决老板心中的恐惧,不得不留下来做一些没有意义的加班。

对于这种场景,我之前就提过建议,早点跑路,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和精力都浪费在这种垃圾公司上。如果现在没办法跳槽到好的公司,就把这个没有意义的时间用来学习,助力自己的跑路。

2. 你蹭公司的空调学习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生活的丰富度是比较低的,刚刚毕业,没有那么多的业余活动,所以会有不少的时间空闲。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鼓励你在公司看书学习,蹭公司的空调。只要是脑子正常的老板,一般不会因为你在公司学习而给你很差的评价。

3. 事情真的很多,做不完,需要加班来做

在工作中,大家都会有非常多的事情要去做,你有大量可以做的事情和要做的事情。你觉得自己没办法在 8 小时工作内完成,所以要加班来完成。

不过,在你加班之前,你有没有认真思考 & 评估过你的工作 —— 他们的优先级是什么样的?

你需要加班很有可能不是时间真的不够,而是你做事的优先级错了,优先做了低优的事情,而不是高优的事情。违背了优先级做事,所以需要加班来补充高优先的事情。但现实是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接受晚一点交付的,那就没必要去着急做可以晚交付的事情。

控制好你的优先级,并坦然接受把最重要,最高优的事情给做完,至于剩下的慢慢做也完全 OK。

question mark neon signage

找到自己的母题

如果说,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觉得莫过于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母题

什么是母题?他是你看待所有问题的起点,他解决了我们如何去看待世界所给予我们的问题和挑战。

母题也引导着你去思考,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什么事情是值得的?什么事情是不重要的?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找到属于自己的母题,就能让你在众多选择中,直捣黄龙,朝着目标进发。

不过,母题也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你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母题,并为自己设定一个阶段性的母题。人生母题过于笼统,不具备可执行性。而阶段性的母题则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解决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带着你的母题看世界,不做那个浑浑噩噩的人。

Change neon light signage

接受无常

不安和脆弱是人生常态,放弃希望接受无常之后,才能获得力量。

我常说一句话 —— 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我在过去的经历里,看到了太多的变化的东西。

行业在发生变化、职业在发生变化,一切所有事情都在变化,我们能做的,其实只有坦然面对这些无常(就算你不愿面对,无常也不会消失),然后认识到无常就是常态。并掌握应对无常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更喜欢做一个「手工艺者」,而不是一个大厂的螺丝钉。螺丝钉的抗风险能力太差的,追求的是稳定、常态化,但生活中没有稳定,每一天都是全新与众不同的一天。

接受无常,坦然地直面世界吧。

blue Work Harder neon signage

辛苦不是坏事,没成长才是

人是被预期控制的动物。

最近在带我弟学编程,让我回想起了我自己学编程的日子。

在我大学时自学 Coding 的时候(我本科不是 CS ,而是 EE),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自学编程。别人打游戏的时候,我在 Coding;别人睡觉的时候,我在 Coding;别人在上课的时候,我还在 Coding。如此种种,四年下来,我学了不少的编程语言,又通过外包项目,赚钱实践。从而得以在大学毕业之时,便有了 4 年的编程经验(如果面试官认可的话)。

如果说,当时为什么我愿意花费如此之心力,一方面是自小而来的喜爱。另一方面,则是我对于未来的预期和对于自己成长的感知。

我的所有的学习可以被我自己具象化的感知到,所以我能感知到自己未来的逐渐成长和能力的进阶,我能知道我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而很多时候,大家的辛苦工作是看不到未来的,或者说,大家觉得自己看不到未来。所以也就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做一些辛苦的事情了。

辛苦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成长的低水平辛苦。

pile of assorted-title books

读书读的是你自己

读书是伴随我们中国人的一个好习惯。打小我们便被家长要求读书,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们读的书也越来越多。

而读书也有所不同。我常常会发现,过去我没有读懂的书,在若干年后重新拾起后,又能从中读出些许味道来。

究其原因,不过是读书读的不是书本身,而是你在读书时产生的那些灵感和想法。这些灵感和想法才是最有价值的。书籍本身是一个标品,他对于所有人都一样,书的定价只是价格,而不是价值。但因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历史机遇不同,同样一句话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产物。这些产物本身是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