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学习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14

《过简单而有品质的生活》书摘

  • 我拥有的越少,就越容易清洁。 我拥有的越少,就越不容易受牵制。 我拥有的越少,赚钱养家所需的工作量就越少。
  • 我们应该多去关注那些真正能使我们生活得更好的事物,而不去在意外人怎么看。
  • 衡量我们成功的不是金钱,而是可以自由地与彼此共度的美好时光。
  • 追求简约主义的过程中唯一需要取悦的人就是你自己。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因为你才是唯一需要对自己幸福负责的人。如果你比较在意某一事物(比如穿衣打扮),那就消减生活中你认为不重要的事物的开销,比如电影、宠物或鞋子。
  • 如果家庭、爱好、梦想或者建立一个被动收入对你很重要,那就慢慢努力消除偏离目标的承诺。无论你的愿望是什么,削减其他不利于愿望的东西。不是每个典礼都要参加,不是每周末都要和好友聚会,当然,除非这对你很重要。看看自己时间表中的义务,取消多余的安排,将这些时间用来关注改善生活的方面。
  • 记笔记有助于缓解需要记住所有事情的压力,以及忘记事情时的内疚,让你的生活更简单,压力更少。
  • 回顾流年,你所做的事应该都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不是支付了什么样的账单,或者买了什么样的东西。这才算是幸福的生活。
d2b5ca33bd970f64a6301fa75ae2eb22 13

《一往无前 : 雷军亲述小米热血10年》书摘

  •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更深的海,更狂的浪,潮声轰鸣,总在前方。相信相信的信念,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相信的航向,无论晴空万里,抑或风雨如晦,我们注定一往无前!
  • “真正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可能会被原有的巨头选择性忽视,然后这些创新会在某个节点突然爆发,并改变整个行业格局。”
  • 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决胜千里的最重要的一条,不是天道酬勤,而是顺势而为。 雷军最终意识到,作为一个创业者,一定要找到趋势。人不能推着石头往山上走,这样会不堪重负。在创业的路上,首先要做的是爬到山顶,再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 说到底,异类从来不是异类。成功者都是历史与环境的产物,是机遇与积累的结晶。
  • 做具有顶级配置、极致性能的智能手机,搭载高度定制、体验绝佳的系统和应用软件,按成本定价,然后以最高效的电商渠道取代所有中间环节,将产品直接送到用户手中,最后持续提供互联网服务,以实现商业变现。在这个商业模式里,硬件、软件、互联网,三大要素将互相支撑,形成一个循环,这就是后来人们看到的“铁人三项”模式。
  • 让他最受触动的就是谷歌的开放文化以及公司内部充斥着的一种浓浓的公民意识。每个星期五,谷歌举行TGIF派对(TGIF是“Thank God,It’s Friday”的简称),在这个派对上,所有的谷歌员工都可以和创始人对话,除了涉及法律层面必须保密的事情,员工可以不受限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包括董事会上董事们做了哪些战略讨论,公司有哪些决定,以及做出这些决策的前因后果。如此一来,谷歌的员工对于整个公司的方向有一种约束性,对于哪些事情可做,哪些事情不可做,员工们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力和勇气。洪锋后来说,你很少看到公司因为接了一个很赚钱的政府项目,然后员工揭竿而起的事情,但是在谷歌,这样的情况非常常见。
  • 早在2008年,雷军就总结出了互联网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其中,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而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 在硬件世界里,雷军和林斌知道,没有任何东西是免费的,时间是真金白银的硬性成本。
  • 某时某刻,创业者一定要成功,否则我们就得滚蛋,去另谋出路,我们必须是一支紧密团结的队伍,大家都要经过锻炼和提高,创始人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员工推入激流滚滚的大海,告诉他们——好好游。
  • 很多人在问,为什么小米的管理是如此的扁平?雷军曾经回答过这个问题:“扁平化是基于小米相信优秀的人本身就有很强的自驱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的员工都有想做最好的东西的冲动,公司有这样的产品信仰,管理就变得简单了。”
  • 事实证明,从小米手机1开始,小米所有产品都遵循着这一原则:专注打磨超过用户预期的产品,用极致的性能和击穿市场的价格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口碑。
  • 挣扎是你在和别人谈话却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的状态,因为你一直在挣扎。 挣扎是你想结束痛苦时的状态。挣扎就是痛苦。 挣扎是你去度假,想放松心情却使心情更差时的状态。 挣扎是你周围簇拥着一大群人,你却感到孑然一身、形影相吊时的状态。 挣扎是冷酷的。 挣扎是违背承诺、粉碎梦想的地狱,是一身冷汗、五内俱焚的感觉。
  • 雷军曾经对崔宝秋说:“现在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离开开源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于是,提倡技术和鼓励开源成为小米技术团队的基调。而这种拥抱开源的理念也支撑着小米技术体系实现了从0到1。
  • 全球管理思想家乌麦尔·哈克(Umair Haque)在《新商业文明》一书中写道:当你熟悉了价值对话的商业模式时,你的企业就变成了一辆具有响应性、运转良好的超级跑车。
  • 工程师对今天或者当下可能发生的事情是现实主义的,工业设计师则对明天或者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充满想象。
  • 如果一家企业掌握了社会效能的精髓,能够为大众创造更幸福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从生产产品转换成改变人们的生活,那么这家企业就会让传统的企业显得完全落伍。
  • 有一个流行缩写词能够刻画企业家们面临的机遇与动荡——VUCA——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动荡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4] 而一切的可能性,都饱含于这些机遇与动荡中。
  • 雷军写下了一句激励人心的话,既送给所有的小米员工,同时也送给他自己:去到别人连梦想都未曾抵达的地方。
  • 小米生态链企业的“竹林效应”开始显现。在小米生态链的理论中,小米认为,独角兽企业就像是一棵孤立的竹子,如果没有生长在竹林里,就没有强大而发达的根系,就不能进行新陈代谢,很容易大起大落。而现在,生态链企业逐渐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他们的根系交织在一起,一边不断向外延伸,一边为竹笋的快速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 从诺基亚这样的公司来到小米生态链部门工作,赵彩霞的感受是魔幻的,她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拿她的话说,她是从一个井井有条的地方来到一个“什么都缺”的初创公司,什么问题都要自己去推动解决。但是这反而激发了她的内驱力,她说:“随便做一点事情,就觉得特别有价值感。”在诺基亚从来不错过饭点儿的她,在小米经常忙得忘记了吃饭。
  • 智慧是无形的资产,资产都是一样的,是充分的理由值得为之冒险。创业就是唯一让生活中的其他风险——婚姻、财富、地位,变得更有可能的事情。但是我希望在我失败的时候,如果我失败的话,我可以迅速终结败局,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来整理来之不易的经验教训。我不会经常设定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每天都盘旋在我的脑海里,直到成为我内心的颂歌——迅速结束败局。”
  • 雷军总是对这些年轻人讲的一句话是:知耻而后勇
  • 对于自己亲自管理了一段时间供应链工作,雷军后来感到庆幸,他说:“如果一个创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核心业务的基本规律,怎么可能指望其他的人比你还清楚呢?”
  • 供应链就是这样一个既需要雄才大略,又需要体察人际感情的工作,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而且供应链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环节,它和公司整体的认知有关。
  • 那就是坪效,这个指标是指每坪(1坪=3.3平方米)面积可以产出的营业额,是衡量一家超市或者百货商店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
  • 工程师除了勤奋之外,更需要勇气,他们就像欧洲的航海家一样,在技术的大航海时代,探索着属于自己的新大陆。他们克服恐惧,把自己交给时间和未知,让自己成为茫茫大海里的先行者,成为这个时代的麦哲伦和哥伦布。
  • 质量委员会从宏观上制定了手机生产标准和检验流程,然后在微观上进行专项改善。质量委员会把每一款小米手机都拿出来做测试对比,然后对标行业数据确定自身问题所在。质量委员会成立了一个个专项改善小组来死磕这些问题,直到所有的问题得到改善为止。以死机和重启问题为例,专项改善小组一共拆解了470多台手机,把涉及硬件、软件、制造、设计等可能造成死机的原因一项一项列出来挨个落实改善,最后让有关死机问题的投诉率大大降低。 质量委员会还引进了节点控制制度,来保障手机研发的成熟度,这也是促进手机质量、确保研发效率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入缺陷检测(Defect Inspection)系统,质量委员会将研发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进行评级打分,要求每一个项目在量产前必须位于一定分值以下。 最重要的一点是,质量委员会开启了对产品源头的质量管控,也就是对上游供应链端进行质量控制,质量委员会将从每一个零部件开始检验小米手机采购物料的品质,从而真正抓住质量的关键问题。
  • 在质量把关的过程中,他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支持的声音。当所有人都把质量放在首位的时候,共识是大家共事的基础。尤其是在工程师文化浓重的小米公司,这激发了工程师解决bug的本能。
  • 蒂姆·科比一直相信,一家零售店的情感,应该永远大于功能和形式,而一个好的零售设计应该激发非理性的品牌忠诚。
  • 《成为乔布斯》里有一句话:公司的每个角落里都充满了可能性,史蒂夫最重要的任务是甄别这些业务的可能性,分析如何才能利用这些可能性打造全新的产品。
  • 一个伟大的公司不应该只盯着销售额、销量和利润,而是应该聚焦于产品,只有做出最棒的产品,才能得到用户的喜爱和拥护。
  • 。在研究同仁堂这家企业的过程中,他发现同仁堂最重要的准则是它的司训:“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意思是,做产品,材料即便贵也要用最好的,过程虽然烦琐也不能偷懒。
  • 优秀的公司赚的是利润,卓越的公司赢的是人心。更让我们自豪的是,我们是一家少见的拥有“粉丝文化”的高科技公司。被称为“米粉”的热情用户不但遍及全球、数量巨大,而且非常忠诚于我们的品牌,并积极参与我们产品的开发和改进。
  • 当外界观察并感叹“小米变了”的时候,刘德用“阶段性正确”来解释这种变化:“所有的事情都是阶段性正确的,就像经济学家凯恩斯那句著名的话:当事实改变之后,我的想法也随之改变。”
  • 对于组织干部年轻化这个问题,组织部副部长金玲颇有感触,她说:“锐气对于企业来说,真的是战斗力。”互联网公司是有生命力的公司,这种生命力是靠年轻人去支撑的,人到一定年龄之后,很难再去冒险做一些事情。
  • 他说:“自己在创过一次业之后已经明白,其实所有的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干将指哪打哪,毫无怨言。”
  • 互联网的民主性可以将产品性能透明地展示给民众,让大家自己做出判断。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省钱女王:如何享受极简生活》书摘

这本书里面是各种小技巧,如果你打算降低自己的开支,可以看一看

  • 我的原则如下: 第一,每项常规支出越少越好。 第二,不要增加开支项。
  • 节俭也要有底线。节俭是为了生活得舒适,不是委屈自己。就好比走钢丝,我们要平衡好两边,才不会摔跤。不打破底线,才是适度的节俭。
  • 如果你对传授经验不感兴趣,可以考虑用别的方法创造被动收入 1 和固定收入。你要是真心想改善自己的财政状况,我推荐你读这两本书:《百万富翁的快车道》(The Millionaire Fastlane )和《网络兼职指南》(Where to Work Online)。
  • 工作保障压根儿没有 保障,它不过是一连串的空口诺言,只是为了让员工们低眉顺眼任劳任怨而已。在这个国家,真正有保障的,是那些自力更生的人。
  • 如果你想买什么东西,先想想,使用这样东西要用到的辅助工具是不是还需要另外购买。
  • 如果你想看看你开始或重新开始极简生活要买的最少物品的清单,可以查看电子书《如何开始或重塑极简生活》( How to Start Out or Over on a Shoestring ) 。
  • 不要为了省钱而做蠢事。 比如说,如果你确实需要一台冰箱,那就买一台小冰箱吧。
  • 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 计算省下的钱时,要把时间也算进去。
  • 传真机。 我用Faxzero.com免费发传真。但如果我想把 调制解调器连接到电脑上,Windows 7也能够通过传统的电话线收发传真。以前我甚至还通过调制解调器用魔术杰克收发传真;现在,我要求别人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文件给我,这要方便得多。
  • 如果你在用微软Windows系统,不妨去Waysale.com淘自己需要的软件,这一选择合法又实惠,可以为你省钱。我在这个正规合法的网站更新已有的Windows和办公软件,并获取其他需要的软件。
  • 你可以在网上找到海量电子书。在线电子书零售商会免费提供许多书。多年来,我从古登堡计划(Project Gutenberg)上获得了很多免费电子书资源。澳大利亚的古登堡计划上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如果你在找一本古董级图书,不妨在这两个网站上试试。 谷歌图书(Google Books)和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都有可供查询的大量档案。如果你在研究灵魂课题,可能会借助于Sacred Texts Archive。这些网站有大量可以在线阅读的书籍,同时也是新思维(New Thought)书籍的绝佳来源,其作者包括华勒斯·瓦特斯 ( Wallace Wattles )、 罗伯特 ·科利尔 ( Robert Collier )和 佛罗伦萨 ·斯高伏尔·西恩 ( Florence Scovel Shinn )等人。FreeEbooks.net和ManyBooks.net是我最近发现的两个免费提供电子书的网站。不花一分钱,常年有书读。我在参考资料部分列出了所有这类网址。
  • 雷格列表 http://www.craigslist.org 和自由交换网 http://www.freecycle.org 都是网上买卖物品的好去处。
  • 阅读关于水的文章——《水:为了健康,为了治愈,为了生命:你不是病了,你只是渴了!》(Water: For Health, for healing, for Life: You’re Not Sick, You’re Thirsty! )更多信息,请关注F·巴特曼博士。你还可以登录Watercure.com去关注更多该作者的信息。
  • 多莉·弗里德在她的书《袋鼠式生活》(Possum Living )中对饲养动物以获取肉食这一行为,发表了深入的见解,我向所有感兴趣的人强烈推荐此书。
  • 阅读拉格纳·本森的著作《自助用药》(Do It Yourself Medicine ),书中介绍的获取处方药的方法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 同时你还可以访问西方基金会的下载页面阅读关于健康的免费电子书。特别推荐两本书:《没有医生的地方》(Where There Is No Doctor )以及《没有牙医的地方》(Where There Is No Dentist ),由西方基金会制作 http://hesperian.org/books-and-resources/ .
  • 我一直在寻找关于老式家庭疗法的书籍,我最喜欢的后备书是詹姆斯·杜克的著作《绿色药房》(Green Pharmacy )。
  • 关于牙齿保健详情可下载由西方基金会(Hesperian Foundation)制作的免费电子书,《没有牙医的地方》(Where There Is No Dentist
  • 有个博客里面有自己修剪头发的介绍。详情请参阅 http://feyeselftrim.livejournal.com/ 。
  • 更多清洗秘诀可查阅《极简主义的清洗方法》( The Minimalist Cleaning Method ) 。可在参考资料 部分找到有效链接。
  • 免费电子书: http://www.gutenberg.org/ http://gutenberg.net.au/ http://books.google.com/ http://www.archive.org/index.php http://sacred-texts.com/ . http://www.free-ebooks.net/ http://www.manybooks.net/
  • 西方基金会(保健医学及预防医学方面的免费电子书和资料): http://hesperian.org/ 车轮上的无家可归者 http://homelessonwheels.wordpress.com/ 《如何开始或重塑极简生活》 (How to Start Out or Over on a Shoestring) 安妮·珍·布鲁尔著 http://www.smashwords.com/books/view/69709 《如何一无所有地生活》( How to Survive on Practically Nothing )爱德华·H·罗姆尼著 《没有工资如何生存下去》( How to Survive Without a Salary )龙雅各著 《如何写作及出售电子书》( How to Write and Sell an Ebook ) 安妮·珍·布鲁尔著 http://www.smashwords.com/books/view/36647
  • 《穷理查德的年鉴》( Poor Richard’s Almanack )理查德·桑德斯(本杰明·富兰克林)著 《若无其事的生活》( Possum Living )多莉·弗里德著 多莉·弗里德的故事: http://www.paige-williams.com/ 马铃薯栽培: http://www.poconogardening.com/potato.html http://gardendesk.blogspot.com/2008/10/garbage-can-potato-harvested.html 《质朴:最佳简易家装书》( Simplicity: Simply the Best Home Decorating book ) 介绍制作窗帘等家居装饰品的完美资源。 塔米·斯托罗贝尔所著的简化无车生活:回顾版 http://www.associatedcontent.com/article/5756060/simply_carfree_how_to_pedal_toward.html?cat=38 微软操作系统的软件(非常便宜): http://www.waysale.com/softwares
  •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 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 )本杰明·富兰克林著 《极简主义的清洁方法》( The Minimalist Cleaning Method )安妮·布鲁尔著 http://www.smashwords.com/books/view/35019 《节俭生活的地下指南》( The Underground Guide to Living Frugal )比约恩·卡尔格著 《财富之路》( The Way to Wealth )本杰明·富兰克林著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职场奋斗记》

这本书我看了一半以后看不下去了,主要的原因是太水了。当成传记看还行,别的没必要。

  • 每个人的一生中至少要证明两能能力:获得机会的能力与建立在这种能力之上的工作能力。
  • 实际情况是,一个人的家世背景在职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值是中性的,如果你立得正,行得端,这一值就会是个正数,就会帮助你比别人更容易成功。反之,如果你的行为有差池,做出了有辱家族名誉的事情,那么,这个值就会成为一个负数,值数越高,负面效果也就越明显,所引发的职场动荡与冲击也就越猛烈。
  • 人在职场,你必须要时刻记住为自己说话,如果你不说,别人就更没有这个义务。
  • 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命运已经注定。 因为人是靠希望而生存的,未知与不确定性会激发人最大程度的奋斗欲望,一旦失去了这些,人的生命价值就会降低,生存的意义也无从谈起。
  • 命是规律规则,命是这个社会中无计其数的人相互博弈时所产生的利益推动力量,没有人能够掌控这种力量,你最多只能适应它。
  • 你要想通过一条决议,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会议上突然宣布,由于事发突然,除非与会者之中存在着进退同一的反对者团体,否则,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人是反应不过来的,忙乱之际无法组织起反攻,等他们阵容拉起,事情已经拍板了。
  • 所谓面试,就是你通过自己的表现要让对方对你由衷钦佩的过程,任何一个招聘者都不可能对那些缺乏信心的求职者产生好印象的。
  • 在这个社会里,越是处于底层的人,越是卖力的苦干,因为那是他们唯一的立身之本。而许多熟谙社会游戏规则的人,却全不管这些麻烦事,他们知道底下人肯定会为了糊口而拼命干的,所以他们只管捞自己的,如果遇到捞得过凶的上司,下面的人多半还会出一个两个的劳模,因为劳模把贪官应该操心的事情全都承担了。 凡是出劳模的地方,必然有着许多贪官,只有贪官才需要劳模替他们卖命,老百姓是不需要这玩艺的。老百姓需要的就是各司其职,各就其位,一个关系理顺的社会,胜过一万个“英明的领导”。
  • 你必须为你自己的位置负责,这才是现实的真理!
  • 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人在职场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先做事,再做人。概因一个初入职场的人,不仅对职场的游戏规则一无所知,更有着许多实践知识需要掌握,这功夫只要能够闭着眼睛把事情做下来,就已经很难得了。过了这个阶段,等到你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实践知识,能够在工作之中做到游刃有余了,就可以上升到即做人,也做事的阶段,这时候不仅要把事情做好,还要做到方方面面都满意。而到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只做人,不做事了,这一阶段的成功者比比皆是,相信每个人自有体会。
  • 据我的观察,越是不承认组织系统内部存在着分歧的企业,其权力博弈的规则越是混乱,越是缺乏规范与自制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职场精进之路》书摘

  • 锦囊二:要针对岗位招聘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简历。有些面试者不管应聘什么公司或什么岗位都是通用一套简历,其实这样是有问题的。有些岗位虽然职责相似,但是要求肯定不会完全一样,有些公司是不同的行业,那么简历的表达、突出的侧重点也最好不一样。这里所谓的针对性调整简历不是刻意捏造工作经历,而是尽量突出符合岗位要求的项目经验、技能。比如,如果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你如果之前有过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经验就可以多写一点,如果做过跟该公司类似的产品就可以详细一点;如果是一家外企,可能就要附上英文的简历。
  • 锦囊三:提前了解应聘企业和用人部门。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你过两天就要去面试了,总要了解一下应聘企业的情况,包括企业的规模、发展历史、主要的产品、市场份额、企业文化、主要的竞争对手等。尤其是该企业的主要产品功能、特色、优劣势,一旦面试中涉及,你可以对答如流,那么肯定能有加分,面试官也会知道你做了充分的准备。假如能有一份产品评测或体验报告会更好。即便面试过程中面试官没有涉及相关的问题,你也可以在面试结束后主动提起。如果可能也可以想办法了解一下用人部门的情况,网络上还有些大公司的面试经验,虽然这些作用不大,但是有备无患。
  • 锦囊四:提前准备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的
  • 有句话说得好——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
  • 但是如果工作几年之后再选择,一个成长型的小公司、有潜力的创业公司,加上好的工作岗位和股份期权也不见得就比大公司差。
  • 一份工作的投入包含多个方面,时间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应该包含身心和知识经验上的投入。
  • 身心上的投入是指一种更加主动的工作态度,积极解决难题、跟他人合作、主动发现问题、承担更多的责任。
  •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的付出白费了,很多时候只是暂时没有反映在待遇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之前的付出会形成加速度,使你的提升变成一道上升的弧线,会逐渐跟那些匀速的直线拉开距离。当你真正可以用知识、经验来工作的时候,比如一些公司聘请的顾问、专家,那么即使工作时间少,你的收入也不会少。所以在刚参加工作的这几年里,别总想着拿多少钱干多少事,这样的思想只会害了你,这是你快速积累获得加速度的时期。就如同存钱,你开始得越早,哪怕数额小一些,但是复利的力量会最终给你合理的回报。
  • 老板为什么要招实习生?道理很简单,就是要用相对廉价劳动力然后做这些琐碎的事情,把更重要的事情留给公司骨干甚至自己去做,让他们不要为这些小事分心,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就是讲究分工的,本来就不是人人平等的。强调工作分工上人人平等,而不是根据能力经验分工的公司估计也做不长久。
  • 如何定义责任?责任至少要包含工作内容复杂度、压力和承担的风险,这三点至少要符合两点才能说明你目前岗位上的责任较大。
  • 作为职场新人,不断提升自己,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帮助团队达成更高的业绩是重中之重。如果你始终在上司眼里像个孩子,无法担当大任,那么你的待遇肯定上不去。
  • 大部分人都是期望享受慢生活,有情有调,每天完成了自己8小时的工作,然后所有的时间都是回归家庭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十二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这个世上没有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好事,同一时间只能选择一个。但是,你可以在你能抓鱼的时候拼命抓鱼,这个时候就先忘记熊掌,当你有了足够多的大鱼后,再拿大鱼去换熊掌。
  • 大部分时候你并不需要像电影中的情节那样去给人答疑解惑,只需要表现出自己的真诚,而不是封闭自己,甚至觉得自己跟环境格格不入,相信很快就能融入团队。
  • 善于抓住机会是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把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先做到最好,然后再看自己可以承担什么样的团队工作,或者帮上级解决头疼的问题。而不是自己手头上的工作都还没做好就去想着表现自己,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 任何时候,当上司需要你的时候,你能马上有反应是一个好习惯。没有这个习惯,许多机会也会跟你擦肩而过。不要总觉得上司是有工作才想着你,当有好处的时候他也会第一时间想到你,而不是想到那个总是装聋作哑的人。
  • 在低价值的事情上耗费的时间越多,产生的单位价值就越少,从资产累积的角度来说就越慢。所以,不用去纠结自己是不是要买车,也不用考虑买车养车的花费,而是要好好思考一下你究竟是特别需要一辆车装点脸面还是自己开车真的给工作生活带来了十足的便利。
  • 工作的第一个维度是“岗位”工作
  • 工作的第二个维度是“通用”工作
  • 工作的第三个维度是“流程”工作
  • 工作的第四个维度是“辅助”工作
  • 学习成长从来都是一个自我对抗的过程,能速成的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内容。因为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差不多,你能速成别人也可以。能让你真正领先于他人的知识不可能轻易就被获得,所以别把那些速成当宝典,你不需要速成,你需要的是专注。
  • 主动工作的人永远比被动工作的人提升快,因为主动工作的人会积极发现问题、寻找方法、攻克难关,不断得到成就感,而被动工作的人则是排斥困难,等待被安排工作,并没有想着如何做得更好,从而使自己得到提升。
  • 作为新人,“You are nobody”,做一切你可以做的事情,并且尽可能地做好。
  • 学习敏锐度高的人在五个关键要素中表现突出:自我认知、心智敏锐度、人际敏锐度、变革敏锐度和结果敏锐度。评定一个人的学习敏锐度能帮助面试官、管理者和HR做出明智的聘任决定,处理内部应聘者,注重培养一个人的学习敏锐度。
  • 根据一个人的领导力评估,可以将人分成九大不同类别的领导力人群,分别是:冲动者、机会主义者、外交家、专家、实干家、重构者、转型者、炼金术士和嘲讽者。 冲动者一般是指做事完全靠本能、没有章法,就像是刚出生的婴儿只会哭喊一样,只有这类领导力的人根本无法走上管理者岗位。而嘲讽者属于千年一遇的奇才,他已经具备改变世界和人类命运,他的思想可能会影响世世代代,比如老子,那种人极其稀少,也不会存在于企业里,所以这两类领导力都可以忽略。对团队和企业比较重要的领导力就是中间七种,即机会主义者、外交家、专家、实干家、重构者、转型者和炼金术士。
  • 外交家:遵守规则、避免内在和外在的冲突、适应环境、压抑自己的欲望、忠于群体、希望融入集体、是非分明、在意外表/身份、落入俗套、努力达到群体标准。从这些特质定义中可以看出来外交家更多是想让自己融入群体、排斥异类,尽可能让自己符合群体要求,但是也难免看上去圆滑没有创新。据培训教练说,很多企业里的VP(Vice President),虽然职位级别很高,都是只在外交家的层面。
  • 如果降低一个层次,把一个工作当作一份事业,这样就能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兼顾个人利益。把工作当作事业的人,我们经常称其有“事业心”。有事业心的人和没有事业心的人区别非常大,有事业心的人对自己做的事情有一种内在的动力,会有比较强的目标感,同时有长远的规划。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老后两代破产》书摘

老后破产 + 老后两代破产,看的人心烦,也让人想起了自己的养老和父母的养老。

“没有去医院看病的钱了”

  • 老后破产的现实中最为严峻的便是,越来越多的人因无力负担医疗费用,而不再接受医疗服务。在收入仅够维持生活开销的人群中,支付完房租、电费、燃气费、伙食费等最低限度的必要开销后,手头若还有结余,也有不少人会选择接受医疗或看护服务。当然,在性命攸关的时候,即使借钱也必须接受治疗——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这种危急情况下被救护车送往医院——而在并不紧急的情况下,很多人为了省钱而选择了“忍耐”。

虽然与家人同住,仍处于“独居生活”的状态

  • 在高龄父母与子女同住的情况下,为尽可能多挣些钱,子女的工作时间相应延长,因而父母独自在家的时间也会增加。子女延长工作时间也是为了家庭生计。然而,他们越是忙于工作,越是无暇顾家,不得不放弃陪伴父母的时间。安田父子俩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困境,度过忙碌却又无奈的每一天。

通过问卷调查窥见的“老后破产”的现状

  • 在实际与这些家庭接触过后,我们感到,很多人看起来并不是在逞强,而是抱着“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的希望,坚强地生活着。但是,一旦自己或家人因疾病或受伤等原因产生巨大开销,生活便会一下子变得难以维持,随即陷入“老后破产”的境地。这样的事例层出不穷。

【讲解专栏】“为何如今的人们会面临‘两代人两败俱伤’的局面?”专家给出的解答

  • “为什么即便有家人在身边仍然会面临‘老后破产’的局面呢?”这个问题是我们最想得到解答的,对此,榊原指出,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的收入存在差异。“近二十年以来,日本的平均工资持续下降。最大的原因就是非正式雇佣的增长,而非正式员工的工资较少。”

名为“家人”的屏障

  • 目前为止,我们已对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援助的各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不仅是行政方面,还包括地区综合援助中心、社会福利协会、非营利性机构,等等。在此过程中,我们时常听到这样充满矛盾的话语:“由于受助对象与家人同住,很难为其提供援助。”我们原以为,与独居生活相比,与家人共同生活的话,彼此之间能够互相扶持,生活也能得到改善。但是,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渐渐意识到这样一个现实:家人的存在已成为一道“屏障”,阻碍了受助人接受应有的援助。

在自己因工作而外出时离世的父亲

  • 在建造两代人共住的房屋之时,父亲就比谁都想和孙子、和家人住在一起,享受与家人共度的时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父亲都待在自己家中,他会因此而欣慰的吧?这个问题始终徘徊在好子的心中,但已经永远无法得到解答。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从零开始做内容:爆款内容的底层逻辑》书摘

自序 90%的弯路其实不必走

  • 提高未来时间的产出
  • (1)把一份时间卖出去一次,比如工资、单次咨询的报酬。(2)把一份时间卖出去很多次,比如出书、做课程、写作。(3)买卖其他人的时间,比如当老板。
  •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你用的时间短书稿质量反而更好呢?这是因为,提炼干货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一个人冥思苦想,大概率不如别人先问你问题然后再由你来作答效果好。只要有人问问题,你就会感觉,他凭什么能问得倒我?然后一顿解答,你慷慨激昂,传道授业,对方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我称这种写作方式叫互动式写作
  • 70%和爆款类似×足够多的试验品=100%成功
  • 现场很多人有疑问,什么是IPO?我说I是Import(输入),P是Perception(看法),O是Organism(有机体、生态),输入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去分享以此沉淀自己的生态,升级自己的底层操作系统。解释后又加了几个案例,现场掌声雷动

前言 什么是内容

  • 因为在艺术的表现上,技巧是最容易学的,色彩、构图等都可以进行练习,真正难的反而是观点。

第1章 底层逻辑:爆款内容的6个底层逻辑

  • 《从优秀到卓越》

第2节 你要比同行快10倍

  • (1)引言:为什么你要学这个?这个方法的重要性。(2)案例+方法:一般每章都会讲3个案例,通过案例总结方法,通过方法佐证案例。(3)理论支撑:有没有大师说过类似的话或者有没有经典书籍中写过类似的语句,如果有则可以放到该章节作为理论支撑。(4)总结提炼:每一章的最后都需要提炼一下重点内容。

第6节 换角色:做创意的另一大方法

  • 《让创意更有黏性》

第2节 4个结构模板,好文其实不需要“多磨”

  • “1个观点+ N个事例”“总论点+分论点”“1个观点+N个角度”和“1个观点+同一个人的多个事迹”。

第3节 4个结尾套路,读者想不转评赞都难

  • “概括式结尾”“点名式结尾”“名句式结尾”“排比句式结尾”,

第4节 4+3 +2 =引爆朋友圈的故事模板

  • 这个故事结构,其实遵循的就是我总结的4步搞定故事模板:(1)一句话。即交代故事的开头和结果。(2)定冲突。就是给故事主人公“加戏”,使情节起波澜。没有情节的波澜起伏,就难以冲击读者内心,因此,“定冲突”对于“讲好故事”来说是灵魂般的存在。(3)给理由。即给出理由,解释为什么冲突会发生。(4)来组合。简言之就是将上述的几个部分重新进行排列组合。
  • 点去完善故事:(1)交代故事背景。(2)补充核心信息。(3)触发情绪爆点。

第1节 定位要精准:我是谁,我能提供什么,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

  • 定位就是“如何让你在潜在用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所谓定位,即让你的产品和企业,或者让你个人与众不同,在市场上形成核心竞争力,对于受众来说,好的定位是鲜明地树立品牌和IP的开始。
  • (1)我是谁?(2)我能提供什么?(3)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

第2节 如何打造小红书爆款选题

  • 《模仿的技术》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好心情练习手册》书摘

  • 当我们在面对让人觉得无聊的工作时,不妨抱着“将来一定会发挥作用”“完成这件事就有机会加薪”的心态,尝试想象自己能够进步,或是可能得到的报酬。动机明确后,即便是面对让人提不起劲的工作,也能将其当作“自己的工作”。只要将不喜欢的工作当作“自己的工作”,就不会被消极的情绪束缚。
  •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应该提醒自己不要过度解读他人的话,以及不要胡思乱想。将对自己或对公司的不满写在纸上,这样便能以客观的角度分析自己是否过度解读,以此来帮助自己脱离妄想。
  • 将完成目标定为八成成功,剩下的两成留给“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乐观心态。借由这样的想法,产生面对困难的力量,我们才能够不被情绪左右,激发面对困难的能量。
  • 被上司否定而感到自尊心受伤、期待落空的下属,就会产生后遗症。越是自恋,被影响的程度就越严重,也拖得越久。 自恋情结是很难放下的。与其硬要放下,不如不要擅自期待对方能猜中自己的心思。 “一定要我说得那么清楚才会做吗?你能不能主动点、积极一点啊?”不要这样擅自“期待”对方会积极主动,下指示的时候应该尽量具体、明确。 若你是下属,也不要自己认定“这阵子每天都加班,就算这个项目只完成六成,老板应该也会体谅吧”,而是应该共享有关工作和作业的愿景。 越是“不容易被情绪影响的人”,越懂得与人沟通,不会擅自将期待加诸对方身上。 要点 不要抱有“你应该明白我”这种期待,而是要传达具体的事项。
  • 借口,可以说是想要让对方理解事情出于无奈,以此来保护自己的行为。 但让人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借口都会令对方不悦。光是自我保护和自我辩解,这种以自己为中心的态度就会令人不满,给对方造成不愉快的情绪。
  • 快速眼动睡眠能够缓和不愉快的情绪。
  • 与其“不用”或“少用”手机,不如多花时间去看、去感受现实世界的事物,也就是多重视眼前的事物。比如看看书报、杂志,或是和活生生的人交谈。 离开办公室,看看天空和街景,在接下来的休息日中来一趟小旅行等,这些网络世界以外的现实体验十分有益。 为了保持精神健康,获取适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才是最理想的,而不是以获得他人的“赞”为目标。 要点 比起为获得他人的“赞”而行动,应该重视适合自己的实践经历。
  • 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无法改变,而是因为不去思考自己未来想成为怎样的人,所以什么都不会改变。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悉达多》书摘

  • 乔达摩安静地听着,纹丝未动。这位功德圆满的觉者以慈蔼、谦和而清晰的声音道:“你聆听了法义。哦,婆罗门之子,婆罗门之子,难得你深深地思索法义。你在法义中发现了一个漏洞,一个缺口。愿你能继续深入地思考。但是你这勤勉之人,要警惕多谋善断及口舌之辩。无论辩辞美或丑,聪慧或愚蠢,总有人赞许,有人鄙夷。你从我处所听之法义并非我之辩辞。它的宗旨并非为求知好学之人阐释世界。它另有他图;它的宗旨乃是济拔苦难。这就是乔达摩的法义,别无其他。”
  • 这位漫步的思考者自问:“你原先打算从法义里,从师父处学到什么?你学了很多,却无法真正学到的又是什么?”他最终发现:“答案是‘我’。我要学的即是‘我’的意义及本质。‘我’,是我要摆脱、要制胜的东西。‘我’,却是我无法制胜,只能欺罔、逃遁,只能隐藏的东西。当真!世上再没什么别的,像我的‘我’这样让我费解。是‘我’,这个谜,让我活着,让我有别于他人,让我成为悉达多!在世上,我最一无所知的莫过于‘我’,莫过于悉达多!”
  • 意义和本质绝非隐藏在事物背后,它们就在事物当中,在一切事物当中。
  • 如果一个人扼杀了感官意义上的偶然之我,却喂养思想意义上博学多能的偶然之我,他是不会寻得自我的。两者,思想和感官,均为美的事物;两者背后均隐藏终极意义;两者都值得倾听,值得参与;两者均不容蔑视亦不必高估。
  • 情爱可以乞得,可以购买,可以受馈,也可在陋巷觅得,却唯独不能强夺。
  • 书写虽好,思考更佳;聪敏虽好,忍耐更佳。
  • 她教导他,爱侣在交欢后不得倏忽分离。彼此仍要相互赞叹、抚慰。这样,双方才不会因过度性满足,而产生厌倦、落寞,产生辱弄或被辱弄的不快感受。在美丽聪慧的艺术家处,悉达多度过了绝妙时光。他成为她的学生、情人、朋友。对于现在的悉达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是能和迦摩罗在一起,而绝非迦摩施瓦弥的生意。
  • 指引他生活的一直是思考、等待和斋戒的技艺。他和孩童般的世人间彼此依旧陌生。
  • 我领悟到这个道理后,认出我的生活也是一条河。这条河用幻象,而非现实,隔开少年悉达多、成年悉达多和老年悉达多。悉达多的前世并非过去,死亡和重归梵天亦并非未来。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
  • 他呆坐着,凝视她长眠的脸,她衰老、疲惫,不再丰满的嘴唇,想起早年自己曾把它比作新鲜开裂的无花果。他呆坐着,凝视她苍白的脸,倦怠的皱纹,仿佛凝视自己苍白倦怠的脸。他看见他们年轻时的容颜,鲜红的嘴唇,炙热的双眼。两种情境交织着充满他,成为永恒。他比以往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不灭,刹那即永恒。
  • 人独自行过生命,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
  • “一个探求之人,”悉达多道,“往往只关注探求的事物。他一无所获,一无所纳。因为他一心想着探求,被目的左右。探求意味着拥有目标。而发现则意味自由、敞开、全无目的。可敬的人,你或许确实是位探索者。但你却因努力追求目标,而错过了些眼前事物。”
  • 你看,我的乔文达,这就是我的认知:智慧无法言传。智者试图传授智慧,总像痴人说梦。”
  • 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智慧令人安详,智慧创造奇迹,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
  • 真的反面同样真实!也就是说,只有片面的真才得以以言辞彰显。可以思想和言说的一切都是片面的,是局部,都缺乏整体、完满、统一。
  • 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 我唯一的事,是爱这个世界。不藐视世界,不憎恶世界和自己,怀抱爱,惊叹和敬畏地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
Internal Bleeding printed paper

《老后破产》书摘

  • 存在着一个矛盾。以自己的养老金坚持着生活的人,会因没钱去医院而强忍着;但只要接受了生活保护就会免去医疗费,完全可以去医院了。虽然说,这只是在行使再正当不过的权利,但不知为什么,却总有一种“制度不周全”之感。因为我想,不一定非得在接受生活保护以后,对靠养老金坚持生活的人们,只要有制度保障其“放心接受医疗的权利”,或许及早得到救治的人就会增多,不依赖生活保护也能活下去的人也会增多。
  • 日本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时代,是个只要认真工作就会有回报的社会。或许,正因如此人们才会坚信,只要认真工作,晚年生活就会高枕无忧。今天的老人们,当时都是这样确信无疑的吧。
  • 而更为严重的是,收入越少的人,“社会联系”的丧失就越显著。经济越不宽裕,就越难在红白喜事等亲族活动、地区性聚会等当中露面。因为,维持“社会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需要钱的。
  • 晚年生活的放心与舒适度,全看“金钱”的多少——完全有能力负担的老人很少——这就是现实。
  • 每一次离开,都有些于心不忍。这一瞬间感觉到的,是菊池女士所背负的巨大的孤独。
  • 害怕寂寞的幸夫先生生前经常说:“我要走在你前面,你要送我啊。”这话都成口头禅了。望着老公的照片,菊池女士对着佛龛嘟哝道:“被留在世上的我,也很孤单啊。”
  • “就算是夫妇一起生活,但总有一天会只剩下一个。” 这是不用说的。即便是现在,如夫妇、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等有家人与老人一起生活的家庭也在1 000万户以上。但就是这些人,最终也会只剩下一个。到那时,只要没有“可依靠的金钱”和“可依靠的人”——就会有“老后破产”的风险。
  • 到窗外的阳台上去,仅此而已,但对菊池女士来说,却是无可比拟的大事。外面的风,像抚摸一样静静地在脸颊上吹过。虽想就这样一直站在阳台上,但她还是恋恋不舍地回过头:“给大家添麻烦了,差不多该回屋了吧。”
  • 国民养老金制度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家庭功能在发挥作用为前提制定的。” 到了晚年,自己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只靠自己的养老金能生活下去吗?——并且,未来养老金还会变得比现在还少——想到这些,很多老人都会为自己的晚年感到不安。
  • 不只是因为得益于大自然的恩惠,自给自足成为可能,还有一路坚守农田的自尊,已然化为了生存的力量。正因如此,他们才不说泄气话,而是拼命坚持。在东北地区的村子里,靠3万日元左右的养老金收入一个人生活的农户不足为奇。说到底,很多人是因不想放手农田而不接受生活保护,一味坚持的。有的地方政府也在对制度加以灵活运用,就算有农田,有自己的房子,也能接受生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