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ver sports coupe on asphalt road

只二、二手车、链家,有什么不一样?

在听「厂长来了」中关于「只二」奢侈品二手平台的一期,提到了他们提供的是「信任」,让我想起来了同样在二手领域的「链家」、二手车。

如果我们将三者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二手车刚好处在奢侈品和二手房中间。在奢侈品当中,只二帮助用户建立信任,维护信任,解决了奢侈品的二手流通问题;链家帮助用户建立了信任,解决了二手房的流通问题。为什么二手车这个领域行不通?

奢侈品二手二手车二手房
体积
可移动性
头部企业只二瓜子二手车链家

只二、链家、二手车等平台,其实核心要解决两个问题:1. 假货的问题:比如只二,你担心的是买到一个假包。平台解决了假货的问题,用户直接购买。2.假信息的问题:比如链家,保证了你看到的信息是真实的,不会出现你联系中介要看房,结果到了地方告诉你,这个没有了,去看另外的房子。

无论是只二也好,还是链家也好,都是解决了其中一个问题。

而二手车的问题就在于,二手车既存在假货的问题,也存在假信息的问题。难度被 double 了。

此外,二手车整个流程中,车贩子不仅仅是提供信息和货品验证,还提供了车辆整备的工作,通过批量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提供更优质的整备能力。而二手车平台由于不希望有中间商参与,就绕过车贩子,但却没有接管整备的工作,实际上对于买车人来说,是牺牲了体验。

person holding black iphone 4

为何我不看好类 Clubhouse 应用?

在我看来, Clubhouse 类应用很难挑战播客,但可以成为某个小众领域的产品,主要的原因如下:

  1. ClubHouse 模式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对于主持人的要求很高:举个例子,我今晚参与的一场分享。主持人同学很努力的去控场,但奈何几位嘉宾都极具输出性和攻击性,导致整场分享嘉宾们在自己聊,主持人没有办法控场,嘉宾们越聊越偏,最后甚至聊到了战时状态。。。嘉宾们自己意识到,自己不能继续聊了,不然就会出问题。这会导致整个场次,听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线,分享的内容在到处流转,听众很难获得什么。
  2. 好的播客主播很难得:播客的生产并不简单,ClubHouse 的模式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如果想要产生有价值的内容,其实对于嘉宾的要求很高。而播客能够产生不错的价值,其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期的调整和优化,去除整场录音中的糟粕,让大家可以更好的收听。
  3. 实时性是一把双刃剑:实时性让我们为了「可能的损失感」而出现在现场;但实时性也失去了编辑而二次创作的可能。ClubHouse 没有这种二次创作的可能,就失去了很多味道。
woman in blue tank top standing beside white wall

配偶是老师

在关于买房这点小事中,我提到,我的女朋友是老师。大家觉得,这才是你买房的底气。但确实,我从长期规划来看,选择老师是一个必然。

无论我们在互联网行业做的事是什么,但总体来说,都是一个偏高风险的事情。我们在通过高风险,去追求高回报。但一个家庭不能一味的追求高风险(同理,也不能一味追求稳定),所以,我为我的家庭设计的模型便是:我负责尽可能的拉高上限,做高回报的事情。而女朋友则负责保证底线,让这个家即使落到最差的地步,也不至于太差。

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女朋友选择从事教师、公务员等传统行业。这样即使负责高风险的人出现了问题,也可以让这个家保持一个正常的水位线。

对于已经结婚的同学来说,如果不想买学区房,可以考虑劝一下配偶择业。

对了,我极度不赞成双方都是同一个行业的人,没有了风险对冲,一旦出现结构性风险,那对于整个家庭就是灭顶之灾(我朋友圈有飞行员,他身边都是机长空姐配,你想想去年疫情的时候,这种家庭要多么绝望...)

white crt tv turned on beside white remote control

工单效率这么低,为什么还要选择工单服务?

为什么觉得工单的效率低?

和语音聊天、 IM 沟通,工单系统作为一个「问答」形态的产品,必然带来是消息回复的不那么及时,你也很难像 IM 一样,一波语音通话,直接打过去,让对方的同学接听。 但,这就意味着效率低么?

也不尽然,我们觉得语音通话和IM 沟通能够提高效率是因为 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传递信息给对方。但这并非语音通话和 IM 沟通才能提供的,实际上,我们用好异步交流的方式,同样,甚至可以更好的传递信息。正是因为你将工单系统当作 IM 系统来使用,才造成效率低。

什么是好的工单系统的用法?

工单系统的异步沟通回复实效性差,但相应的,也倒逼我们必须在尽可能少的消息当中补充足够多的上下文,帮助工单服务人员来更好的协助我们巡查问题。比如,附带上出问题的条件和代码、提供信息帮助对方定位、提供复现的方式(是不是觉得很眼熟?我们在开源社区也被要求在提交 issue 的时候尽可能多的提供信息)。 当我们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信息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的让工单系统起到作用,才能更好的传递信息,解决我们的问题。

工单引发的全局最优和局部最优的思考

从工单系统出发,我又想到了一个话题 —— 「全局最优和局部最优」。我们常说,要追求全局最优解,而不是局部最优解。就比如腾讯停止某个不那么擅长业务,显然,从局部来看,对于负责对应业务的同学来说,这不是一个最优解。但对于公司层面来看,释放人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才是最优解。

为什么会选择工单?

和语音通话/IM 沟通相比,工单系统的优势在于何处?语音通信和 IM 沟通虽然可以很方便的将信息传递,但对于信息的沉淀和再次利用,并没有什么帮助。实际上用户并不会主动在历史当中搜索。

你会发现,用户并不会主动搜索历史问题,他们更喜欢直接提出问题,然后等待解决。 既然如此,那工单系统所承载的服务,自然也就能够提供不同的和更加强大的能力,帮助 oncall 同学来解决服务的压力。

工单并不完美

当然,现在的工单系统并不能做到想要的最优,比如在我看来,这里还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没有做到的,比如自动记录用户进入 oncall 页面的 path(这样 oncall 同学可以直接知道用户是在哪个模块出现的问题)、自动记录提示用户选择 service id(这样就不用每次都提醒用户输入 service id)、自动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提供可能的回复。

可以看到,这里面其实是有很多的 gap 没有处理好的。也正是这些没有处理好的事情,让现在的 oncall 系统看起来不那么的美好。 但你我都知道,事情总是在演进的,现在不好不意味着他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让工程师直接提供 oncall 固然可以让服务变得更好,但对于业务的可持续性、成本的优化和不断的产品迭代来看,并不能算是一个最优解。

而客服系统其实是一个标品,我们会看到 ZenDesk、Tawk.to、Intercom等等一系列的客服系统,都在提供服务,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这验证了客服系统/工单系统的方向的正确性。而一个好的客服系统,应该是让用户很快得到帮助(比如自动帮助用户搜索问题),让工程师可以更加专注(比如把问题的解决更好的总结成经验)。

unknown person using laptop

倒卖冰墩墩违法么?

倒卖冰墩墩,这违法么?

答:违法,但不一定算犯罪(受到刑事处罚)。首先,倒卖冰墩墩是有现成的行政处罚的案例的,因此,我们可以简单的得出结论「倒卖冰墩墩是违法的」。其次,有同学提到,中国是大陆法系(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是不同的,海洋法系的特点是判例法,即参考现有的判例来形成法律。大陆法系的特点是以成文法为主,不承认判例法),不过,在售卖冰墩墩这件事当中,依然是违法的。原因是冰墩墩是一个特殊的商品,第一,冰墩墩是由奥委会团队设计并注册了商标。持有商标的商品是不能被随意售卖和使用的(此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冰墩墩除了是注册商标产品以外,还是奥运产品,根据 《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规定,未经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为商业目的使用奥林匹克标志。当然,除了这两条,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中「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也可以被应用在倒卖冰墩墩这个 Case 当中。

倒卖显卡/水杯等其他物品,违法么?

答:这个事情要分开来看。如果单看价格波动,那么这个是正常的。毕竟咱们高中就学过「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但是,不意味着倒卖不违反其他的法规。比如,售卖显卡的时候,是否提供了发票。如果没有,涉嫌偷税漏税。此外,还有可能违反非法经营罪。所以我们简单来说的话,是不违法。但严格来算的话,其实是有可能违法的。不过,在实际执行过程大部分时候我们只能选择「道德谴责」,毕竟,罗翔老师说过「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情况不够恶劣的情况下,即使是警察,也会推荐你通过调解,而非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高价卖显卡为什么不处理?

答: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法律是存在「当事人」这个概念的。以倒卖显卡为例,除非数额巨大,到了影响市场的层面(怎么算影响市场依然没有定义),不然是没办法提起公诉的。而在民法当中,主要是以当事人为主来提起诉讼的。虽然有「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但在实际执行层面上,这个可能并不好操作。比如,你是买显卡的,你怎么起诉他的非法经营罪呢?刑法一般是公诉,除非有特别恶劣的情况,在量没到之前,一般不会发起公诉。

我上面说的可能都是错的。毕竟我不是法学生。在真实的应用场景下,上述的内容可能都有漏洞。

参考资料:

  1. 北京警方查获3名高价倒卖“冰墩墩”违法人员:http://www.gov.cn/xinwen/2022-02/09/content_5672697.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4/30/content_8792.htm
  3. 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6/30/content_5302468.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https://www.spp.gov.cn/spp/fl/201802/t20180206_364975.s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https://www.spp.gov.cn/spp/fl/201802/t20180201_363882.shtml
pile of assorted-title books

我的读书观

我很早就开始,源自于我家的习惯。我爷爷是老师,后来因为要留家里,就没再当老师,回家种地了。在我有记忆中,每次从我家回老家,爷爷要么是躺床上看书,要么是在放羊的时候看书。虽然看的是故事会,但不得不说,让我产生了一个好的印象。

我爸当年也是师范生,据说是他刚毕业时当过一段时间老师,后来因为脾气不好(打孩子),背井离乡,来到焦作,考了个公务员(我也不知道当年要不要考)工作。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家就有一书柜的书(大概百来本),然后我们家常干的事情是厕所里一定会有一本书。我爸去厕所时会看,我后来跟着也看。

到了小学以后,我开始对于游戏、计算机感兴趣,于是就省一些自己的饭钱,来买书。好在是从我家到学校的路上中间有旧书店,会以极低的价格卖书,在那个时代,我看了不少的《黑客 X 档案》、《大众软件》、《大众硬件》、《电脑爱好者》、《电脑迷》。我对于计算机从游戏转向软件也是靠着这几本书开始的。

到了初中,我不是一个人了,有别的同学也和我一起喜欢计算机了。于是我们俩就一起买电脑报。轮流买,他买一周,我买一周, 一起看。这个时候也会偶尔买一些《电脑爱好者》。

到了高中,家里开始有电脑,看书少了一些,但开始写博客,逛各种别人的博客,看别人的人生。再加上学习压力大,读书不多。

到了大学,我开始依靠自己的开发能力赚外快,后面也开始买 Kindle 。我记得是大一的时候,就买了当时最贵的款 Voyage,然后买了 Kindle Unlimited ,不停的看书。当然,随着后续慢慢我赚钱变多,就开始去买一些实体技术书回来看。毕业时往家寄了百来本书。

说了这么多,都是过去我的读书经历,接下来聊聊我对于读书的观点:

  1. 应当多读书、多看报,少看短视频;
  2. 读书应当 荤素不忌,不要择书,任何一本书都会对你产生帮助。
  3. 读书本质上是获得信息,多读书是为了获得足够多的信息来做决策。
  4. 书不一定要读完,开心就行。

多读书、多看报,少看短视频

我现在也会装抖音,但现在看的不多,往往是我需要找某些当地生活信息时才会用,视频化的介绍比过去的文字版好的多。读书可以让你更有耐心的做事情,而耐心,是你做好很多事情的必须能力。有没有风口,当然有,短视频的主要问题是让你对于慢热的东西的不再喜爱,但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有价值的事情都是慢热来的。

读书应当荤素不忌,不要择书,任何一本书都会对你产生帮助

前面说到,我爷爷、我爸其实常看的书也不是什么有用之书。但这些书为他们贡献了不少的谈资。我爸的社交能力比我强,比我更擅长在人群中游走。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闲书」、「杂书」帮了不少的忙。大家和朋友在一起是图个乐,谁聊技术?

读书本质上是获得信息,多读书是为了获得足够多的信息来做决策

我们读书是为了学知识么?不是的,读书无法给予我们知识,只能给我们信息。这也是我如何看待播客、音频课程等平台的一贯观点。还是那个经典的图,我们通过读书、看报、看博客、甚至看短视频,都是在获取信息。但获取信息的效率不同。

8ai9j

书不一定要读完,开心就好

大家读书喜欢从第一页开始,读到最后一页,但其实没必要。读书选择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篇目读完就行,没必要强求自己读完,反正读完都会忘掉的。真正的好书,你不会只读一次的。你会常看常新,能记得这个问题似乎某本书里提到过,能找来读就够用了。


绝大多数人很难想象到遇到问题先去读书,而是更喜欢找人解决问题。但绝大多数的问题是先要向内寻求解决方案,再向外求的。包括大家吐槽的小白喜欢在群里提问,而不是搜索引擎其实是同一回事。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除非物理限制(比如航天我就是从事不了),你在进入一个领域的时候,都会有自己明确的路线,跟着路线慢慢走,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你会有自己的路径依赖:找到主题,提出问题,搜索同一个方向的所有图书,然后读一本书,对比读好几本书。看起来似乎很慢?但其实很快。

总结

祝各位都能养成读书的习惯,这个习惯会让你受益终生,并且传导给你的下一代,造福后代。

handheld tool lot

工具推荐:自定义右键搜索

我常在阅读中关注到好的书和电影,并希望将其加入到我的豆瓣列表当中,以备后续有需要的时候查看。不过现有的方式是复制内容 - 打开新的 Tab - 打开豆瓣电影 - 输入关键词 - 搜索结果中标记想读、想看。

这个流程应该得到简化,让我想起了 Chrome 当中的「使用 Google 搜索」的功能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7

通过搜索,我找到了满足我需求的工具 — 右键自定义搜索。

Github : https://github.com/ghanthony/rightKeyCustomSearch

Chrome拓展: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E8%87%AA%E5%AE%9A%E4%B9%89%E5%8F%B3%E9%94%AE%E6%90%9C%E7%B4%A2/oolckmcebfheccnfejmnminjcdmldepg

有了这个拓展,我就可以直接在页面中选中我要的内容,并在右键菜单中针对选中内容快速搜索,非常的方便。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8
turned-on monitor

Re:Build 产品重构计划 #5:效率至上

Hi,,你好,

距离上次发 Newsletter ,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时间。在过去的时间里,我着力在为自己打造一些效率工具,来优化我自己的工作流。

仔细想想,其实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也都是在做这件事:

  • Logoly 是为了更快的设计出一个简洁大方的 Logo。
  • WordPress 中文语法检查插件是为了不用再复制文章内容到微信公众号/石墨进行语法检查。

而在过去的大半个月时间里,我为自己打造了两款工具:「Copy To Wechat」和「Filter Featured Image」。

Copy To WeChat

一直以来,我的博客更新频次都高于微信公众号,主要的原因是我更喜欢 WordPress 后台的编辑体验和这种内容尽在掌握中的体验。但 WordPress 的文章发布到微信公众号因为无法直接同步,十分的麻烦,也导致我很少更新微信公众号。

为了降低自己发微信公众号的阻力,我开发了一个新的插件 —— Copy To Wechat。

Copy To Wechat 提供了一个更加简单进行微信公众号排版的方式 —— 在文章最后加上一句 ?wx 就可以自动应用提前设置好的微信公众号样式,并在界面上生成几个复制按钮。这样在发布微信公众号时,可以更加快捷的复制格式化好的内容到微信公众号,缩短发布一篇文章的时间。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2

就我自己而言,发布一篇公众号文章从过去的 5 分钟,缩减为如今的 1 分钟。我发微信公众号的阻力也变得更小。

现在,这个插件已经上架到了 WordPress 官方市场,如果你也希望使用这个插件,欢迎前往 WordPress 官方市场查看这个插件。此外,我还使用芦笋准备了一个简单的教程,帮助你更快的上手使用这个插件。

Filter Featured Image

随着图床问题的解决,我现在在 WordPress 后台写文章时,都会加上特色图像。但我的博客写了接近五年,历史文章很多没有特色图像,如果想要获得一个比较好的体验,就不得不一篇篇翻过去,查看是否有特色图像,并设置特色图像。整个流程颇为繁琐。

为此,我开发了 Filter Featured Image: 一个支持筛选特色图像的插件,安装后,会在文章列表多一个筛选工具,可以用来筛选是否拥有特色图像的文章。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6

再配合 Featured Image Admin Thumb 插件,现在我只需要筛选出所有已发布文章中没有特色图像的图片,就可以实现在文章列表中设定特色图像,大大加快了我设置特色图像的进度。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3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有望在下周把我没有设定特色图像的 487 篇文章都设置上合适的特色图像、标签。如果你想试试看,可以参考我使用芦笋制作的 2 分钟的教学视频

总结

写两个插件看起来耗费了不少的时间,但也给了我更多的可能 —— 过去我需要五分钟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只需要一分钟,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过去我没做好的事情,现在可以更简单的完成。每踩一个坑,都是我一篇新的博客文章。

虽然看起来似乎 ROI 不高,不过想想也不亏不是么?

person rolling sushi

为什么要努力?

看公众号主回复的读者的评论的内容,很大程度上解答了我为什么会这么焦虑、这么折腾自己。

读者如此评论:我不想努力,就是想躺平,可以么?

号主回复:当然可以,只是你如今走的路,以后你的孩子也要重新再走一次。

我选择努力、选择拼搏、选择折腾,因为我不希望下一代再这么折腾。 但同时,我也享受生活,所以我在可接受范围内努力拼搏。不把自己逼到毫无退路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