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7年10月

习惯了看反转,还真是悲哀

前两天,被共青城赛龙公司的文章刷屏了朋友圈,身边的企业家们都在感叹创业维艰。

又有一个朋友转发了当事人詹政的朋友圈截图,詹政说自己问心无悔。

我当时在那条截图下评论,已经习惯了看反转,真是悲哀。

社会的媒体为了迎合眼球和社会想象,无节操的创造出了各种标题党,让我们防不胜防,早起的群情激愤在不断的新闻反转中不断被打脸。我自己也经常写文章发文章,也算半个媒体人,在工作中我无法保证绝对的中立,但是我尽可能的展现数据和结果,自己尽可能不做判断,由读者自行做出决断。

另外,民众对政府机构的不信任也跃然纸上。如果民众对政府机构有着足够的信任,大家在看到这种文章,又是否会去主动战队呢?更多是因为曾被政府机构坑过,所以选择了在战队时站在了政府的对立面。对于政府来说,如何改变自己的这种印象,让民众更加信任,是一个更大的课题。

或许,从当前的“官大爷型政府”变成真正的“服务型政府”才有解。

潜规则和歧视

前有美团负责人说不要“黄泛区人士”,后有小米负责人认为日语系的同学可以去从事某些电影行业,近处还有苏宁招聘侮辱广工学生。

学历的筛选是一种潜规则,对于 HR 来说,学历的筛选可以以一个相对靠谱的方案来判断候选人的好坏,这无可厚非。HR 也有自己的 KPI ,用一些技巧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这很正常。

码农不就是经常造轮子来优化自己的工作流么

但是,这些方法本身来说,算不上公平。自制的工具自己用,整个过程只影响到自己,其实还好,因为没有对其他人造成影响。而这几位负责人的工作却会对很多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他们很现实,但是却连最基本的政治正确和为人处事都没做好。有些事情你可以做,但是你却不能说。做出来,没人知道,就过去了。说出来,你就要被众人批斗。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该做的表面功夫还是不要省了。

“政治正确”约束了人们在公开场合怎么说。利害算计决定了人们在私下里会怎么做。

不同粗细的笔带来的不同感受

不同粗细的笔带来的不同感受

最近在学习时顺便进行知识的可视化,发现了个有意思的现象:不同粗细的笔会让我们对细节的承受程度有所不同。

就像上面的这四个对话框,你会觉得第一个做的最差,第三个做的最好。
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当选择更细的线条时,我们回很容易发现细微处的错误,选择更粗的线条时,我们的关注度会更多的放在整体上,这会让我们的小瑕疵不那么引人注目。
最后一个不好看则是笔头太软了。

如果你要画手绘,建议你买一根 1.0 的签字笔。这样画出来的效果会比我们平时日常用的中性笔好很多。

QQ域名邮箱的妙用

QQ域名邮箱的妙用


我的域名ixiqin.com的邮箱是绑定在QQ邮箱的域名邮箱中的(不是企业邮箱
域名邮箱有个好处,可以不用登陆独立的邮箱,直接在QQ邮箱内收发邮件
对于我来说,就可以很方便的在一个页面内完成多个不同邮箱的邮件处理。
我一直很喜欢 Gmail 的邮箱别名的功能,不过还是有很多服务商是不支持gmail的别名的,所以我现在更多是用QQ域名邮箱
为网站创建一个新的域名邮箱,邮箱绑定到自己的QQ上,就可以很方便的进行邮件的管理,不需要时只要删除对应的域名邮箱就好了。非常方便。我便是把所有的邮箱都绑定在了我自己的QQ上,方便管理。

一个域名可以绑定200个用户

痛苦的学习过程

痛苦的学习过程

即使是在一个学习的群体中也总有人不像学的比别人更多。他们总是有更多要忙的事情。
可能这是锐意进取者与保守前进者的区别。
锐意进取者以进取为目的,保守前进者希望在当前的基础上有所上升。颇似当年清政府的洋务派和五四运动后的共产主义革命者

无法为旁人打开的心扉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我们无法为地铁上遇见的人敞开心扉,因为我们无法信任旁边站的人,因为我们担心我们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们把自己隐藏在手机屏幕后面。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铁路硬座的场景。
在刚上大学的时候,每次回家、回学校都是坐硬座回去,无他,便宜。
由于个人习惯,总是觉得做晚班车好一些, 这样可以在车上假寐一段时间,早上到家/到校。车上总是很多人,不知道是不是河南人的特色,在车上,大家畅所欲言,谈天说地,上讲国家大事,下讲养殖种树。
大概是共同的根,带给我们共同的心态,我们可以聊的很high,玩的很high,总是有说不尽的话题,在用以其聊天。而在大城市的地铁里,你不知道你身边的人到底来自何方,又有何禁忌。
回乡的路上总是愉快的,大家都放下自己的心防,畅想着美好的生活。这些,是地铁无法具备的,地铁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疲惫。

从书摘到读书笔记

从书摘到读书笔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心中的读书笔记都是基于书摘的,但是最近偶有思辨,觉得似乎需要改变下读书习惯。
书摘不是不好,书摘很好,但是书摘总体来说,还是表层阅读,表层阅读对我们能够产生的影响还是要少一些的。相比于追求表层阅读的书摘,不妨写成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读完书,看着书籍的目录,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心得。如果觉得一开始写不好,不妨对着目录绘制思维导图,强迫自己去回想、记忆书中的内容。
如果无法做好这件事,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你并没有把这本书读透,而是只做到了读过。对于一些工具书来说,读过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一些经典的著作来说,还是要读过后有印象、能回想、有思考,才是最好。

第一百篇文章

第一百篇文章

我是一个反复的人,至少在博客上是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多次打开博客、关闭博客、再次打开博客。我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重建博客的。
回顾我写博客的历史
从高中开始写,一直写到了现在,也算是写了有7年了。这七年间,我的博客风格变化多端,域名也从最早的 xqgz.info 到了现在一直在用的 ixiqin.com
从一开始,我的博客中充斥着转载来的文章。那个时候的我,将博客作为自己的收集篮,有什么东西都先收集起来。
后来,我的博客中充斥着各种自己的开发记录。在那个时间段,我做大量的开发实践、并将其写成博客。为了让自己的博客看起来更加专注,我甚至注册了多个域名,以求每个域名放不同的内容,显得更加精专。显而易见。
现在,我的博客更像我的日记本了,我会在博客中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再只专注于技术,而是选择更加优秀的全方面的发展。
这大概也是一个人的自我迭代吧。

从创建群到发起群聊,改变了什么

从创建群到发起群聊,改变了什么

在QQ上,当我们要创建一个群时,我们要创建群,而在微信,钉钉上,我们要发起群聊

这背后隐含着产品用途的逻辑

QQ群是兴趣群,我们要以一个兴趣为核心,建立讨论区,开始讨论,在这个阶段,我们不知道会有谁和我一起交流,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够找到我。所以,我一个人也可以一个群,我需要一个群号。

微信群是交流群,我们有了事情,随时可以发起群聊,我们交流往往是有目的的,比如三方会谈某件事情。在讨论的开始,我们便知道会有谁和我一起交流,即时后面有新的人被拉入,我知道我们的目标还没有变。我们因为某件事情而聚在一起,当事情解决,这个群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钉钉群是工作群,我们因为工作中某件具体的事情而聚在一起,拥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钉钉群也只能发起,而不能创建。

随着工作的高效需求,在未来,针对事件的交流群可能会更加受欢迎、我们需要更加有效的交流。

当你有一把锤子,什么东西看起来都像个钉子

当你有一把锤子,什么东西看起来都像个钉子

这两天犯了错:“当你有一把锤子,什么东西看起来都像个钉子”

由于是一个程序员,所以遇见问题时,总会考虑如何通过编程的手段来处理。

最近解决的一个问题,明明可以用第三方的 ifttt 来解决,之前却想着自己写代码搞软件写爬虫来解决它,实战太蠢了。

此事需日常警醒自己:

  • 不能拿着锤子天天找钉子,要学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 做事不能太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来处理这件事?
  • 吾日三省吾身,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