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随笔

white and black i am a good day print card

面见真实

相比于那些看起来楚楚可怜的女生,我相对来说,更喜欢那些性格大大咧咧的女生。

究其原因,可能是我认为,这些表现的“楚楚可怜”的女生,其实本身并不“楚楚可怜”,她们会在一些方面,表现的和他们所定下的人设不相符。

比如说,有的女生看起来,楚楚可怜,但在行事风格上,却又十分的强势,让我很困惑她到底是强势还是弱势。当她所打造的社交名片是弱势的时候,就会让我开始怀疑,她这个人是否十分虚伪?我所看到的是否都是假象。

相比之下,性格大大咧咧,行事风格也是大大咧咧更加一致的“东北大妞”,会让我更加觉得舒服。

面见真实,活得自在。

man in brown sweater wearing black framed eyeglasses

要有拒绝的勇气和能力

我一直以来,都很抗拒码农们常做的一件事:“无脑做需求”,一致以来,我在接手需求的时候,都会对需求进行一定的评估。如果需求符合正常的业务逻辑,就会直接做。如果出现了一些明显不符合逻辑的需求,就会去和产品进行沟通,评估这个是设计错误还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于设计错误,就打回重做;而对于不得已而为之,那就该做还是要做。

不过, 最近,得知腾讯的设计是没有拒绝的权力的,这一点让我颇为感慨。

同事原话:“我们是服务型设计,所以不会拒绝需求”。

不会拒绝需求意味着无论需求多么的离谱,都要去做。回想我对接的设计师,确实是这样。对于提需求的人来说,十分的爽。但对于那些做需求的人来说,可能会有各种奇奇怪怪的需求进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做需求的人还是要有权力和胆量去拒绝需求,拒绝不合理,才能尽可能少的给自己挖坑。

lone road going to mountains

当我在路上时,我在想什么?

年轻人常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因为离职的缘故,我马上要到处出去溜达。既然要出去,那就要想清楚,出去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飞而飞,为了打卡而去打卡。

但,旅行的意义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旅行不那么“奇怪”,或者说,不那么无趣呢?

我现在想到的办法就是 —— 逛博物馆,博物馆代表这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历史,而逛博物馆,可以让我在这一趟旅途中,除了普普通通的打卡,更能留下一些不错的记忆。

除了博物馆,还有什么呢?当然是吃一些当地的特色美食,这些特色美食现在你可以在全国各地吃到,但还有更多,是你离开那个环境,就吃不到的,对于这些,必须要当地去真实的体验一下。

最后,马上就要全国飞行,欢迎大家约我~

南航随心飞,真香。

photo of bulb artwork

在项目中,什么最重要?

最近在支持一个项目,由于项目需求方并非专业产品出身,因此出现了不少以往没有出现过的问题。不过也正好,让我思考,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什么?

以下思考均基于你是一个 Generalist or Engineer ,而非无脑做需求的码农。。。

在一个项目中,首先应当配置的,是一个好的项目经理和好的产品经理。

好的项目经理可以确保项目的正常执行,做资源和能力的取舍和协调。如果项目经理不给力,就会出现资源严重不足,或者项目组内的人员疲于奔命。或者是资源提供的不及时,压迫后续流程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不得不加班。

好的产品经理可以在项目的初期对产品进行思考和分析,理解用户需求和业务场景,并给出靠谱的产品规划方案。对于一个 Generalist 或 Engineer 来说,并不一定需要一个靠谱的产品方案,就可以开始工作,并将工作完成到 80%。但剩下的 20% 依然需要产品的文档,来决定最终的体验细节。

在确定了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后,接下来需要的是一个好的测试,

好的测试保证了项目的底线,不至于出现太大的问题。测试可以在项目发布前,拦截住各种问题。避免在上线后出现大的纰漏。测试决定了项目的底线,因此,一个好的测试是有必要的。

有了人保证底线,下一步就是提高上限。而上限这里,对于用户来说,主要是由产品、设计、UE来决定的。因此,你想要提升项目的上限,那么一个好的设计、UE是必要的。

好的设计、UE 可以让你的项目能够在体验上达到最优,从而提升你的项目的上限,获得更好的用户评价。

最后,是好的开发。

软件开发是一个智力密集型的工作。但也并不全是,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很多的都不需要是智力密集型,就可以做了。因此,一个好的工程师,可以为你的项目增色不少,但倘若你真的找不到特别好的工程师,一个普通的工程师依然可以解决你当下的问题。但,如果可以,尽量还是选一些靠谱的工程师,对你的项目来说,是有帮助的。

微信视频号 Notes

最近因为腾讯学院的邀约,参加一个比赛,其中有个短视频赛道,需要在视频号里发视频,因此,记录一些 Notes ,方便后续查询。

关于发视频的信息

  1. 视频号不像 Youtube、Bilibili 可以自己设定封面,而是默认取第一帧画面,因此,如果你要做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封面,那么需要把它加在第一帧。(推上的朋友 @GwenXDs 提醒,目前是可以选择视频中的某一帧,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具体的封面。)
  2. 可以发布的内容包括 视频 + 文字,或者图片 + 文字
  3. 文字超过三行会被折叠
  4. 视频发布的时候可以添加话题,#话题# 就可以了
  5. 视频最长 1 分钟,图片最多 9 张
  6. 视频横屏尺寸为16:9(1080*608),竖屏为 6:7 (1080*1260)
  7. 配字幕会更容易让人看完
  8. 学会找同类型的视频号,看看别人的爆款是什么,仿照着做。
  9. #视频号##视频号新手##微信视频号# 这几个话题的流量比较大
  10. 根据定点定位可以获得精准的流量,根据城市定位,可以获得更多流量。

关于拍视频

  • 要注重收音、注重收音、注重收音
  • 设计槽点,才能引起讨论
  • “双击视频,告诉我你的态度”

关于视频号的详情页

  1. 个人详情页可以放照片,1:1,但重要信息要放在下方,让别人看到。

关于视频号的人设

  1. 视频号需要有一个人设,这个人设会引导你的关注者关注你。
  2. 人设的核心是理念(MI) – 行为(BI) – 视觉(VI)三个方面
    1. MI 是你个人价值观的体现,如“朱一旦的有钱人的生活枯燥”
    2. BI 是固定的动作、语言风格、配乐风格等
    3. VI 是固定的风格,给人的感受,比如固定的服装、固定的配色

meeting 2284501 640

用人用心

随着业务的变化,我们会不断的引入新的人加入到项目中,以期获得更快的增长和变化。

但,你是否想过,你用一个人到底是希望他能给你什么?

正常情况下,我们用人有两种方式:

  • 用人用力:我们希望的是他为我们提供力气,帮助我们提供更多的燃料,帮助我们成功。
  • 用人用心:我们除了希望他能为我们提供力气以外,更希望他能够归心于团队。将团队视为一个集体,将自己视为集体中的人。

在使用时,因为我们选择的用人目的不同,我们所得到的也不同。

前者只关注 KPI ,目标达成,任务即完成,多余的事情不会做,也不想去做。

后者则在 KPI 之外,会有更多的思考,会基于对于业务、产品的价值和思考提出(或许)有价值的思考。

对于我们来说,显然,用人用心是最好的,我们希望用到的人都可以视团队为一体。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用人用心是一件非常耗费心力的事情,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和他构建起 Context ,共同思考,这样才真正做到用人用心。

用人用心不是仅仅你希望他用心,他就真的会用心,当你们没有共同的 Contex 的时候,所谓的用心,不过是表面功夫。你又何必强求?

内部项目开发有感

adventure 1807524 640

工作中需要交朋友么?

先说结论:工作中不需要刻意交朋友,但不建议保持生人勿进,对事不对人的心态。

突然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朋友(或者在我看来,有点割裂)。

他会先说,“接下来我说的事情,对事不对人”,然后,开始指责团队其他人的工作不力。此外,在一些时间卡点上,希望自己提交的反馈,能够马上修改。

但私下里,有积极的想要和团队里的前辈去沟通,讨论,学习经验。

这种“前倨后恭”的状态,让我感到不适应,便写这篇博客,谈一谈我对于职场中的朋友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们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不同。我们这一代人大多背景离乡,走到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去奋斗,打拼,努力的寻求落地生根。为了能够让自己落地,收入更高的企业自然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但,企业有一个问题,企业并非一个终身的职业,跳槽在如今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事情,这让不少人觉得“我就是来工作,创造价值的,不是来交朋友的”。

不可否认,你在企业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创造价值,自我成长。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你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年限是固定的。10年、20 年?一个企业的寿命终归是有限的,我们目前看到的那些比较知名的企业,不少的年龄不过 20 ~ 30 岁。

我们会发现,我们可能会比企业活的更长。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在工作中交到的朋友,比你在企业工作所产出的东西,更具有生命力。你们会在未来,以某种新身份相遇

如果你不在工作中表现出“生人勿进”,以相对比较平和的状态去做工作,可能可以获得更多的好评。而这些好评,会为你长期的生活,带来价值。

提及工作,难免提到体制内的工作。在我看来,如果企业是“先做工作,再交朋友”,那么体制内就是“先交朋友,再做工作”。体制内的一大特点就是很难被开除,也就意味着你大概率终生待在体制内,而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很难在体制内有跃迁,在这种情况下,你所工作的同事,可能会和他们工作一生,直到你死去。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个朋友,会比你工作能力更强,更有帮助。

交朋友,是体制工作的充要条件,是企业工作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erson using black iPad

趁着还能做选择,勇敢做选择

当朋友们得知我离职的消息后,都感叹:“年轻真好”。

当然,年轻确实不错,不过,为什么我们会感叹这样的生活?

因为生活给予我们太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离职,做想做的事情是一个更难以去选择的选项。

对于每个人来说,(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大胆的做出选择,去探寻自己想要探索的事情,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black laptop computer

请通过 bestony@linux.com 联系我

我获得了一个新的邮箱地址,就是下面的这个,你点击链接可以给我发邮件。

作为一个搞 Linux 的人,没有一个 Linux.com 的邮箱感觉有点说不过去,因此,从海南回来,我决定完成这个期待很久,但一直没做的事情了。

现在,你可以通过这个邮箱找到我,欢迎和我联系~

man covering his face with both hands

做事别后悔

我们的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做选择,有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也有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是错误的。由于我们个人的视野和局限,我们经常会遇见自己刚刚做了选择,却发现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到了这个时候,一些人就开始后悔,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另外一条路。然后终日生活在悔恨之中。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多余。

当我们做出了选择以后,对于我们来说,很少有能够修改我们选择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认清自己选择,认可自己的选择。如果你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有问题的,那这个时候最适合去分析自己的选择,为什么当时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非理性因素从中作怪?记录下这些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终,探寻自己的弱点。

倘若你把精力都花在了悔恨上,就浪费了一次回顾自己的机会。错误的机会难得,吸取教训,提升自己才是更好的选择。

此外,选择错误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足以影响我们的生活的选择不止有一个,他可能是上百个,上千个,蝴蝶效应会使得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反过来说,这些选择每一个都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其他的选择也同样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落子无悔,会让你过的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