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灵感非常丰富的人,所以我总是会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并且试图将其转换为一个实体的项目(工程师的身份赋予我将其从灵感变为现实的可能,而产品经理的经历让我可以关注一个产品最为重要的是,至于说运营的工作,让我可以把一个项目从 0 开始推广)。
而我过去的一个毛病是,当我有了灵感后,会先试着去买一个域名。 但,购买域名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能把这个项目做完,大部分时候我会注册一个域名,然后,放一年,直到他过期。久而久之,我就有了几十个域名。。。
我现在共持有 58 个域名
所以,我在思考,在后续的新的项目中,我将会启用项目代号制,先不思考项目名是什么,以及应该用什么域名,而是先尽全力将自己的 MVP 跑通,以及完成功能假设和市场假设。
所以代号从哪来呢?不妨从一些经典电影中找找灵感吧,最近看一些英文电影,然后从英文电影中寻找答案。
今天带女朋友去录制了她的第一期播客。
总体来说,她自己的体验还是不错的。虽然在去的时候,压力大,但在录制结束后,十分幸福,感受很好,也在不停的反思自己的问题。
也因为录制了第一期节目,开始期待后续的节目录制。
正如 bobo 所说,录制播客只有 0 次和无数次。
播客的制作成本远低于一篇文章、一个视频,你需要的仅仅是一个麦克风(手机的也不是不行),一个想法,以及一段属于你的时间。
这种更加简单的方式,可以让创作者们更容易、更愿意和更敢于表达自己。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对于我女朋友来说是这样的,而对于你来说,也是这样的。
作为年轻人,难免会在一些事情上发现老年人做的似乎并不能让你开心和如愿。但作为一个稍显懦弱(或许是犬儒)的人来说,我也很难在出现问题的那一刻站出来指证老年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似乎也无法做些什么。
不过,我唯一能做的,应该就是让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以及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仔细想想,我觉得哪些不应该是我做的:
不插队 :这是我见到的老年人最容易做的,既然我厌恶,那我也不要让别人厌恶我。不倚老卖老 :倚老卖老也是让年轻人厌恶的行为,因为将自己立在一个道德的高地之上,倘若你想做一些什么,你就是一个不尊老爱幼的人。不以过去为荣 :过去只能代表过去,而我们关注的,只有未来,我们也应该只关注未来。
后续如果想到别的我觉得应该不做的事情,继续更新这篇文章。
今天和我的广告主,芦笋 的创始人晓力聊了很多,其中聊到独立开发者的工作,我提到了一个概念:
作为独立开发者,我们需要关注产品的体验,而不是关注产品的效率。因为在效率的追求上,我们一定不如大公司能够在这个事情上做的更好,在这种情况下,做一个更具备“个人特色”的事情,会让我们在一件事上走的更远。
个人特色意味着独特的品味和体验,这种独特的品味和体验,将会引导用户持续使用。而这些独特的品味和体验,将会是留下我们的用户的重要的部分。
我最大的弱点,其实是交付。
还在大学的时候,得益于超出同龄人更早的接触电脑和自身的热爱,我可以在一件事上比其他人做的更快,做的更好,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对于我的预期已然不同。
过去希望你能攻坚,如今希望你能制胜。
而我一直都有个问题:在交付上很弱。
仔细回想,我如今交付比较好的,大多是一些短时间就可以解决的项目,只需要不多的时间,一口气就搞完的事情,我大多可以很好的做完,而对于一些相对需要耗时更长的事情,我就会陷入无法完成交付的困境。
今天下午,女朋友问我,“你是不是最近又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看你最近沉迷游戏无法自拔,感觉你又是拖延症犯了“。
我当然明白,我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但确实,我也很焦虑,焦虑让我开始陷入了拖延的困境,事情被一拖再拖,最终,Boom!炸开。
拖延症让朋友们对我失望,希望新的一年,可以更好的交付一些东西,成就更好的自己。
人很多时候会因为情绪而做出一些事后回顾觉得无法理喻的事情,但在情绪的波动下,在激素的引导下,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却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要求自己克制、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被情绪所诱导,不要意气用事,关注一件事情自身的价值。
但回到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做事三思 :几乎每一个人在思考情绪控制的时候,就会有人说,你要三思,但很少有人能做到事事三思。我们需要能够感知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感知到“我现在状态不太好”,并以此为锚点,提醒自己冷静。给自己一个释放的机会 :我一直都有写日记的习惯。虽然我们常说,“正经人谁写日记啊”,但不得不说,当你控制情绪的时候,你就必须记得,情绪不会凭空消失,只会暂时被压制,你需要为你的情绪找一个出口,不然他会在某一个时刻突然炸开,然后将你拖入深渊。日记对于我来说,便是如此。关注事实,而非情绪: 情绪上头,我们会做出一些未经思考的事情。既然如此,那就不要关注情绪,而要关注情绪背后的事实,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兴趣?诉求到底是什么?
在卖出博客的广告之后,我也在思考,当我卖出了所有的博客广告位,我还能做些什么?
如果我只是一个博客主,那我一年的睡后收入也不过如此。但,好在我不只是一个博客主,我还是一个播客主播,我还是一个 Twitter 的创作者,我还是一个公众号的创作者,我还是一个 Bilibili 的 Up 主,我还是一个 Youtube 的上传者。
所有的这些平台上的创作,构成了我的创作全景。
而对于每一个创作者来说,你需要注意的是,博客也好,播客也好,短文字,短视频也好,都不过是内容的形式。你需要做内容创作者,而不是做一个博客主。
我们创作的内容越多,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接触越多,我们能够为这个世界提供的价值也更多。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平台某一种内容形式当中,你要去尝试做每一个内容形态,去更好地触达你的观众。
我其实经常处于迷茫之中,我到底要不要把自己写的技术内容单列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站?
实际上我也曾这么干过,在 cnBlogs、CSDN 之类的平台,建立自己的「技术博客」,并将生活博客集中在这个网站上。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护成本的增加,最终又回到了现在的这个博客网站上。
停停走走,我也写了六年博客了。无论我在其他地方写了多少博客,最终都还是回到当前这个博客来继续写作。
罢了,以后便都只使用这个站点来进行写作,根据需要将内容分发到其他的站点。
既然做了决定,不免要洗脑自己:「这样是有好处的。」
好处是什么?
让博客变得更有「烟火气」: 烟火气对于急功近利的年轻人来说,是生活中没必要的补给,但对于随着时间不断成长的成年人来说,烟火气是我们信任和喜爱一个人的原因。我们会因为某一个内容进入到某个人的博客,但搜索的方式到来,会让我们来的快,走的也快。烟火气让读者与作者可以走的更近一些。从 A 与 B 的关系,变成了你和我的关系。让博客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当中提到「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对于我们来说,一个复杂、全面的博客,会让这个博客变得更有意思,不再是只有技术内容,而是拥有更加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读者们会更加了解我,更加明白我。
更多的好处?以后想到再补充吧。
什么是品牌广告?
我的博客目前的广告就被我称之为品牌广告,我直接与品牌沟通并达成合作,直接从品牌这里获取收益。不经过任何的第三方。
什么是联盟广告?
其实 Google 有专门的广告联盟,Google AdSense。你可以在 Google AdSense注册广告,并获取来自联盟的广告代码,他将会根据你的访客的一些画像信息,为其推荐不同类型的广告。
为什么选择品牌广告而不是联盟广告?
1. 收益低
联盟广告往往是按点击量来进行价格的计算的,广告点击次数越多,你的收益越高。而广告的点击次数是和你的广告的内容有关的,如果智能推送的广告和访客的画像不匹配,则点击率就会极低。此外,按点击量计算的广告费用也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访客影响,美国地区的访客的价格就比中国地区的访客价格更高。
而品牌广告则是品牌主基于对于你的信任和认可来投放你的广告,虽然也会考核指标,但相应的,也会更加的宽容,品牌主对于你的看法不仅仅是一个渠道,而更多是希望你也能为品牌带来一些明确的画像人群、提供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你的每个广告的点击次数都不高,但却可以带来更高的客单价。
2. 体验不好
联盟广告的一个问题就是他是算法推荐的,这意味着存在一种可能,用户多次进入同一个页面,用户看到的是不同的广告,对于用户来说,这是一种干扰。而对于作者来说,也会降低自己网站的体验,对于爱惜羽毛的作者来说,不一定是个好的选择。
品牌广告因为是和品牌主共同沟通诞生的,相应的广告的内容、广告的体验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形态来决定,对于读者来说,更加友好。另一方面,也因为品牌主和作者是相互沟通的双选结果,这会使得二者在价值观和内容方向各方面有共识,不会出现为开发者推进农产品这样牛头不对马嘴的场景。
为什么其他人会选择联盟广告?
联盟广告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流量足够大的网站来说,联盟广告意味着他可以更加简单的完成和所有品牌方的合作,直接由联盟来完成对接,由算法来推进,作者只需要躺在家里赚钱就行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联盟广告都不是一件坏事,只是对于我来说,用户体验比广告收入更加重要,所以我宁可花时间和精力,去和品牌方一起做一个对每一个人都有价值的事情。
Hi,你好,昨天发出我的博客后,很快,就有了回应。
我的博客的广告位成功卖出去了,买家是芦笋录屏 .
芦笋录屏
作为一个视频创作者,芦笋录屏,以及它的竞品们,我其实都有用过。而接受它的赞助,也算是为我喜欢的产品提供一些帮助。
聊聊我眼中的芦笋录屏
在我看来,芦笋录屏所做的事情,是降低「沟通的成本 」。你可能感到诧异,为什么一个录屏软件能够降低沟通的成本?
这里本质上是芦笋录屏和其他录屏软件不太一样的点。芦笋录屏主打的是 极简录屏,一键分享。 作为用户,你不需要去理解复杂的配置和参数,只需要简单的下载应用、安装并打开软件,就可以开始录制你的屏幕,并将你的操作录制下来,分享给其他人。为了简化分享的流程,芦笋自带了一套云存储系统,你只需要录制视频,你所录制的视频就会自动的上传到芦笋的云存储系统当中,你只需要在网页中复制视频的链接,就可以将其发给其他人,让其他人看到你的操作过程。
比如,下面的这个链接,就是我刚刚在写这篇文章时随手录制的三秒视频。
https://lusun.com/v/rRYZEQnK0qq
这样的工具很适合在进行产品协助的时候,让用户快速的制作一个简单的复现视频,从而快速获得上下文,比起需要不停的提问,一个视频显然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希望提供更多信息给到用户的产品,简单的视频演示显然不如带上真人介绍的演示更加亲切和自然,也能让人更加信任(毕竟见面三分情)。
而除了这些基本的使用以外,在我看来,芦笋录屏可以帮助视频创作者更好的构建自己的影响力。
芦笋可以非常方便的将个人和录屏集成在一个视频里,想象一下,如果你需要录制一个视频教程,只是展示一个教程和教程+ 你的真人,显然后者会让人更加亲切,他会让观众真正意识到,有人在帮助他,有人在教他,这也是我们在 Bilibili、Youtube 上会看到,很多游戏的UP主会选择将自己的头像放在视频的右上角来展示。有了芦笋,视频的制作难度进一步降低。
而且,即使你只是制作一些简单的视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芦笋的视频 + 人像的模式,也可以让你和你的观众更加亲近。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芦笋会比 Screenflow 这样的应用更适合刚刚开始创作的视频创作者。
说了这么多,关于芦笋,就先介绍到这里。
更多的内容,且待我更多的使用后再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