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随笔

453a454bb03ba4e4f74b2034b7327759

截图、修图、管理图片 – Capto 与图片管理工作流

TL;DR

Capto 牛逼,买它!购买地址直达链接

除了直接购买 Capto,你还可以以更低的费用购买 Setapp 会员,享用更多软件

正文

如果你日常会有编写操作教程,或有大量编写图文混合文章、PowerPoint的时候,你一定会有以下几个困扰:

  1. 如何截图:虽然 Windows 和 macOS 都自带了截图的功能,但因为基本是系统自带的功能,所以大部分只有「全屏幕截图」这一个功能,或者需要按下十分复杂的组合键来完成图片的截取。
  2. 如何添加标注:为了确保图片的读者能够找到正确的位置,我们往往会在图片中加入一些标注,帮助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重点,或帮助用户涂抹掉不需要关注的部分,仅保留核心区域的内容。
  3. 如何管理截图:图片被截取完成后,我们应该如何管理这些图片?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已经标注好的图片?我们如何阻止这些截图?这些都是在管理截图的时候遇见的问题。

而如果你也遇见了这样的问题,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接下来,且听我为你介绍我的截图管理历史。

截图工具演变史

刀耕火种:系统自带截图工具时期

第一个时期,我采用的是最为笨拙的截图方式方法,在 Windows 和 macOS 系统都提供了默认的截图工具。

在 Windows 当中,只需要按下 Win + Printscreen 键,就可以将你当前的屏幕截取,并保存在系统的「图片\屏幕截图」目录中。

知乎《Windows10 自带截屏快捷键》

在 macOS 当中,只需要同时按住以下三个按键:Shift、Command 和3,就会拍摄截图。

Apple《在 Mac 上拍摄截屏》

无论是 Windows 还是 macOS ,都提供了基本的截图工具,但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产出的图片(如图1)大多数的时候是这样的:图片中元素极多无关主题的元素无法被隐藏、桌面背景是你自己自定义的背景等一系列小瑕疵。

fe939468620860309f23e5d6ef07ef93
图1: macOS 自带的截图产出的截图

此外,不同设备上的不同按键让我们在切换设备的时候产生迷惑(特别是你从 Windows 切换到 macOS 或反过来切换时),此外,图片的批注也十分的麻烦,必须借助一些第三方的图片编辑软件(比如画图、Adobe Photoshop)来进行图片的编辑和标注。

有没有一个工具,可以帮助我用非常简单的方式完成截图,最好能在截图的时候可以完成图片的批注?

短兵相接:聊天工具内置截图软件 / 第三方截图工具时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截图的功能开始被更多的软件关注到,我们开始可以在聊天工具当中截图。

常见的比如使用 QQ 进行截图、使用微信进行截图、使用飞书进行截图(如图2)等。这些聊天工具所提供的更加易用但又更加强大的截图功能逐渐替代了系统自带的截图功能,此外,其提供的诸如批注、圈选、提示等功能,也让截图的批注变得更加简单。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2
图2:飞书提供的截图功能

此外,因为这些功能是集成在聊天软件当中,所以往往会在截图完成后,自动将图片放置在你的剪贴板中,你可以直接在聊天软件当中粘贴图片,并发送给其他的人,完成协作和信息的传递。

甚至,因为这些工具做得足够好用,腾讯甚至还将截图这个功能独立出来,开发出了一个单独的截图软件 —— 截图(Jietu)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3
图3: 截图(Jietu) 的 App Store 页面

不过,因为这个场景过于小众,商业化的空间也比较小,最终,截图还是停止了维护,如今我们在 App Store 虽然还能够下载到本地,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会发现相应的功能已经失效无法再使用了(测试系统为 macOS Big Sur)。

此外,在这个时代当中,也涌现出了不少非常有特色的截图 & 批注软件,比如支持截图、长截图、滚动截图、贴图、取色功能的 iShot (图4);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4
图4: iShot 的 App Store 宣传图

比如提供了非常有优雅的分步骤说明功能和图片云托管功能的 Teampaper Snap(图5) ,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6
图5: Teampaper Snap 的分步骤解说图

得益于基础设施的进步,这些专门做工具软件的开发者们也能够依赖自己开发的工具收获相应的价值回报(Teampaper Snap 年付 30 元人民币,支持从截图中使用 OCR 提取文字;),也使得开发者们有动力不断的去迭代自己的工具,让我们获得越发好用的截图和批注工具。

自然,腾讯公司推出的截图(Jietu)因为 ROI 计算起来并不划算而被暂停。同一时期还有一些其他截图软件值得大家尝试,诸如 Xnip,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自己下载下来尝试一下。

这些截图和批注工具完美的解决了我们想要截图和对图片进行修改的诉求,我们可以借助他们快速的完成图片的截图和基础的修改问题。

但随着工作的复杂度提升,需要处理的图片量变大以后,一定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图片管理问题。你在截图对这些图片做的修改被直接写死在图片当中,导出的时候直接导出无法撤回修改的 JPG、PNG 图片,一旦使用图片的人发现图片中有一些错误,就不得不重新进行完整的截图,重新批注,时间成本极高。

这个时候,你或许会思考,有没有一款软件,既可以满足我图片截取和批注的诉求,同时,还能解决我图片管理的诉求,让我小微改动不要重头再来,节省时间?

数字化赋能:截图管理工具时期

当你有大量的截图要管理以后,你就会发现之前的截图工具还是不够用。这些工具往往集中在「工具」的视野中, 将工具这一属性做到了极致,你可以在这个工具当中完成任何你需要的截图和批注的能力,但一旦你完成了当前的工作流,你就不得不为你的所有工作打上了一个句号,后续倘若你要反悔,是断然没有可能的。

而在当下我看来,最为推荐的便是 Capto 这款软件。

和其他的截图工具相比,Capto 是一个更加具备工程化的截图和截图管理工具

首先,在概念层面,Capto 当中,图片可以分为「资源库」 — 「文件夹」 — 「图片」三个层级。每一张图片都归属于某一个资源库(图6),在资源库内你可以将图片分配在不同的文件夹中。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11
图6:Capto的资源库文件

其次,在具体的使用层面,Capto 也提供了丰富的功能,以满足你的需求。

针对截图,Capto 提供了基本的屏幕截图、窗口截图、区域截图功能,还在截图的基础之上提供了动态的录屏功能,帮助你在 Capto 内完成你几乎所有涉及到录屏的需求,你可以直接用 Capto 完成你的截图工作,并在完成截图后,使用 Capto 提供的图片批注功能,进行图片的编辑和处理。

在 Capto 的图片批注界面(图7),你可以清晰的将界面分为截图录屏区、图片批注区、图片预览区、图片信息区和图片管理区。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7
图7: Capto 的图片编辑界面

得益于独立资源库的设计,Capto 的图片批注功能实现了类似 Photoshop 的图层能力,你的每一个批注都是独立的一个个体,你可以随时添加 & 移除它。也正是这样的能力,赋予了用户可以多次修改一个图片的可能,你可以放心大胆的批注图片,哪怕有些许错位,后续微调即可,再也不用重新截图了。

而在 Capto 的图片管理界面(图8),你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 Capto 的图片管理功能,左侧提供的筛选功能,则可以让你更加快速的完成大量的图片管理功能,你可以在左侧的库快速的筛选出你需要的图片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8
图8: Capto 的图片管理界面

也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筛选规则(图9),筛选出某些特定属性的图片,方便你在后续使用的时候快速筛选。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9
图9:智能收藏集的筛选功能

此外, 对于不同的项目你甚至可以采用不同的资源库的方式,来切换不同的上下文,从而实现不同项目之间的隔离,更好地管理你的所有图片。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10
图9:Capto 的库设置页面

借助于 Capto ,你可以使用其自带的截图工具,先根据需求截取出合适的图片,并在 Capto 中进行图片的批注和处理;在完成批注和处理后,你可以根据需求,将图片导出为合适的格式(图10),即可完成图片的整个处理过程。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12
图10:Capto 的图片保存选项

基于 Capto 的截图管理工作流

当你看完了上述的内容,对于 Capto 有了基础的了解后,接下来我为你介绍我自己的截图管理工作流:

  1. 打开 Capto ,创建一个资源库:因为我只需要为自己截图,因此,无需创建不同的资源库。这里有一个注意的点:你可以将你的资源库创建在同步盘上,这样就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同步你的资源库,从而实现在不同的设备上编辑同一套资源库。比如我自己用的就是 iCloud 来同步资源库。
  2. 根据需求,创建不同的收藏集:根据实际的需求,创建不同的收藏集,用于后续的图片分类,如果你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也可以一次性创建多个目录。这样后续就可以批量选中图片进行分类了。
  3. 创建智能筛选集:我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不会一次性创建多个目录,因为我可能并不能很好的分类,所以早期我更多是先大量把要截取的图片进行截取,然后创建一个智能筛选集(规则见图11),将所有未分类的图片筛选出来,并进行筛选和处理。
  4. 编辑图片,并导出:完成了所有的图片的截取后,将所有的图片进行逐个地分类和修改,并导出,用在对应的文档当中。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13
图11:智能筛选集的规则

总结

Capto 作为一个专注做截图的功能,相比于现有市场上的其他工具,提供了截图之上的管理功能,让截图这件事从一个更高的层面重新思考,让我们重新思考图片的管理能力,并用其提供的能力,简化了我们管理图片的难度释放了我们的生产力,让我们可以把更少的精力放在截图、做图上,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内容本身。

除了直接购买 Capto,你还可以以更低的费用购买 Setapp 会员,享用更多软件

black flat screen tv turned on near green plant

为什么你应该自建图床?

我最近对博客做了个整体架构优化(或者其实说是重建了一次),在重建完成后,为了确保我的重建是成功的,我安装了 Broken Link Checker 来进行网站链接检查。经过插件的检查后,发现了不少我在迁移的时候出现问题的点。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注意到了我过去自己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我在早期大量的应用了来自微博的图床,但随着后续微博图床的失效,我无法再使用这些图片,在读者访问的时候,就会相应的出现错误。我不得不针对这些图片一个个手动处理。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22

好在是后来 iPic 的出现,我得以从新浪图床迁移到如今自建的又拍云图床中。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23

而随着 WordPress 插件生态的丰富,如今我在 WordPress 上写作插图更加的方便。

自建图床和自建博客、自建网站等等的原因几乎是一样的 —— 只有你自己维护的,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别人维护的,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刻不让你使用。那个时候,你的成本会骤增。比如现在的我,就在苦逼的一个个的修改图片的地址。

ef40166b49d33480283739fdc5bb384f

为什么大咖愿意将机会共享给你?

我在「生财有术」的星球呆了差不多三年了,在里面看到了不少有意思的赚钱的方法和机会。不过,过去的很多时间里,我其实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大家愿意把自己赚钱的方法介绍出来。

前些日子和芦笋的创始人晓力在线下聊天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为什么大咖愿意将机会共享给你」

我们两个人在聊天时,提到了我之前做的一件事,当时是我发现了格雷厄姆的博客可以被翻译,我就发了一个朋友圈说,大家可以自己注册一个格雷厄姆的域名,并对格雷厄姆的文章进行翻译,将自己的链接发送给格雷厄姆,请他帮忙加上对应的链接。

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有共同的意识,可以看到这件事背后的价值,比如:

  1. 你和格雷厄姆有了沟通,甚至是有了合作,本身是比较难得的。
  2. 你通过这个翻译和建站的过程,证明了你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联系出版社,去进行更加正规的出版工作。
  3. 你可以在后续的求职过程中,将这个网站作为一个个人项目进行展示。
  4. 你可以阅读格雷厄姆的内容,并写出你自己的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都能看到这些优势和这个事情所带来的收益,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可能就是他们看不到的机会和方式。

而这个事情放在我和晓力身上,就是不会去做的事情,因为这个事情虽然我们看起来值得做,收益也还不错,但问题在于这个收益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没有价值的,我们需要用我们的时间做更多更有价值的事情。

而从这个逻辑去推断,我们当然可以认为是「没有人会分享自己的赚钱的机会」,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也可能是你和他们的差异实在太大,你无法理解他们对于你所看重的东西其实根本不在意。

视野不同,使我们患得患失。我们看重的,可能是那些前辈所无视的。

angry face illustration

不做让人不满的老人

作为年轻人,难免会在一些事情上发现老年人做的似乎并不能让你开心和如愿。但作为一个稍显懦弱(或许是犬儒)的人来说,我也很难在出现问题的那一刻站出来指证老年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似乎也无法做些什么。

不过,我唯一能做的,应该就是让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以及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仔细想想,我觉得哪些不应该是我做的:

  1. 不插队:这是我见到的老年人最容易做的,既然我厌恶,那我也不要让别人厌恶我。
  2. 不倚老卖老:倚老卖老也是让年轻人厌恶的行为,因为将自己立在一个道德的高地之上,倘若你想做一些什么,你就是一个不尊老爱幼的人。
  3. 不以过去为荣:过去只能代表过去,而我们关注的,只有未来,我们也应该只关注未来。

后续如果想到别的我觉得应该不做的事情,继续更新这篇文章。

aerial view of city buildings beside body of water during daytime

Ship It! Ship It!

我最大的弱点,其实是交付。

还在大学的时候,得益于超出同龄人更早的接触电脑和自身的热爱,我可以在一件事上比其他人做的更快,做的更好,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对于我的预期已然不同。

过去希望你能攻坚,如今希望你能制胜。

而我一直都有个问题:在交付上很弱。

仔细回想,我如今交付比较好的,大多是一些短时间就可以解决的项目,只需要不多的时间,一口气就搞完的事情,我大多可以很好的做完,而对于一些相对需要耗时更长的事情,我就会陷入无法完成交付的困境。

今天下午,女朋友问我,“你是不是最近又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看你最近沉迷游戏无法自拔,感觉你又是拖延症犯了“。

我当然明白,我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但确实,我也很焦虑,焦虑让我开始陷入了拖延的困境,事情被一拖再拖,最终,Boom!炸开。

拖延症让朋友们对我失望,希望新的一年,可以更好的交付一些东西,成就更好的自己。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6

聊聊我眼中的芦笋录屏

Hi,你好,昨天发出我的博客后,很快,就有了回应。

我的博客的广告位成功卖出去了,买家是芦笋录屏.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6
芦笋录屏

作为一个视频创作者,芦笋录屏,以及它的竞品们,我其实都有用过。而接受它的赞助,也算是为我喜欢的产品提供一些帮助。

聊聊我眼中的芦笋录屏

在我看来,芦笋录屏所做的事情,是降低「沟通的成本」。你可能感到诧异,为什么一个录屏软件能够降低沟通的成本?

这里本质上是芦笋录屏和其他录屏软件不太一样的点。芦笋录屏主打的是 极简录屏,一键分享。作为用户,你不需要去理解复杂的配置和参数,只需要简单的下载应用、安装并打开软件,就可以开始录制你的屏幕,并将你的操作录制下来,分享给其他人。为了简化分享的流程,芦笋自带了一套云存储系统,你只需要录制视频,你所录制的视频就会自动的上传到芦笋的云存储系统当中,你只需要在网页中复制视频的链接,就可以将其发给其他人,让其他人看到你的操作过程。

比如,下面的这个链接,就是我刚刚在写这篇文章时随手录制的三秒视频。

https://lusun.com/v/rRYZEQnK0qq

这样的工具很适合在进行产品协助的时候,让用户快速的制作一个简单的复现视频,从而快速获得上下文,比起需要不停的提问,一个视频显然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希望提供更多信息给到用户的产品,简单的视频演示显然不如带上真人介绍的演示更加亲切和自然,也能让人更加信任(毕竟见面三分情)。

而除了这些基本的使用以外,在我看来,芦笋录屏可以帮助视频创作者更好的构建自己的影响力。

芦笋可以非常方便的将个人和录屏集成在一个视频里,想象一下,如果你需要录制一个视频教程,只是展示一个教程和教程+ 你的真人,显然后者会让人更加亲切,他会让观众真正意识到,有人在帮助他,有人在教他,这也是我们在 Bilibili、Youtube 上会看到,很多游戏的UP主会选择将自己的头像放在视频的右上角来展示。有了芦笋,视频的制作难度进一步降低。

而且,即使你只是制作一些简单的视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芦笋的视频 + 人像的模式,也可以让你和你的观众更加亲近。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芦笋会比 Screenflow 这样的应用更适合刚刚开始创作的视频创作者。

说了这么多,关于芦笋,就先介绍到这里。

更多的内容,且待我更多的使用后再行分享。

CAPTCHA

Faker.js 事件中 Github 有错么?

Faker.js 事件发生后,不少人认为 GitHub 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站在开发者的一边,而是站在了资本的一边,封禁了开发者 Marak 的账号,屁股歪了。

但在我看来,这个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在这个事情中,GitHub 的行为是合情合理的。

在这个事件中,Github 做了两件事:

  1. 暂停了作者 Marak 的账号:注意,这里是暂停 Suspend 而不是 Delete。
  2. 在申诉后,恢复了该账号的使用:Marak 目前依然在使用自己的 GitHub 账号

这两件事都是合情合理的。接下来说说我的理由?

1. GitHub 为什么有权暂停 Marak 账号?

在所有的网站注册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用户条款”,英文一般是 Terms of Service。这里的用户条款是一个制式合同,你继续使用该应用时,则说明你已经同意了该合同。

在 GitHub 的 Terms 中也有一些明确的描述:

GitHub has the right to suspend or terminate your access to all or any part of the Website at any time, with or without cause, with or without notice, effective immediately. GitHub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fuse service to anyone for any reason at any time.

https://docs.github.com/en/github/site-policy/github-terms-of-service#3-github-may-terminate

GitHub 是有权暂停你的账号的。换句话说,你在注册账号时,已经授予了 Github 暂停你账号的权力。如果你不同意,可以选择不使用 GitHub。如果你同意,Github 则可以暂停你的账号。

从法律条款上来讲,GitHub 是可以封禁 Marak 的账号的,那从情理上来说呢?

Marak 在做的事情是向开源代码投毒,从平台的角度来看,完全有理由认为,这是账号遭到了恶意入侵,从这个角度来看,平台也有理由暂时封禁账号,并由账号的持有者提交信息来解封账号。

所以从情理上来讲,Github 暂时封禁 Marak 的账号也是可以理解的。

2. GitHub 为什么有权处置作者的账号和代码?这是不是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

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

著作权保护的是作者对于自己作品的处置权和分配权。作者有权不让某些平台使用自己的作品。但对于平台不使用作者的作品的 case,显然不属于著作权的保护范围。

这里我也举一个类似 Marak 的例子。假设作者 A 的书当中有不符合平台 B 调性的内容,不考虑在平台 B 上上架,则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依然无法以著作权为由来要求平台 B 上架图书。

是不是觉得很合理?如果这个很合理,那对于 Github 的例子是一样的。

red and blue light streaks

做长期有信心的投资者

今天在有知有行听了最新一期节目,感触比较深。
刚好最近在研究区块链 & 加密货币,也参与了一些 meme 币。也会在想“止盈“这件事。

但说实话,我对于止盈其实没啥想法,只是觉得“应该这么做”,而不是“我必须要这么做”,节目当中提到了,你思考止盈,说明你对未来没有预期和希望,你不觉得未来会变得更好。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重新思考了一下我目前持有的 ENS 和 $PEOPLE,我觉得,ENS 基本面没有变化,长期还是看好的,不应当设置止盈目标。而 $PEOPLE 本身作为一个 meme 币,是我所不了解的领域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应当为 $PEOPLE 设定一个止盈线。不过考虑到我当前设定的止盈线还很远,所以倒是不着急。

那什么时候需要卖出呢?当你真的需要这笔钱去做点什么的时候。

man and woman sitting on bench facing sea

感觉自己老了

曾经的我,对于电子产品有极度的热爱,出了新品,会想尽办法尝试。

可如今的我,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自己了。现在的我,拿到新手机不会再兴奋的去尝试各种新功能;拿到新的设备不会兴冲冲的给朋友看。

现在的我,拿到一个设备,平淡无奇,看一眼“哦,就这样“,就结束了。

真的老了。

text

选择不仅仅是选择 | 为什么我推荐朋友去外包岗位

速读:

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是权衡。作为需要答案的人,你不能只要答案,那样过于取巧且对于自己的选择太不当回事。如果你向别人发出了问题,一定记得问背后选择的原因,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问题的,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全背后的权衡选项,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之前,我曾说过,我在提问题的时候,比较喜欢问原因,因为知道原因,才能帮助我做出选择。别人给出的选择,不过是基于他的视角所得出来的结论,如果只知道结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做出选择的背景是什么,他的那些假设可能是不适合你的。

最近,刚好有个朋友来问我这个问题,我将思考的过程与他分享,也与你分享。

这个朋友是我之前在腾讯工作时认识的,他出身小程序,之前也并不是从事互联网相关行业的。虽然已经年近三十,但借着小程序的浪潮,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成为了一个小程序的开发者,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小程序领域的小咖;也基于小程序,在当地做过一些技术创业,不过后来发现,虽然能够在小程序领域做的不错,但对于整体的大的技术框架还是不甚了解。在后续的工作中,吃了一些苦头,产品的迭代速度、软件的质量,都成为了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现在开始寻求一些新的工作岗位,以求能学习到一些更加工程化和体系化的研发知识,来提升自己的业务的代码质量,优化产品迭代。为此,他找我来给一些建议。

我给到的建议是:“首先寻求大公司的外包岗位,再看一些相对流程更加完善的独角兽/技术实践型公司,没必要看初创公司的岗位”

我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如下:

  1. 年龄大,大公司正职几乎没希望:对于中国的环境而言,任何一个人的最优解一定是大公司的正职岗位。钱多、体系规范。但我这个朋友的问题在于并非科班出身,技术方面的积累也仅仅是相当于 3 年左右的研发。但自己的年龄已经远超常规三年的研发同学。这会使得他在面试的时候没有优势。
  2. 学历差,大公司简历筛查过不去:对于国内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来说,除了早期的员工,正职基本上有一个底线,就是只招全日制本科以上的工程师。而我这个朋友的学历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学历,这会成为他在过 HR 简历筛时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有可能过不去筛查。
  3. 目的明确,想要的东西只有业务发展的好的公司才有:对于他来说,长期还是要做自己的项目的,他找一个工作更多是为了自己的事情积蓄能量,而不是打算和一个企业长久的共同发展下去。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去到一些有明确流程的企业才有价值。如果去到一个制度、流程都不甚明确的企业,对于他来说,是没有意义和不划算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他来说,最合适的就是大厂的外包,外包相比于正职,他入选的可能性更大;而外包也会接触到大厂的代码,从这种情况下,他想要学习的工程化、流程化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掌握到;其次是业务发展的比较好的普通公司,只有业务发展好的公司,才有可能去关注工程效率、工程化,初创企业还在生死线上挣扎,搞定业务才是最核心的,至于工程化,根本不在 KPI 之中,进入这样的企业,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无效的选择,费时费力也得不到想要的东西。

我将选择的原因和答案告知给他,具体的选择,自然是由他自己做。不过,我给的选择,可以补充我对问题的看法,相比于直接给一个“你选择大厂的外包”的答案,好太多了,他可以基于自身的条件,再结合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判断哪些对于自己是成立的,哪些对于自己的是不成立的,最终得出自己的选择。

最后做个小调查,你在提问的时候,会问决策的过程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