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那便是判断力。有了判断力,做事便有了轻重缓急,有了不同的资源调配。

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不做选择,而是随大流,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这样带来的结果是终其一生,如浮萍跟随时代和他人的步伐,飘摇不定。
想要摆脱这种不确定性,拥抱确定性,则需要学会做出选择,做那些重要的事情,达成自己的目标。
如果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那便是判断力。有了判断力,做事便有了轻重缓急,有了不同的资源调配。
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不做选择,而是随大流,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这样带来的结果是终其一生,如浮萍跟随时代和他人的步伐,飘摇不定。
想要摆脱这种不确定性,拥抱确定性,则需要学会做出选择,做那些重要的事情,达成自己的目标。
回顾 2022 ,我们看到了经济的不断在下行(不只是国内的经济下行,国外的经济也没好到哪里去,美股也在跌)。
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其归因为疫情 —— 疫情的出现使得国际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开始出现了逆国际化的潮流,大家开始只为本国的产品消费。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关注到,这一次的下行,很有可能是创新的缺失 —— 任何创新都有其增值周期,上一次的创新的增长,来自于互联网。千禧年代,我们遭受了千年虫的冲击,但也带来了一波互联网发展。而这一波发展持续了 20 年,我们也得到了 20 年的高速增长。
如今互联网已经难以提供新的增长点了 —— 能够联网的已经都连的差不多了(物联网、车联网)、能够上网的人也都上的差不多了(现在的小朋友们可能都不一定会玩电脑,但一定会玩手机、iPad)。
互联网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增长点了。我们的经济,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萧条的时期。想要让我们的生活重回一个高速增长的时代,需要一个新的增长点。
我不知道这个增长点在哪里。不过,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积累那些能够跨越周期,穿越牛熊的能力 —— 写作、演讲、学习、创新的能力,永不过时。
来到天津以后,我和女朋友开始了新一轮的探店,之前熟悉的店铺已经没有了,只能逐渐去探索新的好吃的、好玩的。在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女朋友和我一个很大的不同:我们俩采用完全不同的算法来探店。
我用的是深度优先的算法来进行探店操作,具体的表现是我会在大众点评上发现一些看起来还不错的店铺,然后去试试看。如果发现这家店还不错,那么在下一次我想要外食的时候,就会继续选择这家店,直到我认为这家店中我感兴趣的东西已经的体验完了,则会结束对这家店的体验,转而体验下一家店。再次来这家店,可能就是日后和朋友一起去,不会再专门去体验。
女朋友则喜欢广度优先的算法来进行探店操作,具体的表现是我们会不断尝试新的店铺,期间如果发现了好吃的店铺,也不会再去,而是留着以后想去了再去。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深度优先可以让我深度的体验某一家店(特别是很多店铺如果不是在你的常驻地),广度优先的话,在你吃不了多少东西的前提下,你很有可能错过那些你感兴趣的菜。不过,广度优先对于一个全新的环境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比如旅游)。
今天在看 V2ex 的水深火热区的时候,注意到站长 Livid 置顶了一个帖子 —— 《关于你的宝贵生命》,写的很好,发人深省。
如果你热衷于去参与那些只要有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回复,而不需要任何技术经验的主题,你实际上就是在浪费宝贵生命。然后你浪费完今天接着浪费明天,你的人生的一个又一个本来可以充满希望的明天就在这样的毫无意义的灌水中,灰飞烟灭。然后等你老了,内心只是充满了对这个社会的“不公平”的恨,却不记得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做过任何有意义的事。
Livid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这样的,尽量选择那些我们有独特价值的领域去参与。至于没有任何门槛的事情,我们可以选择完全不关注,一方面是这些领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事情需要做。另一方面,则是这些领域站不住人。
最近几天看到了不少关于 ChatGPT 的文章,从我的个人视角和经验来讲,我不觉得 ChatGPT 可以干掉工程师这个岗位。
主要的原因如下:
当 AI 真正能够理解我们的问题的时候,才是他真正能替代我们的时候。而这个时间,看起来还很遥远。
在生活中,人人难免都有手头中转不开的时候,会需要向自己的亲朋借钱。
而借钱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便是 —— 保全自己(或者是他人)的权益,这样才能做到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所以我在找别人借钱的时候,也会主动提出给对方写个借条,减少对方的顾虑。而如果是我自己借给别人钱的时候,也会同样要求对方帮我写借条。
得益于互联网时代,一切的支付都有据可查,而写借条也变得更加简单,你可以使用微信中自带的「腾讯电子签」当中的「小借条」,来快速生成,并签署一个符合法律条款的借条,从而在日后如果出现了扯皮的事情时,以此为据,来获得法院的支持。
作为一个不怎么玩游戏的人,我对于游戏的感知并不深 — 很多时候我玩游戏会图快,要“速通”。然而,当我和真正喜欢玩游戏的人交流了以后发现,我的想法反而是异类 — 是追求极致的是对于效率的追求。然而游戏并不是一个追求效率的事情 —— 游戏追求的是体验。
用我的思维去思考游戏时,我们在通关、我们在打怪,比别人更快能赢才是收益,逻辑就会倾向于快速通关。
然而对于单机游戏来说,游戏已经是你自己拥有的产品,你拥有的时间越多,反而收益越大 —— 没必要追求速通,慢慢游玩,慢慢体验才是正道。
仿佛理解了为什么大家很喜欢塞尔达了 —— 开放世界,让塞尔达的生命周期可以非常长,你可以玩很久。玩的越久,你为游戏支付的费用反而越少。
临近年底,每个人的心都变得浮动起来,仿佛是新的一年到来,我们似乎能有很大的变化,天翻地覆一般的变化。
曾经那个不堪的自己,可以一下子变得又有希望了。
但,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 已经不再是当年了。在农业社会,新年对于农民来说,是一切的开端,是辛苦一年下来少有的休息时光。但在如今的信息社会,时令和节气从过去具有功能性的指南针,变成了浮于表面的标志。我们不再依节气而作,我们不再依赖时令而行。
因此,你所期待的那些变化,都不太可能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生。
所以,放弃对于新年的期待吧,踏踏实实做事,可能是对你最有意义的事情。
在 Mocha 猫咖分析 — 有趣的商业形态(上) 当中,我介绍了 Mocha 猫咖作为一个猫咖的商业形态,接下来聊一下我在过程中发现的更有趣的部分。
来 Mocha 玩,你需要扫码加入他们的小程序 —— 宠酱,并将小程序中的二维码展示给店员扫描,以便给你开始计时,方便计费。你在逗猫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打开小程序,查看自己玩的时间,计算自己需要支付多少钱 —— 这一点挺好,让客户可以更加安心的在店里玩,小程序计时也避免了人工计时的麻烦 ,只需要在离店的时候重新扫描一下二维码,客户的游玩时间、费用自动就计算出来了,还可以方便的实现封顶的逻辑。
前面的部分,属于猫咖业务的拓展,我觉得还不错,很好的利用了技术,优化了人力的成本。
而下面的部分,就非常有意思了 —— 一个猫咖里,竟然玩起了粉圈的逻辑。
在宠酱小程序的首页,会有一个「猫咪魅力月榜」,每一个顾客都可以给自己心仪的猫咪应援,增加亲密值。有了应援,自然就有了打榜 —— 不同猫咪的粉丝们可以通过打榜,提升自己和猫咪的亲密度,还可以让自己的猫咪出现在月榜当中。
通过签到、消费、点赞等手段赚取的爱心点数,可以变成你和某个具体猫咪的亲密值,你消费越多,爱心点数越多,就可以给你喜欢的猫咪应援的越多。
可是,猫咪也不是偶像,偶像应援多了你可能还可以获取到偶像的签名照什么的,你的应援也不会真实的给猫咪什么好处,你为什么要应援呢?
答案就在亲密值的另外一个用途 —— 领养猫咪。 Mocha 猫咖的猫咪是有服务期限的,服务期限结束后,将会根据亲密值的排名,来决定将猫咪领养给谁 — 你投资的亲密值是会变成猫咪的哦~前提是你花了足够多的钱。
由于猫只有一只,如果有多个人都希望领养这只猫,大家就只能互相比拼消费(就像拍卖一样),直到有一个赢家带猫回家。
宠酱的小程序里,还卖着明星猫大头的同款项圈 —— 明星同款,你难道不想给自己家猫买一个么?拼多多上同款 9.6。。。。
猫咖卖点猫咪用品很合理吧~你看我们店里的猫油光水滑,还可以帮忙带货猫罐头,非常完美。
mocha 除了日常猫咖以外,还会给猫们做营销 —— 比如我自己就是因为在抖音上关注了「江湖有大头」,才决定去的 Mocha 。而 200 万粉丝的江湖有大头,完全有可能为 Mocha 带来人流。
当然,Mocha 不止运营一个账号,比如我在店里发现刚出道的短短,就有自己的账号。合理推断,店里可能几乎每一只猫都有自己的账号。
这些账号,为 Mocha 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流,供给着线下门店的客流。除了线下的门店客流,在挂上小黄车,搞一搞线上变现,也是不错的手段。
你可以看到,相比于一般的猫咖,mocha 拥有类似粉圈的逻辑,让猫咪成为网红,并遵循粉圈的逻辑,来打造相应的商业生态,真的是令我叹为观止。虽然这样做的成本不低,但相信收益也不小 —— 毕竟商业模式的多层次,让 Mocha 面对疫情风控,拥有更强的抵抗成本。
Mocha 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猫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