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随笔

如何用知识星球?

在过去的一年里,社群产品“知识星球”变得愈加火热,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了知识星球,作为自己的社群运营工具。

那么知识星球和得到、极客时间等之类的知识付费产品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我觉得知识星球更加突出了碎片化学习的特征,你接收到的都是碎片化的信息,而不是知识

不少人购买了得到就觉得自己学到了知识,但其实你只是得到了信息,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得到的是信息的准入券,真正进去学的又有几个呢?

知识星球相比于得到,更加的不成体系化,更多的表现出了碎片化,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更加明确,我们所得到的是信息,而不是知识。

部落、氏族和现代人际关系

部落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类如果独立生活,存活率较低。如果团队合作,集体生活,则有可能将自己的基因流传下来。在这个阶段,形成了部落,一个部落中可能会有多个不同血缘关系的小的团体。不同的团体之间血脉存在差异,在外貌等方面可能也存在差异。

在这个阶段,同一个部落的人互相帮助,整个部落有较高的存活率。

氏族时期

在部落的后期,小团体本身便可以很好的生活在一起,形成了氏族,同一个血脉下的人都聚集在一起生活,氏族内部互相帮助、互相竞争。

在这个阶段,同一个氏族的人互相帮助,共同前行。在中原大地上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大族。

现代人际关系

到了现代,大家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只要靠自己就可以过的很好。所以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因为人对其他人没有那么多的需求,也就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关注人际关系。

使用外包团队一地鸡毛

接着说昨天的那个朋友的事情,由于没有自己的开发团队,所以只能找到一个外包团队来赶进度。
因为团队的不协调,大家时间上的不一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总是在不断的沟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处理相关的事务。
 
 

  1. 能不用外包,就不用外包
  2. 尽量搞一个技术能 cover 掉团队的90%需求的人来进行项目开发。
  3. 总是在开会

把你自己的核心能力交出去

把书本上的知识都忘了,剩下的就是你自己的了。

作为一个职场人士,对于我们来说,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那我们是否要一直去做自己最有核心竞争力的地方呢?我一直觉得,核心竞争力我们应该紧紧的抓在自己手上,不能放出去。

今天早上在听播客时,有了新的看法

我听的是 TeaHour 的第 49 期:和姜海舟聊聊互联网金融

在这一期中,嘉宾“姜海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把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交给别人去做,这样你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个想法我觉得很好。

你要不断的将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交出去,然后去学习新的东西,这样你就可以不断的去接触到新的东西,提升自己的能力,开拓新的能力。而且,你之前曾掌握的能力还会在其他的方面给你一些补足,帮助你更好的发展。

博客链接:

http://teahour.fm/2014/04/04/talk-with-jianghaizhou.html

一些能够帮助你更好工作的工具

今天是 2019 年 2 月 11 日,农历己亥年正月初七。
今天是新年的工作第一天,不知道你是否恢复了工作的状态呢?
我如今还在家中,并没有即时赶到深圳,不过,我今天的工作状态,还可以。今天有 6 个小时在 Coding 。
接下来,我来为你分享一下我用来让自己更加高效工作的工具。

记录你工作的时间 —— Toggl


关于记录工作时间,我曾经在少数派上写过一篇文章《实践时间记录法,我都得到了什么》
在那篇文章中,我介绍了我是如何使用 Toggl 的。后续,我又切换到了 atimelogger ,来完成全天候的时间记录,不过随着使用的深入,atimeloger 的记录方法还是略有不变,我便成了如今的双轨制进行。
在 atimelogger 中我记录的是一天中的各种活动,在工作这一项目就粗略记录,以 Toggl 为准,在 toggl 仅记录工作相关的内容。
如果你真正开始记录自己的工作时间,你会发现自己虽然在 996 ,但是你的有效工作时间根本达不到这个长度。
从这个角度来说,记录时间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让你发现,你的时间到底是怎么样的。

如果你也在用 Toggl ,欢迎你与我一同讨论

控制你的欲望 —— Focus

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个问题,如何控制自己的手。
毕竟工作一会划划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一划水,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了。如何才能避开这个问题呢?

Focus 这个应用就是来处理这个问题的。Focus 可以将你的浏览器中的请求进行拦截,如果你访问了在 Block List 中的网站,就会显示一个包含了名言警句的页面,提醒你不要这么做。
你可以像我一样,把你自己经常用来划水的网站加入到 block list

Focus 默认的是自己设定 Focus 时间来进行 Focus 的,你也可以使用 Schedule 模式,设定每天默认的 Focus Time。
我目前的设定是工作日几乎全天 Focus

周末就随意划水。
如果你曾受困于社交软件、网站的吸引,不妨试试 Focus

生产力分析 —— timing

Timing 的这个软件是用来记录你的电脑上的软件打开的时长的,并可以根据你自己的设定,来计算生产力。比如我设置一些开发工具为高生产力,QQ 什么的就设置为低生产力。然后每天可以有一个生产力得分。

借助于 Timing ,你可以知道你电脑的时间都花费在哪里了

读历史,可知兴衰

读历史,我们知道过去的人们都犯过什么错。同样的,对于我们自己的时间进行记录,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都犯过什么错。

Reference

让自我占据你人生的上风

今天,在回家的路上时,在听播客,在听到播客的过程中,主播(见引用1)的一句话点醒了我,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自我、本我、超我

在文章的一开始,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自我、本我、超我的意义,我在后面的讨论也将基于自我、本我和超我进行分享。
自我、本我、超我的三个概念是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见引用2)

自我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

本我

本我是人格的本能组成部分,指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

超我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道德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

自我、本我、超我之间的关系

本我跟随欲望行动,超五克制本我的发挥,确保人还是人。而自我则在二者之间求的生存。

自我、本我、超我的体现

作为一个程序员,我是有很强的欲望来去让自己的生活被一些特定的规则所规划的。我希望将我自己的生活都放在一个可以被量化的场景下。
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上风的是超我,超我象征着规则,你的一切行为都在规则之下。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有着喜怒哀乐,我也会歇斯底里的疯狂。我会很享受生命中的一些过程,比如性。
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上风的是本我,本我象征着原始的欲望,你的一切行为都在原始的欲望支配。


作为一个创造者,每当我开始创作(比如写作、比如编写程序)时,我的大脑会极度亢奋,以非常高的效率去做我自己所想做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上风的是自我,自我在规则之外寻求突破(创造本身就是在规则之外做事),自我是在原始之中规整(做事来促使熵减)

倘若我们人生全部都是….

如果我们的精神让超我占据了上风,甚至是所有,我们的生活将不存在一丝波澜,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合乎规则的,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预期的,那么,这个时刻你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唯死而已
倘若我们的精神让本我占据了上风,甚至是所有,我们的生活将始终处于混乱之中,你所做的一切都是随机的,不可控的,你的欲望可以得到即时的满足,但你的生命也可能稍纵即逝,那么,这个时刻,你又有什么可以掌控的呢?你无法掌控任何事情,一切都由命运与随机决定。
倘若我们的精神让自我占据了上风,甚至是所有,你将真正明白,何为「自律使我自由」,你将明白,在混乱时,去追求规则;在规则中,去寻求创造。
自我,让我们能够在规则之下寻求到变通;在变通之中找到规律。拥有自我,人生一大乐事。


前一篇文章:Pay For Your Filter


One More Things
今天在听播客时,除了我所引用的一篇播客以外,还听了 Byte.Coffee 的另外一期播客,讲的是「无产阶级的财务问题」,当然,这个只是个玩笑,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Byte.Coffee Episode 26: Financial Minimalism 财务极简
引用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AC%E6%88%91%E3%80%81%E8%87%AA%E6%88%91%E4%B8%8E%E8%B6%85%E6%88%91
引用2: http://byte.coffee/episode-25/

如果,我们能控制自己

今天早上并没有能够成功在五点半起床去坐车,所以,我现在依然在老家。

之所以没能成功,有一些客观因素,不过,不在本文讨论,我们来讨论讨论主观因素。

我的闹钟其实是有两个的:

  1. 5:00
  2. 5:10

两个闹钟就是担心我自己不能够起床,不过目前来看,显然两个闹钟是无法拯救我的。

回顾我与两个闹钟战斗的场景,我突然意识到。我之所以起不来,很可能是与下意识关掉闹钟这个行为有关。

下意识关掉闹钟,让我从“你该起床”的场景中剥离出来,可以起床。如果能够控制自己,不要去关掉闹钟,让自己始终处于这样的一个场景中,想来能够更好的刺激自己起床。

科学需要证伪

再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想要去做一个前端的队列。

和几个朋友聊了聊,他们认为这个东西不值得做,因为没有价值。

在我看来不这样认为。

就这样的话题而言,证实很容易。只要实现,并证明可用,就可以完成证实的内容。

但是,更重要的是证伪,需要证明这个东西,虽然可以做出来,但是并不好用。具体的不好用是多么不好用,具体的量化。这样才能算完成了证伪

灵感:P2P 消息队列

灵感来源

今天在 V2ex 和别人讨论我写的《离用户近一点,再近一点》时,提到了队列、3rd API

关于 3rd API 的问题,我可以理解,因为涉及到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将 token 放在后端。如果安全问题可以解决,放在前端也不无可能。

关于队列的问题,我就有了想法?为什么不可行?

队列主要问题有三处

  1. 消息通讯
  2. 选举问题
  3. 调度问题

关于消息通讯,可以考虑实现 P2P 网络来链接不同的前端设备;而选举问题,可能需要我去看看拜占庭将军问题,以及了解一些数学相关的东西。其中,老王给我了一个思路,可以看看分布式队列的实现逻辑。

调度问题也可以参考分布式队列。

在搜索的过程中,找到了香港城市大学的教授的研究页面。

https://staff.ie.cuhk.edu.hk/~mhchen/projects/p2p.queuing.html

搜索关键词

peer to peer queue

peer to peer message queue

补充信息

搜索过程中,发现问题被简化了,可能有一些可能可以在前端实现队列的工具,比如 ZeroMQ。

警惕那些让你省力的工具

作为一个 Engineer ,前「后端工程师」,我用过不少后端框架,比如 PHP 里的 ThinkPHP(3.x)时代,Laravel(5.x)时代,Python 的 Flask、Django ,Ruby 里的 Rails。

其中,近两年我用的最多的是 Laravel 和 Django ,原因是他们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 Feature ,就是 Admin Panel。只不过 Django 是官方自带的(Django Admin),而 Laravel 使用的是第三方 Pacakge (Laravel-Admin)。

借助这两个工具,可以快速的生成一个好用且效果非常不错的管理后台,让并不是很喜欢做界面的我大呼爽快(实际上我并不是不喜欢写 JS,我仅仅是不喜欢写 CSS,现在的组件化开发大大的让我解脱出来)。只需要很少的一些代码,就能够完成自己想要的效果。

不过,这样让我产生了一定的依赖,现在要做一些和 Web 相关的事情时,我都会优先考虑 Laravel 和 Django ,因为他们提供了 Admin 后台,可以让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去关注后台的逻辑,更加专注于前台的开发。

这很好,很敏捷。但是也让我失去了自己开发业务后台的耐性,毕竟,已经有更加简单的实现方式了,为什么还要为难自己呢?

但是,如果你想要认认真真去做一个项目的时候,会发现这种高度简化的代码,让你的拓展性非常的差,你无法更好的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自己写后台呢?虽然慢了点,但是对于你自己来说,也是足够的。随着你自己的开发项目的变多,完全可以做一套你自己的通用后台,完全符合你自己的要求、想法。那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离用户近一点,再近一点

在现代的工业体系下,任何工作都被拆分为流水线上的一环,如今的互联网行业更是从用户那里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再到实际做出来,有足足六七个环节。

作为一个有写代码爱好的人来说,能选择的余地不多,唯有「后端工程师」和「前端工程师」,在过去的很长时间,我基本上呆在后端的领域,去做了很多后端相关的开发,自己也在后端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

在新的 2019 年,我将会尝试让自己转向,成为一个前端工程师。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我这个选择的背后逻辑。

员工的价值到底由什么决定?

白子:离客户越近,其价值就越大。

提到择业,就避不开两个话题,企业的需求和员工的价值。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员工的价值由他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所决定

这句话没错,那么,员工如何为企业带来价值?

员工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更好的产品,但是,这是价值么?

更好的产品本身并不是价值,其所带来的用户、客户才是真正的价值

员工本身并不让企业盈利,相反,企业需要支付费用给员工。而客户则是支付费用给公司,帮助企业盈利。

从这个角度来看,离客户越近的人,越能产生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个企业里,销售是赚钱最多的人,因为他们离客户最近,能够给企业带来实打实的价值。

技术背后的陷阱

白子:技术本身就是螺丝钉,只研技术,不过是一个螺丝钉,变成一个更粗的螺丝钉。

关注技术本身有没有坏处?当然没有,作为一个开发者,追求技术的卓越是应有的义务。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只关注技术本身,意味着你的价值会不断降低。

技术再强,也是可以找到替代者的,区别仅仅是愿不愿意花那么多钱罢了。业务理解的深度,却是其他人无法轻易替代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总会有新人出来,比你更加擅长技术。

为什么是前端不是后端

白子:如今的前端更加接近业务本身,更具备价值

随着现代软件产品的高度流水线化,我们推崇的前后端分离、RESTFul API、GraphQL 让后端的工作越来越轻松,可以花费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技术深度的探索,去研究更加深层次的优化问题,而不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在业务逻辑上去。

同样的,前端不得不承担起业务流程的开发,工作量大大加大。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组件库帮助前端优化了具体布局、界面上面的工作,但业务流程本身的复杂度并不会因为组件库的引入而简化

在这种强前端重后端的模式下,前端承担了原本是后端的工作,让后端不再需要去理解业务逻辑,更加关注技术本身的内容就可以了。离业务越来越远,使得后端的话语权越来越小。

游刃有余的前端

前端工程师本身负责的是客户可以看见的内容,这使得他们相比于后端工程师,有着更多的职业选择

他们了解用户交互体验,可以从开发转换成为用户研究

他们了解用户使用方法,可以从开发转换成为销售

他们了解用户使用路径,可以从开发转换成为产品经理

而后端,由于专精于技术,其职业选择,也不过是从一门技术,转为另外一门技术罢了。

为什么谈场景不谈功能?

在接触到了很多小白以后,我开始习惯性的说:

你是什么样的场景需要 XXX 的?

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你的方法可能无法被你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所解决,你可以告诉我你实际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我可以借助我的经验,帮你想到一个 workaround 来解决掉这个问题。