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随笔

CAPTCHA

为什么 2022 年了,依然让堂弟入 IT 的坑

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堂弟最近在跟我学习编程。不过没有提到为什么我做出这样的判断,这篇文章就来聊一聊为什么要做这样决策。

任何决策都有其背后的上下文,基于这个上下文才能理解这个决策的原因。

我的堂弟来自村里,从小便是帮大伯种地做生意和喂羊,没少做农活。大伯家中虽然不能说是清贫,但也确实算不得富有。堂弟还有一个姐姐,目前在北京上班。

可以看出,堂弟的基础并不好,家中并不能给他提供太多的帮助,对于堂弟来说,如果不能留在外面,很有可能就要回到河南,做个小生意,或者找一个公司工作,拿着河南的平均工资。

在这种情况下,我判断堂弟的核心诉求应该是 致富,首先要解决致富的问题,从村里走出来,而不是随时有可能生意黄了,不得不回村里。

基于上述的判断,我给到堂弟的建议是从事互联网/IT的研发工作,而具体方向的划分,则是前端工程师

关于选择 IT 主要考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我可以给他一些指导。相比于让他自己完全从 0 开始进入 IT 这个行业,显然我的帮助可以让他稍微少走一些弯路。
  2. 即使 IT/互联网增长放缓,依然是一个高薪行业。即使目前 IT/互联网增长放缓,但也仅仅是相比于互联网本身。相比于更多的传统行业,IT 依然拥有相对可观的薪水收入和可预期的行业持续生命周期。对于从农村出来的堂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IT/互联网的学历歧视较轻。不少的行业是存在学历的歧视的,如果员工没有相应的学历或是不是从特定的学校/专业毕业,就会存在歧视的情况。互联网因为本身没什么门槛,所以相应的歧视也比较少,更多是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做这件事。如果有能力做,就不太会被歧视。而本科的文凭已经达到了行业的硬门槛水平线,堂弟需要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能力达到可以求职的水平。

总体来说,我算是帮堂弟做了一个人生决定,从我上述的判断来看,没有什么大问题,但长期来看,还是要看他能否在这个行业当中坚持,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并持续的走下去。

man wearing white and black plaid button-up sports shirt pointing the silver MacBook

公司不是让你来学习的,但你可以在公司学到东西

最近堂弟毕业,我让他来和我一起住,顺便学习编程,希望借此机会,进入到互联网/软件行业,借助 IT 技术的力量脱贫。

在指导他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了职场的另一层价值 —— 让你学东西。

我们常说,公司是要盈利的,所以公司不是让你来学习的,公司是让你来干活的。所以,我们更加关注自己在进入公司前的水平。但如果你能够用好公司的资源,确实也可以在公司当中学到东西。

1. 企业为你提供经验

企业通过剥削你,获得利益。但与此同时,你也因为被剥削,而获得了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帮助你积累经验、建立壁垒。从而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让你能够更好的处理工作,以及跳槽到下一家公司。

2. 企业为你提供老师

在任何一家公司,作为一个新人,你都有值得学习的人。无论是你的直接管理者,还是你的导师,抑或是公司的 CEO。

作为一个新人,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向这些前辈提出你的问题。从我以往的经验当中来看,绝大多数的人都有「好为人师」的「毛病」,所以,当你拿出问题去问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愿意给出一些思考的方向,甚至是直接告诉你答案。

当然, 你也会遇到一些人秉承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理念,不愿意教你,这也是正常的。遇到这样的人,你不要再找他来提问就好了,选择其他人来提问,学习。

总结

资产阶级和工人解决的剥削问题常被提上台面。不过作为打工人,我们既要看到剥削的坏处,也要意识到背后的好处,坦然的接受剥削的坏处,然后巧妙的利用剥削带来的好处,才是一个优秀的打工人。

woman signing on white printer paper beside woman about to touch the documents

职场小建议:事事需要 Double Check

独立开发者孵化器日常工作有感

在职场当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 —— 我以为我做到了,但其实我没做到。

比如非常常见的:

  • 我以为我和同事说了,但同事说没说;
  • 我以为我把信息同步到位了,但其实没有同步到位。

而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式可以解决掉这个问题便是 —— Double Check

比如,你和同事说完之后,可以让她用她的理解复述一遍同样的问题。她说的时候便是你进行 Double Check 的时候,你可以很快发现你们对于同样的问题是否有相同的认知,哪些点上你们以为一致了,但其实没有一致。

在协作场景下,上下文的同步无比重要,因此,积极去做上下文的同步,才能做好你的工作。逐渐从职场菜鸟一步步往上走。

pile of assorted-title books

读书读的是个细嚼慢咽,但也是狼吞虎咽

我最近在读互联网圈爆火的《纳瓦尔宝典》,这本书不厚,但我读的非常慢,和我预想的完全不同。这本薄薄的书,却花费了我不少的时间,我读这本书读了快半个月,也不过读了 30%(大约 70 页),实在算不得快。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30

又会想起我之前读的《你是你吃出来的》,一两天就翻完了。

这样截然相反的结果让我思考,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读纳瓦尔宝典这么慢?

仔细对比二者的不同,我得到了答案:

  • 对于《你是你吃出来的》,我在读之前,就知道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且我读它就是希望获得一些过去我没有的信息的,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就是完全输入。我直接阅读即可。
  • 对于《纳瓦尔宝典》,我在读之前同样知道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且他和我所在几乎是相同的行业。我虽然是希望获得一些过去我没有的信息的,但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相似和过去共同的部分,所以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常会将其中的信息拿去放在我自己的经历当中去做对比。这种拿信息和我自己的对比,让我话费了不少的时间,基本上是读一页就要想一会儿。

哪一种好呢?我觉得都挺好,

  • 前者是让我获取新的信息,我从小白开始快速了解到一些信息,指导我的生活;
  • 后者是让我验证我的判断,我从新的信息里和过去的判断进行对比,增强了自己对于判断的认知,直接指导我的生活。

二者都挺好。

travelers notebook 2245970 640

万事开头难

我在一个多月之前,发布了关于「独立开发者孵化器」的消息,而从一个月前,一直到现在,我们终于将项目的一些基本流程梳理通,把各种细节问题都搞清楚,也开始有新的项目进入到孵化器的正式孵化流程。

不过,啃完了开头的硬骨头,也只不过是开始。接下来则是更加硬的骨头 —— 项目的正式孵化。

我常说,独立开发者不过是创业公司的 MVP 。如果你的独立开发者做的还不错,那么你就可以开始慢慢的加一些人,把自己从一个独立开发者转变为一个公司的老板。而上面的这些事情,都是需要花费时间精力来打磨的。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将这些所有的事情梳理出来,帮助开发者们做好这些事情,然后,帮助他们的成功。

接下来,继续啃更难啃的骨头。

如果你对独立开发者孵化器感兴趣,欢迎访问 :https://www.nglab.io/incubator 了解详情

pile of assorted-title books

书摘也是一种「随手发」

在前面的文章当中,我提到过,我创建了一个用于随手发的 Channel,在这个 Channel 当中发布一些我自己看到的一些 Newsletter、博客、文章当中我认为有价值的,值得回味的话随手发进去,主要是服务于我自己有事没事没灵感的时候,可以翻一翻,重新回味,便可以形成一篇博客文章(水文利器)。

刚好最近在用 Kindle 看书,今天装了 Klib ,突然意识到,在读书时的「画线/高亮」,何尝不是一种随手发的实践?

后续把 Kindle 中的数本书的书摘也发在 TG Channel 当中

person writing on brown wooden table near white ceramic mug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写作者?

我写博客有很多年了,博客也是零零散散什么都写:技术、生活、书评,无所不写,无所不聊。本质上是我不认可「人设」这个设定。

人设当然有其价值,可以让你在很短时间内,让别人认识你、知晓你、记得你。但对于作为一个个人性质的项目:我的个人博客、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我不希望背后有一个所谓的“人设”,我怕那样我会太累,我怕那样的我难以持续。

在一个可能长达几十年的项目当中,尝试带上面具只会让我失去自己,而脱下面具,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可以让我更加的轻松和自在。所以,我在写博客、写公众号上更在乎的是否真实、是否从心。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我不需要锻炼自己的写作和表达,我依然需要为了让我的读者获得更好的内容而锻炼。

从我自己近几年的阅读来看,我比较喜欢的作者有两个:

  1. 张辉:「辉哥奇谭」公众号的作者,辉哥的公众号的风格是聊个人、聊自己,写作的内容也比较广泛,但会朝着一个特定的大方向去写。
  2. 碧树西风:「记忆承载」和「记忆承载3」公众号的作者,碧树西风的风格是泥石流,会介绍一些他从投资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对于目前还在韭菜阶段的我来说,有效的补充了一些信息。

对于我来说,或许未来可以成为这样的作者,我就心满意足了。

group of fresh graduates students throwing their academic hat in the air

大学要储备的只有学习能力

最近,即将从大学毕业的堂弟找到了我,希望我能给他一些建议。在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后,他决定跟随我进入软件行业,成为一个软件工程师。

而作为一个软件工程师,我深知学习能力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能力(是的,没有之一)。因此,也需要考察一下堂弟的学习能力。经过一番考察,在我看来基本上是需要回炉重造的状态。不过,既然如此,那就坦然面对现实,一点点带吧。

不过这个事情也让我开始思考大学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随着大学本科的扩招、社会对于不同职业的渲染,大学生们对于大学毕业后是否从事自己所在的行业大部分是不太确定的,再加上当初选择专业的适合,可能没有经过详细的调研,只是随便选择了一个,或者是调剂到了当前的专业。毕业即转行似乎成为了一个常见的选项。

如果你的大学专业是自己深思熟虑选择的,且毕业也要选择这个行业去从业,那么你在大学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是必要且值得的。

但,如果你对前途不甚明确,不知道自己以后从事什么行业,那么储备一些通用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这里包括:学习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阅读能力等一众通识能力。

而在这众多能力当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因为学习能力是你掌握其他所有能力的「元能力」,当你掌握了学习的能力以后,你就可以借助于学习能力,掌握一个又一个的新能力,成就最强大的自己。

如果你未来从事的行业是一个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的行业,那么学习对于你来说更是重中之重了,因为你需要时刻掌握着将自己这艘大船调头的能力。而如果你所在的行业没有那么大的变化,掌握学习能力则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构建跨行业、专业的交叉能力,在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总结

对于自己未来不明确的大学生来说,构建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在学习能力基础之上,构建自己的阅读、写作、演讲能力,是最划算和有价值的;而对于未来明确的大学生,所需要的就是在你自己认可的方向上,蒙眼狂奔。

city skyline under blue sky during daytime

全币种信用卡 — 台版图书的好助手

相比于大陆,台湾的繁体中文图书表现出了更快的翻译速度(对比大陆引进图书)、更广泛的引入品类(大陆对于日本的图书引入的比较少,但台湾有大量的引入),这使得在一些技术方面的内容,台湾的图书比大陆要多一些。而和相比于原版图书,繁体中文着实是更好读一些,这也是我为什么会选择台版图书的原因。

从购买层面来看,其实博客来是可以购买实体书并邮寄到大陆的,不过考虑到阅读的方便性、海关报关等一系列可能的问题,我实际上还是比较倾向于购买电子书来阅读。

在实际购买台版图书方面, 我自己购买的比较多的是博客来和读墨Readmoo,基本上在这两个平台可以完成我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的电子书的购买。而实际上台湾的电子书不止这两个平台,你可以在下面的9个平台进行购买。

台湾电子书搜寻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找到你想要阅读的电子书

白宦成

购买台版图书的最大卡点 —— 支付

台版电子书商店因为主要是面向台湾的同学进行设计的,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你会发现不支持我们所熟悉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卡点。

不过,如果你拥有一张Visa 全币种信用卡 / Mastercard 的全币种信用卡,这些问题就不会是你的问题了,你可以非常方便的用自己的信用卡来完成支付。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3

对于像博客来这样的平台,他也会支持银联卡支付,不过更多的平台是不支持银联卡支付的,因此,还是拥有一张信用卡会更加的稳妥和方便。

接下来你要做的,便是申请一张全币种信用卡了~

turned on black Amazon Kindle e-book reader

作为 Kindle 难民,除了转发朋友圈,我们还能做什么?

昨晚,Kindle 中国区将在未来的一年里停止购买、未来的两年里停止下载的信息。

官方的声明

而作为一个持有多个 Kindle 的 Kindle 读者,我愿意称自己为 Kindle 难民。不过,难民归难民,在当下还是要思考接下来怎么处理。出二手我肯定是不打算,因为 Kindle 官方的新闻一出, Kindle 在二手市场的价格必然是要暴跌的(倒是可以从收藏的视角来在二手市场上收一些想要的 Kindle)。继续使用的话,就要想 Kindle 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先说结论:

  1. 对于喜欢线上购买图书并等 Kindle 推送的人来说,有可切换方案;
  2. 对于喜欢使用 Send To Kindle 的人来说,有可切换方案;
  3. 对于喜欢使用 Kindle 硬件来读书的人,继续使用数据线就行,不影响你的使用。
  4. 对于想要趁机切换至其他平台人来说,是个好时候,各家应该会做定向的营销。

再说细节:

1. Kindle 停止运行的重要时间节点

Kindle 对于我们的影响主要是在两个时间点:2023 年 6 月 23 日和 2024 年 6 月 40 日。

  • 在 2023 年的 6 月 23 日前,我们依然可以在 Kindle 商店当中购买我们喜欢的图书(还有一年时间缓冲)。
  • 在 2024 年的 6 月 30 日前,我们依然可以在 Kindle 当中下载我们已经购买好的图书。
  • 在 2024 年的 6 月 30 日之后,我们只能通过 Kindle 数据线连接电脑的方式来下载图书到 Kindle 当中阅读。

所以从短期来看,我们依然可以继续使用 Kindle 愉快的读书而没有丝毫的影响。但长期来看,如果你更喜欢线上随时选购的方案,那迁移到其他平台是必然的选择。

2. Kindle 商店停止运行后,还能做什么?

国区 Kindle 商店的停止运行,让我们失去随时购买图书的体验,如果我们想要继续可以实现随时购买图书的话,有两种方式:

  1. 切换到其他平台,购买新的电子书设备阅读:这是一笔大支出,目前国内的新的阅读器都不便宜, 1000+
  2. 切换到美区的亚马逊,通过美区来购买图书: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操作的,唯一限制的是你需要有能够在美区亚马逊支付的信用卡(现在还在用 Kindle 的同学应该都有信用卡了吧….)

当然, 如果你是一个自由党,崇尚的是能够自由自在的阅读,在过去的时间里,想必你已经熟悉的掌握通过数据线传书的方式和方法。 Kindle 商店的关闭对于你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反正你也没怎么用。Kindle 依然是一个好的阅读工具。

3. Kindle 国区和海外版的区别是什么?

过去我们使用的都是 Kindle 的国区,而 Kindle 本次关闭的也只是国区(全球范围 Kindle 并没有被关闭),因此,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将 Kindle 硬件切换至海外版,来完成 Kindle 生命的延续。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不同的:

  1. Kindle 国区的价格更便宜,海外区更贵:以 Unlimited 服务为例,国区版连续包月每月 是 12 元/月;海外区是 9.99 美元/月,折合人民币约 67元/月。不过价格更贵,也提供更多的书。对于喜欢读原版图书的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海外区的图书整体价格较高,国区30多块钱的图书,放在海外可能是几百块钱。
  1. Kindle 海外区在支付方面有比较多的限制:Kindle 国区在支付方面做了一些本地化的工作,比如支持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而海外版则没有,你必须拥有信用卡才能购买图书。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不是很友好。

但在本次国区停运的 case 下,切换到海外区确实是一个能够让你最快恢复阅读体验的事情。

4. 如何注册海外区的账号,并切换 Kindle 账号?

Kindle 的海外区账号的获取并不困难,你只需要访问 Amazon.com 注册一个 Amazon.com 海外区的账号,就可以进行账号的切换了。

而在 Kindle 上,你需要退出当前的账号,并使用新的邮箱密码登录即可。

Kindle 有个很神奇的设定,你可以同一个邮箱注册国区和海外区,登录时,使用不同的密码可以登录到不同的区域。不过出于方便管理,我还是建议你使用单独的邮箱进行登录和注册。

5. 如何在海外区购买简体中文图书?

在海外区注册账号,并配置好信用卡支付后,你就可以购买图书了。如果你想要买一些国内的书,则需要在海外区电子书目录中找到 — 「Foreign Languages」— 「Chinese (Simplified)」。在这里你可以找到简体中文图书来查看。

e6c9d24ely1h2uusv9qiuj21o40u013m

如果你懒得找,也可以点击直达链接前往购买。

切换后,如果你希望在 Kindle 设备上找到,我也录制了视频来教你如何在 Kindle 上找到简体中文的图书。

6. 如何在海外区上配置 Send to Kindle 功能?

登录亚马逊后,进入顶部的 Kindle 电子书 — 找到 Manage content and devices

e6c9d24ely1h2uuz9u5jqj22900cmdl5

在设置页面找到 Peference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2

Peference 页面配置 Personal Document Settings,就可以重新用上我们之前熟悉的 Send To Kindle 的功能了~

e6c9d24ely1h2uv188qfgj220t0u0n2j

总结

总体来说, Kindle 国区下线给我们读者带来的问题是可控 & 可解决的。但真正的问题可能还不简简单单是设备的问题,而是 Kindle 下线对于图书行业打击。我自己在实际使用电子书平台时,常常会出现 Kindle 有而微信读书没有。对于这些图书行业的从业者来说, Kindle 没有了,他们需要重新去对接一个新的渠道,麻烦又可惜。

但愿 Kindle 的下线不要影响到图书行业从业者们做电子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