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开发经验

0dbb4980acb58d4396e9a2055bf2176e

OneInStack 中 Redis 的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 OneInStack 时,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不然可能会导致你的 Redis 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

1. Redis 默认配置内存是 122 MB

OneInStack 中 Redis 的默认内存配置是比较小的,只有 122MB ,对于一些大型应用来说,是肯定不够的,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最好将其修改为一个更大的值。

配置文件路径: /usr/local/redis/etc/redis.conf

需要修改的项目 maxmemory 122000000,将 122000000 修改为 256000000 即可将 Redis 使用的内存设置为 256 MB,从而扩大了整体可用的内存的大小,应对大型数据库也游刃有余。

2. Redis 的逐出机制为 noeviction

OneInStack 中 Redis 的默认逐出机制是 noeviction,即内存满后不逐出,写入缓存报错,读缓存不受影响。

对于将 Redis 作为数据库的场景而言,这么干是正确的。但对于做缓存的场景,则需要修改逐出机制,比如可以将逐出机制修改为 allkeys-lru,即在全部的key中淘汰最近最少使用的key。

在配置文件( /usr/local/redis/etc/redis.conf)中加入一行配置即可

maxmemory-policy allkeys-lru
code 1076536 640

那些影响你前端开发体验的问题(1)

最近在研究和体验一些 GitHub 上的前端项目,遇到了一些让人体验不佳的点, 这里梳理一些我遇到的,一方面是留存,记录那些让我体验不好的事情。另一方面警示自己在开发前端项目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下开发体验,确保不会让别人在开发的时候也遇到这些问题。

1. 项目应该有文档

这是不少 GitHub 上面项目的普遍问题。现有的文档要么是以 Framework 生成的 Readme 为主,要么直接没有文档。

但没有文档对于后来者的开发其实非常不友好,比如几个常见问题:

  1. 如何启动一个 Server & 如何设置后台 API 的 Prefix?
  2. 项目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样的?
  3. 涉及到的第三方服务应该如何配置?

上面这些文档是帮助后来者快速使用你的项目所必需的(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做开源项目,想要打造开源社区,这也是必要的)。

2. 项目控制算法复杂度

我在开一些前端项目的时候,明显会感到浏览器的响应变慢了,我以为是我的 Mac Mini 2012 性能不行。但我打开自己的博客,依然如丝般顺滑,我就明白了。问题不在于我的电脑性能跟不上,而是这个前端页面加入了大量的有用或无用的代码,使得 CPU 需要大量的计算。

虽然进入 SPA 的时代以后,我们开始将算力的使用从服务端往客户端转移,但也建议各位工程师控制自己项目的复杂度,不要一开网页,风扇就呼呼的转。浏览体验不好,还凸显自己的技术不行。

3. 使用 debuuger 调试,而不只是 console.log

在编译型语言当中,使用 Debugger 来进行调试是一项基本技能,因为需要在运行时去看不同的变量的值,以此来完成调试。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爆炸的 Console

但在前端领域,因为 console.log 的过于好用,大家开始习惯于使用 console.log 来打印变量,但对于大型项目来说,大量的 console.log 也会让你的项目输出许多无意义的内容,让整个项目的调试和开发受到阻碍。

总结

最近看项目,总结了三条自己觉得影响体验的点,后续随着看的项目的深入,会逐渐总结出更多影响体验的点,引以为鉴。

grayscale photo of person using MacBook

WordPress Contact Form 7 的正确用法

Contact Form 7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些人为了简化表单的设计和使用,会选择直接在多个地方使用同一个表单,并通过页面选择器来实现不同的样式(常见于基于 Elementor 构建的页面)。

但这样会造成长期的可维护性问题:

  1. 每个页面单独写样式选择器来控制样式,且在样式命名方面没有习惯的话, 会导致页面的样式混乱,修改成本较高。
  2. 不同的页面的样式采用了相同的类名,在进行样式修改时,交接性极差。

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式:

  1. 规范页面样式类规范:不同风格和样式的按钮采用不同的类名,如(.blueBtn.yellowBtn);
  2. 多处使用的表单,采用复制的方式,而不是使用同一个表单:Contact Form 7 提供了 Duplicate 功能,可以非常方便的复制一个表单,并根据表单的位置来命名。降低配置表单的成本。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14
Duplicate 一个表单
black laptop computer

从一封钓鱼邮件聊起:针对普通人的钓鱼邮件设计

收到了一封钓鱼邮件,刚好最近没有什么内容要写,就聊聊这一封钓鱼邮件。

我收到的这一封钓鱼邮件是这样的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9

接下来看看里面的钓鱼邮件设计的三个巧妙之处:

1. 针对独立域名的钓鱼邮件

我的对外的邮箱目前使用的是 [email protected] 的邮件,而由于 Linux.com 邮箱设计,实际上并不会有一个邮箱给你使用,而是你可以选择一个邮箱地址,系统会将发送到这个地址的邮件自动转发给你,我将邮件转发到了我自己的 Google 邮箱当中。

所以实际上我收到的邮件有两种:以 gmail 地址收到的邮件和以 linux.com 地址收到的邮件。

可以看到,上面的这个邮件当中我的收信地址是 linux.com 的地址,而不是我的 gmail 地址。

这正是这封邮件设计的巧妙之处:为特定人群发送特定内容的钓鱼邮件。试问自己:如果你的 QQ 邮箱收到了上述的邮件,你会把他当成是企业给你发送的安全邮件么?显然不会,因为你知道, QQ 不会给你发送这样的邮件。

但如果你的邮箱刚好是一个自定义域名,且刚好你所在的企业的 IT 并没有拦截到这封邮件,那么这封邮件对于那些安全意识不高的人来说,马上就会中招。

2. 使用了一个内网的地址来降低警惕度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对于内网地址和外网地址没感知。可能直接就点击进去了。但对于一些对于计算机网络略有耳闻的人来说,可能会熟记的一个地址是 192.168.0.1,这个地址被不少的路由器作为默认的地址和网关地址来使用,从而成为不少人的心中的安全地址。

邮箱中的 192.168.22.23 这个地址就会让一些人放下警惕,然后点击进去查看内容 —— 然后成功的掉进陷阱中。实际上邮件只是用内网地址来作为一个表面展示的文字,真正的链接地址是 http://szfdxled.com/function/uploadfile/20220412/20220412000529_78464.html#[email protected]

这提醒了我们,如果邮件当中有链接,最好复制出来,而不是直接点进去(说不定别人替换了呢?)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10

3. 自动识别的邮箱域名

我点击链接进去以后注意到,他在顶部加入了对应的邮箱域展示和 Icon 的展示。设计的挺巧妙。

如果点击进去展示的是无关的域信息,可能你也不会点击进去查看。但如果展示的是你自己的邮件域,会进一步放松警惕(特别是你以为你点击进去的其实是 192.168.xxx.xxx 时)。

对于意识不太强,或者平时不常使用网页版的人来说,可能真的就直接输入账号密码登录了。我还试了试,如果把 URL 后缀的邮箱域修改了,还会自动替换邮箱域和对应的 icon(应该是抓的 favicon,但不知道为啥抓到的是这个。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11

不过,也有一些设计的比较蠢的地方

1. 用了 Reply To 的字段暴露了自己的信息

在看这封邮件的时候,我注意到他设定了 Reply To 字段。Reply To 当中暴露了自己的 QQ 邮箱。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12

然后我搜了一下,发现能搜到这个人,看起来似乎还像是正常使用的 QQ 号。。。如果是一个经验丰富的 Cracker ,可能会选择使用一个更加安全的沟通方式。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13

总结

这封钓鱼邮件中给我不少的启发,里面的一些设计也很有意思。但对于有充足安全意识的人来说,这些问题确实都可以规避掉,从而不受诈骗的影响。此外,Cracker 的产品设计值得我们学习,一些好的设计,确实可以帮助用户更省事。

macro photography of black circuit board

为什么硬件产品总有遗憾?

在做软件产品时,我们会无限的追求极致,希望将产品的体验、用法等各个方面全部做到最好,因为软件的交付成本低于硬件的交付成本,我们只需要一个命令,就可以将旧版的软件升级到新版。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软件迭代,来将一个不完美的软件,迭代到完美的状态下。 而硬件则不同,硬件涉及到两个问题:

  1. 硬件存在供应链和备货的问题:这就会要求你必须提前采购物料,并进行研发。物料是实体的,必然会存在出问题的可能,因而会让我们的硬件设备出现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天然就不太可能完美。
  2. 硬件存在升级成本的问题:硬件和软件的一个很不同的是,硬件往往是很难做到很好的升级的,想要升级,就不得不重新购买,而购买是需要花费金钱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购买新的设备的。而从厂商的角度来看,假设他做了一款完美的产品,他就无法再继续售卖同类型的产品,自然也没有动力去推出一款「完美」的产品

上述两个原因,导致我们永远不可能买到完美的硬件产品。

a37ba5bfa7e4049591bed4e6ca15b9ac

做 Leader,别做 Boss

在做管理时,不要想当然的以为 Ctx 已经传递了。还是会有很多不明确的信息。

如果你希望更多的人帮你去做事,需要传递足够做的 Ctx 出去。可能这些你过去觉得不重要的 Ctx,但对于那些不懂的同学来说,这就是必要的 Ctx。

如果只有一个任务,那你是 Boss ,最终会众叛亲离。但如果你给到的是一个完整的资料,那你会成为 Leader,领导别人去做成一件事, Empower 别人去做一件事。

受教。

white crt tv turned on beside white remote control

工单效率这么低,为什么还要选择工单服务?

为什么觉得工单的效率低?

和语音聊天、 IM 沟通,工单系统作为一个「问答」形态的产品,必然带来是消息回复的不那么及时,你也很难像 IM 一样,一波语音通话,直接打过去,让对方的同学接听。 但,这就意味着效率低么?

也不尽然,我们觉得语音通话和IM 沟通能够提高效率是因为 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传递信息给对方。但这并非语音通话和 IM 沟通才能提供的,实际上,我们用好异步交流的方式,同样,甚至可以更好的传递信息。正是因为你将工单系统当作 IM 系统来使用,才造成效率低。

什么是好的工单系统的用法?

工单系统的异步沟通回复实效性差,但相应的,也倒逼我们必须在尽可能少的消息当中补充足够多的上下文,帮助工单服务人员来更好的协助我们巡查问题。比如,附带上出问题的条件和代码、提供信息帮助对方定位、提供复现的方式(是不是觉得很眼熟?我们在开源社区也被要求在提交 issue 的时候尽可能多的提供信息)。 当我们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信息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的让工单系统起到作用,才能更好的传递信息,解决我们的问题。

工单引发的全局最优和局部最优的思考

从工单系统出发,我又想到了一个话题 —— 「全局最优和局部最优」。我们常说,要追求全局最优解,而不是局部最优解。就比如腾讯停止某个不那么擅长业务,显然,从局部来看,对于负责对应业务的同学来说,这不是一个最优解。但对于公司层面来看,释放人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才是最优解。

为什么会选择工单?

和语音通话/IM 沟通相比,工单系统的优势在于何处?语音通信和 IM 沟通虽然可以很方便的将信息传递,但对于信息的沉淀和再次利用,并没有什么帮助。实际上用户并不会主动在历史当中搜索。

你会发现,用户并不会主动搜索历史问题,他们更喜欢直接提出问题,然后等待解决。 既然如此,那工单系统所承载的服务,自然也就能够提供不同的和更加强大的能力,帮助 oncall 同学来解决服务的压力。

工单并不完美

当然,现在的工单系统并不能做到想要的最优,比如在我看来,这里还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没有做到的,比如自动记录用户进入 oncall 页面的 path(这样 oncall 同学可以直接知道用户是在哪个模块出现的问题)、自动记录提示用户选择 service id(这样就不用每次都提醒用户输入 service id)、自动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提供可能的回复。

可以看到,这里面其实是有很多的 gap 没有处理好的。也正是这些没有处理好的事情,让现在的 oncall 系统看起来不那么的美好。 但你我都知道,事情总是在演进的,现在不好不意味着他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让工程师直接提供 oncall 固然可以让服务变得更好,但对于业务的可持续性、成本的优化和不断的产品迭代来看,并不能算是一个最优解。

而客服系统其实是一个标品,我们会看到 ZenDesk、Tawk.to、Intercom等等一系列的客服系统,都在提供服务,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这验证了客服系统/工单系统的方向的正确性。而一个好的客服系统,应该是让用户很快得到帮助(比如自动帮助用户搜索问题),让工程师可以更加专注(比如把问题的解决更好的总结成经验)。

person using black laptop computer

使用 Stylish 巧妙破解基于 CSS 的复制限制

本文内容仅用于学习和技术研究。请不要用此作恶。

白宦成

在一些网站上,出于版权或增长的诉求,一些网站会在站点内部加入防止复制内容的限制。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我是支持(因为版权原因而不得不选择)这样的行为的。但另一方面,我自己也需要进行一定的笔记,对于长段的内容,显然,直接复制原作者的内容更适合我。因此,我也不得不研究一下,如何破解这种样式的限制。

为什么 CSS 能禁止复制?

CSS 当中提供了一个属性 user-select 可以用于设定文字是否可以被选中,对于非技术人员来说,无法被选中,自然无法使用 Ctrl + C 来复制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非技术人员,就可以实现很好的防复制了。

不过,CSS 防复制不算多见,我见的最多的还是以 Javascript 的方式来禁用复制和 Devtools 的。

这个属性的值有以下五种,其中 none 是用于防止复制的,设定为 None 后,即使你的内容是文本内容,也无法被选中,就无法直接使用 Ctrl + C 来完成复制了。而 text 则是可以选择文本,其他的几个属性,你可以在 MDN 的语法说明中找到。

user-select: none;
user-select: auto;
user-select: text;
user-select: contain;
user-select: all;
Code language: HTTP (http)

使用 Stylish 来破解 CSS 的限制

类似油猴脚本可以在目标网页上加载 Javascript 文件,Stylish 可以在目标网页上加载 CSS ,并按照 CSS 的计算权重,让我们的代码可以得到执行。基于这个能力,我们可以覆盖原本网页上样式,来实现将 user-select 的值修改为我们需要的值。

1. 安装 Stylish

前往 Google Chrome Extension Store 安装 Stylish

2. 找到不能复制的文字对应的样式类

在浏览器中打开开发者工具,定位到你需要复制的文本元素,在右侧的调试工具中切换到「计算样式」,就可以在其中找到 user-select属性,并可以看到对应的样式类选择器,复制选择器。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8

3. 在 Stylish 中新建一个样式文件,并在其中添加对应样式类的代码

因为我们只需要修改复制,所以只需要将对应的属性的值做一个简单的修改即可。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9

4.设置生效网站

为了减少这段代码影响到的页面,你可以在下方的应用对象这里设定具体生效的网站,从而降低对于其他站点的影响。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10

总结

本次针对 CSS 禁止复制的研究帮助我节省了大量的研究的时间,有效的提升了我进行研究的效率,真的不错!

6e6105f2289088e26d4c862e51620646

使用 Laravel Envoy 进行项目部署

在大型企业当中,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 CI & CD 工作流来完成项目的部署,而对于我自己的项目而言,我也希望能够有这样顺畅的交付体验,因此,我也为自己的业务加上了类似的方案,以实现顺滑的开发体验。

不过,我没有做的那么重,没有上 Ansible,也没有封装 Docker,就是标准的 LNMP 环境。只不过,我在标准的环境上加入了 Laravel Envoy — 一个快速部署工具

什么是 Laravel Envoy

Envoy 是 Laravel 团队开发的一个在远程服务器上执行某些命令的工具,因为他同样使用 Blade 语法,因此在 Laravel 项目中接入非常方便。

如何使用 Laravel Envoy

1. 安装 Laravel Envoy

Envoy 有多种使用方式,一种是跟随项目的使用方式,即使用 composer require laravel/envoy --dev 来安装,并使用 php vendor/bin/envoy 的方式来运作,这样的好处是你无需污染顶级目录,只在项目层面使用 Envoy 来进行部署。

不过我因为有很多项目,所以我会更加倾向于直接在全局安装 envoy,执行 composer global requre laravel/envoy 实现在全局安装 Enovy。全局安装完成后,当你需要执行命令,只需要执行 envoy run deploy,就能执行当前目录下所定义的命令。

除了全局安装,你也可以考虑使用 Bash alias 来实现类似的效果,将 envoy alias 给 php vendor/bin/envoy 就可以实现即使没有全局安装,也可以实现不需要手动输入前缀的特性。

2. 初始化配置文件

当你需要配置时,你要做的很简单,只需要执行 envoy init 服务器地址/昵称就可以获得一个 Envoy.blade.php 文件,你可以通过修改这个文件的内容,来实现定义不同的工作。同样的,你可以将这个文件纳入到版本控制系统当中,从而实现部署脚本的跟踪和定义,对于后续的持续维护比较有帮助。

因为 Envoy.blade.php 也是采用了 Blade 的后缀,所以也同样适用了 Blade 引擎,你可以通过一个语意更加友好的方式来定义你的脚本。

@servers(['web' => '127.0.0.1'])

@task('deploy')
    cd /path/to/site
    git pull origin master
@endtask
Code language: PHP (php)

比如,上面的脚本就是一个最基础的脚本,首先定义了这个脚本的命令会在名为 web 的服务器上执行,而这个服务器的地址是 127.0.0.1;并定义了一个任务 deploy。

3. 执行部署命令

当你完成代码的编写,并提交了 Git 之后。执行命令 envoy run deploy ,就会自动的在 web 这个服务器上执行在 deploy 当中执行的命令。

deploy 的命令只要是正常的 bash 命令即可。

高级用法

1. 引入其他任务

因为 Envoy 使用 Blade 语法来编写,你也可以使用 Blade 语法中的命令来引入其他文件的中的任务。因此,你可以将自己常用的命令定义出来,并将其通过 Packagist 发布出去,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引入对应的文件来使用。

@import('vendor/package/Envoy.blade.php')
Code language: JavaScript (javascript)

2. 处理多个服务器

Envoy 支持定义多个服务器以及并行执行,对于架构相对复杂的业务,你可以定义不同的 servers ,并在对应的 task 当中来设定需要在哪些 Server 上执行。定义任务时,如果你传入了 parallel 参数,则可以控制命令同时在多个服务器上并行(该属性为 false 时则是串行(

@servers(['web-1' => '192.168.1.1', 'web-2' => '192.168.1.2'])
 
@task('deploy', ['on' => ['web-1', 'web-2'], 'parallel' => true])
    cd /home/user/example.com
    git pull origin {{ $branch }}
    php artisan migrate --force
@endtask
Code language: PHP (php)

3. 定义变量或引入其他功能函数

你可以在 Envoy.blade.php 中加入 @setup 来完成变量的定义,并在后续的代码中使用。

@setup
    $now = new DateTime;
@endsetup
Code language: CSS (css)

也可以直接使用 @include 来引入文件

@include('vendor/autoload.php')
 
@task('restart-queues')
    # ...
@endtask
Code language: PHP (php)

4. 使用命令行参数

在启动时,如果你使用诸如 --param=value这样的参数来调用,则可以在你的代码中直接读取对应的变量,从而实现执行时带入不同的参数。

更多用法

Envoy 当中还有更多的用法,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直接参考其官方文档,了解如何使用 Envoy 达成你的部署目标。

总结

在你不是很着急使用 Ansible 或 更重的部署工具的时候, Envoy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你使用 Laravel 进行开发时,Envoy 就是一个有效的工具。

man in black long sleeve shirt sitting on black chair

什么样的业务用什么样的架构

多年来,我一直是 PHP 的拥趸,不论中间我写过多少编程语言,但我始终觉得,PHP 能从 2000 年活到现在,是有其意义和价值的。

而到了现在,我终于可以回答这个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 —— 什么样的业务,使用什么样的架构

作为技术创业者,我们最常遇见的问题,便是过度设计技术方案:我的项目是不是应该做个数据库主从备份?我的项目是不是应该做 Kuberentes 集群来处理弹性?

但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的业务而言,这些问题都是根本不重要的 —— 如果没有 Kubernetes,我们能否保证我们的业务的稳定性?如果没有主动备份,我们能否保障我们的业务可以平稳运转?

技术在绝大多数的业务中,都是一个成本中心,是一个保障业务正常运转的基石。他应该被重视,但不应该被过度重视。一个创业公司可能会因为业务不够稳定而失去用户,但绝不会因为业务非常稳定而留住用户。用户在乎的是你为用户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用了什么样的架构。

过度(提前)优化是万恶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