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白宦成

关于白宦成

独立开发者, 自由职业者, 写作者

朋友圈的该发与不该发

我的朋友圈是我的发声地,我经常会把我自己看书、突发的灵感、自己的感悟发在朋友圈。我希望让我朋友圈的人看到的更多是正能量的东西,而不是负能量的东西。

我的朋友圈也是我的禁地,我不在朋友圈发一些推广信息、转发信息,发布内容的时候都十分谨慎,不希望我所发送的内容让其他人感到不适。

因为在我看来,朋友圈是你一张最好的名片,你的朋友圈发布的内容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如果你希望你的朋友看到你自己的朋友圈以后对你还有一个好的看法,那么适当的经营你的朋友圈是必要的。

朋友圈就是你在互联网上最直接的门面

工作日报 – 20190508

今日完成

  • NRF Mini DK 的烧录问题

今日遗留

  • 完成 Y 项目的 NB 模组沟通的代码。
  • 完成 BLE 与 NB 的 mac 地址获取的部分
  • 完成设置 NB 模组信息的能力。
  • 完成 NB 模组基本通讯的能力
  • 完成 Y 项目的 GATT Client 的代码编写能够扫描设备
  • 能够切换到扫描模式
  • 完成 Y 项目的 NVStore 的内容

明日要事

  • 完成 Y 项目的 NB 模组沟通的代码。
  • 完成 BLE 与 NB 的 mac 地址获取的部分
  • 完成设置 NB 模组信息的能力。
  • 完成 NB 模组基本通讯的能力
  • 完成 Y 项目的 GATT Client 的代码编写能够扫描设备
  • 能够切换到扫描模式
  • 完成 Y 项目的 NVStore 的内容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在移动端应用开发的课程中,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派系:

  • 实战派:实战派将就将一个 App 的整个思考的思路,完整的介绍给学习者,这种课程倾向于让学习者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完整的复现一个一模一样的应用出来,则说明课程学习已经到位。
  • 玩具派:玩具派则大多是虚构一个应用,简单的介绍一个场景,然后不断的去介绍如何去使用技术来完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在这样的课程中,如何去思考应用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技术。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前者会让学习者在一开始,就拥有完整的思考,可以直接复用前人的思考轨迹,去了解如何规划、设计、开发一个应用。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这种课程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毒药,它会给学习者带来强烈的烙印,使得学习者容易走不出作者本身的限制。相比之下,后者是明确了关注的是知识点,学习者会更容易走出去做自己的东西。

前者因为思考的过于充分,会让学习者习惯去跟随一个特定的路线去思考,养成思考的范式。后者则不介入到思考的过程,仅关注技术本身,将可能性留给学习者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齐白石老人的那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工作日报 – 20190507

今日完成

  • 验证了 L 的板子是否合规,判断不合规以后,放弃现有方案。
  • 了解如何使用内置时钟来完成芯片工作

今日遗留

  • 完成 Y 项目的 NB 模组沟通的代码。
    • 完成 BLE 与 NB 的 mac 地址获取的部分
    • 完成设置 NB 模组信息的能力。
    • 完成 NB 模组基本通讯的能力
  • 完成 Y 项目的 GATT Client 的代码编写
    • 能够扫描设备
    • 能够切换到扫描模式
  • 完成 Y 项目的 NVStore 的内容

明日要事

  • 完成 Y 项目的 NB 模组沟通的代码。
    • 完成 BLE 与 NB 的 mac 地址获取的部分
    • 完成设置 NB 模组信息的能力。
    • 完成 NB 模组基本通讯的能力
  • 完成 Y 项目的 GATT Client 的代码编写
    • 能够扫描设备
    • 能够切换到扫描模式
  • 完成 Y 项目的 NVStore 的内容
  • 解决电路板使用 LDO 供电的问题。

我的买书法

说了我的读书法,也来说一说我的买书法,将我目前的买书逻辑和所使用的平台介绍给大家。

看书多,难免就要买很多书,毕竟我们不可能每天都跑到书店去蹭书看。可是在大城市里,房价那么贵,我们不太可能买太多的书放在家里。因此,我也有自己的一套买书工作流,也介绍给大家。

就买书而言,我目前使用3个平台,分别是小木屋图书(借书)、Kindle(电子书)、多抓鱼(二手书)。

具体的流程如图:

借书

我现在看书最多的是纸质书,但是买纸质书是不可能的,一个是书太贵,另一个是书的存储成本太高,因此,我选择了租书。租书我选的小木屋图书的服务。这家的服务是一年支付 ¥365 元,可以无限制的借书,其中,每次只能借3本(称为一个书箱),把当前书箱还了以后,就可以再次借书了。

你可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获取30天的体验时间。如果你也喜欢看纸质书,不妨试试看。

买电子书

我一般会用租来的书完成第一遍阅读,将第二遍阅读交给电子书(电子书更加便于携带)在买书这个方面,我使用的是亚马逊的 Kindle 的服务。亚马逊毕竟做了这么多年,书的保有量还是最大的。

一般来说,我看的书都可以在 Kindle 平台上找到。所以还不错。

买二手书

Kindle 虽然做的是最大的,但目前仍有一些出版社不提供电子版的书,所以我还需要一个补充的渠道,来完成非电子书的购买。目前我使用的是多抓鱼。

多抓鱼作为一个二手书售卖平台,是我用的比较多的平台。他的书也比较多,而且有不同的版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版本,对我来说,因为只是做个笔记,所以一个比较旧的版本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样就完了么?

这样就完了么?当然不是,在前面我说过,大城市的仓储成本很高,对于多抓鱼买到的二手书,一般在用完后,我会在朋友圈发一下这本书,看看有没有谁需要的,将这本书送给我身边的朋友。

这样既降低了我的存储成本,另一个方面,也是一个不错的关系维护的手段。

我的读书法

我一直以来都是读书比较快的。正常情况下,一些偏向社科类的图书,大多可以两个小时内读完。

所以我可以在一个月读完不少书。很多人好奇,你读书好快,这样真的有意义么?

于是我决定写一篇文章来说明一下我自己的读书法。

三遍读书法

我给自己的读书方法命名为“三遍读书法”,意味着每一本书都需要读至少3遍。

第一遍:粗读

第一遍读书是粗读,时间大约是 2 – 5 小时,这一遍的目的是将这本书大体上浏览一遍,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对这本书有一个大致的心里预期。

这一遍追求的是对于这本书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此时应可以告诉别人,这是一本讲什么的书,这本书内容框架大概如何,这本书值不值得读

很多不值得读的书,会在第一遍被过滤掉。

第二遍重点读

读完了第一遍的时候,对于一本书会有了自己的初步认识,对于这本书所讨论的问题,也就会有了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带着这些看法和问题,进入到第二遍的阅读。第二遍的阅读时长不确定,看具体会有多少问题来决定。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带上问题,然后在书中寻找答案,找到针对同一个问题,作者的解决方案。

这一遍读完以后,我自己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所产生的效益已经达到了顶峰,再花费更多的时间细读,所产生的效益是很低的。

第三遍笔记读

第三遍读的重点是做笔记,这一遍主要是讲一些我认为不错的句子、语段抄出来,放在我自己的博客、笔记中,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遍是最轻松的,一般半个小时就足以把我希望记录的东西给抄录完成(我会使用 PDF版本来抄录,方便快速抄录,关于 PDF 的问题,可以看我今天的第二篇推送,我的买书法)。

为什么要读三遍?

三遍读书法有自己的含义

第一遍是为了筛选出值得花时间的书。现在出书不比以前,出一本书是十分容易的,因此,市面上的书籍也是良莠不齐,我们需要筛选一本书是否真的有价值,是否真的值得去花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去阅读。我们的一生太过短暂,别在这些不值得读二遍的书上花费太多时间。如果一本书不值得读,为他所花掉的2个小时,也不算太过浪费;倘若你为了一本烂书花费了一个月,那你怕是要痛哭流涕了。

第二遍是为了发挥书的最大效益。如果不带问题去读书,那这本书给你产生的印象有限,很容易忘记,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发现别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思考这个方案是否合理,能够帮助我多少?

第三遍是为了记录下值得记录的东西。我平时写文章,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因为这样可以让你的发言更具有可信度。如何获取这些经典?就源自第三遍的笔记读,通过笔记读,来让自己的知识库不断丰富。


One More Thing

买书我喜欢用 Kindle ,如果你还没买,推荐你买一个。
在大城市,Kindle 还是比较划算的,毕竟一平米 5W +

工作日报 – 20190506

今日完成

  • 协助 李XX 处理了电路板的问题。
  • 为 macBookPro 配置 mbed 编译环境

今日遗留

  • 完成 Y 项目的 NB 模组沟通的代码。
    • 完成 BLE 与 NB 的 mac 地址获取的部分
    • 完成设置 NB 模组信息的能力。
    • 完成 NB 模组基本通讯的能力
  • 完成 Y 项目的 GATT Client 的代码编写
    • 能够扫描设备
    • 能够切换到扫描模式
  • 完成 Y 项目的 NVStore 的内容

明日要事

  • 完成 Y 项目的 NB 模组沟通的代码。
    • 完成 BLE 与 NB 的 mac 地址获取的部分
    • 完成设置 NB 模组信息的能力。
    • 完成 NB 模组基本通讯的能力
  • 完成 Y 项目的 GATT Client 的代码编写
    • 能够扫描设备
    • 能够切换到扫描模式
  • 完成 Y 项目的 NVStore 的内容

工作日报 – 20190505

今日完成

  • 完成了 Y 项目的代码重构
  • 完成了 Y 项目的基本的 GAP 代码的编写
  • 完成了 Y 项目的基本的 GATT Server Demo 代码的编写

明日要事

  • 完成 Y 项目的 NB 模组沟通的代码。
    • 完成 BLE 与 NB 的 mac 地址获取的部分
    • 完成设置 NB 模组信息的能力。
    • 完成 NB 模组基本通讯的能力
  • 完成 Y 项目的 GATT Client 的代码编写
    • 能够扫描设备
    • 能够切换到扫描模式
  • 完成 Y 项目的 NVStore 的内容

今日要事

  • 明确了 5 月份出差上西藏的计划。

深圳办证体验

我今天去办理了台湾签注,为后续的台湾自由行做准备,整个体验非常的棒,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人性化

深圳办证需要提前预约,你可以在微信上的 “深圳公安” 上预约,并在上面查到办事指南,在办事指南上会提供说明,需要带哪些资料写的清清楚楚。去之前看一遍,到时候办理就没有问题了。

而且,你预约成功后,会给你发一个短信,告诉你你的预约号、办理流程等信息。

2.快

具体有多快呢?我从进入2楼开始办理,到办理完,用时四分钟(9点开始办理,我9点04分办理完成)。

3.设备全

深圳出入境大厅提供了专业的打表设备,你刷一下身份证,就可以打印表格,拿去盖章,就办理业务了。

如果你没有拍照,大厅的一侧还提供了四五台数码拍照设备,方便你现场拍照,很方便。

迷信权威的我们

咨询是一个十分不错的工作,你有充裕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所交往的人也都是一些业界名流,看起来非常的不错。

不过,咨询也是一个充斥着悖论的工作。我们太多的时候都太相信“经验”了,以至于在去找咨询的时候,我们都希望有提供咨询服务的人拥有足够的经验来为我们提供服务。

这使得这个行业有极强的两极分化的倾向存在。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事实上,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有经验的人么?其实倒也未必。

倘若是马云来提供咨询服务,我们暂且不说你能不能支付的起这个咨询费用,即使你能够支付的起这个咨询费,马云的管理经验也未必能够为你排忧解难。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极其类似的工种:医生。

过去,我们有什么小病小灾,都会到一些大的公司去挂专家号,希望专家来看,造成了大的医院人满为患,小的医院空空荡荡。

随着人们的意识的变化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现在的我们,在有了一些小病的时候,我们选择在社区医院救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或许,再过若干年,我们的咨询行业的基础设施完善了,或许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和社区医院一样的咨询从业者出现了。


One More Thing

咨询真的只有经验这一条路可走么?显然不是,也有一些从业者以行业分析和底层的剖析入门。举个例子,得到 App 中的主讲人张潇雨所主持的《商业经典案例课》就是其中翘楚。

感谢你的竞争对手

在创业的时候,我们经常希望我们所进入的行业是一片蓝海,没有人在意,没有人关注,只有我们自己真正看清了一个事情的商业价值。

但是,在真正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在一个领域内真的没有找到一个对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个事情的原因,是我们自己错了,还是这个世界错了?

  • 如果没有竞争对手,是不是意味着这个领域根本不值得去做?
  • 如果没有竞争对手,是不是你的思考还不够完善?
  • 如果没有竞争对手,是不是还不够成熟?

对手的存在是必要的,有了对手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在迷茫的时候相信,“这个事情是值得做的”。

有了对手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在初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教育用户,对手会和你一起教育用户。

说起来,美国两议员总是有反对的声音,有些明明看起来完全没有问题的提案,依然会被提出质疑。我曾不理解这样的行为。现在,我明白了。

对于一个良性的机制来说,即使是正确的一方,也需要有足够的反对者,来帮助正确的一方进行自查,如果反对方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反对意见,则说明正确的一方思考并不充分。如果反对方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反对意见,则能够增强正确一方的自信。


One More Thing

昨天提到了检视系统,有朋友问,能否不使用专门的日记软件来写日记?从而降低工具的多样性。

答案是肯定的

你可以使用任何带有标签系统的工具,来完成这个工作。你可以在每天的日记上加入几个标签,来辅助完成手动的回复。

比如,今天(2019 年 5 月 3 日)的标签有:

2019 年 5 月,5 月 23 日,星期五

当你在本月底做月底回顾时,就可以点一下 2019年5月 的标签,查看一下本月所有的日记;明年的 5月 23 日,点一下 5 月 23 日的标签,就可以看到今天的日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