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随笔

To D 是个什么鬼?

To D 是个什么鬼?

一直以来,创业圈都有 To B 和 To C 的两个赛道。而对于我目前所从事的事情来说,我愿意将之称之为 To Dev 业务(简称 To D)。

为什么是 To D?

在过去,很多时候企业的产品要么是针对 C 端用户,直接卖用户给广告商,我们称之为 To C;也有很多企业是通过为其他企业提供资源,来获取收益,我们称之为 To B 。

To Dev 的业务本质上都是 To B 的生意,因为 To Dev 本质上是在要求开发者背后的企业来进行相应的费用支付。

但 To B 往往会让人误以为这个场景很大,所以我常说 To Dev(或者是 To 小B)。

To B 走的是上层建设的路线,产品往往是由上层确认,下发至业务团队,业务团队直接使用。举个例子来说,小米使用的是阿里云,原因是从集团层面看到阿里云很好用,所以我们批量采购,大家直接使用。

To Dev(To 小B)则是一个相反的路线,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来促使开发者使用产品、离不开产品、为产品付费。

为什么会是这个路线?

过去,我们看到大量的大企业在使用 To B 产品。但随着 To B 时长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完成了 To B 的业务的采购,在这个时候,再想通过 To B 的方式来完成资源的购买,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已经被占位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开始去观察那些还在成长的市场,比如初创团队、新产品团队。对于这些团队来说,他们一方面依然可以采用之前采购的资源。但同时,之前采购的资源可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让团队成员困扰。而新的解决方案可以更加简单的解决问题之时,这样的团队便有动力去试用这样的产品。

而这样的团队注定是如繁星一遍,遍布各个地区,传统 To B 场景下的销售就不适用了, ROI 太高。则需要在产品体验方面做到极致,让开发者可以更愿意选择自己的产品。

为什么我不看好 ClubHouse 模式

为什么我不看好 ClubHouse 模式

我因为 NESHouse 为不少人所知,而我播客主播的身份让不少人找我问,你怎么看 ClubHouse?

我的一贯观点是,这种临场感很好,但也是一种限制,要求我必须在特定的时间点到达特定的地点。

而之前在飞聊中沟通过,我不认为 ClubHouse 模式是可以与播客之类的相对抗,核心原因是其中的内容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在制作上很难产出精良的作品。

今天刚好看到了一个明确的案例:

知乎会将站内的信息组织成一个知乎周刊,而下面的截图就是知乎的一个周刊的截图。整个周刊看起来组织的井然有序,但当你真正的点开周刊的内容,却充满了不适。

比如说,「我比较同意李楠的看法」,那「李楠的看法」在哪里?读者看到这句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如何很好的读下去呢?

为什么硬件产品总有遗憾?

为什么硬件产品总有遗憾?

在做软件产品时,我们会无限的追求极致,希望将产品的体验、用法等各个方面全部做到最好,因为软件的交付成本低于硬件的交付成本,我们只需要一个命令,就可以将旧版的软件升级到新版。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软件迭代,来将一个不完美的软件,迭代到完美的状态下。 而硬件则不同,硬件涉及到两个问题:

  1. 硬件存在供应链和备货的问题:这就会要求你必须提前采购物料,并进行研发。物料是实体的,必然会存在出问题的可能,因而会让我们的硬件设备出现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天然就不太可能完美。
  2. 硬件存在升级成本的问题:硬件和软件的一个很不同的是,硬件往往是很难做到很好的升级的,想要升级,就不得不重新购买,而购买是需要花费金钱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购买新的设备的。而从厂商的角度来看,假设他做了一款完美的产品,他就无法再继续售卖同类型的产品,自然也没有动力去推出一款「完美」的产品

上述两个原因,导致我们永远不可能买到完美的硬件产品。

Hackathon 的创意提出人才是产品经理

Hackathon 的创意提出人才是产品经理

我以产品经理的角色参加了一个 Hackthon,整体下来体验一般。

我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产品经理,可以帮助你把产品细节做到极致(毕竟研发出身,满脑子都是代码)。我更擅长的是产品的流程的确定和推进。这些优势在 Hackathon 其实没有用,原因是 Hackathon 对于这个并不在意。

Hackathon 更在意的是产品的创意以及创意最终的实现。前者需要的是创意的提出者,由他来进行进一步的头脑风暴,推广。后者需要项目经理和全体团队的配合,快速推进。

唯独不需要一个单独的产品经理,来进行具体的产品需求策划。

我和声网一起做了帮助独立开发者成功的「独立开发者孵化器」

我和声网一起做了帮助独立开发者成功的「独立开发者孵化器」

独立开发者作为一个近年来逐渐被关注的职业选择,正在成为诸多向往自由的工程师探索的方向。基于此,常年在各种媒体渠道宣传和推广的我,便拉上了希望为独立开发者事业做一些贡献的声网,共同打造了一个独立开发者孵化器,希望能为艰难前行的独立开发者们带来一些帮助。如果你对独立开发者孵化器感兴趣,可以访问 http://nglab.io/ 了解更多。

声网官方发布文章:RTE NG-Lab:一起探索下一代实时互动新世界

初心

独立开发者看似各个独立,但也需要生态的基础才能发展壮大。相比于创业企业,作为独立开发者的我们能够调动的资源更少,于是我们就会受到很多限制。

想要这些限制得到改变,环境和生态的变化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就像我和很多人解释,独立开发者为什么很多都是移动应用开发者?因为在几年前的中国,个人想要做一个好的产品且可以收到钱,只有 iOS 的 App Store 是行得通的。但是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 Payjs、XORPay、面包多支付这类面向个人创作者和开发者提供的付款产品出现,让其他开发者也可以收到钱了,我们开始看到一些基于这些产品的独立开发者作品出现。

时代和大环境的变化,让独立开发成为了可能。想要推动生态和大环境的变化,一定是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的。进来的人越多,我们就可以变得越好;进来的人越多,意味着上游的资源服务提供方有可能细分出一个为我们服务的产品。

如果我希望让自己的独立开发更加简单,那么让生态变大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

独立开发者孵化器能帮到独立开发者们做什么?

我自己是一个独立开发者,也加入了不少独立开发者的社群,所以能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独立开发者们的困境:

  • 独立开发没有收入保障;
  • 收款渠道门槛较高;
  • 推广获客太难;
  • 财法税目标不明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会在孵化器当中做一些定向的服务,来帮助独立开发者们尽可能的达成目标:

教练支持

孵化器内会定期周会/月会,同步大家的进展 & 和你约 1 on 1,和你沟通在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此外,声网还会邀请尽可能多的大咖来分享关于独立开发、产品设计、运营推广等方面的信息。

资源支持

独立开发者在开发产品时,往往会遇到一些资源层面的问题,即容易因为资源匮乏导致无法跑通整个流程。所以我们会根据项目的情况来协调声网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帮助独立开发者获得所需要的资源(人、事、物),并促成合作,推进项目发展。

媒体支持

很多独立开发者的困惑是产品开发好了,不知如何推广,我们也会在声网自有渠道和合作媒体上,帮助独立开发者们借助媒体的声量,触达更多人群。

现金支持

在项目进入孵化器时,会根据项目的特性设定北极星指标,当项目达成对应的北极星指标后,声网将会拿出一笔钱(预计每个开发者 1 万元左右),作为奖金发给各位开发者,以资鼓励。金额可能不多,但它不但是一个激励,更是一种助力,也是一个信号。

投资支持

声网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有不少的投资机构的资源,当你的项目已经完成了北极星指标,也达到了可以融资的程度,我们也很高兴辅助你对接到合适的投资机构,帮助你取得成功。

播客支持

2021年上半年,声网和津津乐道播客联合制作了一档独立播客节目 「编码人声」,这档节目主要聚焦当下程序员的成长,每期都会邀请不同背景的程序员担任嘉宾,分享从业者的体会与心得,上线一年来广受好评。在创办一周年之际,节目会新增很多互动环节,让更多独立开发者的声音被听到,让更多独立开发者的经验与教训被看到,以期从整体改善独立开发者群体的生存环境。这些很有价值的内容会被收录进节目新增的一档意在留存声音的栏目中,让更多人听到独立开发者们勇敢探索不停前行的奋进故事。对于那些有志于自己录制播客节目的独立开发者,津津乐道播客旗下的「音播 WavPub」也可以提供内容托管和分发服务支持。

如何加入独立开发者孵化器?

独立开发者孵化器毕竟刚刚起步,无论是人力还是资金目前都条件有限,我也需要花费不少的精力来做事务性的工作,因此,孵化器会在人群上进行筛选,对于同时孵化的项目总数也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希望能够将精力放在最值得的项目上,帮助更优秀的独立开发者们和项目成功。

可能的问题

独立开发者孵化器这么多事情,是不是要我付出股份?

独立开发者孵化器不会要求你提供股份或其他之类的东西。但希望你能够做出一些“名”上的回报,包括并不限于:

  1. 认可独立开发者孵化器带给你的价值;
  2. 在公开的渠道发声时,如果可以,带上独立开发者孵化器的相关信息;
  3. 允许独立开发者孵化器使用孵化期间产出的各项音视频、文字等资源。

当然, 如果最终真的可以帮你成功,我相信上面的这些条件你都不会拒绝。如果你的项目最终没有达成预期目标,也不会要求你付出什么代价。

我(白宦成)在其中是个什么角色?

在独立开发者孵化器当中,由声网负责提供孵化器所运行的各种资源,帮助独立开发者们度过最艰难的时期,我则作为居中协调人员对接双方。一方面帮助更多的开发者获得来自声网的支持,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独立开发产品,走上独立开发之路,另一方面,也帮助声网来筛选出优质的值得花时间精力投入的项目,让资源不至于被浪费,让优秀的项目可以获得更多的帮助。

当然,我也给自己这个居中协调人员起了个响亮的名号 —— 独立开发者孵化器主理人,这个职位最大的存在意义,就是既能帮助声网找到有意愿在独立开发这件事上更进一步的开发者,又能试着帮助有潜质的独立开发者们躲过一些成长过程中的“坑”和麻烦。

你为什么而工作?

你为什么而工作?

对于很多人来说,工作是被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这篇博客并不适合你,因为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这就是你的最优解。

不过,当你有选择的时候,你可以认真想想,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这个可能可以在很多时候解决你的问题。思考自己的长期目标,并将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安排在长期目标之下,就能更好的工作和过好自己的生活。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工作不一定是为了赚钱。当然,你可以因为赚钱而选择一家公司,但当你有不止一个选择的时候,你就可以思考,这份工作带给你的愉悦感和能给你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否匹配。 我自己经历过独立开发者 & Freelancer 的状态,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开发者,生存并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可以考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颇有一点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之感。而如果你的工作和你的长期发展方向一致的话,你就会发现,你做每一件事都是很开心的。而且你知道,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长期发展打基础,何乐而不为?

就像我曾经和一个小学同学一起吃饭的时候说,人这一生,痛苦就痛苦在知行不合一。就像他明明认为现有的人工智能根底在于算力的提升和数据的丰富,却坚持在高校体系内寻求算法的最优解。每天做着自己不认可的事情,是挺痛苦的。

看报纸的好时机

看报纸的好时机

我一直以来,吃饭的时候看的都是 B 站的视频,看一些比较搞笑的视频,快速吃饭。

不过,最近由于我看的几个视频 UP 主都开始更新放缓,我开始没有视频开始看。 所以我就开始在吃饭的时候看一些新闻(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而不是公众号)。看报纸的感觉还不错,相比于短视频,没有那么嘈杂,也不一定要带上耳机去吃饭,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刷新闻。

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欧美的电视剧中,男主人往往是一边吃饭一边看报纸,现在在手机上看新闻的我,不就是像当年看报纸的他们么。

这么来看,iPad 还真是有一个场景。

做 Leader,别做 Boss

做 Leader,别做 Boss

在做管理时,不要想当然的以为 Ctx 已经传递了。还是会有很多不明确的信息。

如果你希望更多的人帮你去做事,需要传递足够做的 Ctx 出去。可能这些你过去觉得不重要的 Ctx,但对于那些不懂的同学来说,这就是必要的 Ctx。

如果只有一个任务,那你是 Boss ,最终会众叛亲离。但如果你给到的是一个完整的资料,那你会成为 Leader,领导别人去做成一件事, Empower 别人去做一件事。

受教。

关于 Technical Writer

关于 Technical Writer

总有人认为 Technical Writer 是写营销文档的,这里说明一下, Technical Writer 并不是写「营销文档」的,这是一种误读。

Technical Writer 实际上要负责的东西很多,比如用户文档、产品白皮书、产品设计文档等等,而不仅仅是所谓的「营销文档」。总体来说,Technical Writer 是为了帮助产品更加接近用户的一个角色,他需要能写代码,同时能写文档,能理解读者的需求,做读者和研发之间的润滑剂。

Technical Writer 的出现其实是有效的帮助研发同学降低了写文档的难度和压力的,研发同学可以写一个比较基础的版本,由 Technical Writer 来进行润色和内容的补齐,让用户更好的阅读和使用产品。就像我们去吐槽别人的文档写的烂一样,其他用户可能也会吐槽我们的文档比较烂,在这个中间,就是 Technical Writer 帮我们的文档变得更好。

不应当将二者对立起来,就像我们不应该将产品同学与研发同学对立起来一样。

Reference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A%80%E6%9C%AF%E5%86%99%E4%BD%9C%E4%BA%BA%E5%91%98
只二、二手车、链家,有什么不一样?

只二、二手车、链家,有什么不一样?

在听「厂长来了」中关于「只二」奢侈品二手平台的一期,提到了他们提供的是「信任」,让我想起来了同样在二手领域的「链家」、二手车。

如果我们将三者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二手车刚好处在奢侈品和二手房中间。在奢侈品当中,只二帮助用户建立信任,维护信任,解决了奢侈品的二手流通问题;链家帮助用户建立了信任,解决了二手房的流通问题。为什么二手车这个领域行不通?

奢侈品二手二手车二手房
体积
可移动性
头部企业只二瓜子二手车链家

只二、链家、二手车等平台,其实核心要解决两个问题:1. 假货的问题:比如只二,你担心的是买到一个假包。平台解决了假货的问题,用户直接购买。2.假信息的问题:比如链家,保证了你看到的信息是真实的,不会出现你联系中介要看房,结果到了地方告诉你,这个没有了,去看另外的房子。

无论是只二也好,还是链家也好,都是解决了其中一个问题。

而二手车的问题就在于,二手车既存在假货的问题,也存在假信息的问题。难度被 double 了。

此外,二手车整个流程中,车贩子不仅仅是提供信息和货品验证,还提供了车辆整备的工作,通过批量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提供更优质的整备能力。而二手车平台由于不希望有中间商参与,就绕过车贩子,但却没有接管整备的工作,实际上对于买车人来说,是牺牲了体验。

为何我不看好类 Clubhouse 应用?

为何我不看好类 Clubhouse 应用?

在我看来, Clubhouse 类应用很难挑战播客,但可以成为某个小众领域的产品,主要的原因如下:

  1. ClubHouse 模式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对于主持人的要求很高:举个例子,我今晚参与的一场分享。主持人同学很努力的去控场,但奈何几位嘉宾都极具输出性和攻击性,导致整场分享嘉宾们在自己聊,主持人没有办法控场,嘉宾们越聊越偏,最后甚至聊到了战时状态。。。嘉宾们自己意识到,自己不能继续聊了,不然就会出问题。这会导致整个场次,听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线,分享的内容在到处流转,听众很难获得什么。
  2. 好的播客主播很难得:播客的生产并不简单,ClubHouse 的模式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如果想要产生有价值的内容,其实对于嘉宾的要求很高。而播客能够产生不错的价值,其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期的调整和优化,去除整场录音中的糟粕,让大家可以更好的收听。
  3. 实时性是一把双刃剑:实时性让我们为了「可能的损失感」而出现在现场;但实时性也失去了编辑而二次创作的可能。ClubHouse 没有这种二次创作的可能,就失去了很多味道。
配偶是老师

配偶是老师

在关于买房这点小事中,我提到,我的女朋友是老师。大家觉得,这才是你买房的底气。但确实,我从长期规划来看,选择老师是一个必然。

无论我们在互联网行业做的事是什么,但总体来说,都是一个偏高风险的事情。我们在通过高风险,去追求高回报。但一个家庭不能一味的追求高风险(同理,也不能一味追求稳定),所以,我为我的家庭设计的模型便是:我负责尽可能的拉高上限,做高回报的事情。而女朋友则负责保证底线,让这个家即使落到最差的地步,也不至于太差。

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女朋友选择从事教师、公务员等传统行业。这样即使负责高风险的人出现了问题,也可以让这个家保持一个正常的水位线。

对于已经结婚的同学来说,如果不想买学区房,可以考虑劝一下配偶择业。

对了,我极度不赞成双方都是同一个行业的人,没有了风险对冲,一旦出现结构性风险,那对于整个家庭就是灭顶之灾(我朋友圈有飞行员,他身边都是机长空姐配,你想想去年疫情的时候,这种家庭要多么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