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随笔

WX20171013 091723@2x

从《蒙面唱将猜猜猜》来看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最近会听一些蒙面唱将猜猜猜的歌曲,感觉目前音乐圈产品的同质化也很严重。

以我们的普通人来听,感觉每个歌手都不一样,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当他们带上面具后,唱着别人的歌,台上的四位评委竟然分辨不出来。

这让我意识到,其实歌手之间的差距可能并没有我们相信中的那么大。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的歌手在写歌时总是在固定一个风格,因为他们无法保证自己在任何风格下都能有较好的辨识度。

不过似乎过去的很多歌手的声音辨识度很高,或许是今人不如前人?也可能是如今歌手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原因?

frog 1347642 640

换种方式记录世界

在过去,我们常常使用图片来存储时光流逝的脚印,通过一张张图片,来记录我们的人生、过去和未来。拿出过去的相册,我们可以随着照片,让记忆会到拍照的那个时刻。
由于技术的限制,在过去我们只能够以照片的形式来存储。如今,视频才是更好的选择
在现在,随着存储成本的不断降低,和移动手机的普及,我们有了使用视频来记录生活的基础。既然如此,Why Not?
继续阅读

1491819427196880

和用好朋友圈一样用好QQ空间

作为一个 90 后,QQ空间是我的生活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开始不断的向着微信朋友圈迁移。
由于用户群体的不同,导致很多人在谈,我们应该怎么样用好朋友圈,却很少有人谈如何用好QQ空间。当然,可能是由于微信公众号的存在,让微信朋友圈的价值得到了提升。而没有类似产品的QQ空间只依赖页面分享自然要差一些。
根据英国科学家 Robin Dunbar 提出的 Dunbar’s number ,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够维持紧密人际关系的人数上限为150人。由于这是由生理上组织的新皮质决定的,所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数字,但普遍在100-230之间。对于我们的启示便是要合理的优化我们的朋友圈,将对于我们来说,没那么重要的人清除出我们的信息流。
毕竟,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本就是过载的。

wechat pay

微商是个好东西

微商是个好东西

微商,大家都不陌生,关于定义,我就不再赘述,如果还有不了解,可以看看来自维基百科的解释
说微商是个好东西,我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1. 微商降低了开店的成本: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们想要售卖货物,就想要到街边租一间商铺,来摆上我们的货物,去售卖我们的商品;后来,淘宝的出现让我们的开店成本近一步降低,一部电脑就是一个店铺;再后来,微商的出现,借助于有赞等平台,我们将开店的成本再一次的降低,现在,一部手机,便可以开店。
  2. 微商合理的利用了用户的个人信用:在淘宝、天猫这样的平台上,你基本上是赚陌生人的钱,这让你很难和客户建立起良好的联系和信任。而依托于朋友圈的微商则可以通过不断的在朋友间口口相传来获取流量,赚取身边人的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实现了购物的分布化。

希望微商可以好好活下去。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326923 640

合理利用便不为浪费

同居的舍友早起在使用用过的快递的袋子来收拾垃圾,边收拾边嘀咕「不装垃圾就浪费了」
让我开始考虑,到底什么是浪费?
在我看来,合理的利用便不为浪费,在计算一个物品是否浪费时,我们应当以其最根本的价值来计算。比如一个快递袋子,从制作出来便是为了打包快递,如果它真的被拿去打包了快递,便是物尽其用,算不得浪费,但是如果这个袋子被拿去做了其他的用途,那便是浪费。每一个物品都有其自己的价值,如果它代替了其他物品,行其他物品之事,倘若其他物品还没有生产出来,倒也罢了,如果已经生产出来,便是浪费了。
对于装垃圾的快递袋子,我们其实是利用了其剩余价值(?),来为我们创造效益,我们应当感激它。

microphone 338481 640

如何做好音频课程

随着知识付费的崛起,各种知识付费产品也开始兴起。音频课程便是其中一例。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如何做好音频课程。
音频课程并不是简单的声音录音,大多进行了一定的后期处理,才能达到更好的让学员学习的目的。整个课程的制作下来,可以归结为三个部分:

  1. 编写课程文案
  2. 录音并进行编辑
  3. 配乐和其他处理

1. 编写课程文案

音频课程由于不如现场讲授课程那样及时,听众会非常容易听出你的课程中的一些小的瑕疵,所以在课程的录制时,应尽可能的减少出错的可能,从而降低后期编辑的难度,也能使得声音整体更加自然和流畅。
在编写文案时,应该做到 逐字写稿,每个字都要写清楚。即使是课程中的语气词,如 啊、哦、嗯、呃等等,都要在文案中表明,从而让你的课程在录音时不会觉得太过于口语化。
在讲课前,将文案打印下来,多读几遍,以免出现不通顺的地方,导致在正式录制时浪费时间。同时,对于文稿中的特别的部分,加上一些阅读的标示,比如:这里重读、这里要叹气、这里语调激昂等等,这样可以让你在录制时更加注意,让你的课程更具魅力。
PS. 编写正式的文案之前,可以先列大纲,这里我推荐你使用幕布。写文案时也可以使用石墨来编写。通过在线工具来编写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下进行。

2. 录音并进行编辑

录音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环境、硬件、软件。对于看文章的大部分人来说,都不是专业的音频工作者。所以给出的建议也都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首先是环境:在录音时,尽可能选择比较安静的环境和时间,这样可以减少你后期处理的麻烦,比如在自家的书房,无人的办公室等。在录音前,记得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震动模式会在桌子上造成很大的噪音,不推荐),将一些社交 App 都退出掉,以免产生提醒。
在硬件上,如果你是 Mac ,可以直接使用 Mac 笔记本上自带的麦克风,如果你是 Windows ,建议你购买一个外接的麦克风(大部分 Windows 自带的麦克风录音效果不怎么理想),可以在淘宝搜索「电容麦」,价位大致在 120 ~ 220 元左右的即可。购买时注意接口类型,不要购买成手机用的麦克风。
除此之外,要记得给 麦克风 配上一个防喷罩,我们不是专业的歌手,没有办法很好的控制,配上一个防喷罩会让你在编辑时节省大量的时间。
在软件方面,我向你推荐 Adobe Audition ,你可以使用 Au 完成所有的录音、编辑、配音的工作,学会一个,就可以完成所有任务,性价比很高。关于 Au 的使用教程,我给你推荐两个

  • 免费:http://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266005.htm
  • 付费:http://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htm?courseId=1004264011

这两个课程都不错,付费的课程是针对电台制作的,如果不缺这十块钱,建议看付费课程。
在编辑音频时,主要做的事就以下三条

  1. 降噪
  2. 删掉口误
  3. 适当调整节奏

前两个在上面的两个课程中都有涉及,就不再细讲。
调整节奏主要是你自己在录制过程中可能不自然的就加快了语速,这个时候,你可以在语音之前加一个0.5秒的停顿,来使节奏放缓。

3.配乐和其他处理

在选择音乐时,要根据你讲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不然就会给听众一个怪怪的感觉。
在播放音乐时,需要调整音乐的【音量】和【节奏】,不要让音乐盖过人声。
同时,可以借助 Au 的功能,对音乐执行「渐入」、「渐出」,来让音乐出现的更加平滑,不突兀。
借助多轨道来完成音频的处理

更多

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不妨在留言中留下你的建议,我会添加到文章中,后续也会对文章进行更新。




gtd

如何拯救你被多任务并行谋杀的效率

为什么多任务并行会谋杀你的工作效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场景,或许是一个你非常熟悉的场景

下午两点要开会作报告,但是手上还有几封邮件没有回完,手上回着邮件,脑子里想着作报告,这时候午饭时间到了,不如先吃个午饭刷刷朋友圈,一边刷朋友圈一边想着邮件和报告还有一堆事情,感觉自己已经淹没在了未完成 list 里面,焦虑到没有胃口吃午饭。

看起来和你的生活非常的相似,对么?
为什么我们尝试去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却一事无成?看起来的高效率反而让我们的效率愈加低下。
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工作,都会让我们受到影响,占用我们的注意力资源(将注意力视为资源的说法,我初次听到是吴修铭先生的《注意力商人》,做运营、媒体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种注意力资源的占用,会导致我们产生注意力的残留(当你从一项未完成的任务切换到新任务是,大脑中有一部分资源,仍然在处理旧任务),这种注意力的残留会导致我们对新任务的投入程度的降低,同时,还会让我们造成「多目标焦虑」,对我们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和 GTD 的思想不谋而合),使我们无法在新任务上有较好的表现。
连续多次在不同的任务之间进行切换,会让我们不断的降低效率,加重我们的焦虑感。
如何拯救我们的效率?
看了上面的内容,我想你肯定是会选择单个任务不断的进行,而不是选择多任务进行。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加强我们对于单任务的集中,来更好的提升效率。

  • 向自己提问:将任务转化为一个问题。
    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找到自己的目标;问题的形式也可以很好的把控我们的注意力资源,把我们的工作转化为寻求一个答案,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注意力。
  • 借助白噪音:去除工作环境周围的噪音。
    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学习时,周围的环境都没有很好,往往会有很多杂音。购买一个主动降噪耳机成本会比较高,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在这个方面投入那么多,而白噪音本身没有任何信息,可以降低工作干扰,基本也没有什么成本(下载一个音乐 App 即可。)。如果你不喜欢白噪音,也可以听一些纯音乐,但是注意,不能有歌词,节奏感也不能太强。这里推荐一个我自己听的专辑《Spiral Universe(螺旋的宇宙)》
  • 琐事集中处理:减少任务切换的可能
    将琐碎的事务(如回复微信、收发邮件等)安排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来完成,从而减少任务切换的频次和可能。记住,地球离了谁都会转,你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 隔绝干扰:减少干扰源
    如果有可能,尽可能的选择一个不会受到干扰的地方,如空闲的会议室、安静的书房等

明白了如何解救,接下来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去实践它!Just Do It!
继续阅读

75c1a34f3aa5

再谈在线教育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谈到了为什么做课程需要设计大纲,今天想再聊一聊在线教育的其他方面。
[title]好的课程设计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title]
在上一篇文章,我提到做课程时,需要安排好课程的每一个部分,做好大纲。这个大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课程本身产生一种架构感,能够及时的感知课程的体系,明确自己在整个体系中的哪个部分。
我们需要借助种种资料、介绍,让学生建立一个体系的框架,再通过后续的课程,将框架填充完全。这种模式会让学生学的更好,学的更懂。
目前国内的在线教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拿到了投资的大型在线教育机构,比如极客学院、慕课网等,这些机构由于本身有较大的盈利压力,且需要持久的做下去,在内容的把控上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另一类是各种厂商业务建设的教育服务,比如 LeanCloud 的视频公开课,由于课程本身服务于产品,所以缺失了整体的规划,知识点琐碎而零散。
对于在线教育机构来说,课程是他们的核心产品,所以会花费人力物力对每一个课程进行精心打磨。而对于厂商业务来说,课程只是一个附属产品,所以就会偏向让这部分内容自己野蛮成长。随着人们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习欲望不断加深,未来有设计的课程会更加的受到大家的欢迎。
小步快跑并不适合课程设计
[title]好的课后交流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title]
在线教育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被无限的弱化。师生之间的联系弱化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无从获得反馈。虽然很多在线课程机构都提供了对应的问答系统,但是由于时效性和交流的形式朴素,使得效果并不好,老师并不明白学生的确实情况。不过,这个本来也是传统教育的弊端,线下的交流受到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不过,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提升,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技术,录制视频。面部的表情展现会比冷清的文字展示更多的信息,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明确结果
[title]好的结果反馈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title]
在线教育还有一点就是各种状态的反馈不是实时的。不过这个是在线教育的优势,让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那么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个好的课程课后反馈群会是不错的选择。学生可以通过群里快速联系到老师,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老师也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给出一定的规划。不过总体来说,还要看课程的类型,并不是每个课程都适合的。
核心思想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64415/answer/20135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